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烈文副刊思想探析_黎烈文报纸副刊思想

  【摘要】《申报》的光辉曾闪亮中国的东南地区,《自由谈》作为其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不同的主编手中演绎着不同风格,尤其是黎烈文主持期间的《自由谈》,一扫之前的文风,大胆创新。本文旨在对黎烈文主持期间的办刊思想加以探析,以期能有指导现实社会之功用。
  【关键词】《自由谈》 黎烈文 办刊思想
  
  《申报》,创刊于1872年4月30日,终刊于1949年5月26日。在历时77年26天的光辉生涯中,我们看到了《申报》经营思想的演变,感受到了一份负责任大报的勇气和担当。《申报》给我们留下了一首难得的精神史诗。
  《申报》如实记载了当时变动的社会现实,同时通过时评、自由谈副刊等栏目反映社会思想,有许多内容值得研究。如今,笔者要探讨的是1932年12月1日至1935年5月9日黎烈文主持申报副刊《自由谈》期间的办刊思想。
  黎烈文,湖南湘潭人,曾留学日本和法国。弱国游子在强国的异域风情中,深刻感受到了尊严被践踏的耻辱,这在他的多篇散文中都有记述。比如《人头税贴》①,写的是在巴黎留学期间,每年都要交钱去领《身份证证明书》,而且这“身份证”必须随身带着,否则就会有意想不到的麻烦,后来他才明白:“每年的调换身份证,实际上是收取一笔人头税”。《从巴黎到上海》这一篇散文则记录了一路的见闻,其中有许多就是中国人无端受辱的记录,这使他不禁感慨道:“中国人的耻辱是只有‘血’才能洗净的,今日中国的青年们应当每人都有流血的勇气,应当每人都有流血的决心,并且每人都应当预备多量的热血去洗净那沾在自己身上的臭屎!――我们所受于外人的一切耻辱!”②
  黎烈文回国后,就被申报主持人史量才聘为副刊《自由谈》主编,这也与《申报》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史量才思想的转变有密切关系。在黎烈文接手《自由谈》之前,《自由谈》前主编周瘦鹃有很深的文学素养,文风婉约,故多在《自由谈》中登刊鸳鸯蝴蝶派作品,这与当时尖锐的社会形势相左,于是引起了社会进步人士的不满。史量才敏锐地意识到,“失去进步文人对报纸的支持,无异于失去相当数量的读者,特别是失去青年与学生读者。”③作为商业性报纸,生存和盈利乃是其首要选择。于是为了吸引读者,跟上时代的脉搏,促进社会的进步,史量才选择了颇具创新和时代意识的黎烈文。
  其次,这与《申报》社会责任感的觉醒有关。1932年夏,《申报》以其创刊60周年为契机,拟定新的办报方针,一面冀以推进时代为社会之先驱,一面亦以实践为周年纪念所允许与读者的贡献。④其中办报方针的第五条规定是关于《自由谈》的:《自由谈》虽说只是副刊,但为调和读者兴趣,关系也很重大。今后刊载长篇文字,约分长篇创作、短篇世界名著小说译著、科学故事、世界风土记、妇女和儿童的小品文字以及幽默文字等,并时常举行有趣味的民意测验或悬赏征文等,务以不违背时代潮流与大众文化为原则。事实证明,在黎烈文任主编期间,这一条得到了很好的实践。一时之间,《自由谈》成了相对自由的阵地。
  黎烈文,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接手《自由谈》副刊的。刚开始时,他一腔热血想要办好这个栏目。1932年12月1日,黎烈文在《自由谈》发表的《墓前致辞》里说道:“自由谈,正可以当做自由‘台",在这‘台"上,我们可以自由‘表演",那便是自由‘谈"。到昨天为止,这台上所表演的,已告一段落。从今天,新的活动开始,幕又要重新开了,其中有些什么,这也不便多谈,瞧着吧。”的确,在其担任《自由谈》主编的短短期间内,《自由谈》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仔细探究是何种原因使黎烈文主持期间的《自由谈》焕发了生机,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爱国主义思想使其敢于出击、勇于出击
  
  国难民苦,这是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游学外国,增长见识的同时又饱受欺辱,这是其特殊的生活轨迹。切身的体会激起黎烈文爱国、救国的期望,他希望通过手中的笔、通过报纸上的版面,来维护祖国的尊严、唤起民众的觉醒。这时的《自由谈》,配合当时的新闻版和时评版,宣扬了抗日救国的主旋律,抨击了国民党反动派“不战、不和、不守”的伪善面目。他在1932年12月3日发表的杂文《哭》中,揭露了东北丢失后,某公的“悲愤痛苦”、某帅的“泣不成声”,都是掩饰不抵抗主义的假面目。“前方吃紧,后方紧吃”⑤,国难日深,然而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仍有一部分达官贵人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针对此现象,《自由谈》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外坏内乱交相煎逼的结果。”在黎烈文主持《自由谈》期间,抗日救国的文章占了很大一部分,这对于唤醒广大民众起着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
  同时,国难当头,民族大义在肩,这让他不畏不惧,在作为报纸编辑注重广泛结交各路人士的同时,更和许多与自己志同道合的进步作家成为莫逆之交。
  
  二、不断创新报道方式和扩充副刊内容
  
  副刊一共也就半个版,可自从黎烈文接手后,内容丰富了,形式也活泼了。笔者粗略翻阅黎烈文接手前后的《自由谈》,不难发现在黎烈文接手之前,小说尤其是鸳鸯蝴蝶派小说占很大分量,其次像游戏文章、戏评剧谈、旧体诗等也占很大分量,俨然一副不问世事、自得其乐的样子。黎烈文主持后,为吸引观众眼球,连日在副刊上登载民意测验,如评选当今世界十大伟人等,还登刊投稿简章,希望社会各界积极投稿,以活跃版面,增强副刊的可读性。与此同时,对于原来广受读者欢迎的栏目,则继续保留。如登载谢冰莹的《新婚之夜》、叶灵风的《燕子姑娘》,毕竟《自由谈》作为《申报》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考虑商业性报纸的盈利目的,为此其登刊的文章也该满足广大普通市民的需求。
  
  三、兼容并包,吸收各类优秀人才为《自由谈》撰文
  
  《申报》是东南地区有影响的少数大报之一,读者对象多为官绅和知识分子,副刊主持者不得不考虑各方口味。如此背景下,黎烈文网络社会各界人才为其撰文。我们熟悉的进步人士鲁迅、茅盾、叶圣陶、郁达夫、唐?等都为其撰过文,其中唐?1933年共为《自由谈》撰稿29篇,可谓产量甚高;与此同时,常与鲁迅激烈论战的林徽因也常有文章在《自由谈》上发表,1933年林徽因共在《自由谈》发文21篇;另外,像潘公展、周作人、邵询美等政治上的反面人物也常有文章发表。这些不同的人,代表了文学上的不同造诣、政治上的不同倾向。一时间《自由谈》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黎烈文本身思想进步,又和鲁迅等进步文人私交甚笃,这为《自由谈》战斗性和艺术性的增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1933年1月30日,黎烈文在《自由谈》登载《编辑宣告读者书》:“编辑为使本刊内容更为充实起见,近来约两三位文坛老将何家干及玄先生为本刊撰稿。希望读者不要因为作者名字生疏缘故,错过奇文共赏的机会。”⑥其中,何家干、玄先生分别为鲁迅和茅盾的笔名。
  思想上的进步性也让《自由谈》在兼容并包的同时有所侧重。当时震动上海文坛的“腰斩张资平”事件就是典型代表。在黎烈文任《自由谈》主编前,《自由谈》就在连载张资平的长篇三角恋爱小说《时代与爱的歧路》,黎烈文任主编后不久,“为尊重读者意见”,便毅然决定停刊。
  《自由谈》革新不到半年,就遭到巨大压力。潘公展召集爪牙和闲帮,一面罗织文网,构陷罪名,一面向史量才施加压力,迫使黎烈文在1933年5月25日登刊《编辑室启事》⑦:“这年头,说话难,摇笔杆尤难……编者谨掬一瓣心香,愿请海内文豪,从兹多谈风月,少发牢骚。庶作者编者,两蒙其休。若必论长议短,枉谈大事……”此篇启事,作者虽语言婉转,但那种受到外界压力的阻挠,可又不能一针见血指出内因的苦闷、牢骚溢于言表。自由谈,并非易事。
  自黎烈文登刊启事后半年里,鲁迅又在《自由谈》上发表杂文64篇,后编成著名的《准风月谈》。《自由谈》思想上的进步,终于引起国民党右派的公开干涉,他们召集副刊编辑会议,约法三章,威胁利诱,钳制言论,并于1934年11月13日刺杀史量才。自此,《申报》言论趋于保守。
  在黎烈文主持《自由谈》期间,《自由谈》言论达到前所未有的进步程度,这与编者的进步思想和不畏强权很有关系。《自由谈》在那个时期熠熠生辉,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的思想指明灯和引路人。
  
  参考文献
  ①②倪平 编:《黎烈文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61
  ③冯并:《中国文艺副刊史》,华文出版社,2001:292
  ④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编:《申报七十七年史料》,1962:44
  ⑤宫向阳:《黎烈文〈申报?自由谈〉编辑思想管窥》,《铁道师院学报》,1997(3)
  ⑥《申报》副刊《自由谈》1933年1月30日
  ⑦冯并:《中国文艺副刊史》,华文出版社,2001:300
  (作者单位:巢湖日报社)
  实习编辑:汪冬冬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