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外交,中国收获金牌】 奥运金牌

  为期16天的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成功闭幕,中国实现了举办一届出色奥运会的庄严承诺,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联想到年初以来围绕中国举办奥运的一系列困难和压力,不得不说此次成功地举办奥运会实属来之不易。在这段时间,中国外交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但最终奥运成功举办,中国的国家形象有了进一步提升,这些都与中国外交付出的努力密不可分,可以说中国外交在无形的赛场上也收获了一枚沉甸甸的金牌。
  年初,承办奥运会使中国成为了世界的焦点和舆论中心,各种声音纷至沓来。从3?14事件到境外火炬传递,中国的国际环境面临着一系列压力,一些国家领导人表示拒绝出席奥运会开幕式,一些人士煽动抵制奥运的言行。加上之后的汶川地震,中国陷入了内忧外患。
  但中国人阵脚不乱,沉着应对,对成功举办奥运的承诺从未动摇。在中央的部署下,外交部门与各部门通力协怍,在各种可能的国际国内场合默默努力,终于在奥运即将举办之际拨云散雾,把和谐喜庆的氛围重新带给所有的奥运大家庭的成员。
  其中有对无理指责的据理力争,有对偏见误解的有效澄清,也有对顾虑的增信释疑,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中国外交展现了成熟、大度、自信、稳健的风格。这份心态缘于中国对自身发展道路和国家实力的自信,缘于对未来前景的信心,缘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历练,也缘于中国和平外交不断积累的经验。
  中国外交不断发展的事实表明,中国外交的发展过程是增信释疑的过程,是加深了解的过程,是坚持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过程。中国从未拿原则做交易,也从未拿交易做原则。中国外交始终从长远的国家利益出发,坚持扩大国家利益与人类利益的共同点,扩大不同国家利益的共同点。中国外交坚持开放性与包容性,开朗大度,灵活果断,本着以和为贵、与人为善的原则,靠信心决心和意志,靠日臻成熟的外交能力,一次次打破僵局。中国外交以真诚务实的风格向世界正名。
  通过筹备和举办奥运的契机,中国外交化被动为主动,从危机中谋取机遇,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果:其一是扭转了不利局面,确立了新的国家形象。通过举办奥运会,中国的国家形象更加可亲可信可敬,软实力得到提升。一些对中国缺乏了解的外界人士以为中国内部怨声载道,没想到中国人如此热爱自己的国家,为自己的国家而自豪。事实证明中国并不像一些人想的那样,中国人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对以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信心十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国人民追求真实和客观,并不需要外界对中国的渲染与溢美,唯求国际社会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通过奥运盛会,中国已经把一个信念传递给国际社会,那就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中国正在朝正确的方向努力,中国是有希望的。
  其二,中国社会更加国际化、更加开放透明。此次中国作为东道主邀请了80多个国家的首脑来华参加开幕式,也邀请了204个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参加奥运项目。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外交成就。这些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人来到中国,以自己的亲见亲闻感知和认识中国,并且与中国人民一起分享奥运、交流看法,并将这些看法带往自己的国家,这样的大型国际交流盛事是除奥运会之外的任何国际活动所无法替代的。奥运会为中国提供了更加开放的机会,也为世界提供了难得的了解中国的机会。通过举办奥运会,中国还强化了与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奥运会也是中国政府与国际非政府间有效合作的范例。
  其三,化解对立,改变了一些对华持有偏见的人士的看法。许多对中国抱有成见和偏见的人士和机构态度有所改变:日本的石原慎太郎修正了以前的不当言论;曾认为中国污染严重而戴口罩前来的美国运动员向中国道歉;甚至像CNN这样的一度对中国并不友好的媒体也改变了对中国的负面报道,承认中国奥运会的巨大成功,认为中国的国家形象会在奥运会后得到新的提升。中国与国际社会的相互了解进一步深化,彼此间的信任得到加强,中国与一些国家之间就此达成了新的外交战略默契。中国的伙伴与朋友更多更稳固,对中国存有隔阂和敌意的国家相应减少。
  奥运外交从被困、解困到脱困,始终高扬和谐奥运的旗帜,原则问题不让步,同时强调奥运会与政治的区分,成功地回击了对中国别有用心的攻击,打消了一些人借奥运破坏中国发展的企图。事实证明,有效的外交说服可以化解对立与冲突,坦诚地沟通可以增进了解与信任。
  奥运外交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提炼,中国外交在经历了奥运会这样大型的国际活动的考验,定会在此基础上迈向新的阶段。奥运外交的成功也是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献礼,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我们有理由对中国外交抱有新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