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曾因农村网点效益低下而集体撤离,但到2010年,村镇银行遍地开花,国有商业银行、各地城商行、汇丰等外资巨头争做发起方,进军农村市场。 曾遭尽冷落的农村市场一夜之间成了备受追捧的香饽饽。2010年,村镇银行遍地开花,国有商业银行、各地城商行、汇丰等外资巨头争做发起方,进军农村市场。另一支农村金融生力军小额信贷公司也经历了爆炸式增长,仅2010年就增加了1000多家,农村资金互助社也随政策出台粉墨登场。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搅动一池春水,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不甘落后,创新小额信贷业务,与搅局者斗作一团。沉寂近20年,农村金融市场终于有重现生机的迹象。但破冰之旅并非坦途,国有商业银行曾因农村网点效益低下而集体撤离,时过境迁,尽管有新鲜血液注入,如何在农村市场立足,这道“哥德巴赫猜想”的答案依然不十分明朗。
逐鹿县域金融
岁末年初,村镇银行成立消息如雪花纷飞,去年12月21日,建设银行发起的上海浦东建信村镇银行开业。12月22日,包商银行发起的天津市津南村镇银行成立。今年1月7日,长沙银行发起的宜章长行村镇银行开业,1月20日,内蒙古乌海银行发起的乌拉特前旗大众村镇银行成立。去年12月份到今年1月份,几乎每三四天就有村镇银行在各地成立。
今年热潮不减,建设银行计划上半年发起超过10家村镇银行,这一数字相当于2008年到2010年发起的总数,中国银行和民生银行为推进成立速度,谋求成立村镇银行控股公司。作为先行者,汇丰等外资银行已经开始稳步扩张,追求损益平衡和盈利回报。“这种盛况前所未有,很多并不知名的地方银行,甚至一些在国内起步不久的外资银行都参与其中,热闹非凡。”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农村金融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何广文颇为感慨。
银行发力,小额信贷公司也不甘其后。小额信贷公司诞生之初被认为是普惠式金融的重要力量,首批试点的平遥县晋源泰、日升隆小贷公司投向农业、农户贷款达80%。随后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发文推动小额信贷公司发展,短短数年,这股势力以惊人速度席卷农村阵地。据中国小额信贷机构联席会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0月末,全国已设立小贷公司2348家,较2008年增长了4.7倍。
面对新贵们的跑马圈地,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也在努力“改头换面”。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中国的县域经济非常活跃。当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合作基金会等在农村中混合搭配,组成了比较完善的金融体系,有力支持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但在1997年之后,央行开始关闭农村合作基金会,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有商业银行全面收缩农村战线,直到2006年,仍有商业银行撤离农村的消息。撤并同时,很多商业银行对县级机构贷款权限上收,农村几无贷款渠道。虽然农信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留守农村,但考虑到经营效益,农信社重心逐渐移向城市,而邮政储蓄一直“只存不贷”,直到2007年前后才开设贷款业务,为了应对竞争,二者在近年不断发展小额信贷业务。
河南某县农村信用社客户经理李小秦对此深有体会:“我们县信用社网点遍布所有乡镇,在很多村也有联系点,但一直以吸收存款为主。近年,老百姓手里的钱明显增多了,今年县社的存款比去年多了好几亿,但竞争者也多了。从2009年开始,县里面出现不少小额信贷公司、担保公司等,最近还成立了一家村镇银行。现在我们县社也开始改革,向有实力的农户和小企业贷款,对业务进行了大幅度创新,比如今年要重点在村中发展担保贷款。”
发展的短板
监管层意在构建以农信社、商业银行等大型机构为主,着重培育中小金融机构,适度竞争、多元化的农村金融市场。多方金融机构也摩拳擦掌,喊出口号,但各自的难度或许各方都心知肚明,理想市场的形成尚需时日。
从呼声最高的村镇银行中可见一斑。银监会将村镇银行定性为一级独立法人,可以直接审批贷款,免去商业银行层层申请的程序,适合农村信贷“小额、分散”的特点。但业界对发起村镇银行并不十分感冒,2006年,银监会出台文件鼓励金融机构发建村镇银行,到2009年6月末,全国村镇银行仅100家。同年,银监会表示到2011年,在全国发展村镇银行1027家。2010年是完成预定目标的关键,银监会、财政部等连续出台税收减免等政策促进村镇银行发展,最终,全年新成立的村镇银行超过100家,去年的村镇银行热潮主要缘自政策刺激。
其实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障碍始终存在。目前,绝大部分村镇银行未纳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和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不能发行银行卡,无法印制票据,不能实现银行间的直接汇兑,成为村镇银行的致命硬伤。同时村镇银行知名度较弱,在乡间开展业务难度大,近来微博上有网友拍出江苏海门建信村镇银行和汇丰村镇银行的logo图片,不知其为村镇银行,笑称山寨版,引起转发围观。目前,为生计考虑,很多村镇银行安营城里,远离农村,情况并不乐观。同时村镇银行也有被异化的风险,银监会为使村镇银行具备良好的风险控制能力,制定发起行制度,但这是把双刃剑。何广文表示:“村镇银行名为独立法人,但发起行往往控股村镇银行,特别是村镇银行无法对接央行系统,容易依赖发起行,变成其分支机构,进而成为发起行的扩张工具。而且,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参股村镇银行,政府力量也很容易主导村镇银行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既要盈利生存又要惠农支农,如何设计一个合理的股权结构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做好的村镇银行寥寥无几。”
村镇银行步履蹒跚,小额信贷公司也存在严重问题。尽管发展迅速,但小额信贷公司却不被列为金融机构,不能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一样享受相关减免税费优惠。另一方面,“只贷不存”的小贷公司,只能依赖自有资本金和不超过资本金50%的银行融资发放贷款,且放贷利率上限不能超过基准利率4倍,放贷能力和盈利能力十分有限,小贷公司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中国小额信贷发展联盟秘书长白澄宇表示,这种环境使小贷公司产生私下提高贷款利率等过度商业化行为,不利于服务三农。此外过度商业化很容易出问题,这次印度小额信贷发生重大危机就是例证。目前,国内仍缺乏监管机构统一管理全国小贷公司,种种问题很难解决。
支持农村金融的重担最后还要落到农信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的肩上,但在农信社多年,李小秦表示:“目前来看农信社是最具有支农能力的,但大部分贷款还是倾向企业,为农户贷款样子成分多,而且农信社改制上市后,股东要求利润回报,支农肯定受到影响。至于邮政储蓄做小额信贷,缺乏人才,其实它也不太专注这一方面。”
“本土化”生存
农村金融市场龙王虽多,却难以治水,根本原因在于农村市场无利可图,农村信贷一直被认为风险大,而效益差,但现在情况有根本的改变。
近年农村经济发生深刻变化,农村出现大量新兴经济体,种养殖大户、运销户等的增多,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效地整合了农村中土地、资金等资源,组织农户向深加工、仓储运输等环节延伸,代表农村先进生产力。这类群体对资金有强烈的需求,同时也具备很强的返款能力。何广文表示:“农村市场环境今非昔比,这些农村先进生产力代表就是银行潜在的盈利点。国际小额信贷已经证明金融机构在农村中的盈利空间,小额信贷是中国信贷的蓝海市场,现在正是抢占先机。”
很多银行已经意识到其中的商机,但苦于无处下口。北京顺义银座村镇银行一位刘姓负责人表示,顺义很多种养殖大户非常活跃,银行也在考察,不过作为外来者,他们还是担心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风险。所以,针对农村市场,金融机构需要创新,何广文开出的药方为“入乡随俗”,走本土化路线。面对农户,贷款机构面临:操作成本高和无法判断道德风险的难题。农户贷款小额、分散,致使贷款成本高,而且由于缺乏抵押物,农户贷款成本高而风险大,由于信息不对称,贷款也容易出现道德风险。“但同时乡村社会是熟人社会,血缘、家族和人际关系占主导地位,通过灵活的信用贷款和联保、亲朋担保等‘软性’担保贷款,可以解决以上两个难题。这种信任评估体系比以合同为基础的信任评估体系更符合农村的实际需求。”
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本小效益高,李小秦表示,信用社之所以强大,关键在于其深厚的人脉关系,客户经理说白了就是跑关系。他所在的农信社已经开始在村里面尝试有声望的人担保贷款。另一方面,通过涉农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担保,为农户贷款,也很有效果。“现在公司+农户的模式较为普遍,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很多,由这些有实力的经济组织担保,为农户贷款放心很多。只不过,新建设的机构需要更长时间的精耕细作才能融入当地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