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相随,“野人”为珍稀动物摄影立传:珍稀动物

  在湖北神农架、云南西双版纳等原始森林里,活动着一位不同寻常的“野人”:他白天跟踪珍禽野兽,夜晚蜷缩山洞兽穴,与野生动物杂居。他是中国摄影家协会著名摄影家董玉青,拍摄出版的《中国珍稀动物摄影集》荣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 2006年9月,他被推选为联合国环境署“全球500佳”。
  
  误入歧途,摄影记者成了“野人”
  
  董玉青出生在湖北省松滋市。他家门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河滩上常栖息着数不清的白鹤,洁白的羽毛在阳光照耀下折射出七彩的光芒。后来,小河边建起了磷肥厂,河水受到污染,白鹤再也不见了,水中也没有鱼虾的踪迹。董玉青十分心痛,很想为野生动物做点什么。
  1995年元月,董玉青任《荆门日报》新闻部副主任。他在《人民摄影报》上看到“保护国宝,为大熊猫献爱心”摄影展在北京举办的消息,非常激动,当即辞去令人羡慕的新闻记者“铁饭碗”,创办了图片社,并自费把展牌运到荆门巡展,忙得头昏眼花。
  “保护国宝”摄影展在荆门取得了空前成功。董玉青认识到保护环境和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为了启迪人们的环保心灵,他又决定筹资五万元,举办全国性的“野生动物摄影大赛”。
  妻子周丹心急地说:“我看你是误入歧途了!办影展家里已经赔光了,搞大赛又要五万元,到哪里去弄?”董玉青说:“先把房子抵进去借一笔钱吧!”妻子不同意:“好不容易有了一个落脚的窝,你却要把它抵押在前途渺茫的动物摄影上。保护野生动物是个大事业,不是你一个人能完成的,就我们家的境况来实现你的远大理想,那是杯水车薪啊!”董玉青说:“小溪多了才汇流成河,我们就要干这功在千秋、造福子孙的大事业。”
  1996年2月,董玉青在《中国摄影报》等媒体刊登了大赛启事。经过18个月的征集,他共收到参赛作品568件,请有关专家评出获奖作品116幅,耗资8.5万元,大大超出了预算。妻子有些担心,他却说:“花点钱做了一件大事,值得!”这次大赛使董玉青对我国野生动物的生存状态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他为珍稀野生动物濒临灭绝感到忧虑和焦心。于是,他购买了相关书籍资料,投资六万元添置了摄影器材,决定身体力行地追踪野生动物。
  1996年8月,董玉青迈出了深入原始森林拍摄野生动物的第一步。
  第一次进山,董玉青风餐露宿十多天,人瘦得变了形也不愿收兵回营。当他脸上晒得黑乎乎、浑身脏兮兮地回到家中时,周丹简直不敢相信他就是自己的丈夫,还以为是“野人”跑到家里来了。是啊!为了濒危的珍稀野生动物,董玉青常年以原始森林为家,真的像“野人”一样!
  1997年6月,董玉青又一次深入原始大森林西双版纳。那天,他和向导钻进一个山洞里躲雨,小腿被一条花毒蛇咬了一下。向导立即举起手中的土铳,董玉青忍着疼痛说:“别打,留它一条生路吧。”向导掏出专治蛇伤的草药贴在伤口上,他才化险为夷。
  董玉青告诉向导:“一切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每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给生态平衡造成破坏。我们人类恰恰忽略了这点,只顾眼前利益,而不替子孙后代着想。”向导感动地说:“我不能再以打猎为生,干对不起子孙的事情了,我要做一个真正的向导。”董玉青笑道:“虽然蛇咬了我一口,但能让你这个世袭的‘杀手’放下屠刀,值得啊!”
  董玉青常说:“我的灵魂就在那野生动物的栖居地。”周丹见丈夫常年奔走在崇山峻岭,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常劝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环保事情。可他摇摇头说,开弓哪有回头箭?我这条命是大自然赐予的,迟早是要还给地球的!
  
  情深义重,善良妻子为夫圆梦
  
  1998年春节,董玉青登上南下的火车,去海南岛五指山与原鸡、海南坡鹿交朋友。自从干上保护野生动物的环保事业,他已经三年没与妻儿在一起过团圆年了。三年里,董玉青跋山涉水三万多公里,拍摄2110个胶卷,写下50多万字的考察笔记,吃尽了千辛万苦。
  在《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十周年之际,董玉青心中有了更宏伟的目标:自筹资金60万元编辑出版《中国珍稀动物摄影集》。60万元对于普通工薪家庭是个什么概念?董玉青不好意思再向妻子开口,独自一人出去借钱。那是一个炎热的盛夏,他骑着自行车跑了几天,脸色看了不少,风凉话也听了不少,就是没借着一分钱。
  董玉青身心疲惫地回到家里,苦闷得一言不发。晚餐时,很少劝丈夫喝酒的周丹竟然拿出一瓶白酒,热情地斟了一满杯,劝说道:“酒能解乏,多喝点吧,把一切烦恼都忘掉。”
   “对,别管那些事了。”董玉青痛痛快快地喝了几大杯,酒精把他的脸烧红得像“关公”,“那些有钱的当官的上餐馆特别爱吃珍稀动物,还把吃熊掌、娃娃鱼作为莫大的享受和吹嘘的荣耀。他们难道不知道,吞噬野生动物就是在毁灭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啊!我拍动物出画册,先不说保护,就是哪一天那些动物灭绝了,后人还可以通过画册去了解,而不再像今天,人们只能挖空心思地去想像恐龙的形象……我就不明白,一个人平庸地过一辈子容易,想做一番事业就那么难吗?”说着,董玉青禁不住拉起妻子的手,泪流满面。
  周丹明白了,丈夫又有惊人的新举动,又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她为丈夫的举动心焦,自己的首饰都已典当一空了,再到哪儿去弄这么大笔钱呢?
  在董玉青最渴望关怀和帮助的时候,周丹给了他无尽的爱。她四处奔走,年近八旬的外婆将积攒多年的零花钱全部给她了;董玉青的母亲也将节省的两万元钱慷慨地拿出来了;在外地工作的姐姐、姐夫把五万元工资奖金交给了董玉青;其他亲朋好友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出版前期急需的20万元筹到后,董玉青火速赶到北京。原新华社社长穆青题写了书名,农业部部长陈耀邦欣然作序,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高帆写了跋。
  董玉青在三个月里八上京城,七下深圳,日夜为出版操劳。当他怀揣几十万元印刷费最后一次去深圳时,一路上神经高度紧张,饥一顿饱一顿使胃病更加严重,他咬牙坚持着,不敢有丝毫松懈。他知道,身上的几十万元钱是亲人们的血汗,不能有半点闪失。火车终于进站了,他艰难地走下车后,再也坚持不住了,只好靠着站台的墙壁给朋友打电话,说:“我不行了,你快来……”朋友赶来将他送进了医院。医生说:“他是严重的胃出血,如果再晚送来一会儿,就有生命危险了。”
  1999年金秋十月,《中国珍稀动物摄影集》出版发行了,这是迄今我国最全面的一部野生动物摄影大型画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主任野口升先生激动地握着董玉青的手,赞不绝口地说:“了不起,中国青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会长董智勇挥笔题字:恩泽鸟兽,功在千秋!2000年9月,该书荣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
  
  造福后代,一家三口情系环保
  
  董玉青担任荆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自然、生物校外辅导员,孩子们好奇地听他讲着那些新奇而有趣的动物知识。他从那一双双清澈的眼睛中感到了真诚,看到了希望。
  当初,董玉青的儿子并不理解父亲的执著。有一次,儿子找他要钱买复读机,说同学们早就买了。董玉青说:“爸爸真的没钱,等以后……”“又是等等等,等到我毕业不念书了,我看你也买不起。”儿子生气地说,“你花几十万出书都有钱,对我就那么吝啬。”
  周丹听到父子俩的吵闹声,对儿子说:“不许这样说爸爸,他在外面受的委屈还少吗?”妻子一边劝说丈夫,一边替儿子擦去泪水。董玉青有些后悔了,他常年像个“野人”穿梭在深山老林里,把心血和情爱都献给了珍稀动物,却没有照顾妻子和儿子,欠家里的情太多了,确实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爸爸啊!
  第二天,董玉青拿着价值600元的摄影集说尽了好话,才从经销商那里换回了儿子做梦都想要的复读机。过了好长时间,儿子才渐渐理解了父亲的追求,那是为了地球人类生存而无私奉献的崇高事业,留给他的是巨大的精神财富啊!他拉着爸爸的手说:“我们校长说,想邀请你当校外辅导员。我也要接过你手中的旗帜,为保护珍稀野生动物摇旗呐喊。”周丹望着懂事的儿子,高兴地笑道:“让我们全家都来为环保事业做一点贡献吧!”
  2004年2月,董玉青冒着风雪来到长江湿地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配合巡鹿员收缴了两名不法分子的猎枪。他还曾带领公安干警查获了18张红腹锦鸡皮,抓获了数十名捕杀珍稀野生动物的犯罪嫌疑人……面对乌黑枪口的恐吓和一双双“黑手”的威逼,董玉青没有胆怯和畏缩,他成了野生动物的保护神。
  2005年秋的一天,董玉青和儿子逛集贸市场,突然听到一种哭泣声,却不见流泪的婴儿,原来是一位30多岁的山民在卖娃娃鱼。董玉青的儿子立刻说:“娃娃鱼是受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你卖它是违法的。”董玉青让山民放生,遭到拒绝。他只好和儿子一起翻遍衣兜,凑了些钱买下那只哭泣不止的娃娃鱼,放回了大自然。
  董玉青的环保义举得到了国家以及联合国环境署的高度赞扬,上海东方电视台摄制了专题片《地球公民董玉青》。2005年世界“地球日”这天,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和香港“地球之友”环保组织,联合在北京给董玉青颁发了“地球奖”,这是我国环保领域的最高奖励。
  2006年9月,董玉青的第二部摄影作品集《珍稀动物麋鹿》出版发行了。不久,他被推选为联合国环境署“全球500 佳”,这是世界环保奖的最高荣誉。
  
  (声明:本文禁止上网,转摘必须经作者同意,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