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饶结发千秋悦 [乘船绕一周,友好达千秋]

  1979年5月9日至6月5日以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日友协会长廖承志为团长,人大常委会委员粟裕大将为最高顾问的“中日友好之船访日团”,乘“明华”号对日本进行了友好访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派出的人数众多、级别很高的庞大代表团。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中日友好之船“明华”号史无前例地环绕日本本岛一周,先后停靠了下关、大阪、名古屋、东京、室兰(北海道)、新、富山、境港、(鸟取)福冈和长崎等10个港口,并以这些港口为中心,向周边辐射,访问了日本33个都、道、府、县,174个市(区),71个町,航程达6356公里,撒下了中日友好的种子。正如廖承志团长在日本题词的那样:“乘船绕一周,友好达千秋。”我有幸作为代表团的成员之一,参加了这次“中日友好之船”的活动。虽然时隔已经26年,但至今回忆起来,仍历历在目。
  超大型
  “中日友好之船访日团”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自古以来,两国友好船只,就不顾沧海险阻,航行于东海之上,往来于中日之间,加深了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1973年8月,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到访的日本参议院议长河野谦三时就说:应该考虑签一个中日互派旅游船的协议,即使不搞书面协议,我国也欢迎日本方面先派“日中友好之船”来访。当年9月,日本就派出兵库县青年海洋大学480余人和三重县青年海洋大学240余人分别乘船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从此以后,到1978年,日本地方政府、友好团体相继派出40余艘“友好之船”,
  1.7万余名日本地方各界、各政党和友好团体的代表团访问了中国。1978年10月,邓小平同志访日,参加中日两国政府交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签字仪式。为配合邓小平同志访日,促进中日友好形势的发展,我国决定组织“中日友好之船”回访日本。日本政府和日本的一些团体对此非常欢迎,安排了1000多个团体和单位负责接待参观。
  “中日友好之船访日团”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初,首次派出的超大型出访团,它与一般的出访团不同,有其自身突出的特点。首先,是规模大。代表团人员众多,达606人。他们来自包括中央有关机关、人民团体和北京、上海、天津、辽宁、山东、山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苏、四川、河南、河北15个省、市、自治区(团部51人,中央各单位233人,各省市自治区322人);其次,是范围广。代表团成员既有各条战线的先进工作者、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的老一辈革命家,又有教育界、科技界、经济界、企业界和文艺界人士;既有领导同志、基层干部,又有工会、妇女、青年工作者。像如此范围广泛,涵盖各行各业的代表团在出访团中是绝无仅有的;第三,是层次高。代表团中不乏高层人士,团长廖承志是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最高顾问粟裕大将是人大常委会委员,7名副团长和秘书长都是副部级的领导同志,15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中,有相当多的人是外事和各部门的负责人。第四,是名人家属多。廖承志团长在确定赴日人员时,就特别考虑到那些在“文革”中遭受迫害的一些老帅的夫人和他们的亲属,安排她们随团出访,一则因为她们在“文革”中受了很多苦,再则也考虑到她们革命多年,从来没有出过国,她们出去本身就是很好的宣传,说明我们党已纠正了“文革”中的错误。所以,代表团中有众多的名人家属,如李先念的夫人林佳楣、罗荣桓的夫人林月琴、贺龙的夫人薛明、罗瑞卿的夫人郝治萍、王震的夫人王季清、王稼祥的夫人朱仲丽、宋任穷的夫人钟月林、陈正人的夫人彭儒、冯文彬的夫人汪向平以及邓小平的女儿邓林、贺龙的儿子贺鹏飞、耿飚的女儿耿莹等。
  5月7日上午,“中日友好之船访日团” 带着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和嘱托,乘坐“明华”号万吨远洋客轮离开上海,经过两天两夜的海上航行,于5月9日上午9时抵达日本山口县的下关港,开始了这次具有特殊意义的环日本本岛友好之旅。“明华”号是一艘设备先进,设施齐全的大型远洋客轮,长168米,宽21.8米,高22.5米,排水量达14424吨。船上有两个游泳池、电影院和其他各种设施。我是第一次乘坐这样大的海轮出海,站在甲板上,极目远眺,海天一色,苍茫一片。我不禁想起曾两度出使我国明朝的日本使节策彦周良(1501-1579年)的诗句:“莫道江南隔海东,相亲千里亦同风,从今若许忘形友,语纵不通心可通。”我们这次访日,不就是千里相亲,促进中日的这种世代友谊吗?
  广泛接触,虚心学习
  1978年底,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日友好之船访日团”正是在这一方针指导下,首次派出的大型出访团。所以,这次“中日友好之船”代表团访日,不仅仅是促进中日友好,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走出国门,了解世界,开拓视野,虚心学习。正如廖承志团长在抵达日本下关的欢迎会上所说:“我们600多人抱有强烈学习愿望,来向伟大的日本人民学习,我们愿尽最大努力,使第一艘中日友好之船满载日本人民的深情厚谊,并学到一些你们先进的经验,使我们这次访问取得丰硕的果实。” 代表团的成员,绝大数都是第一次出国。 我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研究生,学习的是日本近现代历史,毕业后,从事的也是日本问题的研究,这次是首次去日本。在参观访问中,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日本是个美丽的岛国,天青海蓝,花繁树茂,森林覆盖率很高;日本人有礼貌,注意环境保护;经济发达,科技先进,路上车水马龙,橱窗内商品琳琅满目;工厂管理非常规范,物品摆放井然有序,人性化的标语如“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等比比皆是;农业科技含量高,农用机械普及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为了更广泛地接触日本各界朋友,进行深入的交流,虚心向日本人民学习,团部把全团共分为28个班,每个班约为20人左右,这样便于分散活动。1至12班是中央班,由中央各部委和各人民团体的人员组成;从13至28班是地方班,由参加这次出访的15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员组成。我是分在10班,全班共19人,成员来自中宣部、中央编译局、对外友协、中日友协、国际关系学院、中国旅行社等单位。
  “中日友好之船访日团”,是以船为载体,环日本本岛航行。每到一地,以停靠港口为轴心,对该港的周边地区进行友好访问。我们一般是白天外出参观访问,晚上回船休息。日方接待单位,也颇费心机,精心安排。如我们到达爱知县的名古屋港时,就以该港为中心,各个班分别对名古屋市及周边的知多市、三重县、濑户市、东海市、丰桥市、静冈县、常滑市、半田市、一宫市、安城市、冈崎市、岐阜县、渥美郡等地进行友好访问和交流活动。所以,代表团去的地方较多,参观访问的范围极广,包括繁华的都市、偏远的农村、宏伟的工厂、先进的科研机构以及政府机关、文化教育、市政建设、医药卫生、社区环卫;接触的人士也颇多,上自政府要员,下至平民百姓,各行各业,各个阶层,或走访、或座谈。我们班在名古屋也先后参观了名古屋市的鸣海制陶株式会社、住友轻金属株式会社和常滑市的伊奈制陶工厂等。由此可见,“中日友好之船”虽然只停靠了10个港口城市,却访问了上百个市区,接触了成千上万的日本各界人士。毫不夸张地说,日本绝大多数的地方,都留下了中国友好使者的足迹。通过参观访问,不仅大大促进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而且还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向日本人民学到不少先进的东西。
  5月23日,“中日友好之船”到达北海道的室兰港。我们班被安排到虻田町的一个小山村参观。该村坐落在著名风景区洞爷湖畔,是一个不大的村落,村里房屋井然有序,街道整洁干净。洞爷湖略呈圆形,四周群山环绕,湖水清澈,碧波荡漾;山上林木葱郁,风光秀丽。附近的有珠火山,是一座活火山,爆发频繁,山顶上白烟滚滚,1977年又再次爆发,将山下的度假区化为一片废墟,整个过程已全部被实录下来。我们在该村受到村民们的热忱欢迎和接待,他们说:“这么多的中国朋友到我们村里来访问,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我们要好好地接待,以表达日中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我们除了参观他们的房舍和乳牛饲养场外,还特地安排我们参观他们村的火山科学馆,切身体会一下火山爆发时的感受。这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室内呈圆形,中间安置一些坐椅。我们落座后,系上腰带,这时室内灯光熄灭,四周显现出度假区的房舍和附近的山峰。忽然,电闪雷鸣,天摇地动,我们坐的椅子也激烈地晃动起来。只见山口喷射出火红的岩浆,顺着山脊奔流而下,顷刻之间,房倒屋塌,一片火海。我们尤如置身其中,亲历火山爆发带来的灾难。我想,在这样偏远的小山村,科技运用竟如此普及,像这样的科技馆在我国许多大城市里都还没有,可见,我们与日本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需要向日本学习。
  “廖公船”在日本
  掀起中日友好热潮
  “中日友好之船访问日团”因团长是廖承志,当时,不少日本媒体在报道中都亲切称呼它为“廖公船”。我们每到一地,都受到隆重热烈的欢迎,在日本各地掀起了一股中日友好热。
  5月9日上午,我吃过早餐,便到甲板上散步,只见深蓝色的大海,一望无垠,朝霞把海面点缀得金光闪闪,蔚为壮观。这时,忽然从天际传来一阵轰鸣的马达声,不一会,一架直升飞机飞临我们船的上空,在我们头上盘旋,机身上涂写的NHK清晰可见,他们是特地来报道有关“中日友好之船”情况的。我们站在甲板上,不断向直升飞机挥手致意。过了没多久,海面上出现两艘插着彩旗的小艇,向我们急驶而来,并围着我们船绕行,这是日方派出迎接我们的船只。上午9时许,“中日友好之船”抵达日本的下关市,受到山口县和下关市各界近千名日本朋友的热烈欢迎。
  下关市位于日本本州岛最西端,是通往九州岛的重要海陆交通要冲,同时,又是日本西部与中国大陆距离最近的重要国际港口之一。这天,从清晨起,下关港的岬之町码头,洋溢着一片节日欢乐的气氛,三个巨大的彩色汽球,悬挂着写有“欢迎中日友好之船”字样的绸带,飘浮在天空。100余名日本儿童手捧鲜花,一字排列在码头前端。他们后面站着山口县知事、欢迎中日友好之船委员会名誉会长平井龙,下关市市长泉田芳次和来自东京、大阪、福冈、神户、名古屋等地的日中友好团体的代表以及手执中日两国国旗的欢迎群众。日中友好协会会长黑田寿男、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常任理事西园寺公一等特地从东京赶来,欢迎中国朋友。中国驻日大使、日本各地华侨总会的负责人也专程前来欢迎。
  当“明华”号徐徐靠岸时,码头上鼓乐齐鸣,彩旗招展,站在甲板上的中国客人和岸上的日本朋友相互热情招手致意,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各色彩带在船上与岸边飞舞,呈现出一幅十分激动人心的友好情景。在欢迎仪式上,日方盛赞“这次中国派出‘中日友好之船’访问日本,就是为了日中睦邻友好开花结果。”日本人民感到格外高兴。作为“中日友好之船”第一个访问地点,能对增进日中友好和中国人民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事业做出贡献,深感荣幸。廖承志团长在致辞时说:“在中日关系史上,由来自我们国家机关、各人民团体和15个省、市、自治区的各方面代表600余人,乘坐友好之船到友好邻邦日本进行友好访问,这还是第一次,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友好交往,它必将把中日友好事业大大地推进一步,在中日关系史上留下新的一页。”当天,“中日友好之船访日团”分班开始对下关市及其周围地区进行参观访问,拉开了这次出访日本的序幕。
  “廖公船”所到之处,欢迎程度之热烈,接待规格之隆重,中日友好之深入人心,是其他出访团所不能比拟的。代表团不仅受到日本政府首脑、地方行政长官、各党派负责人、社会名流、工商界人士和各群众团体的热烈欢迎,而且日方还举行了各种中日友好联欢活动,来表达日本人民的友好情谊。5月17日,“中日友好之船访日团”的600多名成员换上衣襟上印有“热烈欢迎中日友好之船访日团”、“日中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字样的日本民族服装“袢天”,参加在爱知县知多市体育馆与日本各界朋友的大型联欢活动。会场内欢歌笑语,热情友好。廖承志团长和粟裕最高顾问亲自击鼓掌节,两国朋友结伴相联,翩翩起舞,洋溢着中日友好的浓郁气氛。
  访日期间,代表团看望了老朋友,结交了新朋友,增进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廖承志团长、粟裕最高顾问等团领导,不仅会见了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太郎、外相园田直、厚生相桥本龙太郎、防卫厅长官山下元利等日本政要,还看望了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福田纠夫、已故前众议院议长保利茂的夫人、日本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患病在床的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中岛健藏、理事长宫川寅雄、常任理事西园寺公一以及日中经济协会常任顾问冈崎嘉平太、日中国际贸促关西本部理事长木村一三、日中友协会长黑田寿男、理事长宫崎世民、东京都本部会长宇都宫德马等老朋友。其他团员,深入日本各个阶层,与日本各界进行了广泛的交流。5月30日,我们班在岛根县大社町的一户葡萄生产园地参观时,一直有一位日本姑娘拿着轻便摄像机跟随着我们摄像。当时,我们问这位日本姑娘是哪家电视台的记者。这位姑姑含笑回答说,她是户主的女儿,今天难得有这么多的中国朋友远道来她家参观,感到非常荣幸,她把今天中国朋友参观情况记录下来,作为永久的纪念。她希望有一天也能到中国看看。通过频繁的友好交流,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浩瀚的东海决不是中日两国友好交流的障碍,而是一条连结中日人民友谊的纽带。对这次“中日友好之船”访日,廖承志团长在接受日本记者采访时说:“这次亲眼看到了多年来的中日友好工作正在开花结果的大好景象,亲身体会到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不仅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而且已经成为生动的现实。”
  “中日友好之船”访日,表明了中日两国在建交和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之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不断发展。这次访问,不仅加深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而且,也开创了多种形式的友好交流活动。此后,各种形式、各个层面、各行各业的交往日益频繁。仅2004年,中日两国民间往来就高达400多万人次,两国贸易额接近1700亿美元。由此可见,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活动,绝不会因当前日本当局和右翼势力种种恶化两国政治关系、严重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行为而中断。
  (本文责任编辑:季仰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