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滨州迎来撤地设市十周年市庆。凭借滨州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加上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尤其是最近十年的追赶超越、加速发展,滨州的经济总量、基础设施、城市面貌等等已今非昔比,一座过去名不见经传的落寞小城一跃成为备受国内外瞩目的极具发展潜力的“明星城”。
十周年市庆之际,滨州市又先后迎来了黄河三角洲开发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两个国家战略的成功启动,使滨州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两个国家战略的城市,滨州的受关注程度急剧升高,令人侧目、令人向往,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在黄河之畔、渤海之滨快速成长……
海陆空枢纽――交通建设放大滨州区位优势
2010年,滨州迎来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黄金机遇期,以港口建设为龙头,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大投入、大开发、大发展时期。为全市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交通大蓝图,快速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半岛都市群和济南都市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滨州更加凸显的区位优势正在成为发展优势。
港口,多年夙愿走向现实。
建设滨州港,打开滨州乃至山东海上北大门,一直是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批复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中,滨州港成为黄三角区域内正在建设的港口:2010年6月5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邓向阳对市港航局《关于滨州港建设情况的报告》作出重要批示:“港口建设是滨州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没有港口就没有临港产业区和临港产业带,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滨州这个点就没有依托,这是共识。因此,必须坚定信心,克服一切困难,推进滨州港建设。”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光峰先后多次深入港口现场办公,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难题。
经过几年的努力工作,尤其是2010年,港口建设者克服工程量浩大、大风浪天气频繁、有效工期短、工期紧迫、资金严重短缺等诸多困难,科学实干,使滨州港前期工作、工程建设、资金筹措等各项工作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海港港区21.52公里防波堤工程成功实现批复立项:海港港区3万吨级航道、套尔河3000吨级航道工程、徒骇河1000吨级航道、中聚能源3×5000吨级液化码头和6×5000吨级通用码头等项目全部完成省交通运输厅行业审查和批复;滨州港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区域性重要港口,纳入全国沿海港口建设布局规划。在工程建设方面,引堤续建工程自2010年4月份开工以来,完成投资3.1亿元,防浪墙砌筑、栅栏板和扭王宇块安装、主体块石补抛及理坡等工程全部完工,目前堤心吹填工程已近尾声;截至年底,2×3万吨码头及防波堤基床工程、防波堤及码头陆域护岸抛石、码头基槽开挖及回填等三大工程22个分项工程全部完成,已完成年度总工程量的95%:码头的防护块体预制及安装完成30万块以上,完成中粗砂、碎石和各种规格块石抛填550万立方米以上。
铁路,有序高效快速推进。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加快铁路建设,在2010这个“十一五”的收尾年,滨州市铁路建设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铁路运营取得较好成绩,开创了滨州市铁路发展的新局面。
德龙烟铁路是山东“四纵四横”铁路路网的重要构成,被誉为山东省第二条“胶济铁路”,是滨州市铁路框架的重要基础。自2010年7月29日滨州市在沿线五市率先开工以来,到年底,滨州境内85公里征地、地面附着物清点补偿和拆迁安置工作已基本结束,在沿线五市中走在前列。目前,由地方配套资金建设的站场和多条企业专用线前期工作正在同步展开。
和谐宜居――一座精致宁静的园林城
家住滨化家园的张先生现在一有时间就会带着7岁的儿子到中海公园玩耍。“以前也带着孩子去,只是可供游玩的景点少、设施少,去了几次孩子就不感兴趣了。”张先生说,“现在中海公园大变样,就连老人都愿意常去逛逛。”2010年11月15日,依托中海风景区改造提升而成的现代生态城市园林公园――中海公园正式开园迎宾;为广大市民又提供了一处高雅、优美、舒适的休闲场所,在增加城市靓点、提升城市品位的同时,也为滨州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海公园,是2010年滨州市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居住环境的一个缩影。据统计,2010年全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投资32.7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市城区实现投资13亿元,同比增长80.1%。市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85平方公里,比2009年增长4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长度、绿地面积达到583公里、2808公顷,分别比2009年增长8.4%、4.9%;集中供热面积630万平方米,比2009年增长170万平方米。用水普及率、用气普及率、生活垃圾处理率均为100%,污水集中处理率90%。重点工程中,中海公园于去年11月15日正式开园;蒲湖风景区改造一期绿化完成土方、排盐、地形整理,完成投资1165万元;黄河楼地下一层完成地板和地梁浇筑,完成总投资4589.1万元;新立河西路、黄河十三路污水管网共计8.4公里全部完成,解决了新立河西路沿线单位及泰山名郡、张课家小区、技术学院等的污水排放问题。
在建的同时,滨州市加大改造升级力度。2010年,全市城中村改造拆迁面积达到142.7万平方米,腾空土地160公顷,完成整体拆迁村居23个。其中,市城区城中村拆迁面积33.9万平方米,腾空土地52公顷,完成整体拆迁村居6个。城中村改造,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土地利用水平,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拉动了经济发展,特别是为城市园林绿化提供了大量用地,为滨州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作出了积极贡献。
民以食为天――健康卫生的公众“菜篮子”
2010年,滨州市加快构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新体系,全力打造黄河三角洲绿色农产品基地品牌,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全年没有发生任何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滨州产”农产品健健康康地走进了公众的“菜篮子”,在省级农产品质量抽检中,滨州市合格率达到100%,名列全省第一位。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民生大计、百姓生命健康。滨州市委、市政府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列入了“10102工程,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按照任务目标,依据《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意见》、《关于大力培植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实施意见》、《关于打造绿色农产品基地市的意见》、《关于印发有机农产品基地县(区)乡镇(办)管理办法的通知》等多个指导性文件,就全市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产业布局、重点工程、保障措施等工作作出详尽的规划和部署,“高效生 态”进一步明确为今后农业经济的主攻方向,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直农口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年初,市政府召开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落实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监管责任,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保障公众“菜篮子”消费安全,实现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促进“优质优价”机制的形成,滨州市开展实施了绿色农产品示范工程。实行严格的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逐步向产业基地化、管理基地化、品牌基地化迈进,对备案基地产出和进入专卖店的产品一律进行定性检测,质量不合格的坚决杜绝产出和入市销售,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2010年,借助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的有利时机,滨州狠抓瓜菜果食用菌标准化发展规划的落实。目前,滨州市已按照“十有”的建设标准,认定县级以上各类标准化示范基地167个,认定基地面积达到11万公顷,其中瓜菜果食用菌基地面积7.6万公顷;认定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13个,面积达3万亩:认证“三品”总数已达到242个,认定原料供应基地面积达150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82个、绿色食品128个、有机食品32个。供销部门建立了直销专营网络,在全市建立了9处直销专卖店(柜),并全部实行了挂牌标识管理。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期间,滨州市全面开展实施了规范农产品生产主体、营销主体和农业投入品生产主体、经营主体的专项整治行动,全年没有发生任何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玩转吃购游――悄然汇聚的滨州“商气”
滨州市将发展服务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路径,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方向,培植重点城区、重点园区、重点项目三大载体,服务业不断膨胀壮大,2010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40亿元,增长16%。豪德光彩贸易广场、世贸中心、大润发、红星美凯龙综合体等一批大城市才有的服务业项目,也在滨州落地生根,发育长大。
新上项目投资大、起点高、后劲足。
2010年12月30日,从美信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夏威夷潮州商会秘书长许世兴处了解到,他们在滨州投资兴建的美信滨州世贸中心是由世界贸易中心协会(WTCA)授权,在滨州市设立的惟一分支机构。截至目前,全球总共有320座世贸中心,美信滨州世贸中心将目超5亿元的有中聚码头及大型物流园区、滨州港2x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及仓储区、滨州市文化中心、滨州义乌国际商贸城、滨州豪德贸易广场、黄河三角洲(铁路)物流园区、文化九州(黄河岛)生态旅游度假区一期工程、滨州中博国际商贸城、山东京博物流中心有限公司迁扩建项目等。新上项目呈现了投资大、起点高、后劲足的发展势头。
招商引资畅通了“资金流”渠道。
市场规律充分显示:优惠的政策环境,良好的市场前景,人流、物流、经济成为中国第18座世贸中心。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为全市科学发展、追赶超越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2010年,滨州市按照“优化产业结构、突出市场主体、放活投入机制、实现产业联动”的原则。制订出台了《滨州市2010年服务业产业链延伸实施方案》,筛选确定服务业重点项目192个,总投资635亿元。目前,仅列入全省的9个服务业重点项目总投资达117亿元,涵盖了滨州市服务业发展的现代物流、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行业。单个项流畅通的地方就能产生“洼地效应”,成为各类资金的聚集点。2010年以来,一批服务业大项目好项目通过招商引资相继入驻滨州,为打造黄河三角洲服务业发展主战场,加快建设鲁北物流中心、黄河三角洲金融服务中心、环渤海南岸商贸信息服务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红星美凯龙城市综合体总投资16亿元,主要建设家居广场、住宅、商业街、仓储、物流等:大润发滨州店是大润发投资集团在国内开业的第124家店,是大润发进驻三线城市的旗舰店;滨州豪德光彩贸易广场总投资16亿元,规划设有物流信息平台、客货运输站以及装饰材料、五金机电等多个专业市场区,建成后将形成集商品交易、物流配送、电子商务、金融、仓储、星级酒店、商务办公、生活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商贸物流集散地;阳信县鲁北大市场总投资22亿元,是集建材、家居、餐饮、物流等为一体的综合型市场。
“三大领域”成为服务业投资热点。
去年以来,房地产、商贸流通、公共服务成为滨州市服务业投资热点。据统计,全市纳入重点调度管理的房地产类项目42个,占重点项目总数的22%,年内完成投资36.5亿元。新悦田园牧歌完成投资16820万元,创业花园完成投资21200~元,博兴县豪门美景天城完成投资15950万元,邹平县齐明天健苑完成投资8000万元。商贸流通类项目40个,占重点项目总数的21%,年内完成投资30.1亿元。中博国际商贸城、滨州东海国际新天地、滨州洋货大市场、无棣县江南金街完成投资都超过五千万元。公共服务类项目36个,占重点项目总数的19%,年内完成投资30.8亿元。滨州南海扩建工程完成投资10000万元,水库围坝土方填筑43万立方米;中海风景区改造已经竣工,完成水系开挖、道路、桥梁、水幕电影、健身公园会所、中海新天地等工程;滨城区老年护理院门诊楼主体完成,滨州市文化中心的主体工程正在建设之中,博兴县人民公园完成了中心湖等工程。
领跑大市场――企业自主创新天地宽
回眸2010年滨州市经济发展,有这样一组数字令人记忆犹新――滨州市7家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通过认定数量是历年来最多的一年;滨州市行业技术中心实现零的突破,获得“山东省棉纺织产业聚集区行业技术中心”认定;滨州市有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重点企业技术中心并获250万元技术中心专项补助资金支持,金额占全省的11.11%:滨州市共列入省技术创新计划65项,研发经费3.16亿元,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21项,填补国内空白14项……
“继2009年荣获全国质量奖提名奖、首届山东省省长质量奖和首届山东省管理创新奖之后,2010年山东渤海活塞股份公司又荣登“全国质量奖”领奖台,成为我国活塞行业惟一获得此奖的企业。2010年12月27日,滨州活塞又喜获首届滨州市市长质量奖。这一项项的光耀的荣誉,是滨州活塞矢志不渝推行卓越绩效,不断实施自主创新的结果。去年,滨州活塞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6%、利税同比增长83%、利润同比增长176%、员工收入同比增长40%。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滨州活塞又树立了更高的标杆,将企业愿景定为“拥有自主核心技术 的全球最佳零部件供应商”。
滨化集团在实施科技创新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术优势。企业先后自主开发了盐酸石墨合成炉余热回收专利技术、自主开发P0专利技术、氧化镁法锅炉烟气脱硫技术、首家开发使用HVM膜技术用于氯碱盐火精制等,获得14项专利。核心技术优势已成为滨化集团宝贵的战略性资产,企业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使滨化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具备了不可低估的成本优势和质量优势,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2010年2月23日,滨化股份在上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是山东省三年以来在沪市A股挂牌的首家上市公司,融资20.9亿元。
渤海实业是一家以大豆加工、纤维素纤维制造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着力打造粮油加工、再生纤维素纤维两条产业链。其中粮油加工产业链年加工大豆能力500万吨,粘胶纤维产业链将于今年5月形成30万吨粘胶纤维制造能力。企业在青岛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取得国家专利7项,其中“一种棉籽膨化浸出制取混合油的方法”荣获山东省优秀发明金奖,参与了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有关质量指标达到同行业国际先进水平。
梳理滨州市众多大企业的发展路径可以看出,它们都与市委、市政府注重引导企业树立重视技术创新的理念,不断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分不开的。2010年,滨州市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紧紧抓在手上,引导企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推进了以技术中心为核心加工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滨州市7家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通过认定数量是历年来最多的一年,有2个县省级技术中心实现零的突破。这7家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分别是,山东长星风电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绿都安特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滨州华隆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惠民农兴种业有限公司、龙福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广富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海韵纸业有限公司。滨州市行业技术中心实现零的突破,获得“山东省棉纺织产业聚集区行业技术中心”认定。到目前,滨州市已共拥有市级及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22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32家、市级87家。此外,滨州市推进企业开展工业设计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成效显著。2010年,滨州市共有5个产品荣获首届省2010年工业设计优秀产品。获省补助资金501万元。组织企业参加省首届工业设计大奖赛,推动工业设计工作深入开展。全市共有9个产品获省重点领域首台(套)认定。获95万元专项补助资金。组织企业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每季向省经贸委推荐一次技术创新项目,并按季度调度、督促项目的进展,对完成的项目组织专家进行鉴定。
2010年滨州市共列入省技术创新计划65项,研发经费3.16亿元,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21项,填补国内空白14项,国内先进28项,项目产业化预期年增加销售收入4118亿元,实现利税7.3亿元,而且对提高技术创新在工业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节能减排都将提供有利支撑。
平凡的感动――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2010年12月14日晚7时,居住在原滨州造纸厂宿舍8号楼二单元一楼西户58岁的李师傅,指着墙上的电子显示屏对记者说:“外面那么冷,家里温度却能到20摄氏度,今年是集中供暖以来最暖和的一年!往年的这个时候,坐在家里棉袄、羽绒服不能离身,看电视有时候得披着被子。今年不用了,在家里穿着毛衣就很舒服了。”李师傅一家是滨州市加大民生投入,实施市城区供热体制改革后众多受益者之一。
2010年初开始,滨州市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大民生投入,全力推进“十大民心工程”。去年1-10月份,全市新增城镇就业4.14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8万人,分别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118.4%和113.2%。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企业养老、机关养老、城镇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累计达到192.6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顺利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城市达到月人均318元,农村达到年人均1333元,全市13.9万城乡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在城乡居民住房方面,滨州市进一步加强包括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在内的城乡住房工作,加快城镇化进程、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去年,滨州市完善相关政策,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共启动整村迁建项目173个,农房建设完工6.5万户。完成全年任务计划的180.6%,危房改造完成7109P,完成全年任务计划的136%:实现总投资96.7亿元,在全省名列前茅:全市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施工69.5万平方米,竣工23.8万平方米,4090套,均超额完成年初任务,有效改善了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居住条件。
在支农惠农方面,去年1-11月份,全市农林水事务支出15.11亿元,增长55.97%。大力支持林水会战、农业综合开发,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扎实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工作。兑现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下乡及家电以旧换新补贴等各类惠农资金7.53亿元,切实将国家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在社会事业方面,素质教育深入实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迈出新步伐,全市高考本科录取人数突破万人大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制定出台了实施意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296.18万人,参合率100%,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控,公共卫生保障能力不断加强。人口计生工作连续12年获得省考核最高奖励。以“三馆一院”为丰体的市文化中心建设完成投资2.1亿元,其中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主体已封顶。老干部活动中心即将投入使用,科技中心建设前期工作就绪,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奠基开工。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市体育馆及全民健身中心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竞技性体育发展迅速,在山东省第22属运动会中,滨州市获得86.5枚金牌,跻身全省第一方阵。
去年8月滨州市连续遭遇强降水过程,全市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0.24亿元。灾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坚决把群众生命安全放到第一位,千方百计降低灾害损失,夺取了抗洪救灾的重大胜利,做到了大水无大灾,大灾无大碍。省委书记姜异康、省长姜大明等省领导对滨州市抗洪救灾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省政府在滨州市召开了全省灾后重建工作现场会。目前,全市已投入倒房重建及困难群众救助资金5.7亿元,争取国家、省下拨资金4600万元,重建和维修房屋10.5万间、涉及受灾群众4万余户,圆满完成倒房重建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