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信息传播最快的渠道是什么?相信很多人都会说“微博”。套用当下非常流行的一个句式来概括,那就是“你加入也好,不加入也好,微博就在那里。”是的,微博存在于我们生活之中,并以几何式速度将信息传播开来,最终影响甚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由于其自身的技术特点和用户结构,微博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中国互联网中承担着第一信息入口的角色,并对其他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吸纳力,在新浪微博的名人堂中,仅报纸总编就有563人,由此可见,微博已不仅仅只是媒体,而是已成为媒体平台。
对于普通网友来说,微博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借助一台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共享个体观察,虽然这种“自媒体”报道略显粗糙和急促,但却是在传统媒体环境下我们不曾体验到的个性解读,比如前不久的动车事故,就是缘于一位网友发自现场的一条微博,从而引起全国人民的关注。通过微博的原点爆发,加上论坛、门户网站和传统媒体的接力放大,微博既是黑洞又是恒星,吸纳一切,同时又增益他者。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微博中谣言纷乱,炒作频发,因此微博既是一种生产力的直接升级,管理部门又面临着生产关系上的调整,有效、适度地管理才能使得微博走得更好、更稳。
与之相关联的更深远的话题是中国社会的透明性,微博改变中国的实质是增加中国社会的透明性。信息透明的社会才能政通人和,和谐健康,才有可能化解社会问题于端倪,微博的发展对于有关部门而言,产生了信息透明的紧迫感和压力。
我们在微博上看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有些很快被巨大的信息流淹没了,有些却形成巨大的冲击力,为网友所关注,这就是所谓的微博舆论导向的形成,一般来说,微博舆论导向主要有以下几个形成方式:一是大V自爆法,实际相当于传统的大报发布重要新闻,立即引发百万粉丝关注;二是大号带小号方式,由小号发出信息后,大V跟进;三是中小V群体激荡呼应,经媒体或大V放大形成舆论风暴;第四种情况是草根苦苦@,频繁私信,最终撬动公众传播之门;五是突发事件核爆式激发众人关注。由此可以看出,形成微博关注焦点的公共事件特性是:能激发某一大类人群的关注热情,具有曲折幽微的情节,能够让某些人群占据道德制高点批判公权,体现了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具备话题阐发和争议性。
然而一个事件在形成某种导向后,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又会偏离最初制定的方向,比如李双江儿子打人事件,本来人们关注的是打人事件的本身,声讨打人者的嚣张,但是后来又开始声讨李双江在艺术界的地位,甚至揭露李双江的妻子梦鸽的假学历等等。这种现象说明在舆情事件发展中,网友的追问心态存在着道德洁癖,网友往往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塑造人物,对事件人物存在刻板化印象和道德洁癖追求,这种道德洁癖对于净化社会风气,追问事件真相具有正向强动力,非常宝贵,当然如果具有更多的法律责任意识,就更好了。当然网友在质疑公权和道德体系时,还具有八卦掘密心理,这种娱乐心态本质是生活的调节,在八卦中匡扶正义,在娱乐追诉真相。
可以预想,微博的技术进化不会停止,微博或者类微博的新产品将继续涌现,“自媒体”时代不可逆转。政府对于“自媒体”的监管将会更加规范和严格,微博和其他社交网络将逐步从媒体平台转变为综合功能平台,媒体将不由自主地被技术所拉动,主动者得生存,被动者陷困境,从传统媒体到“自媒体”的大变局已经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