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供应理论,从资源供应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资源建设应加强渠道建设和供应链管理,对各种来源的信息资源根据用户需求的广度和强度重新布局与组织管理,整合资源采集、资源共享、供应渠道和和服务流程,构建以供应管理为核心的文献资源建设模式。并具体分析用户需求的获取和计量、供应市场的发展状况,提出基于用户需求和供应管理的图书馆资源保障模式。同时,分析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资源整合化建设实践。
[关键词]资源建设 资源供应管理 整合化
[分类号]G253
1 引言
当今图书馆所拥有的文献资源类型、可利用的文献资源范围、文献资源管理模式、文献资源服务模式、应用技术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将从过去单纯的文献采访向文献资源整合化建设方向发展,一方面是因为用户需求不断扩展和分化、文献价格不断上涨,任何一个图书馆固守传统的馆藏建设方式都难以在有限经费条件下可靠地满足自己用户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数字信息资源逐步成为主流、网络利用成为主要形式、多方面的供应能力日益丰富,使得图书馆有可能经济地利用各种机制来为自己的用户获得和传送所需要的文献。因此,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环境和多元化文献供应市场的情况下,需要把文献资源建设的立足点放在“文献供应能力建设”上,从经济、方便、可靠地保障“文献供应”的角度,根据用户需求的程度和满足途径的效率与效益,把纸本与电子资源的建设、文献资源与文献传递服务系统的建设等资源供应渠道的建设充分结合起来,形成整合建设的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讲,“文献资源整合化建设”就是“文献供应能力整合建设”,其重点和核心不是资源,而是供应能力,是在一定经费条件下满足用户信息需要的能力。
2 文献资源整合化建设的环境分析
图书馆文献资源整合建设的原动力是变化了的信息环境和变化的用户需求。根据有关调查,科研用户网上工作和获取信息成为主流模式,数字化信息成为信息“发布”和“利用”的主体,电子出版物的数量由于数字处理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快速增长,科研交流方式变得更加直接和多元化。文献信息服务已不仅仅是图书馆的特征,各种类型的数字化资源与网络化服务系统出现并不断发展,文献资源的生产者、出版者、集成者、服务者、增值者成为一体。
用户获取信息资源的期望发生了变化,需要没有障碍的获取、系统便利、信息权威、资源集成、链接集成、个性化服务和深层次服务。图书馆在网络信息服务多元化的今天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再也不是信息服务的唯一提供者,用户更多地选择类似google这样的信息提供者。图书馆如果仍坚持固有的传统资源建设模式,在海量的信息而前只能获得很小的一部分成为馆藏,而以匮乏的资源去服务用户,其效果将大打折扣。
以往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形式相对较为单一,基本上是依靠经费的不断增长去购买数量增长且价格逐年上涨的资源,虽然图书馆获得的经费预算在逐年提高,但是出版物的数量和价格以比预算更高的幅度在增长。Kenneth Frazier撰文描述的“图书馆困境”中,图书馆、出版商和用户多方博弈、互相依赖又互相制约的发展情境下,出版商单纯地只考虑自身利益,采取捆绑订购和打包订购的方法严重损害了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原则和自主性,图书馆陷入经费困境,资源的获得代价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严重失衡。
3 文献资源整合建设的基本思路
3.1 文献资源整合建设的理念
改变图书馆资源增长模式的单一思维,从供应管理的角度,重新思考图书馆资源建设问题。供应管理的基本视场是将资源提供给使用者的全过程,是基于用户和基于使用的资源建设。供应管理的目标不是占有资源,而是将用户所需信息在用户需要的时候提供给用户;供应管理的实质不是建立“保障性”的库存,而是建立有保障的供应链。传统的图书馆馆藏建设也强调以满足用户需要为目标,但它的基本视场是收集资源建立馆藏的过程,因此它更多地关注收集和占有资源,更多地关心资源收集组织的规模与效率,其工作往往终止于馆藏系统。网络化、数字化信息环境下,供应管理将逐渐主导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模式嘲,对各种来源的信息资源在空间、时间、数量三个维度上重新布局与组织管理,建立整合资源采集、资源共享、供应渠道和服务流程的文献资源建设的新模式。
基于供应理论,文献资源整合化建设的工作重点就包括:①对用户需求从多个角度的精细分析,如有多大范围、多少人、什么频度、多么急迫、需要什么资源等的详细分析;②对信息资源供应状况的精细分析,包括在什么地方、有什么资源、可以如何供应、成本效率如何等的全面掌握;③在此基础上,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设计和建设不同的供应方式,并建立跟踪监测机制来不断分析上述方式在服务上和经济上的有效性;④同时,图书馆应建立使用资源的法律、技术、经济和管理安排,保障自己的用户群可方便地利用所需要的资源。
3.2 供应市场分析
资源供应市场是一个泛在的市场,不仅包括传统出版商、数据库供应商和中间商等,而且所有能够被图书馆利用来向用户提供服务的资源系统都是图书馆资源的“供应者”:①国家层面建设的系统,如NSTL、国家图书馆的系统;②专业信息服务系统,如国防科技信息中心、农业科技信息中心等;③国外相关资源服务系统,如日本JST系统、联合国资源系统;④网上专业信息资源系统,包括搜索引擎等。出版市场和信息内容近年来发展很快,乌利希期刊分析系统提供的核心期刊集Ulrich’s Core包含学术性核心期刊62402种。通过Ulrich’s Peridical Directory统计,网络期刊的数量是52112种,年增长500余种。出版商出版的内容仍然在科技文献的服务上占据主导地位,但网络资源和开放获取的资源在科研交流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供应市场的变化使图书馆选择资源的渠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丰富的供应者和多样的供应方式为图书馆开展以供应管理为核心的文献资源整合建设提供了资源基础。
3.3 用户需求分析和计量
用户需求是驱动资源建设的原动力,正确地把握用户现实的、潜在的文献需求,是选择资源供应渠道的第一步。用户需求的获取有多种方式,包括趋势预测法、引文分析法、使用统计法、用户调查法等。通过常用的问卷调查法获取用户反馈,比较直接和可靠,但样本的选择、回收数量和问卷的内容设计对调查结果的影响较大,经常有用户调查结论相悖的情形出现。趋势预测法则是根据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层面的科技发展规划,确定重点研究领域、前沿技术、重大专项等,前瞻性地部署资源建设,但比较难把握,有一定风险。引文分析法可以对用户实际利用文献的数量和分布有比较准确的掌握,可以定量地分析用户的需求,但可能对当前的需求有遗漏。用量统计法是对现有资源利用情况的统计,包括图书 馆借阅统计、复印量统计、电子资源使用统计、原文传递统计等。如University of Carolina的统计数据显示Science Direct中28%的期刊对应75%的下载量,而35%的期刊只有5次或更少的下载量。可联合使用上述方法获得可靠的用户需求。
综合分析来自各种调查方法的统计数据,最后落实到需求广度和需求强度的指标。需求广度指某个或某类资源在多大范围内有需求,需求强度指某个或某类资源在单位时间内的需求量。需求广度和需求强度的变化形成4个象限:需求广度低而强度高、广度低且强度低、广度高且强度高、广度高而强度低,代表4类具有不同需求的资源。图书馆可根据4类需求确定不同的资源建设模式,同时可继续深入分析各学科需求广度和需求强度随时间的变化,从而预测某类资源的需求变化。
3.4 资源保障模式分析
资源供应市场的变化和用户利用文献行为的变化,使得图书馆可以从供应管理的角度去构建满足用户需求的文献资源供应链,并选择合适的供应渠道满足用户的需求。在目前资源供应市场比较丰富的状况下,资源保障的模式可由资源量、需求指标、图书馆投入、用户获取时间几个因素构成。
进入图书馆资源供应链的资源是一个大的集合,从获取途径划分为购买的数字资源、购买的印本资源、开放获取的资源、网上科技资源、第三方资源、合作建设的资源等;从文献类型划分为科研论文、科技图书、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科技报告、标准、专利、工具书等;从科研过程的角度看,科学数据、科学仪器信息、科研设施信息、实验室信息、科研人员、科研工具等也是重要的资源。
用户对这些资源的需求呈现为一条长尾曲线;对一些核心的资源,使用强度和使用广度都比较高,而对一些非核心的资源,有需求,但使用会比较少,呈现为一条长长的不接近0的需求长尾曲线。
图书馆投入包括直接购买、组团购买、人员投入、管理设备投入、管理过程成本、资源评估成本等。图书馆对正式出版的资源投入的管理成本较高,非商业的资源和自建的资源投入的管理成本较低,第三方资源和网络资源投入的管理成本较低。从总量分析,图书馆在少量的资源上投入较高,在大量的资源上投入较低。其中少量的商业资源占据了图书馆80%的组织管理投入。
资源的获取时间和图书馆投入的组织管理成本呈反比例关系,投入较高组织管理成本的资源,相对获取时间较短,反之亦然。例如,图书馆投入较高的商业性全文数据库可提供全面的、即查即得的服务,而投入较低的印本资源或第三方的资源的获取时间相对较长。
基于该模式,图书馆投入较高组织管理成本的资源可保证较好的获取性,用户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服务。这样,将图书馆组织管理投入与用户的需求紧密匹配是提高服务效果的关键。根据用户资源需求调查分析结果,从用户需求的广度和强度两个维度分析用户对资源的需求特点,并以之作为构建资源供应方式和投入的依据。
?需求强度高、广度高的资源,如普遍经常使用的综合性和大学科领域检索工具类资源及综合性全文库,需要在大范围内高频率使用。对这部分资源图书馆应有较高的投入,保证即时方便的使用。
?需求强度高、广度低的资源,如某学科领域普遍常用的资源,需要在所在领域的单元提供最佳的使用。对这部分资源图书馆应在使用的范围内开通网络服务,保证有较高的投入,保证有限范围的即时方便的使用。
?需求强度低、广度高的资源,如有普遍需求的综合性资源,图书馆可投入一些组织成本,提供较大范围但有访问控制的服务。可能会损失部分便利性。
?需求强度低、广度低的资源,该类资源与服务对象的需求距离较远,有零星的需求,可通过基于国家平台和第三方系统的文献传递服务渠道保证服务。资源的获取时间会延长,使用的便利性降低。
4 文献资源整合化建设的实例分析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致力于资源整合化建设,以有效满足用户需求为出发点,设计资源建设的保障模式。资源建设中加强基于需求分析的采集决策,采集过程中综合考虑信息内容、资源质量、同类资源订购状况、可能利用的获取渠道和服务等,保证用户使用资源数量的最大化。具体的实践策略和方法由下面几部分组成。
4.1 需求分析
包括资源的引用分析、用户需求问卷调查、已采购网络数据库的使用统计分析、试用数据库使用统计分析、印本资源被借阅复印情况的调查分析、印本资源重复订购情况的调查分析、被第三方请求原文传递和向第三方请求原文传递的统计分析、学科专家的评价意见、用户推荐资源的统计分析等。
以西文期刊为例,首先从Ulrich’s Core的62402种学术性核心期刊中选择44181种作为需求分析的基础数据,分析各期刊和学科发展趋势与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领域和前沿技术间的关系度。通过已订购电子数据库的使用统计和印本借阅及复印原文传递量测算每种期刊的使用广度和使用强度,如分析某期刊的使用分布在哪些研究所,哪些期刊的使用量超过了该类资源使用量的80%,分析使用量低的期刊分布;通过引文数据库分析我院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在过去5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引用过去10年内的外文期刊的频次,统计得出我院科研人员实际利用外文期刊的频度排行表,以此来测算每种期刊的使用广度和使用强度。
4.2 整合化的资源建设方案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参考需求强度和需求广度的变化,购买核心资源印本并且开通网络版,根据组团的规模开通到全院范围、学科范围或专门领域,对未开通网络版的研究所,采取通过研究所园区IP、Workstation或通过院系统文献传递服务等方式满足其需求。
订有印本、光盘或开通网络数据库的图书馆、特色分馆和有服务能力的研究所,可以通过院系统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系统满足其他未订相应资源单位的文献需求。
通过国家平台资源服务系统重点获取院系统没有保障的资源。
对全院范围、相关学科范围或专门领域有普遍需求,但资源类型不符合采购原则或资源类型虽符合采购原则但成本过高,而国内相关文献情报机构有收藏的相应资源,应通过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和服务渠道来满足本院的需求。
对需求呈现偶然性、发散性,需求强度很弱,并且不能采取上述方式满足的资源,可通过与国外第三方服务机构建立服务关系来得以满足。
在上述的资源建设过程中,基于用户需求的不同,充分考虑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源满足的层次性,通过整合文献供应渠道,提高文献资源建设能力。
4.3 资源集团购买方案的设计
根据整合化建设模式,图书馆资源建设在购买这一环节需要精细分析和设计。目前出版商或供应商销售资源的方式比较复杂,从载体上看,有印本资源购买(P-Only);电子资源购买(E-Only)?购买电子资源,同时低折扣购买印本(E- First+DDP)资源;购买印本,同时购买电子资源使用权(P+E)。电子资源使用的计价方式有按使用量计价、按独立的机构计价、按机构的研究人员数计价三种。从资源购买的范围看,一般是整库购买和按主题购买,现在按刊、按篇购买也逐渐增多。我馆根据需求的特点、现状和发展整体地规划设计了合理的资源购买方案。
集团购买方式是各国在资源建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通过集团的力量降低获得资源的代价。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承担着中国科学院组团购买资源牵头单位的责任,除了政策上的扶持外,在组团购买资源上尽可能体现费用分担的公平合理性,研究所分担的费用与对集团采购的贡献度(例如:P+E采购模式下研究所订购相应资源的印本量作为参团的基础费)、资源的需求程度和使用量(或试用量)、选择的开通方式(site方式、园区IP方式、Workstation方式)等相结合。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公平合理、风险与利益共享的联合购买方案,针对不同类型资源、不同的资源内容和资源载体采购模式、不同的资源采购组团模式,采取不同的费用分担模式和分担比例。
4.4 资源供应渠道的开拓
基于整合化资源建设的思路和模式,用户少量和分散的需求呈现一条长长的尾巴,这些所谓的长尾需求在总的需求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依靠一个馆的资源满足这部分需求是不可能的。为此,我馆大力开拓资源供应渠道,先后与国防科技信息中心、国家技术监督局标准馆建立合作关系和资源快速获取途径,以满足用户对国防科技资源、标准资源的需求。资源供应渠道的开拓,让我馆的资源建设能够最大可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5 结论和分析
文献资源整合化建设涉及的因素比较多,本文基于资源供应理论,从供应管理的角度出发,具体分析了用户需求、供应市场,提出了资源保障模式,并从实践上验证整合化建设的效果。从某种程度上说,文献资源整合化建设是解决用户需求不断变化、资源数量快速增长、资源价格不断攀升问题的有效方式。在探索和实践文献资源整合化建设的过程中,有几个相关问题仍需要深入探讨。
文献资源建设基于用户的需求,而需求的不确定性和用户目标的迁移,使图书馆难以及时把握,资源的累积目的不容易达到。
文献资源的整合化建设使各出版商、图书馆、用户联结成了一个整体,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服务的效果。大世界小网络,各个部分和环节的流畅运作仍需要深入研究。
文献资源的整合化建设依赖于有效的文献资源共享,而文献资源共享成本和资源利用效益的平衡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