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子坊成功秘籍】田子坊

  看清大势,理念先行   严控招租,让利租户   知识产权保护   居民入股,政府支持      吴梅森将田子坊的成功归结为:“看清了大势;理念、策划先行;招租对象相当明确,招什么、不招什么,严格控制;还有就是一定要少投入,这样资金回报的压力就没那么大,就可以让利给租户;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园区内原创产品进行有力保护;下一步,跟政府和居民在筹划居民入股的事,把大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
  在采访过程中,感觉田子坊很注重“虚实结合”,政策吃得透、战略定位准确不说,还有很多相应的战术,玩得很细,算得很精,不断地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吴梅森说起来头头是道,记者听起来更是津津有味,之前也采访了不少创意产业园,要么太“虚”,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要么太“实”,就是简单的租金回报、税收优惠,很乏味,找不出亮点、兴奋点,而田子坊一路都让记者高度兴奋,很多时候记者的问题刚开了个头,吴梅森就沿着思路讲下去了。让你不得不感慨:这就是实实在在一手一脚做出来的田子坊,这就是热闹的喧嚣的世界的却又上海的成功的田子坊。
  
  秘籍一:“别人没看清的我看清了”
  
  “老厂房不要拆,居民区的特色建筑可以保留,像国外那样,把旅游、休闲、产业集群放在一起。吸引老外过来,这才是真正的国际化”,吴梅森说,这个大势他看清了,在简单粗暴的推倒重建中,城市失去了特色,上海成了纽约、东京。任何一个国际大都市,就不是上海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上海国际化道路似乎不该这么走。而且,在大拆大建中,各方利益搏弈、矛盾激化,受伤的永远是老百姓,他们成了城市边缘人,而高档住宅、各种Mall在中心地带的“扎根”,令城市空心化,失去了产业基础……在吴梅森看来,国家肯定要调整这种开发模式,有了国外的成功经验支撑,自己完全可以先行一步,顺势而为。
  
  秘籍二:
  “理念决定创意产业成败,不是钱的问题”
  
  “创意产业不冒烟、不污染、能耗少、附加值高,这些特点正好符合城市中心地带的产业布局要求,很像现代服务业,但似乎又有点高于服务业,反正我们不是搞研究的,概念的东西争来争去没有意义,但观念的东西一定要弄清,那就是发展这种产业会带来什么好处,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怎么做,当时我们请的策划团队就给了我们非常好的理念,用创意产业盘活旧厂房、旧民居,经营者、从业者大多属于个体创作型选手,他们进来,可以住,也可以开店,‘居改非’,综合用房,这在上海好像是首创。”吴梅森反复强调理念、策划,不拆不建不搞房地产开发、选择创意产业、居改非、让居民得利、吸引老外……这些都是战略定位问题,这些明晰了,下面的事才好办。
  “千万别用资本运作的方式玩创意产业,要给足够的空间,让灵感滋生,而不是用金钱浇灭他们。”吴梅森很诗意地表达他对创意产业持续发展的建议。目前,田子坊已形成了“创作一周边加工一出口”良性循环的产业链。
  “桑澜围巾”作为田子坊内的注册品牌,现已发展到+多家。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
  
  秘籍三:“招租条例很细,业态规划很清,招女性、招老外”
  
  田子坊管委会有一整套明晰的招租条例,招什么样的企业进来,进来后有什么要求,比如晚上10点要关门,不能影响居民生活等等,非常细。业态规划很明确:以服装设计、时尚产业为主业,各类艺术工作室、画廊、工艺品店、古玩收藏店等为辅。餐饮等作为相关配套服务得以进驻,但一定要控制其进驻比例,一般在20%以下,目前进驻的咖啡厅、特色餐厅大约45家,理发店、实体工厂不给进。
  吴梅森说起招租就非常有趣,甚至有些“古灵精怪”。“说实话,我们当初就奔着老外去的,他们喜欢纯东方的、纯上海的。我说了,我们的策划团队都是老外,他们非常清楚外国人要什么,我觉得老外天生就是玩创意的,有那个基因。开始就是策划团队以朋友、熟人的身份招他们进来的,大家感觉很好,就口耳相传了。像日本人喜欢扎堆,我们就按照这个目标人群的需求,进行‘团体推广’,首批就招到了18家日本人进来,因为他们国家有些建房、投资抵税的政策,所以他们很乐意扎堆进来。”目前,田子坊已有26个国家的人在此经营,各国国旗飘扬,很有些世界大同的意味。
  吴梅森的另一个招租杀手锏是“招女性,特别是海归女性”。他对女性评价相当高:守规矩、讲信用、有耐性、流动率小,懂得细水长流地经营,对于田子坊来说,还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目前,田子坊70%是女性经营者,流动率不超过7%,非常稳定,她们还自发地成立了“女企业家联盟”。“她们进来了,老外更愿意来了”,吴很直白,“更好玩的是,不少女性进来田子坊,就是为了‘找对象’,因为这里老外扎堆,而且她们觉得在田子坊经营一个店。是身份的象征,相当于‘美国护照’,有容貌有事业有品位,这样的女人谁不喜欢啊,呵呵。”吴梅森笑道,“招租是一门学问,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通过招租对象的界定,营造一种空间氛围,形成一个人脉链条,只有这样,这个场才旺得起来,而不是只盯着钱,不加把关,什么人都让进来。比如对于江浙做生意的我们就很谨慎,他们一般都是拖儿带女的,跟整个环境不搭调,即使再有钱,也不让进……”
  吴梅森对那些天天啃着方便面、生活得乌烟瘴气、动不动就骂娘的“穷画家”非常反感,坚决不让这群人进来,他觉得他们是另类,不是主流,不会经营自己、更不会经营公司,不解决就业、不产生税收、不进行正面引导,创意产业需要智慧、灵感,但更需要有效经营,画家是“自顾移民”,产业少管,自顾发展。
  
  秘籍四:“一定少投钱,让利租户,把钱花在软什投入、品牌经营上”
  
  吴梅森一直强调这个项目他没投什么钱,所以就不会急着要回报。让利给租户。同比一些创意产业园,田子坊的租金算是便宜的。当初,吴以0.8元,平/天的价格拿下了近5000平方米的旧厂房,花了很少的钱修葺了一下,目前租金已涨到4~5元,平/天,这样的回报让吴梅森很满意。“如果当初投了很多钱在硬件改造上,不仅破坏了原生态,而且肯定会把这块投入转嫁到租户身上。”
  在吴梅森看来,作为投资人,投资创意产业园,更多地该在软件投入上下功夫。比方说他们从2004年开始与政府、专家一道举办“创意产业论坛”,成立“创意产业联盟”,筹划“石库门博物馆”等等跟文化、产业相关的活动,做推手的角色,站在产业的高度,进行品牌经营,田子坊的品牌响了,对于政府、投资人、商家、居民来说才是最大的利好。“创意产业说归其就是文化的事情,一定要用脑子玩文化,不要总是盯着资本、设施这些硬件”,吴梅森说道。
  
  秘籍五:“LV A货,再多钱也不让进,大假不要仅靠政府,还要从基层、源头上遏制”
  
  创意产业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原创”,因此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业主来说至关重要。“中国现在做高端产业最大的风险和成本就在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到处山寨,打假成本又高。山寨形成了产业链,一时半会儿难一刀切地取缔,所以完全指望政府来做这件事,不现实。我们作为田子坊的经营者,就要从租户这个源头上控制假冒。比方说,做LV A货的店铺想进来,给多少租金我们都不租。而且一旦发现了里面的店铺仿别人的。就涨租金,劝他们离开。甚至主动打电话给工商局举报、罚款、清场。我们在招租条例中就把知识产权保护的事说得清清楚楚,绝对是从源头上控制。”据吴梅森说,他们已经成立了“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得到了知识产权局的认可。丹麦商家沈翠娜的设计被其他商家仿冒后,仿冒者被请出了田子坊商圈。
  
  秘籍六:“政府火投+企业中投+居民小投,利益搁绑”
  
  田子坊现在已由政府接手,政府、企业、居民一起来打造。政府现在已经投了5000万元进行硬件改造,还有每年几千万的品牌推广。而对于进驻的创意企业的租金、税收优惠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等,政府都在“软硬兼施”地投入。目前,上海专门成立了“创意产业联席会议”,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副组长包括市经委、宣传部的领导。拿出城市中心地带几百万平米做创意产业园区,盘活旧厂房,而不是“卖地”。每年搞创意产业论坛,搞创意产业周,进行创意产业园区授牌、企业认定等等,政府的支持力度非常重要。
  听吴梅森说,对于创意产业园的投入,上海采取的是“政府大投+企业中投+居民小投”的模式,大家利益捆绑在一起。像田子坊,居民不仅收租,还可以八股创意企业,由政府担保,跟政府签合同,“租金+分红”对于居民来说还是很有诱惑力的。这样一来也减少了房东与商户的矛盾,居民也成了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