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奏响富民强省新乐章] 奏响乐章

  6月24日开幕的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富民强省”成为最响亮的语汇之一。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李建国所作的报告主题即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如此有针对性地将群众的个体需求和整个省份的发展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并将“富民”置于“强省”之前,在山东还是第一次。显然,这意味着山东发展理念的一个重大调整。
  审视山东的发展,就会清晰地看到,当前对“富民”的突出强调,是山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然归宿。
  山东省发改委主任费云良代表对此进行了剖析:像全国一样,山东省的现代化起步于条件极为恶劣的情况之下,因此在过去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们不得不以高积累低消费来谋求发展。具体对山东来说,过去发展主要目的,就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创造一个整体上的“大”。
  在做“大”上取得突出成绩后,山东的发展又面临新课题作为人口大省,虽然经济总量很大,但人均指标却较低。这就使山东一直给人不那么“强”的印象,这已成为山东对外形象和内部发展的一大“软肋”。因此,要实现新的跨越,就必须将富民任务置于重中之重。山东特别强调富民,的确抓住了要害所在。
  前不久,广东一课题组对本省与苏、浙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将人均指标的相继“失守”当成广东最急迫的问题:如人均GDP、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被浙江、江苏超过,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被浙江超越。并作出结论,必须突出实施富民强省战略,更加注意居民收入增加,否则将会失去全国排头兵的位置。
  这不是“盛世危言”。事实上,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只有富民的发展才是真正的、有质量的发展。换言之,以“富民”求“强省”的发展之路,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
  而这对于山东,则有着更强的针对性。
  山东省中小企业办公室对江苏、浙江、山东、广东沿海四省作了一个统计,结果表明,山东省个私企业纳税额为99.3亿元,为广东的三分之一,江苏的二分之一。为何民营经济发展滞后,禹城市委书记黄金忠代表分析:虽然有各种原因,但老百姓手中缺钱是根本原因。从沿海“四强”来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多到少排序为浙江、广东、江苏、山东,而这一排序也基本与民营经济活力相一致。
  强调富民,同时还是山东经济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随着山东发展进入人均GDP3000美元的新阶段,今后扩大内需以及发展服务业,将是产业提升的关键所在。如果百姓手中没钱,就会因内需不足而受到根本性制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而只要群众手中有钱,就会使这一升级变得顺理成章。寿光市委书记刘中会代表对此很有体会:近几年寿光坚持发展“富民农业”,如今,寿光各类存款余额达到216.3亿元,其中70%是农民的。这些钱放在农民手里可不“浪费”:全市50万眼机井是农民自己出资搞起来的,400多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是农民买的。在保证生产的同时,也保证了消费和商贸的繁荣:2006年,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商场就有5家,服务业增加值86.2亿元,同比增长16.3%。从这个角度讲,“藏富于民”的发展,是让政府最省心的发展。
  对于富民的内涵,报告这样描述:今后五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社会就业不断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居民家庭财产普遍增加,衣食住行条件明显改善,普遍享有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和比较丰富的文化生活……
  实现这些目标,路径何在?
  费云良代表分析:当前山东百姓不够富裕,主要在于人均收入较低。同时也在于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低:百姓先要考虑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的自保,即使有点积蓄也不敢消费,自然也就“穷”了。
  对于政府公共服务的加强,报告中已有明确要求:“在今后五年中,我省将千方百计地解决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教育公平、建设覆盖城乡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推进安康居住工程、保证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等10件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可以肯定,今后五年,必将是山东公共投入空前提高的时期。
  自主创新、先进制造业、发展服务业和节能降耗,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山东省经济工作的重点。自主创新将大大提高劳动力的产出效益,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都是利于广泛吸纳劳动力和提高群众收入的“富民产业”,而节能降耗则在于改善生活环境而降低群众的生活成本。从中,我们很容易看到“富民”与“强省”并举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