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民生新闻 受众 同质化 2002年1月1日,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南京零距离》,打出了“我们就在你身边,我们与南京没有距离”的
口号,率先提出“民生新闻”的理念。
与传统新闻“我说你听”不同的是,民生新闻定位于“民生的内容、民生的习尚、平民的视角”。它以受众为中心,重视受众的心理诉求,力求做到以人为本。这一新闻的出发点恰好与传播学中使用与满足理论不谋而合。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受众会积极主动地选择自己偏爱的、需要的媒介信息,他们是具有能动性的人。他们积极地使用媒介,而不是被动地听任媒介对他们施加影响。受众选择哪类传播内容,对于传播内容作何种理解,理解程度如何等等,完全取决于受众自己,取决于受众心理历程。对于符合自己心理需求的电视节目,受众就乐于接受,而对于和自己心理需求不相吻合的电视节目,受众就拒绝接受。
《南京零距离》的开播以及突如其来的红火收视情况给困惑已久的城市频道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南京电视台的《直播南京》也同样受到了市民的欢迎,一时间,由《南京零距离》提出的“民生新闻”的理念迅速得到了许多地方城市频道的认同。
2003年7月8日,安徽经视推出大型民生新闻栏目《第一时间》,其目的在于占领本土的新闻市场,以最全面、最快捷、最贴近的资讯来与合肥台的优势节目??本地新闻进行正面竞争,收回在合肥本地新闻类节目上的失地,达到提升频道核心竞争力的目的。为对抗省台强有力的竞争,同年9月28日,合肥电视台也推出了类似的民生新闻栏目《直播合肥》。然而遗憾的是,民生新闻在合肥并没有达到和在南京的两档民生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和《直播南京》相同的效果,《第一时间》的收视率遥遥领先,而《直播合肥》的收视率却是一路下滑,最后不得已改版,推出了民生新闻晚间播报,且收视率始终在低迷状态下徘徊。如何寻找合肥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的出路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目前在合肥地区的电视收视市场上,《晚间播报》面临着安徽经视的《第一时间》和安徽公共新闻频道的《夜线60分》的竞争。那么,合肥电视台的民生新闻如何在夹缝中生存和突围?本文选取2008年4月15日到4月19日合肥地区这三档新闻的五期节目,试图对其内容进行简单的归纳分析,从中寻找合肥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出路。
表1 三档新闻栏目播出情况之比较
《第一时间》是省台经视于2003年7月8日推出的一档大型民生新闻栏目,它以最全面、最快捷、最贴近的形式报道本土的资讯,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自栏目开播以来,深受合肥市民的青睐,收视率在合肥地区一直居高不下。在 《第一时间》2008年4月15日到4月19日的五期新闻节目中,新闻条数最多的4月17日一共发稿21条,最少的是4月16日发稿13条,平均每期发稿17条。与过去平均每期30条左右的新闻量相比,虽然量是减少了,但增加了深度报道,每期节目中大约有三个5―8分钟的专题性新闻,如关注留守儿童的映山红行动,春季灭鼠计划,蚌埠双敦遗址,股市低迷、国债回暖等等。此外,每期节目中飞字幕70条左右,内容包括天气预报、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当晚电视节目、栏目联系方式等,字幕以滚动形式反复播出,以保证流动观众的收视需求。在所抽取的5期节目共有85条新闻,其中合肥本土新闻就有64条,占所有新闻的73%,体现了《第一时间》本土化倾向。按照所预先划定的十一个类别,其中,生活资讯和舆论监督所占比重最大,分别达到了新闻总条数的20.3%和18.7%。而天灾人祸所占的比例为15.6%,和以前相比报道的频度有所下降,还加大了真情故事的比重,达到了12.6%。从这些可以看出《第一时间》改变了以往大量重复的交通事故、火灾等琐碎性报道,而是更接近老百姓的生活,为老百姓提供资讯服务。除了及时提供生活资讯外,在《第一时间》报道的新闻类型中,城建、科教文化、医疗、就业等报道也都是与普通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公众话题。我们在节目中看到的狗患堪忧待整治、华旺房产关门事件、快递成了“慢递”等。看似麻烦不大,这些问题却正在困扰着百姓的生活,也是谁都可能碰得上的烦心事。把百姓的无助和相关主管部门的失职都看得清清楚楚,也正是因为有了《第一时间》的介入,许多问题得以及时解决。
《夜线60分》是安徽公共新闻频道精心打造的民生新闻,她和《第一时间》的战略决策有相似之处,都是立足合肥,面向全省。解读重要新闻,倾听百姓心声,反映社会热点。从百姓身边的事、关心的事入手,以专业的精神深入现场,以百姓的视角关注新闻。在4月15日到4月19日的新闻节目中,最多的是4月19日达到13条,最少的是4月17日,达到10条,平均每天11条。在每期的新闻中,包括长达10分钟新闻专题节目,如大型公益性节目红灯记,博爱在江淮,高考总动员助学活动等等,而在所有57条新闻中,合肥本地新闻有40条,占所有新闻的68%。其中舆论监督所占比例最大,为40%,生活资讯次之,达到27.5%,其它如天灾人祸占20%,城建占2.5%,科教文化占7.5%。除此之外,《夜线60分》实现了全国第一家流动双字幕,字幕包括国际新闻、国内新闻、省内新闻、天气预报、生活常识、温馨提示、影讯、栏目联系方式、活动等等,增加了信息量。这也是值得可取之处。
《晚间播报》栏目是2005年合肥电视台在新一轮新闻改革中重点推出的一档民生新闻栏目。4月15到4月19日共发新闻41条,平均每天8条。在所有新闻中,比例最大的是反映城建方面的新闻,占到24.4%,其次是舆论监督为22%,生活资讯占17%,天灾人祸和科教文化的比例相同,均为12.2%。
从这三档民生新闻栏目来看:
1.新闻信息量差异不大
从《第一时间》、《夜线60分》和《晚间播报》三个栏目的内容来看,总体来说,《第一时间》本土新闻的信息量最大,达64条,其次是《晚间播报》为41条,《夜线60分》为40条,两者基本相当。但所不同的,《晚间播报》的时长为30分钟,《夜线60分》为一个小时。一般来说,受众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乐于接受更多的新闻信息,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2.新闻报道类型各有侧重
在报道的类型上,三者都把重点放在生活资讯和舆论监督方面,这也符合了时下受众的收视心理。所不同的是,《晚间播报》在城市建设方面更有侧重,这也和合肥目前的大环境、大建设密切相关。而《夜线60分》用很大篇幅报道精心策划的节目“红灯记”,也反映了电视新闻对城市形象的提升和塑造。《第一时间》则把目光投向留守儿童,关注他们成长,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
3.新闻有同质化的倾向
如4月19日《第一时间》和《夜线60分》就有两条重复的新闻《淮北市一女子掉入枯井》《合肥划定21处秸秆禁烧区》,内容基本雷同。还有如《渣土堆压垮高压线》《搅拌车刮倒电线杆》《水泥车撞倒民房》等新闻在三个栏目中都同时出现。而像《蚌埠的哥遇害案》也在《第一时间》和《夜线60分钟》重复报道。长期以来,电视台为争夺本土社会新闻资源常常狼烟四起。记者们把争夺突发性现场新闻线索的焦点无一例外集中于110、120、119等援助性机构,因此人们打开一个个电视频道,见到的不是火情就是翻车,社会新闻“撞车”现象十分严重。资源的多头分配,导致新闻含金量大为下降,这无疑制约着新闻栏目收视空间的延展,同时降低受众的收视预期。应该说合肥地区每天发生的事情形形色色,如果同一条新闻重复收看,势必会降低对栏目的忠诚度。
尽管合肥电视台与省台雄厚的实力相比显得势单力薄,然而从以上几点分析可以发现,合肥电视台的民生新闻仍然有发展的空间。在信息量上来看,《晚间播报》并不比《夜线60分》逊色,离《第一时间》的差距也不是很大,由于后者的时长比前者多半个小时,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晚间播报》还占有一定的优势。从内容上来看,《晚间播报》侧重于城市建设,突出科教文化,具有城市特色,和百姓生活贴得更紧。而《第一时间》和《夜线60分》因同属一台,新闻资源更易雷同,给百姓留下似曾相识的印象,从而影响百姓的收视心理。所以,通过对合肥地区三档民生新闻栏目的文本分析,合肥电视台完全可以在内容上大作文章,在合肥地区的民生新闻中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