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降神兵第一人的“亲情对话”]一人一伞一秋雨

     2008年5月14日11时47分,震中地带四川茂县上空4999米。空降兵研究所所长李振波大校第一个跳出机舱。在高原复杂地域,无地面指挥引导、无地面标识、无气象资料条件下,犹如天神般从天而降,创造了空军史上高空盲投的奇迹。
  近日,《廉政?望》特约记者独家采访李振波的妻子盛亚玲,听她讲述抗震救灾期间有关丈夫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丈夫第一个跳出机舱
  
  “我安全到达。”
  “你现在在哪里?”
  “成都,明天到汶川。”
  “记得随时给家里报平安。”
  “好的。”
  5月14日11时24分,一架大型运输机从成都某军用机场起飞,飞向此次地震重灾区四川省茂县。
  茂县县城坐落在峡谷中,两边多是海拔三四千米以上的高山,且能见度很低;风速达到每小时100到300公里;这就是以李振波为首的15名勇士必须完成空降的地方,不可预测的因素、不可预知的风险……
  30年来,李振波跳过空降兵现有的所有伞型和机型,可以说,任何飞行险情和伞降困难他都能够灵活应对。然而,茂县如此险恶的地形,让他自己也捏了一把汗。平时的训练高度只在1000米以下,这次却不得不在4999米的高空,寻找实施伞降的机会。
  灾情就是命令!在无地面指挥引导、无地面标识、无气象资料的条件下,48岁的李振波首先跃出机舱,扑向苍茫的大地。紧接着,战士们一个个跃出机舱……
  此时此刻,湖北孝感,李振波的妻子盛亚玲正紧张地看着电视。虽然看不清跳下去的是谁、电视里也没有说明,但她非常确信,这里面一定有丈夫,“危急时刻,他总是冲在最前面的。”她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5月13日凌晨1:30,正在睡梦中的盛亚玲突然接到丈夫的电话:“赶紧帮我收拾一两件衣服,把跳伞要用的高空作业表、指南针等找出来,我要出门!”
  10分钟后,身着迷彩服的李振波回到家,来不及和妻子说上一句话,拿起东西就走。盛亚玲这才意识到:丈夫可能要奔赴地震灾区了。
  13日晚10时半,苦苦等候的盛亚玲终于接到丈夫的电话。
  14日早上,盛亚玲从电视新闻得知,有关部门作出伞降灾区救援的命令。那边天气不符合伞降条件,丈夫对那边地形也不熟悉,伞兵出身的盛亚玲不禁为他们担心。盛亚玲试着拨打丈夫的电话,话筒里传来的始终是盲音。她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吃不下饭,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下午3时,盛亚玲的手机响了,传出丈夫气喘吁吁的声音:“一切平安,我们15个人安全着陆。”刚说完电话就挂了。
  一刹那,盛亚玲眼圈红了。“我了解他的个性,干什么都冲锋在前。为了救援受困群众,他一定会跳下去。”
  实际上,盛亚玲所不知道的是,李振波在伞降过程中曾发生一幕惊险的意外!
  跃出机舱后,李振波的主伞迟迟没能打开,他的身体在空中一落千丈,耳边风声呼呼,生命危在旦夕。但他很快冷静下来,沉着地打开了备用伞。风鼓着伞衣向前飘了大约八九分钟后,降落在距投跳点约5公里的一处悬崖边上,他和降落伞都挂在树枝上。正是由于树枝的作用,他才没有掉到悬崖深处。
  15名伞降勇士成功降落并顺利会合后,迅速在茂县展开救援,并依靠携带的两部海事卫星电话,每半小时与指挥部联系一次,向外界传递最新的茂县灾情。
  
  大校与妻子的“灾情对话”
  
  盛亚玲也曾是名伞兵,退伍后,现是孝感市中心医院心功能室的一名医生。
  谈起丈夫,盛亚玲一脸自豪:“他是名优秀的军人。”她说,因为对待工作的热忱,丈夫不得不牺牲掉了陪家人的时间。到现在为止,全家人只一起出去玩过一次,那还是女儿中考后爸爸兑现对她的承诺。
  那几天一有空,盛亚玲会不自觉地拨打丈夫的手机,尽管明知灾区有些地方通讯断了,她还是希望能通通话。
  
  15日晚11时,盛亚玲终于再次等来了丈夫的电话。
  “我们已经从茂县徒步到了汶川,我们周围一边是山洪,一边是悬崖。目前的救灾形势很严峻……”
  “要注意安全,你的朋友、战友都打电话,为你和战友祈福……”
  妻子话还没说完,那边电话又挂了。“他肯定又去执行任务了。”盛亚玲又是一夜未眠。
  第二天,她试着回拨卫星电话,不通。晚上7点左右,丈夫用自己的手机打来了电话,她异常惊喜。“马上要去都江堰了。”“你现在在干什么?”“指挥采集、侦察信息,向上级汇报,救助重伤员。”
  5月17日晚20时,虽然知道丈夫此刻正在一线忙碌,盛亚玲仍忍不住拨通了他的电话。
  “今天往都江堰途中碰到泥石流、山体滑坡,现在要撤回到汶川,明天赶往成都。”
  “你们现在怎么样?”
  “不管走到哪里,百姓对我们都非常好。这几天没洗过脸,没换过衣服,晚上实在困了,就用伞做帐篷、睡袋睡一会。”
  “现在就怕发生疫情,你要注意防范。”
  “明白。放心,我会把14人安全带回部队!”
  “我相信你一定会带回来的。”盛亚玲哽咽着叮嘱丈夫:“不要担心家里的事情,希望你和战友安心执行任务,早日凯旋。”
  这次4分多钟的通话,是抗震救灾以来,夫妻俩通话时间最长的一次。
  
  爸爸是航天英雄的伞降教官
  
  谈到父亲出发前后那一段时间,女儿李?记忆犹新:“我爸以前出发执行任务,之前一般都会跟我说,但这次走得很匆忙,什么都没说。直到他执行完伞降任务,我才知道他们是在那样的情况下伞降到灾区的。当时不知道他们面临的险境,所以也没怎么担心,现在看电视,报纸的报道才有些后怕。”
  小时候,女儿常问妈妈:“怎么别人家的爸爸都能陪他们呢?”盛亚玲总是安慰她。现在女儿长大了,也能理解父亲了。
  作为空降空投总指挥,李振波参与指挥了2005年与俄罗斯的联合反恐演习,以及2007年上海合作组织六国的反恐演习等大型演习。现在新一代伞兵主战伞就是在他的领导下研究完成的。
  2000年5月初,时任空降兵空降空投处处长的李振波,成为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等我国首批14名宇航员的跳伞训练主教官。
  李?说,“他几乎每天都在忙,我上高中时一般早上6点钟上学,晚上下了晚自习回家已经是11点钟了,即便这样我也很少看到父亲,他走得比我还早,回得比我更晚。”女儿说她从来都没怪过父亲,“我知道他是很心疼这个家的,只不过他没有那么多时间来陪我和妈妈。”
  “振波最愧疚的就是母亲离世时他没能在身边。”盛亚玲说,由于工作特殊,他多年不能回老家,母亲病重时,天天念叨他,终于等到他回来,刚在床头伺候了一天,就接到了去俄罗斯参加联合反恐演习的命令,直到母亲合眼也没能赶回来。
  2005年李?高考填志愿时,盛亚玲生病,李振波又在外地,因为没人指导,她成绩虽然高于重点线40分,却差点落了榜,最终通过调剂才进入大学。对于这件事,李振波一直耿耿于怀,觉得自己亏欠女儿太多……
  李?说:“不管我爸怎样,在我眼里他只是我爸,没有别的。”在报纸上看到父亲头上的白发,李?的心猛地抽了一下。从报纸上两张间隔不到十天的图片上可以看到,短短的十天李振波两鬓的头发已经由花白变成了全白。
  在一次通话中李?问爸爸,你们那边是不是还有滑坡、泥石流啊?李振波告诉女儿:“有啊,每天都有。”语气显得很轻松,李?知道真实情况肯定不会像爸爸说的那样轻松,他只是不想让亲人们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