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张面孔看世界_我去看世界朝鲜张

  安南 愁在心头      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务,不然为什么每逢改选,各方都使出浑身解数,趋之若鹜;这是一个费力难讨好的差事,要在191个成员国中纵横捭阖,平衡各方面利益,求得一致(通过),有时就像拔着自己的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这是不可能的)。“和平问题”、“发展问题”、“生态问题”,如此种种,怎一个“难”字了得。
  将到“耳顺”之年的联合国正紧锣密鼓地筹划改革,各方对此没有异议,但怎么改,改什么,谁来改(谁说了算),还是一个字―――难。“正确的事是简单的,简单的事总是难做的”,何况还有一个享受“治外法权”的惟一超级大国时常添乱。正在安南为联合国的改革大计殚精竭虑之际,却传出了要秘书长下课的聒噪,此事虽经当事国政府出面予以“澄清”而摆平,但安南分明已感到哈得逊河面上刮来的冬季凉冽的寒风。办联合国的差难,联合国改革更难,身为联合国秘书长尤难。正因为此,安南的面容才如此凝重。
  
  金正日 一个“朝鲜年”?
  
  2004年,能不能被看做是个“朝鲜年”?在这一年举行了两轮(第二、第三轮)关于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而原来准备举行的第四轮会谈却没能如期举行。
  2004年,这是金正日担任朝鲜最高领导人的第十个年头。尽管外界看朝鲜总像是雾里看花,但对金正日的了解却正在多起来。金正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非常低调,很少在国外媒体上出现。因此在国际社会的眼里,金正日神秘莫测。但2000年朝韩首脑峰会之后,人们对他的认识有了改变,在之后的几年里,金正日创造着一些奇迹。
  从2002年7月起,朝鲜进行了力度很大的经济调整,并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关于朝鲜半岛核问题的会谈也从最初的“三方”走向“六方”。
  与西哈努克一样,如果不是历史选择金正日成为一名政治家,他可能就是一名出色的艺术家了。金正日酷爱艺术,尤其痴迷电影,当年风靡中国的朝鲜电影《卖花姑娘》就是金正日亲自创作和监制的。
  
  小泉纯一郎 标新立异出格
  
  在日本政坛,小泉纯一郎是个另类“怪人”,自2001年4月出任首相后,就不断制造各类新闻。他一上台,就一改日本传统政客的古板风貌,以一头乱发示众,还推出了一本个人写真集,并且特别表示把这本写真集献给日本的所有女性。
  他高喊“改革无禁区”上台,并强调重视与国民对话,一时间把国会变成了“政治剧场”,使得国会实况转播的收视率超过热门的棒球比赛。但三年多过去了,小泉的这些雄心大略多数仍是“水中月,镜中花”。
  改革没能有所收获,他又以其座右铭是“无信不立”为由,不惜牺牲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一而再、再而三地参拜靖国神社,并借着伊拉克战争把军队开进了战区。使日本国内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不断升温。小泉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的发展,中日高层首脑互访已中断三年。而且中日之间的“政冷”已使双方的“经热”开始降温,而这个死结的解开也只能由一向标新立异的小泉本人来完成了。
  
  西哈努克 挥手从兹去
  
  2004年10月,一生中退退进进无数次的西哈努克国王这次彻底归隐山林了。贵为两大皇室后裔的西哈努克不足二十岁(1941年)就登基王位,至1953年,他通过艰苦的外交努力,使柬埔寨最终摆脱法国的殖民统治,获得完全独立。在其后的岁月里,他几度遭废,数度离国,为高棉民族的独立、和平、复苏奔走呼号。在半个多世纪里,他带领柬埔寨人民抗法、抗美、抗越,本来酷爱艺术的他,被现实塑造成了政治家。
  但近年来,国王的影响力减退了。自1993年以来他已记不清有多少次长时间地抱病调解柬埔寨国内三党之间的政治僵局,甚至有一次调解后,他痛苦地直言有可能再次中风而不能继续为国民效力。他不想成为末代国王,他要看着自己最喜欢的王子登上王位,并把他扶上马,再送上一程。他累了,年届82岁的老国王渐渐地感到力不从心。他已经多年不接受媒体的面对面的采访,但他仍不懈地追赶时代和为民效力,他开设了自己的皇家网站,努力和外界、和他的人民保持着不间断的联系。
  
  普京 我为什么没有笑容
  
  2004年的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使其他的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其实,这一年普京面临的问题实在太多了。
  这双浅蓝色的眸子里充满了深深的忧郁。有人说,俄罗斯民族天生就是一个忧郁的民族,也许这和那占世界陆地1/6的广袤国土常年被白雪严冬覆盖不无关系。更何况俄罗斯多年来一直以“最欧洲化的亚洲人”自傲,深为“最亚洲化的欧洲人”而自卑呢!
  当初,“谜一样的普京”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面对曾为两个超级大国之一、但却有“沦为二三流国家危险”的俄罗斯,他放言: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的俄罗斯!
  弹指四年,在普京大刀阔斧的改革下,俄面貌确有改观,尤其是经济。可普京就是笑不起来。面对西边天际越压越近的乌云(北约东扩)、大洋彼岸导弹防御计划实施带来的安全危机、屡打不死的车臣叛匪、国内寡头势力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等等,普京那被撩拨起来的恢复俄罗斯大国地位的勃勃雄心,还得回到冷酷的现实中来。
  
  阿拉法特 那双不瞑的眼睛
  2004年11月11日,他走了。带着牵挂,带着眷恋,带着祈盼,抱撼而去。
  人们还记得1994年阿拉法特回到加沙时的难忘一刻―――在海外流浪了27年之久的他满含热泪亲吻久违的祖国土地,那景那情让所有的人为之动容。阿拉法特常劝慰他的战友:我们是在一条隧道当中航行,在隧道的尽头看到的是我们的国家。其实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条隧道有多漫长,有多艰难。
  人们也不会忘记2000年戴维营会谈后的一幕―――阿拉法特空手而归,但加沙几十万人仍流着泪去欢迎同样噙满泪水的阿拉法特。在和平突破和人民意愿之间,他只能选择后者。
  2004年10月29日,是阿拉法特生前在公众面前的最后定格―――他一脸病容,不断向挥泪的人群送去亲吻、祝福。人们盼他早日回来,他也割舍不下这些爱戴他的人民和他所热爱的土地。他还没有亲手升起巴勒斯坦建国的国旗呢。
  阿拉法特注定要悲壮地活着,又遗憾地死去。
  
  布什 这一年,我容易吗我
  
  唉,2004这一年,让人不堪回首,酸甜苦辣也只有俺自己知道。最麻烦的就是伊拉克,仗打赢了,收拾残局却这么不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根本没找到,国内国外更说俺打得不合法了,骂得咱家狗血淋头,俺只好把打仗的借口一改再改;咱的大兵死伤不断,比战场上伤亡多得多了;更要命的是“人质”“斩首”事件接二连三,简直就像是直接在打俺的耳光;自己的手下也不争气,闹出个“虐俘丑闻”,让俺这“正义之师”、“人权卫士”的脸往哪儿搁嘛。还有那个本?拉登,原指望在大选前把他抓住,给俺的大选助助兴,可根本没门儿,这老兄却自己冒出来在录像中奚落了俺一番。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解决起来都不容易。国内的事也难办,他们说俺在经济政策上就会一个劲地嚷嚷“减税”……可不管咋说,咱这不是赢了吗,说明老百姓还是认可了俺的反恐政策嘛,当然这亏了咱时刻提醒百姓俺是个“战时总统”,再说这四年美国确实没有再遭恐怖袭击嘛。啊哟,不能再说了。还得想想下一个四年该怎么过呢!
  
  萨达姆 法庭上谁是被告?
  
  2004年7月2日,萨达姆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这次他的地位一落千丈―――处在特别法庭的被告席。他桀骜依然,与半年前被捕时颓丧、迟钝的表现判若两人,人们似乎又看到了他在任时的状态。
  萨达姆被推翻的理由,一是宣称他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二是“支持”“基地”组织。可至今没有事实证明这些指控。话说回来,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甚至核武器的,也不只伊拉克一家,可都没有沦落到挨打的境地。
  但萨达姆也并非无辜,为了把自己打造成阿拉伯民族“英雄”,他发动了两伊战争,后来又入侵科威特。可两伊战争时,美国没少给他暗中打气。入侵科威特之前,他也曾试探过美国,得到美国不想干预的“反应”后,他才“胆大妄为”。许多人认为,萨达姆的悲剧不是因为他“十恶不赦”,而是因为他对美国而言已经失去战略价值,从美国大棋局的“棋子”变成了“弃子”。
  
  拉登 影子杀手?
  
  2004年10月29日晚,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播放了一段拉登对美国民众发表讲话的录像。拉登首次承认是他下令发动了9.11袭击事件。
  几乎没有人见过拉登,他只出现在录像上。拉登俨然成为影子杀手。尽管布什一再强调,美国将最终抓住本?拉登,不论死活。但至今仍只见其影不知其踪,这使得掌握着上天入地高科技的美国如鲠在喉。
  拉登有隐身之术吗?许多专家认为,他有超过20年的游击战经验,对游击战术的运用已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拉登所处自然条件恶劣,但他却“如鱼得水”,令高级装备的美军奈何不得。拉登深藏不露却又有现身之法。一位反恐专家说:“拉登的高明之处,是他熟练操纵媒体,虚张声势,以扩大自己的影响。”一些分析人士指出,拉登的狡黠,还在于他向布什适时发起挑战。
  布什连任了,拉登表示:“我们将继续我们的政策,那就是让美国流血,直至被拖垮。”
  
  扎卡维 不露脸的最臭名昭著的人
  
  在如今这个媒体时代,“公众人物”的知名度往往是与他在媒体上“露脸”的频率成正比的。但是这条铁律对扎卡维不合适―――他可能是惟一的从未在媒体上露过脸的“世界级”知名人物,连本?拉登在自顾不暇的亡命生涯中都不忘关键时刻在录像中恶心恶心布什,而扎卡维流传到世间的恐怕就只有这惟一的一张照片了。
  不过这并不妨碍他的名字成为2004年被人提到的最多的名字之一。他是“恐怖新秀”,位列“基地老三”,“成名”于2003年,22天里在巴格达制造了三起规模空前的恐怖爆炸,包括炸死联合国特别代表德梅洛;2004年一系列骇人听闻的“人质斩首”事件,使他的恶名达到顶峰。
  美国人自然对他恨之入骨,但却连一个照面都打不着;围攻费卢杰一场恶战下来,他又像他的导师本?拉登一样,“人间蒸发”了……
   小泉纯一郎 普京 拉登 布什 金正日 阿拉法特 西哈努克 萨达姆 安南 扎卡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