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合厦门市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实践,介绍直管型、托管型、联办型和加盟型等4种分馆建设模式及其优劣,并对总分馆建设实践进行思考,提出推进公共图书馆网络建设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并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提高总馆的辐射功能和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意识;并结合分馆建设实践和厦门实际,提出厦门市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愿景。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 分馆建设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
[分类号]G258.2
公共文献信息资源的全社会共享是当代图书馆在更广泛更深层次实现其社会职能的体现,是近年来城市公共图书馆追求的目标。构建一个以“总分馆”制为基本模式,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和统一标准的覆盖全社会的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厦门市图书馆在构建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以分馆建设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多种类型的总分馆制模式,初步构建起覆盖全市范围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为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从厦门市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实践出发,总结探讨其总分馆建设模式及实践体会。
1 建设实践
1.1合理布局,逐步推进
厦门市图书馆实施总分馆制可追溯到1953年,当时厦门市政府把接管的私立图书馆――鼓浪屿中山图书馆交由图书馆管理,成为厦门市图书馆的第一家分馆。2005年,厦门市图书馆与杏林街道办事处联合创办了第二家分馆――杏林分馆,标志着其总分馆制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06年1月,与灌口镇政府合作创办的灌口分馆正式开放。随着分馆建设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布局,逐步推进”的建设思路,根据社区文化建设需要和读者阅读需求,科学制定分馆发展计划和实施进程。2007年,厦门市图书馆搬入新馆后,把原来位于中山公园的旧馆辟为分馆,并先后与73152部队和厦门海警支队合作创办了2家部队分馆,杏林园博苑中华教育园古籍文献分馆也于当年底建成。2008年3-4月,同安工业集中区分馆、火炬(翔安)产业区分馆和同安区图书馆分馆等3个分馆相继建成并开放。到目前为止,已在社区、工业集中区、农村和部队创办了1O家分馆。这些分馆的馆舍面积在300-1600平方米之间;专职管理人员2-4名;藏书5000-20000册;馆内设置借阅区、电子阅览区、儿童阅览区,有的还设有活动室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播放厅。
1.2统一标准,规范管理
规范化的管理和标准化的服务是提高分馆服务质量的有效保证。为有效地发挥分馆的作用,总馆制定了分馆建设标准和分馆服务规范,明确各分馆的技术标准、管理规范和业务流程。对分馆的文献资源实行统一采选、集中编目、按需配置并实时流动;对工作人员实施统一聘用、专业培训、集中管理;建立统一的服务规范、服务程序,包括统一的读者数据库,统一的图书识别代码标准、统一的业务处理标准和即时在线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络环境;建立统一的计算机文献信息网络管理平台,除部队和古籍分馆外,其他分馆均通过VPN组网方式与中心馆连接,实行“一证通用、通借通还”。分馆采用“藏、借、阅”一体化的服务模式,为读者提供书刊借阅、检索、咨询、电子阅览、读书活动和学习培训等多元化服务,每周开放时间达40-76小时,服务运作与总馆的全开放模式同步,服务质量和效果也与总馆不相上下。
2 建设模式
根据合作方的现实条件和服务对象,在分馆建设实践中,我们积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建设模式,目前已初步形成直管型、托管型、联办型和加盟型等多种类型分馆并存的总分馆建设模式,初步建立起适合厦门特色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2.1直管型分馆
直管型分馆实质上是公共图书馆的直属机构,其馆舍、经费、人员、藏书全部属于厦门市图书馆所有,如鼓浪屿中山分馆和公园分馆。直管型分馆服务场所较大,馆藏图书丰富,管理机制完善,服务效果显著,是建设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的最佳模式。然而,在目前体制下,要建立布局合理的直管型分馆难度很大。因此,只有拓展多种渠道,创新办馆形式,因地制宜地建设各种类型分馆,才能构建起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2.2联办型分馆
联办型分馆是由社区提供场所、人员和设备,图书馆提供书刊资料和专业指导,双方联合办馆,共同管理。这是全国各地较通行的一种模式,其优点是联办双方优势互补,合作方提供场所、人员和设备等基础条件,图书馆以文献资源和经验、技术等作后盾,投资小、上马快,立竿见影。厦门市图书馆在20世纪90年代建设的洪山外来员工分馆和现存的一些社区流通点即属于这种类型。但这种类型的分馆也存在一些缺点,即双方的约束机制不强,开放不正常,管理不到位;合作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随意性,影响其正常发展。如洪山分馆就因合作方领导更换,图书馆的运营费用得不到落实而关闭。
2.3托管型分馆
托管型分馆是由举办单位与厦门市图书馆签订协议,将其所属的图书馆委托给总馆筹建与管理,从而以规范化的管理形式,为本社区居民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办馆模式。其创新之处在于“委托管理、分馆运作”。
所谓“委托管理”,就是分馆的举办单位把所属的图书馆委托给厦门市图书馆筹建创办管理。在托管期间,分馆的馆舍、设备等财产的所有权仍属于举办单位所有,而其管理使用权则归厦门市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资以及运作经费等则根据预算由举办单位一次性或分期交付给厦门市图书馆,由图书馆严格按预算管理使用。依靠这种委托关系,分馆的办馆经费和管理责任得到了明确,馆舍、藏书、设备及人员等办馆要素得到了落实。
所谓“分馆运作”是图书馆在获得管理权限后,将受托管理的图书馆纳入分馆管理系统,实行规范化管理,提供标准化服务。托管型分馆既有联办型分馆优势互补的特点,又有直管型分馆的专业化管理;既建立了良好的办馆保证机制,又改变独立建制图书馆“小而全”的模式,确保了分馆的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的一种理想模式。
2.4加盟型分馆
加盟型分馆借鉴图书馆联盟模式,以一个中心馆为主导,实行各级公共图书馆的全面合作。各自独立、规模完备的公共图书馆,在不改变原有行政隶属、人事和财政关系的情况下,通过签订协议参加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接受这个合作组织的管理与指导,成为其成员馆之一。近期厦门市图书馆与同安区图书馆签订合作意向,两馆之间实行文献资源“一卡通用、通借通还”,使其成为“厦门市公共图书馆联合服务系统”的第一家加盟分馆,并于2008年5月中旬正式对外开放。根据同安区图书馆文献资源经费不足的现状,总馆一次性调配2万册流通率高的书刊,有效地缓解了同安区图书馆文献资源匮乏的局面,受到当地居民的 欢迎。加盟型分馆的特点是加盟馆按照联盟章程签订合作协议,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合作的权利与义务,各加盟馆受协议制约,共同履行协议规定,构成一个整体,真正实现资源共享。目前厦门市图书馆正积极引导本市各区级公共图书馆加盟“厦门市公共图书馆联合服务系统”,努力构建一个完整的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
托管型和加盟型分馆是厦门市图书馆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综合图书馆业务发展的需要、分馆的合理布局以及合作方的办馆理念、经济实力、阅读群体需求等多种因素探索出来的更加行之有效的新型分馆建设模式。
3 实践体会
3.1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构建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要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关键是要把分散的、隶属关系不一的各级公共图书馆(包括社区图书馆)整合成以总分馆制模式为基础的图书馆网络组织。由于厦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行政隶属不一、财政分级拨款,公共图书馆之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公共图书馆基层服务网点稀少,在这种环境下,要构建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政府立法的形式,从法律层面对图书馆之间在构建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所产生的各种关系予以明确,为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确保其长久持续发展。
为了使“厦门市公共图书馆联合服务系统”的建设方案能够实施,厦门市图书馆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公共文献信息资源社会共享的重要性,积极呼吁政府牵头推动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厦门市政府已把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的“一证通用、通借通还”服务纳入了厦门市信息化建设工程之中,采用“厦门市社会保障卡”作为公共图书馆联合服务系统的通用借书证,市民在任何一家分馆申请,都可以开通社会保障卡的借书权限,从而方便市民利用图书馆。总馆还争取厦门市信息产业局的投资,用于公共图书馆联合服务系统的软硬件建设。笔者发现,只有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市民共享文化资源的权益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3.2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近年来上海、杭州、深圳、东莞等城市在总分馆建设中已探索出许多成功的模式,给我们以很好的启迪作用。但由于客观条件的差异和特殊因素的制约,在实际操作上,其他城市行之有效的模式在厦门暂时还难以铺开。总分馆建设是在厦门社会各界对图书馆的认识还存在差异、管理体制上的瓶颈还没有疏通的现实条件下,通过自身的努力探索出来的一种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的途径。与其他城市相比,总分馆建设步伐可能相对滞后,但却是符合厦门地方特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自2008年起,我们启动了市区公共图书馆联合服务系统建设计划,并且获得了政府经费上的支持,许多区级图书馆争先要与厦门市图书馆签订协议,成为联盟分馆。但是根据目前厦门街(镇)、村(居)图书馆网络建设不健全的现状,未来几年总馆仍然要不遗余力地在街(镇)、村(居)创办多种类型的分馆,通过与区级图书馆构建联合服务系统和创办基层分馆两种途径协同推进厦门地区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3.3要提高总馆的辐射功能
构建以总分馆制为模式的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必须加强总馆建设,提高总馆的示范与辐射功能。首先要提高总馆在服务上的示范作用。厦门市图书馆新馆投入使用后,坚持以开放性和公益性为指导,构建一体化的服务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成效。新馆开放以来,总馆年接待读者128.96万人次,流通图书160.4万册次,组织各种免费读书活动294场,成为厦门市最受市民欢迎的文化活动场所,对各分馆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其次要加强对分馆的管理,总馆成立了专门的分馆管理机构馆外流通部,并由一名副馆长具体分管,确保分馆管理规范有序。第三要提高总馆的文献保障能力。为保障分馆的馆藏,总馆设立了馆外流通调配书库,配备了11.7万册图书,保证各分馆的基本馆藏。总馆还根据各分馆的服务对象调整馆藏结构,每月补充和更新文学类和社科、自科类热门图书,提高藏书的针对性,吸引市民利用图书馆。
3.4要提高社会的图书馆意识
长期以来,公众对图书馆的认识存在偏差,图书馆被当作可有可无的摆设,各级政府对创办图书馆兴趣不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图书馆的发展。为增进公众对图书馆的认识和了解,总馆和各分馆纷纷举办了图书馆服务宣传、数字资源利用宣传、迎奥运系列宣传、读书日纪念活动等多形式的免费读书活动,吸引了26万人次参加,发展了大量潜在读者;并走进社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开展活动,宣传图书馆,提高市民的图书馆利用意识。为了调动分馆举办单位的办馆热情,还邀请分馆合办单位的领导到总馆参观。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规范化的业务管理、开放免费的读者服务以及馆内读者涌动的读书热潮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与厦门市图书馆联办规范化分馆,一些文化活动中心成了示范点,受到厦门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大量的宣传活动加深了社会对图书馆的了解,显著的社会效果为一些分馆举办单位赢得了荣誉。一些社区、村镇和工业区管委会因此由被动变为主动,已建立了分馆的,及时解决分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还未建立分馆的,也积极主动地与总馆接触,要求开设分馆。分馆建设有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4 结语
探索多形式的分馆建设模式是厦门市图书馆根据厦门现状结合图书馆自身优势,在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方面进行的一些有益探索。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构建“厦门市公共图书馆联合服务系统”,实现全市范围内图书馆之间的文献通还通借和资源共建共享。
近年来,厦门市图书馆在大力发展分馆、构建图书馆服务网络的同时,也对构建“厦门市公共图书馆联合服务系统”进行了一些探索,提出了整合资源、统一管理,建立“一网、三化、三统一”的建设思路与发展目标。“一网”是指建立以总分馆制为模式的“公共――社区图书馆”网络体系;“三化”是指建立以自动化、网络化、一体化为保障的业务运作体系;“三统一”是指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行动的管理机制。具体建设目标是:通过合作与协调,将分散的、隶属关系不一的本地各级公共图书馆组合成正式的、相对固定的、联系紧密的图书馆网络组织,构建一个以现代化网络通信技术为依托,以厦门市图书馆为中心,各区图书馆为骨干,街道(乡镇)、社区(村)图书馆为网点的公共文献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厦门地区公共图书馆的文献通还通借和资源共建共享。
要实现这一目标,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①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争取早日完成网络化系统的软硬件建设,以确保与加盟的各区级公共图书馆实现无缝衔接。②积极推进联合服务系统内的合作与协调,开展文献联合采购,合理配置本市的公共文献信息资源;实行文献集中编目,建立厦门地区公共文献信息中央数据库,提供网上检索;构建文献物流配送系统,满足总分馆间预约外借、文献传递等服务需求;开展馆际互借,实现各公共图书馆之间文献信息资源的互动;开展联合咨询,聚集各馆的信息资源和馆员的智慧为读者解决疑难问题;构建数字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在数字资源向区级图书馆、各分馆和市民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基层图书馆开放,实现数字资源在全市范围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