【关键词】风光摄影 意境 在中国摄影的构成中,自然风光摄影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这与中国传统美学,以及源远流长的中国画的山水和花鸟绘画传统有着根深蒂固的关联。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绘画衍生了中国的风光摄影。所以,在我们创作拍摄风光摄影作品时,就要依据中国传统的美学理论和观念,从研究中国绘画入手,去破解风光摄影的灵魂――“意境”。人们往往把风光摄影划为艺术摄影一类,但是可否把任何一幅照片都称为艺术作品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正如写毛笔字,许多人都会写,但并非写出来的字都是书法艺术。
一、一般风光摄影与艺术风光摄影区别
常常听到观众看到一幅好的风光艺术照时发出“啊!比真的还美”的赞叹。为什么风光摄影是以客观存在的真实景物为创作对象,可拍出来的照片却比真的更美更动人呢?这是因为拍摄山水风光决不是为了表现泥土、石块、山丘或水文等等的地理环境说明图(导游图除外),不是对客观景物简单、机械的记录,而是经过作者的选择和取舍,倾注作者主观的感情,去表现山水的气势和神貌,去突出它美的部分和美的瞬间,歌颂祖国的绵绣江山,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爱。也就是说,赋予了作品一定的意境。这种意境,即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使读者或观众通过作品引起联想,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这,就是艺术风光摄影的魅力所在。
摄影艺术要做到有意境,首先作者必须深入生活、熟悉生活。作为风光摄影同样也要深入生活、熟悉生活。所谓“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等等都是景和情的高度契合,而且景是第一性的,情是第二性的。没有客观景物对你的触动,你的激情从何而来?试想,你不去黄山,不到长城,又如何去对黄山的奇秀、长城的巍峨而有感可发呢?也就是说必须在丰富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景我交融的过程中,进行精巧的艺术构思,才能使摄影作品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
二、如何在风光摄影作品中体现出意境
风光摄影作品表现的意境,通常是运用中国画的气势与韵调来营造的。首先是要在作品中体现出气和势来,这是风光摄影画面感染力的主要因素,是风光摄影作品获取生命力的内在驱动力。所谓之“气”,是创作者心中之气与天地之气相沟通的精神风貌,在作品中体现出的是一种能量。在摄影表现上,是对被摄体在画面中所置于特定环境的时间和空间的感觉与把握,通过摄影语言再现出来,使画面产生一股飘荡着鲜活灵动的生命气息与热烈奔放的主观激情的意境,有一种令人进行情感参与的诱惑力,使欣赏者不知不觉陷入其气势氛围,进而使其获得某种陶醉的心境。所谓之“势”,就是对画面所蕴含情感与时空的力度感觉与把握。风光摄影画面内各个部分都是有生命的,是这种生命给予她活力,从而产生张力。具体表现在画面上,是用提炼的线条强化画面所表现的势;压缩影调对比与呼应强调内在的张力,用质感突出内在的生命跃动,用节奏强化动感,增添画面气势与力度。
在生活中,往往出现这样情况,几个摄影工作者同时去拍一个景物,拍出来的片子效果却差别很大,有的成功,有的一般,有的甚至完全失败。其中原因除了作者对生活深入的程度之外,重要的还与个人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的高低有关。没有很好的艺术技巧和娴熟的表现手法,不管你怎样“触景生情”,你的作品却让观众感受不到你的情。摄影艺术是造型艺术,它要由型的诸多因素――光影、线条、色彩组合结构而成。作者就是要运用这些造型艺术因素,经过精心设计,有机结合,表现在画面总体效果上,使人产生一种超越技能“快感”的精神愉悦感。这些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段一般包括:题材的选择、角度的选择、构图的布局、疏密、虚实、均衡的处理,影调色彩的对比。空间感、节奏感的强调及标题的表述等等。只有通过这些必要的创作手段,使作品达到形式美、含蓄美,有新意、有激情、有感染力,“情景交融”的意境。根据一些摄影大家的创作经验和自己的实践,笔者认为要创作出意境深远的风光艺术作品,应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题材选择上要特色显明。作为风光摄影,任何景物都是有各自的特点的。比如山川风光中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华山之险,峨嵋之秀,这“雄”“奇”“险”、“秀“,就是它们各自的特点。在这些总的特点中,就要去选择最能体现这个总特点的具体特点(如:山、石、松、云等),采用一切造型手段加上个人的感受,去精心展现它们最美的本质。
二是在画面选择上要匠心独运。照片是让人看的,所以一幅作品构图的成功与否,决定其质量的高下。摄影是以客观具体存在的真实景物作为创作对象的,风光是死的东西,在构图时势必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像画家那样,在构图上有比较充分的自由。但是摄影者可以通过运用构图的选择和光线的处理,以求尽可能完美的构图效果,使之变活。在构图的一般规律中,应当着重处理好疏密、均衡、对比、空间、线条等诸多因素,要善于利用天空、水面、云雾、草地等景物和影调、色调、线条在画面上处理的疏密关系,主体与衬体的关系,远与近的关系,在变化中求均衡,增强空间感、层次感和节奏感。黄山是风光摄影的胜地,踏入黄山境内,佳景如云,似乎随处都可以拍出好照片,其实不然。当你举起照相机,从取景器里观察时就会感到必须加以取舍简化,否则必然杂乱无章。
三是在拍摄角度选择上要独辟蹊径。所谓的角度,它包括拍摄方向和高低。不同的拍摄方向、不同的拍摄高度,会产生不同的画面结构,随着拍摄方向和高度的变化,近景和远景、主景与衬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每个摄影者都非常明白的。难得的是,在对待同一景象,如何不去跟着别人的脚后跟走,善于和敢于独辟蹊径,选择别的角度,拍出“耳目一新”的作品来,这就需要“走难走之路,抓难抓之机”。
四是在艺术效果的选择上要别出心裁。摄影原本是一门技术,只因作者在拍摄过程中为其赋予一定的情感,才成为艺术。所以要使自己的作品达到一定艺术效果和艺术境界,还必须精巧地运用摄影技术手段来实现。我们可以利用各种焦距的镜头、性能,改变景物的透视关系,或者利用各种辅助设备如滤色镜、增距镜、偏光镜等以及暗房操作,别出心裁地进行各种合理的加工,达到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当然所谓“别出心裁”,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以生活的真实为基础,进行合情合理的加工,从而达到艺术的真实。
五是在标题的选择上要出奇制胜。人们常常把作品与标题喻之为“好花还需绿叶衬”。一个好的标题会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作品的意境得到延伸和强化。对风光摄影来说,标题又是对作品内容的补充或强调,是作者感情寄托和抒发的一种手段,也是作者综合素质的一个很好的体现。风光摄影标题切忌“平铺直叙”的图解式,要出奇制胜,富有含蓄美。
三、风光摄影创作者应该具有三个方面的艺术修养
第一是具有色彩的基础理论和知识。首先一定要能了解不同颜色的个性及象征意义。其次要掌握不同色调层次、冷暖对比给人生理上的不同感受,这样才能正确地通过色彩营造出“意境”。
第二是具备绘画美学的构图知识。摄影不懂构图知识,那就很难想象能拍出合适的画面、富有意境的片子。不同形式的构图,本身就能去表现一定的意义。如,放射线表现强大的张扬之感;S型流线的轻灵流动与妩媚;水平显得端庄稳重;垂直线的高峻危耸;斜线对角线的不稳定等等。掌握这些知识,在面对千变万化的景物时,你才能用最好的最合适的构图去表现“意境”。
第三是要具有一定的文学特别是诗词的功底。不一定非要会写,但一定要懂,能欣赏。古代的诗歌,唐诗宋词都含义隽永。往往一首诗词就是一幅美景,要领略佳作的独特意境,再用摄影语言表现在片子上,就能成为一幅精美的风光摄影。■
(作者单位:江淮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