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国父履京的流光碎影 流光碎影

  每次上下班都经过中国铁道博物馆,它在天安门广场的东南角,与正阳门隔街相望,默默守视着日新月异的北京城。父亲跟我说,这个博物馆就是老前门火车站,而我怎么也不能把这座略带俏皮、可爱的欧式建筑与火车站联系在一起。在我印象里,火车站是宏伟庄严的苏式建筑,而它,更像是我儿时去游乐园见到的那座古堡。
  
  一个尘封在泥土里的老车站
  我曾留心观察博物馆正门的文字,除“中国铁道博物馆”几个字外,在建筑的拱顶,还有一轮金色的繁体小字,从右至左题曰:“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看来“前门火车站”是老百姓对它的俗称了。火车站始建于1903年。由英国人修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建成并启用。它的出现跟西方入侵密不可分。1901年,为了军事运输需要和加强对北京城的控制,英国侵略者强行将铁路从永定门延伸到正阳门,伸到清王朝统治者的眼皮子底下。只不过,当时的车站连站房都还没有建好,正式竣工并开通使用则是1906年的事了。车站建成后成了当时全国最大的火车站,车站站房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站内3座站台,长度377米,候车室总面积达1500平方米。它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交通枢纽。站房建成后,车站也有了名字――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
  实际上,现今老车站的外貌已经不是1906年落成的样子。上世纪70年代,为了给环线地铁让路,前门火车站不得不以钟楼为中心作了“镜像对称平移”。钟楼的位置原本是在车站的右侧。改造时,钟楼左侧的部分建筑被拆掉,并在钟楼右侧重建。这样一来,其实只有钟楼以北西墙和北墙西边一段真正保留了原有的结构和砖墙,其余的墙体都是改造后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尽管被“掉过儿”,但车站的建筑外观仍然比较真实地保存了历史原貌。
  由于火车站当时由英国人主持设计,因此建筑的外貌十分英伦,但也有很多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在里面。例如,站舍大楼由灰、红两色砖砌成,其中夹白色石条,正门的巨大拱顶,以及拱脚处镶嵌云龙砖刻雕饰等。这些中国元素使这座异国情调的建筑很好地融入周遭环境,与近在咫尺的箭楼、城楼在一起,并不突兀,反而相得益彰,而且当时还与东交民巷那些洋楼形成独特的建筑群。另外从前门火车站的高度来看,其比前门和正阳门要低很多,也反映出英国建筑师对中国古建的敬仰之心。
  这样看来,前门火车站的确历史悠久,而它同时也是中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1905年,革命志士吴樾刺杀“五大臣”发生在这里;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并安营扎寨在这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500名北平学生组成的“南下救国示威团”也是从这里出发……在无数的历史事件中,我想最令老站光荣的当数孙中山先生弥留之际在这里留下的足迹了。
  
  北上:为了全国同胞,
  为了和平统一
  1924年12月5日上午,一列开往北京的火车在铁轨上飞驰。孙中山躺在车里,面色苍白,他是应冯玉祥的邀请,北上赴京的。在此之前,孙中山曾在天津拜访了张作霖,聊得并不愉快。段祺瑞也虚与委蛇地发来电报,同样为孙中山的北上蒙上一层阴云。那么,从作为革命大本营的广州到北方军阀盘踞的北京来,孙中山到底是为了什么呢?这还得从冯玉祥“北京政变”说起。 1924年10月22日的晚间,北京城在沉睡。距北京312公里的山海关外,曹锟直系军队和东北张作霖奉军猛烈交火,第二次直奉战争正在进行。战场离首很遥远,没有人预料到北京城里正在发生一场影响整个战局的事变。第二天凌晨,从睡梦中醒来的北京人惊奇地发现,满城尽是国民军士兵,大总统曹锟已经被囚禁在延庆楼。3天以后,《北京导报》发表文章,称此次行动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一场政变”。发动这场政变的是这位高大魁梧的将军,他的名字叫冯玉祥。他把自己的举动称为“首都革命”。回师北京前,他是北京政府的左翼作战军第三军司令,受吴佩孚将军的指挥,任务是进驻古北口。当部队走到半途,冯玉祥乘后方空虚,挥师入京,成功占领了北京城。
  冯玉祥掌握北京政局以后,采取了两个重大行动。一是于11月1日,成立了以黄郛任国务总理,王正廷等人任各部部长的摄政内阁。二是在11月5日这天,从故宫中将满清皇室赶出宫门,并宣布废止“清室优待条例”。而在这两个行动之前,冯玉祥即向孙中山发出了北上北京、共商全国统一大计的邀请。然而,孙中山还没有出发,北京的形势已急转直下。冯玉祥本是想等孙中山来北京主持大局的,但段祺瑞与直系联合,又取得了奉系张作霖的支持,冯玉祥的意见也就不占主导了。北京的局势,在孙中山未能及时参与的情势下,发生了很不利的变化,但孙中山还是坚持北上。北上之前,孙中山曾与人慷慨陈词道:“我这次往北方去,所主张的办法,一切和他们(指段祺瑞、张作霖等军阀)的利益相冲突,大家可以预料我很有危险,但是我为救全国同胞,为和平统一,开国民会议而去冒这种危险,大家爱国有责,便应该做我的后盾。”
  
  前门下车,与民众在一起
  鹿钟麟站在人群之中,心里既兴奋又忐忑。兴奋,是因为他即将见到敬仰已久的孙中山先生――与这位传奇的革命人物见面,聆听他的教导,是鹿钟麟自参加辛亥革命的滦州起义后的一个夙愿,只可惜这么多年始终是缘悭一面。今天,鹿钟麟可要夙愿得偿了,他现任北京的警备总司令,已奉冯玉祥命令,在前门火车站迎候孙先生,并负责保护他的安全。在兴奋之余,鹿钟麟心中还有一丝难以消泯的担忧。因为今天来的民众、学生实在是太多了,他们从四面八方辐辏聚集到这里,把前门火车站塞得海海漫漫、水泄不通。虽然12月的北京城已是寒风彻骨,可人们的热情丝毫不减。很多人手执小旗一面,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上面都写着:“首倡三民主义,开创民国元勋,中国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另外有两面大幅标语,一面写着“欢迎民国元勋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一面写着“北京各团体联合欢迎孙中山先生”,在熙熙攘攘的欢迎队伍中迎风招展。鹿钟麟看在心里,有些惶惶不安。他想起冯玉祥交给他任务时的叮嘱:“孙先生到京后,一定要尽力保护,国民军的队伍就等于孙先生的队伍,应听从孙先生的指挥。”
  “这万一出了什么事故,对孙先生没有尽到保护之责,这将如何是好呢?”鹿钟麟这样思忖了一会儿,毫不迟疑地驱车到了永定门车站,想请孙先生在那里下车进城,免得在前门火车站下车因人多有所不便。
  汽车电掣般开到永定门车站。不一会儿火车进站了,刚一停车,鹿钟麟便怀着极度兴奋的心情登上孙先生乘坐的车厢,心里想今天总算是有机会见到景仰多年的伟大革命领袖了。当鹿钟麟走进车厢时,他不禁骇了一跳。孙先生不是坐着而是正躺在卧铺上。先生的随行人员环侍在他的周围。从孙先生憔悴的面容上看,他的健康情况已经很不好了。不过鹿钟麟仍看到孙先生枕旁放着书,手里还正在拿着书看。孙中山这种坚持学习、追求真理的精神,更加让鹿钟麟佩服不已。此时孙中山已见到了鹿钟麟,很吃力地伸出手来和鹿握手,并说了些客气话。这一刹那的情景,使鹿钟麟始终记忆犹新,未能忘怀。
  鹿钟麟当时很婉转地向孙先生道及要请他在永定门车站下车的意思。孙先生马上理解他的用心,遂一再表示感谢鹿钟麟对他的关心,但是并没有接受他的要求。孙先生说:“在永定门下车,那可使不得。我的抱负是什么,我的目的是什么,你当然是了解的。我是为学生、为民众而来的,我不能只为了个人安全打算,而辜负学生和民众对我的这番热情。请不必担心,我要在前门车站下车,学生们和民众们即使是挤着我也是不要紧的。”
  鹿钟麟听了孙先生这番话,也不好再说什么加以劝阻,只得遵照他的意思,随火车又回到了前门火车站。
  当火车开进了车站后,站在月台上的黑压压的欢迎人群,立即自动地有秩序地站成整齐的行列,每个人都严肃恭敬地站在那里,没有一个人乱动,也没有一个人随便说话。只听得欢迎的人群挥动着数不清的红绿色小旗在风中瑟瑟地响。这时孙先生早已从卧铺上站起来,在随行人员的护送下走下了火车,缓步走过欢迎的行列,含笑着答礼,与同学们和民众们见了面,谈了话,然后同孙夫人及随行人员等分乘汽车多辆,径赴北京饭店。这完全出乎鹿钟麟的预料,他在事后曾对这件事有这样的慨叹:“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孙先生一生是如何热爱学生,如何热爱民众,也可以看到当时的学生和民众又是如何爱戴和崇敬这位革命运动的伟大领袖。这一个洋溢着热情的场面,至今犹觉历历在目,在我心里留下了永不能忘掉的深刻印象。”
  (编辑  韩旭)
   hanxu71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