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走势的几大要点|全球经济走势

     “2005全球自然灾害年”的帷幕是被2004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海啸拉开的。图为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到访印尼,悼念海啸中的死难者。      又到年底盘点时。2005年,全球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是增长与风险并存、失衡与调整互动,如下几大要点尤其值得关注。
  全球经济运行风险增大
  全球经济于2002年步入新一轮回升进程,之后增长势头逐步强化,2004年实际GDP增长率达到5.1%,创下近30年的新高。2005年的全球经济仍然处在回升进程之中,但预计增长势头有所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9月份的预测为4.3%;世界银行11月份的预测为4.4%。
  2005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经济运行的内外风险及其造成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增大。其中尤需关注的是:
  油价持续攀升 2004年,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已出现急剧攀升的势头,2005年这一势头又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就WTI(纽约商品交易所石油期货价格)平均油价看,2003年为32.51美元/桶;2004年为41.51美元/桶;2005年,第一季度升至50.77美元/桶,第二季度再升至53.07美元/桶,第三季度更升至62.92美元/桶。油价持续高攀正通过抬高生产成本、挤压企业利润、加剧通胀压力和加重国际收支困难等途径,对全球经济增长造成严重威胁。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国际油价每上涨十美元,全球实际GDP增长率将降低0.6个百分点。
  自然灾害频发 “2005全球自然灾害年”的帷幕是被2004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海啸拉开的。根据目前的数字,印度洋海啸已造成近30万人死亡;8月29日的卡特里娜飓风对全球最富有、科技最发达的美国造成了上千亿美元损失及上千人死亡的巨大灾害;10月8日南亚次大陆发生7.6级地震,同样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目前,禽流感正在全球扩散,所造成的损失目前还难以估量。自然灾害频繁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经济增长对全球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而环境问题又反过来对全球经济平稳增长形成巨大威胁。据美国国会预算局测算,卡特里娜飓风将使2005年下半年的美国经济增长率降低0.5~1个百分点。
  加息产生“直接抑制”作用 新一轮的全球加息浪潮发源于美国。去年6月以来,美联储已连续12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前已升至4%的高位。美国连续加息的主要目的是缓解通胀压力和抑制房地产泡沫。今年一、二季度,美国房价平均上涨13.0%和13.4%,其中有八个州区的上涨率超过了20%。值得关注的是,由此可能引发的全球性加息浪潮势必会对全球经济增长形成直接抑制,欧洲央行已步美联储之后开始加息。
  中美两国经济内部及相互间
  失衡严重
  中美两大经济体一直是新一轮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2002年、2003年和2004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高达45.2%、43.8%和41.6%。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5年,美国实际GDP增长率可能由上年的4.2%降至3.5%,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8%;中国实际GDP增长率可能达到9.0%,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7.9%。两大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合计高达44.7%。
  然而,中美两大经济体都存在着严重的宏观经济失衡:美国主要是过度依赖高消费,而中国主要是过度依赖高投资,其结果又导致两国之间的贸易严重失衡。按中方统计,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已高达811.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8.2%,对美出口相当于自美进口的3.24倍。美国经常项目收支的严重失衡已成为全球经济稳定的最大威胁,今年上半年美方统计的逆差额(394.3亿美元)已超过了2001年全年的水平(389.5亿美元)。而对华贸易又是美国经常项目收支赤字第一大来源,据美方统计,2005年1月~8月,对华贸易赤字已占美国全部贸易赤字的26.1%。
  东亚过度依赖中美市场
  在新一轮全球经济回升进程中,东亚经济增长率一直高于世界其他地区。2002年、2003年和2004年,东亚实际GDP增长率分别达7.0%、7.5%和8.2%,比全球平均水平分别高出4个、3.5个和3.1个百分点,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高达42.6%、35.7%和31.4%。据世界银行11月份的数据,2005年一、二季度,东亚实际GDP增长率分别达5.9%和6.2%,全年预测为6.2%,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但增长势头同样比上年有所减缓。目前,东亚经济增长面临的主要风险是过度依赖对中美两大市场的出口。2004年,对中美两大经济体的出口占“四小龙”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41.6%,其中对华出口对“四小龙”总出口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4.5%。
  欧盟“东扩后遗症”逐步显现
  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增长率本来就比较低――2004年的实际GDP增长率分别只有2.5%和2.0%,进入2005年更呈减速之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9月份的预测,将分别降至1.6%和1.2%。世界银行11月16日的预测也认为,2005年欧元区实际GDP仅增长1.1%,仅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1/3强。目前又有一些新的因素开始困扰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尤其是东扩造成的财政和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已开始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日本经济“自律回升”
  2004年日本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实际GDP增长率达到2.7%。2005年,日本经济走出长期萧条、走向持续回升的势头得到进一步巩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9月预测日本实际GDP增长率为2.0%,世界银行11月预测为2.3%,日本银行10月的预测为2.2%~2.5%。作为经济持续回升的直接反映,日本股市也呈持续繁荣之势,日经225平均股价一年间上涨了50%,日前已突破了15000日元。
  值得关注的是,2005年的日本经济回升带有明显的靠国内需求拉动的“自律回升”的特点,前三季度国内需求对实际GDP增长的贡献分别达到1.5个、0.7个和0.5个百分点,贡献率分别高达100%、87.5%和125%,这在此前日本经济的历次周期回升中极为鲜见。此外,此前困扰日本经济的许多严重问题都已不同程度地得到缓解。如长期困扰日本金融运行与经济发展的不良债权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日本主要银行的不良债权比率已由2002年3月的8.4%降至2005年3月的2.9%,不良债权余额则由26.8万亿日元减少为7.4万亿日元,减少了72.4%。
  新兴市场大国作用加强
  近年来,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等新兴市场大国(BRICS)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已经受到世界的普遍关注,并被认为是改变国际经济格局的最重要力量。2002年、2003年和2004年,BRICS的实际GDP增长率分别高达6.1%、7.7%和8.2%,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高达45.3%、43.9%和38.1%。尤其是其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更成为改变国际贸易格局的重要因素。2004年BRICS的进口增长率高达35.2%,中国更成为继美国和德国之后的贸易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