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40度出现的奇迹】北纬36度线的特殊性

  巴彦淖尔,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湖泊”,位于黄河“几”字型弯顶端,素有“天下黄河,唯富一套”的美誉。全市总面积6.4万平方公里,辖四旗二县一区,总人口174万,有蒙、回、满、达斡尔等少数民族29个、11,35万人,其中蒙古族8.41万人。巴彦淖尔幅员辽阔、山河多姿、资源丰富,有雄浑的阴山、奔流的黄河、肥沃的河套平原和辽阔的乌拉特草原。
  今年9月,《中国报道》记者来到巴彦淖尔市,专访了市委书记王素毅。
  
  中国报道:与自治区其他地区相比,巴彦淖尔市在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哪些特色?
  
  王素毅:我想用四句话来概括巴彦淖尔市的特色:一是“塞上江南”。巴彦淖尔有驰名中外的河套平原,是全国三大自流灌区之一,也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编者按:意为“只有一个源头”)自流灌区,有水浇地1000万亩,水利灌排配套,光热资源丰富,农牧业发展优势得天独厚,长期以来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二是“秦汉古郡”。巴彦淖尔历史悠久,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长期在这里交会融合,形成了底蕴厚重的河套文化。这里有极具考古价值的恐龙化石和阴山岩画,有赵、秦古长城遗址,有尘封久远的汉墓群和古庙宇等历史人文景观。秦朝时设九原郡,汉代分设为五原郡和朔方郡,是北方的军事重镇。
  三是“交通走廊”。包兰铁路、110国道、京藏高速公路横贯巴彦淖尔市全境,临(河)-策(克)铁路正在建设,临(河)-哈(密)高速已列入国家计划,沟通蒙古国和鄂尔多斯的能源通道建设正在全面推进。特别是国家路网中长期规划,把市政府所在地临河作为“五横五纵”的交会点之一,巴彦淖尔市将成为华北沟通大西北、贯通大西南、连接蒙古国的重要交通走廊。
  四是“工业新城”。巴彦淖尔市的工业发展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发展潜力巨大,横亘巴彦淖尔的阴山山脉,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的有60多种,其中硫、铜、铅、锌、金、银、钴、镍、铁、玉石等矿产的探明储量居内蒙古前列,有的在全国也占有一定分量。可以预期,巴彦淖尔必将成为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
  
  中国报道: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这30年给巴彦淖尔市带来了哪些变化?
  
  王素毅:改革开放以来,巴彦淖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3年,巴彦淖尔成为全国农业产值翻番的11个地区之一。1995年,提前五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收入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增长了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全市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良好局面。
  特别是2003年撤盟设市以来,我们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家新一轮经济上升期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了由农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的转变,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
  几年来的发展变化,可以概括为“一个重大突破、三个明显变化”。一个重大突破,就是经济结构转型实现了重大突破。长期以来,巴彦淖尔是一个传统的农牧业地区,工业基础薄弱,三次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几年来,我们在推进地区经济发展中,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矿山及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电力工业等四大优势特色产业,引进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使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基本确立。
  具体到三个明显变化,一是全市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地区生产总值由151亿元增至355亿元,年均增长21%;财政收入由11.5亿元增至45.5亿元,年均增长44%。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分别由6112元和3015元提高到10360元和5435元,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长足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三是地区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固定资产投资四年累计完成748亿元,是建国初至2003年投资总和的2.85倍。交通、电力、通信和口岸等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城镇面貌大为改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报道:在巴彦淖尔市,我们听到、看到的最多的是解放思想,经济转型,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这些观念在巴彦淖尔市的具体体现是什么?将对巴彦淖尔市今后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王素毅:我们之所以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这样的成就,与解放思想是分不开的。近几年来,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实现了“三个解放”,即从自然经济小农意识的积淀中解放出来,从计划经济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从照搬照套的工作积习中解放出来。现在可以说,加快推进由农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转变的发展思路,已经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行动。
  同时也应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发展的结果。在好的方面,一是经济结构得到了优化,第二产业比重、特别是工业的比重大幅提升。二经济效益好,财政收入每年增长40%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连续三年年均增长100%以上。三是发展后劲显著增强,主要是引进了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奠定了一定的产业基础,经济自主增长机制正在形成。四是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在矿产资源整顿、淘汰落后产能方面走在了全区前列,黄河流经我市345公里的水质是全流域最好的地段2--。在快的方面,地区生产总值持了20%以上的速度,高于全区的平均发展水平。
  此外,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还坚持了以人为本,更加注重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构建和谐的巴彦淖尔。说到具体的措施,主要是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大力推进就业、教育、文化、卫生、社保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特别是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以办好事、办实事为抓手,帮助困难群体解决了一大批生产生活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中国报道:2004年以来,您一直担任巴彦淖尔市的市长,而贵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您在解决“三农”问题,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王素毅:河套平原发展农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巴彦淖尔市农民把传统农牧业的生产和增收潜力发挥到了极致,百万亩吨粮田被国内外农业专家誉为“北纬40度出现的奇迹”。
  国家粮食安全是我们永远的责任,农民增收是我们永恒的主题。在新的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是要全面理性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立足大市场促进产业化来谋划农业的发展,实行规模化、专业化种植养殖,实行农产品精深加工,构筑现代农产品物流业。近年来,我市在推进农牧业产业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走在了全区前列,特别是广大农牧民因此增加了收入,得到了明显的实惠。
  
  中国报道:在今后的工作中,您将如何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的决策,促进巴彦淖尔市的经济转型,建设和谐社会,实现新的跨越?
  
  王素毅:在巴彦淖尔市工作多年来,我感到,这里的各族人民勤劳朴实,我更愿意在我的岗位上殚精竭虑,为巴彦淖尔市的发展而努力工作。虽然近年来我们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全国、全区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而发展的差距归根到底是思想观念的差距。因此,我们要在新一轮思想解放的大潮中,力争使广大干部的思想观念来一次大解放、大转变、大提升,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为民意识,以科学的态度、务实的作风、过硬的本领,迎接和应对改革开放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十一五”巴彦淖尔市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左右,人均GDP超过33000元人民币;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0%,达到8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以上,分别达到16000元和8500元,用三到五年的时间,赶超全区平均发展水平,努力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和谐的巴彦淖尔。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工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促进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更加协调。而推进全市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关键是要引进大项目、建设大园区、发展大产业,实现大项目立县立市,产业化集群化富民。
  要保证以上目标的顺利完成,我认为,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推进科学发展和党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组织领导方面,要强化和完善目标考核评价机制、述职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和干部教育培训等措施。同时结合巴彦淖尔市干部的实际,重点解决干部队伍转型升级的问题,努力建立起一支能够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的干部队伍,以干部思想和能力的转型升级来促进全市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的跨越和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