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说,娜塔莉?波特曼活得就像一个神话。 娜塔莉1981年出生于以色列耶路撒冷,她13岁成名,30岁封“后”,年少时,看起来像个小大人,成年后又像个孩子,成为男人眼中永远的尤物。几乎所有人都说,她的智力远胜过美貌。这位拥有哈佛学位、精通4国语言、热心公益、积极参政的好莱坞女星,当过导演,做过制片,一路平步青云,直攀演艺生涯的顶峰。
2011年,凭借电影《黑天鹅》,娜塔莉一路横扫金球奖、英国影视艺术学院奖、美国电影独立精神奖等各大奖项最佳女主角,如愿捧得奥斯卡小金人。
“出演《黑天鹅》最美好的经历在于全情投入:我看到一个年轻女孩慢慢变老的过程。她那具有艺术家气质的男友,杀死了她孩子气的部分,让她从女孩蜕变为女人。所以,我并不认为那个结尾是一种死亡。”
戏外,娜塔莉结识了她的未婚夫、法国芭蕾舞演员本杰明?米勒皮(《黑天鹅》编舞),延续她读书时的全A纪录,在而立之年完成了“女孩、女人、准妈妈”三级跳。典礼现场,孕味十足的娜塔莉身着一袭紫罗兰丝绸礼服,在爱侣搀扶下登上领奖台……
昔日依偎在《这个杀手不太冷》身边的小“玛蒂尔达”,如今正幸福满满地步入人生的黄金年华,恰恰印证了她在《黑天鹅》片尾高潮的那句台词――“完美……这才是我要的完美。”
孩子,还是成人?
1994年,年仅13岁的娜塔莉,踮着脚踏过人们的心房:她夹着根烟,双腿悬空在栏杆前;她抱着一盆银皇后,心事重重地走在大街上。稚嫩倔犟的眼神,令人神迷又心碎。
“能演玛蒂尔达是天赐的礼物,这之后我很幸运能继续演出、不断学习,这是决定性的经历。”回顾出道之作,娜塔莉充满感激,“我会出演吕克执导的任何影片,随叫随到。”
娜塔莉是家中独女,1981年6月9日生于以色列,母亲是艺术家,父亲是医生,3岁时她随全家搬到纽约。“从小父母会把钱全部花在艺术和旅行上,我们常去剧场、影院、博物馆……我很幸运,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
当年,面对大导演吕克?贝松,小娜塔莉一点也不紧张,试镜时,笑里已透出几分桀骜。
――你叫什么名字?
――玛蒂尔达。你呢?
――莱昂。
――很有趣的名字。
“我坐在父亲书房的凳子上第一次读剧本,那时还只是个小孩,很情绪化,读着读着就想哭。父亲说,对一个小孩而言,表演这部影片完全不合适,你不能出演!我说,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东西,你不能毁了我的一生。”
父母终于同意她去试镜。起初,娜塔莉由于年龄太小而落选,她不甘心,回到镜头前又加演了一段。吕克被这小女孩惊人的悟性征服了,当场拍板把角色给了她。
拍摄看到家人被杀那幕,娜塔莉的天赋第一次受到考验。“刚开始几星期,我很难哭出来,我第一次被人在眼睛里滴薄荷,他们滴了一次后,我就能哭了,非常疼,这之后我每次都能投入角色使劲地哭,因为我再也不想别人滴薄荷到我眼里。”
父母当时对小娜塔莉的出演忧心忡忡。“他们和吕克有个详细的协约,整个拍摄过程中,我只允许拿5次烟,只能拿着但不能真抽。在电影里,你能看到我把烟头放嘴上,但你不会看到我吐出烟来。”
“电影里关于性的镜头有点过火,感谢我父母对这方面严格要求。那时我对真正的性爱并不理解。电影里有个镜头,她在他脸颊上印下一记浅吻,对我而言,这个举动十分单纯。”
“11岁时读‘我爱你’这3个字,对它的理解并不多。这只是两个寂寞的人,偶然在外面相遇并认识,他们并没越界。在我看来,这是个很美的故事,那个杀手像个孩子,而她却像个成年人。”
性,还是情色?
成名后,娜塔莉边读书边拍戏,曾扮演多位大腕的“女儿”,《盗火线》中的艾尔?帕西诺,《火星人攻击地球》中的杰克?尼科尔森,同年她还出现在伍迪?艾伦的喜剧《人人都说我爱你》里。
1997年,16岁的娜塔莉选择了舞台剧《安妮?弗兰克的日记》。“二战时,我爷爷曾在集中营遇难,所以在我内心会有些黑暗、沉重的回忆,家庭的不幸反过来让我在许多情景下自如表达,好像我又经历了家族的往事,这是种非凡的体验。”娜塔莉9个月的辛勤付出,换来了将近一个小时的谢幕。
世纪末,风靡全球的《星球大战前传》面世,席卷全球票房的同时,人们认识了一个全新的娜塔莉:5年前那个含苞待放的小女孩,已成为女王,她在大银幕上发号施令,成为当年最受瞩目的热门女星。
当年,由于小娜塔莉与“莱昂大叔”的暧昧情愫引起争议,娜塔莉对自己的银幕尺度卡得很紧:15岁时,她拒绝出演《洛丽塔》,“所有男人都为之遗憾”;她推掉了《罗密欧与朱莉叶》,因为要和比自己年长的莱昂纳多接吻;《芳心天涯》的编导只有改掉床戏才能赢得她的参演……
但是,一旦时机成熟,她就在《偷心》中一下演了个脱衣舞娘,为艺术贡献了自己的胸,然后挺着胸自信满满地将金球奖最佳女配角收入怀中。
“性,毫无疑问是角色心理的一部分。妮娜(《黑天鹅》主人公)正是借此来发掘自己的艺术特性,不同于从别人眼中看自己,她从性的愉悦中创造自己的视觉世界。”娜塔莉狡黠地笑笑,“当然,这也有情色的一面。”
为了这部《黑天鹅》,娜塔莉倾尽心力,坚持了近一年的魔鬼式高强度训练――每天5至8小时的舞蹈和游泳培训,加以严格控制饮食,她瘦了20多磅。编舞的最后关头,她在一个托举动作中受伤,肋骨错位,但她却坚持训练,“对芭蕾舞者来说,这是家常便饭。”
乖乖女,还是坏女孩?
她很聪明,知道如何从角色中抽离,“康威拍完一个场景,我就能重新做回我自己。”成长过程中,她与普通80后女孩没啥两样,爱吃冰激淋,为青春痘烦恼,因出行跟母亲讨价还价,周末看电影……
平日里,她装扮朴素,戴3块钱的耳环,穿匡威运动鞋;储备了40条T恤和20条牛仔裤,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牛仔裤是什么牌子。在诸如奥斯卡之类的特殊场合,她也认真打扮,但结束后就把衣服配饰扔给亲朋好友。她惟一一上心的是手袋,但绝不会使用皮包――她是环保组织的代言人,也是严格的素食主义者。
就像你在哈佛花名册中找不到“Portman”(她的真名是Natalie Hershlag)一样,双子座的娜塔莉,总有暗藏玄机的另一面,随时让你惊诧。
戏里,她是疯魔的“黑天鹅”;戏外,她却是颇受好评的“白天鹅”。当其他同龄影星曝出各种幼稚言行时,娜塔莉则一直保持着正统的公众形象。唯一的出格是2006年的《周六夜现场》,在与Fall Out Boy合作的MTV中,她扮演一名接受访问的说唱愤青,编造了一首在哈佛作弊胡搞的饶舌,那个满嘴脏字的“歌手”,完全颠覆了人们眼中的“乖乖女”。
2009年,与影星杰克?吉伦哈尔对聊中,娜塔莉说粗口饶舌是她的爱好,“它让我大笑还能让我想跳舞。”
熟悉她的朋友说,娜塔莉把更狂野的一面留给了自己。“我不是坏女孩,我只不过跟所有人一样,有着复杂的性格,但我觉得没必要让陌生人知道真实的我是怎样的。”
明星,还是天才?
“哈佛出了15个普利策奖得主,2个奥运选手,还有1个电影明星。”人气飙升的娜塔莉,被《社交网络》写进了对白。
临床心理学专业出身的她,是拥有小Erds系数的人中最有名气的一个,读书时,身边尽是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的智力玩家。
刚进校时,那些傲慢的同学对她投来不屑的目光,仿佛在宣判――“一个无脑的女演员”,这令娜塔莉困窘不已,也学会了谨慎,“所有人都说蠢话,但我得格外小心,如果我在课上说错什么,他们就会得意地确认先前对我的看法。”
不过,以为坏人辩护著称的法学教授艾伦?德肖微茨发现了娜塔莉的才华,这个古板的老教授不知道她是明星,却对她那篇关于测谎仪的论文印象深刻,收她做了研究助理,两人至今保持着良好的友谊。“她不属于利用名气让别人听自己说话的好莱坞明星,”艾伦评价道,“鉴于她的背景、经历和学识,她说的话很有价值,值得去听。”
2004年,波特曼在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进修了半年中东文化与历史,读到约旦王后拉尼娅是国际社区援助基金会的支持者后,她第一次认识了这个专为发展中国家低收入妇女提供小额信贷的组织,欣然申请加入。“真正把钱贷给农民,我最基本的工作是让农村妇女得到贷款后在村子里建一个银行。”
作为该组织的重要成员,娜塔莉常与其他成员共赴乌干达、危地马拉等偏远地区工作,“我遇到很多从没想过会遇到的人。这很奇怪:身为演员,我们到处旅行,但我们总是受限于我们所见的,我喜欢真正与那些你不曾知道他们怎样生活的人相处。”
名校熏陶,令娜塔莉关注各种社会议题。她可以滔滔不绝地阐述她对合法酷刑、流产和领养的看法,分析客户需求如何影响沃尔玛的产品选型,跟你探讨以色列老兵的退役问题。2006年,她还引用其主演的科幻惊悚片《V字仇杀队》的内容,以客座教授身份在哥伦比亚大学讲授恐怖主义与反恐怖主义的课程……“虽然大多数女星无所事事,但有一类人你很难在街上找到她,比如娜塔莉?波特曼。”朱迪?福斯特称赞道:“我非常欣赏娜塔莉,她是当今好莱坞最优秀的女星之一,她让自己尽量保持着与常人无异的低调生活,她很有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从不被他人左右。”
对于溢美之词,娜塔莉常报以谦逊一笑,偶尔也抛来一个凌厉的眼神――“天才?这是我最讨厌的一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