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富翁到负债]如何通过负债成为富翁

  当人们喜迎猴年春节时,王家玉被人痛揍了一顿,原因是他欠了对方4万多元高利贷。   “活了这一大把年纪,从未有人打过我,这次为了199个孩子有饭吃,右耳被债主打聋,我不怨他……”在一间四处透风的阴冷小屋内, 64岁的王家玉虽一脸憔悴,却仍心存感激:“在我和孩子们最艰难的时候,他借了4万元钱,我现在无力偿还,他揍我也就是为了消消气吧……”
  “王家玉是个好人!十多年前,他就开办了家具厂,并成为远近闻名的万元户,这些年如果不是为了收养那些可怜的孩子,他应该早是百万富翁了……”安徽省颖上县民政局副局长傅连军如是说。
  
  199个孤残儿有199个凄惨的故事
  
  在安徽省颍上县三十铺镇,有一处由60余间破旧房屋组成的大院落,这就是王家玉和他199个孤残儿女的家。它的199个小成员都是没人要的孤儿,并且有142名是病残娃。
  杨天池九岁,小名“天天”,他皮肤白净,模样俊俏,但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时会偶尔哼哼两声,平常都独自沉默地窝在墙角,不喊人,不说话。“爸爸”王家玉心痛地介绍说:天天是合肥人,父母均是留美博士生,因为感情不合离婚了,两人瓜分了家产,却抛弃了亲生骨肉天天!天天从此成了流浪儿,2002年底被好心人辗转送到了儿童村……
  王家玉收养的孩子大部分和杨天池一样,是被父母遗弃而成为孤儿,有的因为家庭破裂,更多的因为孩子残疾。他们四处流浪、无依无靠,往往是上身仅裹一件衬衣,头发满是泥土乱草,甚至没有鞋穿,拿着豁边的碗沿街乞食……王家玉每遇到这样一个孩子,都会上前去,抚摸孩子的头,对他们说:
  “你跟我回家吧,我会让你有饭吃。”
  ――平实的话语,里面的深情却如此感人!
  儿童村的孩子们年岁不等,大的不足17岁,小的仅几个月大;健康状况不一,有的健全,有的残疾。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点:凄惨与不幸。199个孤残儿就有199个凄惨的故事。迄今十年,王家玉收养的199名孤残儿童中,健全孤儿57名,弱智孤儿51名,聋哑孤儿42名,肢残孤儿19名,精神残疾孤儿16名,盲童孤儿8名,语残孤儿6名……
  那么,是什么力量让王家玉收养孤残儿童痴心不改?
  “为什么收养孤残儿童?大道理我说不好,可能是心太软,也可能是同病相怜吧。因为看到那些流浪街头、无依无靠的孩子时,我就会想到自己亲生的5个残疾女儿……”
  
  199个孤残儿有奋斗经历传奇的父亲
  
  1940年,王家玉出生在颍上县三十铺镇,家庭的贫困最终让他没读完小学就辍学务农了。在他20岁那年,父亲也一病不起,撒手人寰。
  “因为家里穷,父亲去世又早,直到30岁我才结了婚。没想到老婆在第一次怀孕时,却患了癫痫病。”王家玉痛苦地回忆说,那时医疗水平低,自己也不太懂得一些医学知识。五个女儿中,大女儿患了痴呆症,二女儿、三女儿是轻度弱智,四女儿遗传了母亲的癫痫病,五女儿虽然智力正常,但却是聋哑人!
  一个七口之家,六口是病残人,以后的日子咋过?!
  屋漏偏逢连夜雨,1980年,灾难再次降临到这个已然不幸的家庭。为了让全家人吃饱穿暖,王家玉只身抛妻别子,来到江西一家工厂做工,而在一次扛木料时,他因力不从心而不慎跌倒,腰骨当场被摔断。虽然四处寻医治疗,但还是落下了下肢不便的后遗症。
  这么多的苦难,也没有把王家玉压趴下,他以惊人的毅力,挺直了腰杆:“我如果从此一蹶不振,五个病残女儿只能被饿死!”俗话说人过四十不学艺,但王家玉在40岁那年却从头开始,苦学木工技艺,点点滴滴进行最原始的资本积累。
  1988年,幸运女神第一次光临王家玉。那年,他看准了市场对竹木家具需求旺盛的商机,凭借自己苦学8年的木工技艺,独自加工生产了50多件竹木家具,当年便赢利2000多元。 第一次品尝成功的喜悦,王家玉笑了,笑得很开心。1989年后,王家玉甩开膀子大干起来,他生产加工的竹木家具年赢利节节攀升,到了1993年,他已经存款2万多元,并一举从特困户成了远近闻名的万元户!
  1993年,王家玉自任厂长,投资建立了自己的第一个企业:家具厂。天佑吉人,他的家具厂一年比一年红火,到了1996年他开始收养孤残儿童时,个人资产已达20多万元。
  随着我国广大农村殡葬改革的推进,骨灰盒市场前景看好。王家玉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商机,1997年初,他在原家具厂基础上又成立了一家工艺品厂,专门生产骨灰盒。生产骨灰盒的利润很高,仅1997年和1998年两年,工艺品厂的总产值就高达近200万元,纯利润约60万元!……
  然而,成为百万富翁的王家玉没有就此享受物质的丰裕,而是去救助生活困难、无依无靠的病残人家。“见到那些失去父母的孤儿无依无靠,我心里总是酸酸的。如果我当年一蹶不振,被生活重压击倒,自己的五个病残女儿也可能和他们一样流落街头……”王家玉平静地说,他收养第一个孤儿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反正已经有了五个病残女儿,养五个也是养,养六个也是养。
  正是这个简单的动机,让他在收养孤残儿童的爱心路上一发而不可收,每一次外出,只要看到单独乞讨的孤儿,王家玉都会领回家,让他们有个栖身之处。收养的孩子越来越多,王家玉已经无力依靠个人力量来照顾他们,1998年,他萌发了创办一个孤残儿童收养院的念头,聘请专职的“保姆”来照顾孩子们的饮食起居。王家玉改造了家具厂的部分闲置房屋,又在镇里的特批下征用了7亩土地,新盖了几间砖瓦房,“儿童村”初具雏形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收养的孤残儿童数量逐渐攀升。不少好心人开始主动把流落街头的残疾、智障儿童送到了儿童村;一些困难家庭甚至一些狠心的父母也偷偷把残疾、智障儿童送到儿童村来……这时,早年收养的一些孩子也到了上学年龄,而拥有150多万人口的颖上县,却没有一所专门接收盲聋哑、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学校。
  “这些孩子已经够可怜的,别人的孩子都能上学,我收养的孩子不能没有学上。”王家玉急了。
  
  199个孤残儿有了一所自己的特教学校
  
  王家玉决心自己办个学校。
  他四处聘请教师。三十铺中学的退休老校长孙学顺首先被王家玉的爱心深深打动,老校长放弃了几所私立学校优厚的聘请待遇,主动来到儿童村。随后,他们以300元的月薪聘请到了几名退休教师,在收养院几间房子里用砖块、木板搭了低矮的课桌椅,并模拟正规小学相继开设了四个年级的课程……从此,儿童村里一个没有名字的特殊学校诞生了!
  “王家玉办学真是太苦了,聘请一个教师月工资才300元,谁会来干呢?还不如出去打工半个月的工钱,更何况是和一群残疾人在一起。”老校长孙学顺说,为了聘教师、办学校,王家玉四处奔波、到处求找,甚至连自己的厂子都无暇过问。王家玉因无暇顾及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曾红火一时的工艺品厂,形势越来越严峻,产品连年滞销积压。
  “是我耽误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但为了让孩子们有学上,厂子垮了,个人的财路也断了,我不遗憾。”王家玉平静地说,每一位孤残儿都是一个小生命,当年既然收养了他们,就有责任还他们一个尽可能健全的人生,包括学龄儿童的上学。
  真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形容王家玉,他太善良了,为了收养、抚育孤残儿童们,他不仅陆续花空了多年来含辛茹苦积攒的几十万元积蓄,同时还背负了巨额的高利贷。就拿吃饭这一项来说,199个孤残儿童,以平均一人一天2元钱伙食费计算,一年就高达10万元以上……
  为了给孩子们办户口、办学籍、采办学习用品,王家玉常常拖着不便的双腿徒步进镇上县。他丢下了自家的一切,甚至连身患重病的妻子也难以顾及。自己的5个女儿陆续长大成人,惟一未嫁的小女儿也有20多岁,王家玉让她们在儿童村里帮忙,和他聘请的其他9名杂工一起,为孩子们洗衣、做饭、洗澡、护理。
  每天晚上11点,当孩子们熟睡后,王家玉还要到寝室去巡视一遍,像慈母一样为他们掖好被子,摆正枕头。“一天见不到孩子们,心里就发慌,就忐忑不安。”
  
  199个孤残儿有没有美好的明天?
  
  然而,爱心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王家玉的经济困窘已经越来越严重。为了这199个孤残儿童,他已经从百万富翁变成了负债者――负债22万之多!
  儿童村199个孤残儿童,每月至少需要两吨面粉、一吨大米,为了照顾孩子们学习、生活,王家玉共聘请了18位教师和护理工,再加之孩子们最基本的生活、学习用品,王家玉平均每月至少要拿出一万元,一年就是12万元。其实王家玉每年为孤残儿童的支出远不止这些,因为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何况他收养的这些年幼的残疾体弱的孩子?然而,由于近年来一心扑在抚育孤残儿童身上,没有时间搞经营、管理,王家玉的工艺品厂目前已濒临绝境……
  儿童村的现状让人倍感无奈和辛酸:数间低洼处的砖瓦房屋,因受去年一场大水浸泡已经倒塌,数十间教室内墙壁斑驳,裂缝清晰可见,门窗几乎没有一个是完好的;教室里所谓的“桌椅”就是十几块砖头垒叠而成,低矮而潮湿;黑板则由一块刷上黑漆的木板充当……
  再看孩子们的“寝室”:在一个没有窗户、不足5平方米的低矮小屋内,两张用砖头和木板拼凑而成的床铺,几乎占去了所有空间;另一个约有30平方米的大屋子内,摆放了14个双层架子床,这个屋子最多时睡过70多个孩子,平时最少也要睡56个,一张床睡两个,人睡多了,就经常有孩子被挤下床,甚至摔伤……
  王家玉聘请的18位教师和护理工,已经半年没领到一分钱工资了,如果王家玉再不发工资,他们也要生活,还会在儿童村继续干下去吗?如果他们不干了,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孤儿谁来照料?如果债主们起诉王家玉,法院封存了儿童村房产,孩子们何以栖息?――如果王家玉再没有新的收入来源,这个大家庭还能不能维持?199个孤残儿童还有美好的明天吗?
  其实,当地政府也非常关心这个特殊的大家庭,也曾拨款,并解决了不少迫在眉睫的实际困难。无奈,安徽省颖上县本就是国家级贫困县,需要救助的人们也太多,仅靠政府的力量是不行的……但愿社会上更多有爱心、有能力的人伸一把手,让199个孤残儿童有灿烂的明天,也让他们的“父亲” 王家玉再展笑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