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迈向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 体验昆明:一座行进中的区域性国际城市

  昆明应该是中国最有国际感的城市!   对于昆明,麦金德的一个伟大城市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人文传承条件都具备。      11月18日,“首届中国知名期刊昆明行”活动(以下简称“知名期刊昆明行”)在昆明盛大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共昆明市委宣传部主办,昆明报业传媒集团、传媒杂志社承办,《?望》、《中国周刊》、《南都周刊》、《新周刊》、《中国新闻周刊》、《南风窗》、《新民周刊》等30多家知名期刊的主要负责人参加活动。
  领导者杂志社社长周志兴在来昆前发了条充满期待的微博,“初冬时节前往目的地为春城,实在是惬意之事。昆明是一座有改革故事的地方,昆明的朋友能告诉我些什么呢?”
  在18日举行的欢迎晚宴上,昆明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邑飞致辞,这次“知名期刊昆明行”活动,旨在为大家提供一个思想交流、观点交汇、经验交流的绝佳平台,为大家提供一次加深了解、增加感情、加强合作的良好机会。他说,“衷心希望本次活动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昆明、亲近昆明、青睐昆明;希望本次活动成为大家关注昆明、情系昆明、宣传昆明的崭新开端。”
  昆明市委常委、党校校长熊瑞丽表示,长期以来,全国各地的报纸、杂志等媒体,对昆明的各项工作给予高度的关注,对昆明的建设成就作了大量的宣传报道,为昆明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提升了昆明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一个志存高远的新昆明
  这是一种大气魄 大目标 大手笔
  
  11月19日,在“知名期刊昆明行”座谈会上,与会嘉宾观看了电视专题片《跨越式发展》。据了解,该片围绕“品质昆明、富强昆明、生态昆明、和谐昆明”,介绍了昆明“十一五”期间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对“十二五”的展望。随后,昆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谢新松作了题为《昆明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的探索与实践》的主题发言。
  2011年5月6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这标志着桥头堡战略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国务院“桥头堡”的战略定位的前提下,昆明定位了一个有别于世界城市、有别于全球性枢纽城市的“区域性国际城市”。
  谢新松介绍,把昆明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一方面可以使昆明成为一个新的增长极,更好地服务带动我国西南地区乃至整个西部又好又快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完善功能,可以使昆明城市影响力辐射东南亚、南亚、西亚、南欧和非洲地区,深化我国与这五大区域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合作。
  “昆明要建设国际化城市,这是一种大气魄、大目标和大手笔。”听完发言后,不少与会嘉宾发出这样的感慨!
  昆明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姚宏向30多位知名期刊负责人发出邀请,“近年来,昆明的发展亮点频频。比如,四条地铁同时开工、城中村改造、滇池治理等都是比较有报道价值的。希望有更多的媒体来关注富有活力的昆明。”
  
  “体验经济”是昆明的特质
  昆明具备明星城市的要素
  在听完谢新松的发言后,参会嘉宾就昆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展开了热烈讨论,各抒己见。
  
  发展要有三个“坚守”
   “十二五”开局之年,昆明市委就提出把昆明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的战略目标,一年来围绕这一目标,在加快城市品质、产业发展、市场体系、文化交流、社会管理“五个国际化”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这次活动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昆明、感受昆明。
  ――传媒杂志社副总编辑杨驰原
  
  昆明积极争取举办南亚博览会和南亚国家部长级会议这个设想挺好。我们在北京的媒体可以从舆论上进行呼吁,争取让南亚博览会能够落户昆明、让南亚国家部长级会议也落户昆明。
  ――《望》执行总编辑汤华
  
  首先,在昆明的发展中一定要高度重视人才。其次,要更加重视宣传,因为我们之前了解到的信息是比较零星的、不全面的,有些甚至是有误的。
  ――《新华文摘》总编辑喻阳
  
  希望昆明在今后的发展中,一定要有三个“坚守”――要坚守区域性国际城市的规划,并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要坚守生态发展的观点;要坚守住昆明的文化。昆明要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契机,紧抓文化大发展的机遇。要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使昆明在中国经济版图上占的份量越来越重。
  ――求是杂志社评论组组长杨煌
  温饱的幸福只是一种具体的幸福,更重要的幸福是来自于民主与文化,我希望,在昆明未来的发展中,要加大民主、文化和规则的管理元素。
  ――《民主与法制》总编辑刘桂明
  
  在一个城市的建设和规划中,“国际化”体现的是一种注重人本的东西,它并不需要很多的景观和房子。我提一个小小的建议,昆明在建设国际化城市过程中,一定要考虑“人在什么地方”。
  ――《人民画报》副总编辑李霞
  
  昆明的多元文化不可替代
  关于昆明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建设,我希望它在文化上,不仅有历史丰厚的民族文化、高原文化、沿边文化,还希望能看到一种非常开放、包容的多元文化。这种多元文化,你可能在北京、在上海会看到,但昆明这种具有西南气息的多元文化是不可替代的。我们也愿意在适合的时候将最美丽、最宜居、最风情的昆明宣传出去,为《新民周刊》的广大读者讲一个“生动的昆明故事”!
  ――新民周刊杂志社社长丁曦林
  
  昆明应该是中国最有国际感的城市!昆明能吸引很多国际友人来这里旅游、度假的一大特质就是文化、环境和节奏。中国的很多小资、中产或者白领,在他们的人生规划中一定会到昆明或云南的其他地方待几天,因为到了这里,大家都能慢下来。在昆明的快速发展中,怎么样能够将这种“慢特质”在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建设中延续下去?
  ――《南都周刊》总编辑陈朝华
  英国地理学家、地缘政治家麦金德在《历史的地理枢纽》一书中讲到历史上伟大城市的成长与地理环境有关。即使在现代理念下,对于昆明,麦金德的一个伟大城市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人文传承条件都具备。
  ――《中国周刊》总编辑朱学东
  
  昆明尽管还是一座发展中的城市,但是昆明有它的独到之处,我们都知道昆明有一个仇和书记,仇和书记在昆明搞了很多大刀阔斧的改革。
  ――领导者杂志社社长周志兴
  
  “生态美”是一张名片
  “生态美”是昆明的一张名片,希望在昆明城市建设发展中,不要丢掉“生态”这张名片。
  ――《中国新闻周刊》编委章文
  
  从金融方面讲,昆明是走得比较远的。比如,在人民币跨境结算方面昆明的优势非常明显。
  ――钱经杂志社出版人兼主编王东
  
  昆明自然环境很好!当看到湛蓝的天空、明媚的阳光,一种羡慕之情便油然而生。希望昆明一定要让自然环境继续好,给我们的体验继续好。
  ――电脑爱好者杂志社社长杨富强
  
  昆明是一座休闲的城市,又是一座非等闲之城。昆明要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品牌”;昆明人是一个“聪明的品牌”。
  ――现代企业文化杂志社社长易正春
  
  在昆明的发展中,“体验经济”是很重要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在广州喝一杯茶,和在昆明的翠湖边喝一壶茶,它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你在北京的写字楼里抽一根烟,抽的是焦虑,而在昆明抽一根则是一种享受。
  ――《新周刊》总主笔闫肖锋
  
  一座非常有亲和力的城
  昆明是一个非常有亲和力的城市,在这不会有融入不进去的感觉;昆明还是一个大俗大雅的城市,它的民族民俗风情会吸引你,仅在日常的寻常景象中,你就能感受到那种深厚的文化底蕴。
  ――《特别关注》主编马慧莲
  
  昆明是“十大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其实幸福感很多时候是来自很小的细节。希望昆明在做大做强的同时,一定要关注细节!
  ――《37度女人》总编辑秦书尧
  
  在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建设中,昆明应该保护好文化的多样性。
  ――《天下网商》总编辑黄磊
  
  我想在中国,乃至世界,不缺“N+1”个北京,不缺“N+1”个纽约,但一定缺一个保有自己独特文化资源的、色香味俱全的昆明。
  ――《锦绣》副主编雷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