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尤其是教育管理,有时候真的让人看不懂。儿子上幼儿园,适应期过后,第一件学到的事情就是如何在小板凳上“正襟危坐”,好像有标准动作的,双脚并拢,双手放在膝盖上等等。上了小学,学到的第一个事情就是在座位上坐好,双手平放在课桌上,眼睛平视,身体摇摆、目光偏左或者偏右,都被视为不端正。儿子还是很乖的,但有一天很委屈地说,上课脑袋低下来了,老师批评说“退步”了。我想哪天我跟校长提个建议,开教职工大会的时候,“统一”所有老师的动作,所有人眼观鼻、鼻观心,“统一”一下坐姿,何其壮观!
学校课程基本上也是统一的,教材是统一的,有的学校要集体备课,那么上课方法基本上也可以“统一”。中国教育一大奇观,就是学校里“统一”一切,而周末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却五彩纷呈,民间教育市场极其繁荣。我去过一个“办班”的机构,租了整整一层楼,沿着走廊转一圈,音乐、绘画、舞蹈、作文、棋类,五花八门,一会儿是三十个人一起跳舞,一会儿是两个学生弹琴,再迈几步,诺大一个教师里只有一个学生,拈着一粒围棋在苦思。和学校上课整齐划一的场景相比,简直是两个不同世界。如果我可以选择,我宁愿把孩子丢在“培训班”里。发挥一下想象力,某年某月某日上午8:30,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所有学生都正在“统一”打招呼,齐刷刷地喊“老师好”,外星人如果在外太空看到这个景象,大概会以为地球已经成了机器人的世界了。很多老师和学校“领导”肯定会说,这么大的班级,如果不要求“坐姿”统一,怎么管得住呢?――你是来“管”他们的么?真要“管”,恐怕你一个都“管”不住的。
到了初中和高中,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下,不“统一”也得“统一”,但似乎身体动作上的统一要求低了,“端正”不“端正”倒无所谓,但思想和学习上,一定要和高考统一,我的侄女今年高三,除了教辅、教材和讲义之外,已经不接触其他文字了。如果再去看看梵高的画册或者听听贝多芬的音乐,就要被老师的唾沫星儿给淹死。
不要以为大学就不一样了。我们学校在臭名昭著的教育评估期间,为每位老师发放统一的服装,要求西装革履上讲台,这算是个大工程了吧。小工程多如牛毛,比如上课杯子和手机不要放在桌子上,比如要集体备课,要有形成文字的备课笔记和教学大纲,如果十个老师一起上公共外语课,某天早上8:30分,十个教室里根据统一的“备课笔记”:“8:30分:播放PPT,请同学回答第三大题第一小题”,虽然规模不及全国中小学生,也相当可观。有的老师拎个纸袋子去上课,也被诟病,说要换成公文包。幸好西南联大遗风已远,上课抽烟的,喝茶的,和学生闲谈的,现在都没了,拖着大辫子来上课的辜鸿铭早已作古。又幸好“三俗”之风没有弥漫到教师队伍里来,大学教师大多中规中矩,没有奇装异服,也不会在自己的包上贴个米老鼠或者奥特曼――我们够“统一”了吧?
还记得当初我们学校搞了个大规模的“迎接教育评估誓师大会”,红旗招展,红歌嘹亮,轮番的慷慨陈词,据说让很多老一辈感动得不行。可惜组织学生每天到某些校园角落里“统一”晨读,被人看破,效果不佳,否则就完美无缺了。
其实“统一”不仅仅是教育问题,大到整条高速公路周边民房刷上统一颜色、整座山上的坟墓和墓碑统一绿化,小到神出鬼没的“红袖章”,整个社会都是“统一”的样本。但教育界的确出了一些新的动向,比如教育部百忙之中还让全体大学生到某个尚未备案的网站上注册,在全国高校校园内安装长跑检测装置;比如某地学校让学生“统一”购买Ipad电脑上课……不能不让人觉得教育部门的“统一”暗藏玄机。何况,所谓的“统一”,其实并不统一,有学生头发不符合要求,三次修剪,三次都不合格,三次都没通过,搞得学生自杀了事。如果换一个老师,大概老早就通过了。也许不是“统一”不“统一”的事情,说到底是“权”和“钱”的问题,千万别拿“中国国情”和“民族凝聚力”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