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大智慧:老子 [解读生命的中华大智慧]

  大约在六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对生命科学的探索和生命规律的把握做出了许多杰出贡献,尤其在农学、医学、药学、天文学和生命关系等领域,其贡献更是走在世界的前列,至今仍闪烁着夺目的光辉,
  中华民族在解读生命现象、把握生命规律方面有哪些大智慧呢?
  
  大智慧之一:生命当顺于自然
  
  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是极其重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经过亿万年的摸索,通过总结人在天地间生存的经验,探索天地运转与生命间的关系,我们祖先终于找到了许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例如。每个季节当如何调整人体机能,顺应环境,减少疾病。除了要人们具体怎么做以外,还总结出了许多极为精辟的天地运转与生命活动的规律,这些规律在中医是用阴阳这一学说加以阐述的。这和西方一些哲学家提出与天斗的观念正好相反。试想,自然规律即大自然的伟力,是人能违抗得了的吗?然而,昧于此理者却大有人在。例如,以所谓现代文明,用空调把夏令变成秋令或冬令,把冬令搞成春令或夏令:或把自己变成“电烤鸭”,整夜在电热毯上烤:或“日出而息,日入而作”,天天夜生活,所谓“春眠不知晓,不怕鸟骚扰。睡到午饭后,起来吃个饱”,直至把自己整出病来,这些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并非少见。现代社会,人们的所谓“文明病”越来越多,不正体现了大自然对人类违背自然规律的惩罚吗?这同时也就从反面证明了我们先人的诸多思想的真理性。
  
  大智慧之二:尚中、尚和
  
  健康的人,中医称之为“平人”。什么是“平人”?就是适中。人的身体阴阳气血“无太过不及”,也就是一个“中”。这样才算健康。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人体阴阳与气血“无太过不及”呢?应当对生命进行自身调整,这种调整包括调心和调神两方面。
  再说说“和”,天地间有阴阳两种气,两气不协调,不是偏阴,就是偏阳,则万物不生。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不同情志,这是自然规律,不能少,不协调也不行。如何才算正常?顺应人的心理,对人的情感作必要的节制,使人情得到恰当表达,即“中节”,这样才能达到心理的和谐与健康、自然与人文的统一。这正是从心理与理性方面给“和”下了科学的定义。
  
  大智慧之三:恒变不居
  
  恒变不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应对事物矛盾变化最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也是我们祖先伟大智慧的体现。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第一本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哲学书就是《易经》。《易经》讲什么?就是讲变化。有人解《易经》的“易”为蜥蜴一类的变色龙,身体颜色能随环境而变化,古人有蜥蜴一日十二变之说。又有人说“易”字的写法上边日下边月,即表示天地之变。当然还有其他一些解释。但不管书名怎么解,《易经》处处讲变化倒是事实。
  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上绝对一样的两个人或两个动物或两棵植物是没有的,这是对的。因为即使外表长得非常像,其内脏、心跳、呼吸速率、激素水平、健康状态也肯定不一样,因而治疗也应该有所差异。这才符合事物的本身规律。强调知变、识变、应变,就是强调事物间的差异,强调个性,这不仅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也符合辩证法中处理矛盾的一般法则。从其性质来讲,不仅是智慧的也是科学的。中医有一本被称为“方书之祖”的、学医人必读的著作《伤寒杂病论》,就是教人用恒变不居的思想去辨病治病。该书治疗思路、应对方药,如神龙出没贯穿全书,可以说把恒变不居这一智慧运用和演绎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