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男旦”李玉刚]李玉刚男旦艺术创新

  一位来自吉林省农村的小伙子。1998年开始演艺生涯,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了被誉为中国国粹的京剧男旦艺术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一边演出、一边求学,潜心钻研。2009年2月23日,李玉刚被聘任为“中国歌剧舞剧院”独唱演员。
  
  艰辛成名路
  
  1996年,由于家庭困难,18岁李玉刚把长春艺术学院编剧系的录取通知书埋在箱底,背着一个小包,拿上家里东拼西凑的200元钱,从吉林的一个小山村只身去了长春谋生。从小受着二人转演员的母亲熏陶,他酷爱表演艺术。流浪到长春后,他到一家歌舞餐厅做起了服务员,想接触一下乐队,寻找机会进入表演行当。
  那段时间他跟乐队东奔西跑打过杂,回老家音像店打过工,也到营口、铁岭的小歌厅登台唱歌赶过场。尽管很辛苦,但他执著地追寻着自己的表演梦想。
  直到1998年,李玉刚迎来了命运的转机。一个朋友从西安打来电话说那边有场子价钱还不错,他拎起包踏上了西去的列车,继续白天音像店晚上歌舞餐厅的打工生活。1998年的抗洪刚结束,有一首男女对唱的歌曲《为了谁》火遍大江南北,李和一个女歌手搭档演唱。一天,在登台之前,沙袋、舞蹈都已经准备就绪,女歌手突然不见了。老板如热锅上的蚂蚁,李玉刚一咬牙说,我自己来。在所有人的置疑中,他登台了。
  高考之前李玉刚曾上过几天音乐学习班,班里有个同学的父亲唱男旦,偶尔教他唱过几句女声,加上在音像店打工时跟来买戏曲光盘的老头一起哼哼着偷学了点,李玉刚凭着这点粗浅的功夫一人演绎了这首男女对唱,结果台下客人掌声、叫好声连成一片,小费就收到500元。
  下台后老板跑过来拍着肩膀和他握手,说真不错。当即,老板辞退了那位女歌手,把李玉刚的工资从每场80块涨到160块。李平生第一次体会到做演员被观众欢呼的尊严。
  《为了谁》算是李玉刚的成名曲,也是他从一个不入流的歌手向一名知名演员转变的重大转折点。从此以后,李找到了一条和其他歌手完全不同的路。
  
  不可复制的成功
  
  在成长的路上,可怕的不是没有劲头,而是没有方向。在一次次挫折与失败之后,李玉刚幸运的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随着男女声混唱的成功,老板给李玉刚介绍了一位老师,西安名旦马洪才。在马洪才那里,他开始真正学习国粹艺术,梅兰芳成了他心中的偶像。有了偶像作为标杆,有了老师言传身教,有了老板观众的支持认可,李玉刚似乎已经看到远处那个能够拥有自己FANS的偶像级明星。
  然而,问题马上就来了。在马洪才老师看来,唱旦角不能穿一般歌手的演出服出场,那是对艺术的不尊重。这一点,李玉刚是认可的,这也是他开始理解国粹艺术的第一步。可马老师亲自化妆男旦扮相出场的李玉刚,第一次登台就被老板喝止:这不是戏院,这样个扮相太吓人了。
  李玉刚左右为难。苦思之后,他决定自己塑造一个全新的、与传统戏曲扮相不同的、观众能接受的旦角形象。
  他买来了各种服装时尚类杂志,学着上面美女的形象打造自己。抛弃戏曲用的油彩,去商店买来化妆品,一笔一笔描眉、抹口红、上粉底;到布料商场,摸布料的手感、看颜色、问材质;去服装设计店,自己设计服装造型。如今,李比大多数的女孩子都能更了解、更会使用化妆品,他还能够认出上百种布料的材质,说出它们的用途、产地、名称及价格。那段时间,李玉刚倾其所有积蓄来塑造一个让观众接受的个人形象。在他心里只有一个标准:美。化出来的妆要漂亮,衣服要袭人。
  李玉刚在圈里有了些名气之后,场子开始多起来,价钱也越来越高。到处跑场成了李玉刚接下来几年中的生活节奏。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上海、广州、湖北、湖南、浙江等十几个省份,几十个城市。每到一地,李玉刚有两件事情是必做的,找音像店白天打工,找老师拜师学艺。
  前前后后,李玉刚拜过上百位老师,包括演艺界、戏曲界、服装界、化妆界、舞蹈界、声乐界……凡是能与艺术李玉刚塑造的形象有关的都拜过了,其中不乏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当记者问李玉刚谁对他的影响最大时,他说:“似乎也没有特别大的,影响也都不小,我是从每个人身上学习我所需要的东西,不会只跟一个老师学习他全部的东西。”
  2005春节的第一天,法国巴黎出版的《欧洲时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一条消息:中国当红男旦演员李玉刚随中国《玫瑰钻石》表演艺术团赴欧洲巡演,把中国古老的艺术带出国门。接下来的十几天,李玉刚便火遍欧洲各国,CCTV-4做了专题报道,上新闻联播时用的表演花絮镜头都是李玉刚的女装扮相。期间,有法国艺术家邀请李玉刚留在法国发展,被他婉拒。他认为学习国粹艺术并把他发扬光大,只有在中国才有这种氛围。
   回望李玉刚的成名之路,布满艰辛。分析他的个人品牌,个性鲜明、独一无二。当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所有演艺界的人都渴望成名,每一条路上都有成千上万人在挤那座独木桥。而李玉刚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路,提高竞争力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没有竞争对手。环顾整个演艺界,李玉刚做到了。男旦有,但是像李玉刚这样大胆摒弃了男旦传统扮相的没有;男人唱女声的有,但是声音能像李玉刚那样纯的没有;男扮女装的有,但是视觉冲击力能像李玉刚扮相的没有。所以,李玉刚出名了。
  
  “李玉刚现象”的争议和反思
  
  梅兰芳之子梅葆玖先生接受采访时曾评价李玉刚时说:“一个男人,戴着假胸罩,全身涂得白白的唱‘贵妃醉酒’,太不像话!”
  但在网上不绝于耳的争论中,目前支持李玉刚的论点在非专业京剧论坛中几乎呈一边倒之势,有网友认为:“梅兰芳大师艺术的精妙所在,不就是将女性所具有的优美特质惟妙惟肖地演绎出来吗?同样,李玉刚的表演和演唱都不仅达到了逼真的效果,诚然,李玉刚的戏曲表演水平还有很大提高的空间,但至少从影响力和给普通观众的震撼力来说,李玉刚与梅兰芳大师是相近的。作为京剧界领军人物的梅葆玖先生在京剧艺术的推广和普及方面真正起到过什么值得称道的作用吗?为什么当年连文化水平最低的平民百姓都喜爱的京剧,现在却乏人问津呢?”
  也有的网友认为,李玉刚的“男旦”表演,和将李玉刚与梅兰芳比肩的提法,会让许多年轻人认为李玉刚演的就是京剧,误导了许多没看过京剧的年轻人。这是一个很大的弊端。拿观众群的多寡来衡量艺术的高低,本身就是一种庸俗的见解,如照这种标准来看,交响乐和周杰伦的哼哼唧唧相比就是垃圾,芭蕾舞和扭屁股的劲舞相比就是朽木,从“超女”到网上红人不过是表现出一种集体浮躁。如果不是当事人及相关好事者强行将李玉刚与梅兰芳比肩的话,“李玉刚现象”完全可以具有更大的讨论价值。遗憾的是,目前的生拉硬扯,从学术角度使“李玉刚现象”颇显低俗。当然,声名远播的目的毫无疑问达到了,仅此而已。
  还有的网友认为,多年来,在大型晚会上表演京剧节目都太死板,是专业演员的缺乏创新的精神,给了李玉刚机会。专业京剧演员应该从自身找问题。
  就时下关于“李玉刚现象”的争论来看,基本处于一片混沌的状态,概念含混,逻辑不清,这些都是弊大于利的短视行为。很简单的几个问题:“男旦”如何界定?是否男扮女装的表演就可称为“男旦”?如果不是,其实目前所有的讨论都是小题大做甚至无事生非。
  李玉刚是努力的,这一点要强于很多京剧从业者。
  他的成功也包含了诸多投机成分,但他取巧适度,事半功倍,这一点更是京剧人所应该汲取的,而不是一味地嗤之以鼻。
  当然,“李玉刚现象”中有诸多“伪传统”的虚张元素。
  比如“前有梅兰芳,后有李玉刚”,这样的口号无论如何都是对艺术的不敬,即便是李玉刚的观众数量超过了梅兰芳,也不能佐证两者是同一层面上的艺术家。艺术的价值尽管要体现观众数目的多寡,但这决不是唯一要素。但就“李玉刚现象”而言,除此一点外,李玉刚与梅兰芳的差距均可谓天壤之别。
  再比如李玉刚正在录制的歌曲,宣称是世界上第一盘男唱女声的专辑,无疑,这又是一个刻意的“谎言”,果真如此的话,梅兰芳几十年前的唱片莫非都成莫须有了?
  所以,李玉刚可以成为偶像,但决不代表主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