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涝 黄花涝,被遗忘的千年古镇

  但凡被冠以千年之名的地方,吸引入的不仅是悠长历史,更是千年历史沉淀而出的气质。一如秀美的周庄,倚在清波微漾的河水上,古朴幽静;又如沧桑的平遥,矗在古老斑驳的城墙后,温存久远。
  武汉近郊也有一座千年古镇。繁华烟云散尽,如今只有少数人偶尔想得起,周末带孩子去转转。这个地方,叫作黄花涝。
  
  春夏黄花似海,得名“黄花涝”
  
  黄花涝位于盘龙城府河与武汉外环的交界处,距汉口城区20余公里。驱车从市区出发,经岱黄高速拐入巨龙大道,前行约10公里,可见一条不太宽阔的水泥路一黄花涝路,沿着这条路前行约4公里,就到了古镇。
  古镇不大,近百户人家。村口门牌横书“古镇欢迎您”,紫色瓷砖嵌着金色大字“千年古镇黄花涝”,很有周庄的味道。漫步石板路,耳边不时传来如诉如泣的二胡声。村民个个多才多艺,黄花涝楚剧团当年拥有一批优秀民间艺人,每次都在黄陂县文艺会演中夺魁。
  走进村子,我们这几个村外人处处感受到关注的目光。看来,这里少有外人光顾。听说是寻访古迹,村里60多岁的王大伯主动带路,老典故自他口中娓娓道来。
  三国时,黄花涝是曹操的江夏郡,后为石阳县城所在。盛极一时的石阳县城消失于战火。历经千年空白,直至明洪武二年,从江西迁来王氏家族落地生根。春天,府河河床露出,开满黄花,入夏随着高涨的河水,黄花烂漫似汪洋,于是取名“黄花涝”。
  黄花涝是武汉近郊的水上重镇,物阜民乐,商贾云集,有“小汉口”之誉。解放后,由于沿河筑堤,府河改道,公路变迁,尤其是遭遇几次洪水袭击,黄花涝日渐萧条。
  只有村内几座兀立的老宅诉说昨日繁华。梅园建于明末清初。屋主人姓梅,是远近闻名的戏曲之家。门口雕栏缀有红绿图案,年代久远无法分辨,但隐约可见当年雕工的精美。屋内墙壁嵌有各式盆景,盆内花草都栩栩如生。“当年江翠兰、陈伯华都在这里住过。”老天主教堂已无法居住,一边高墙用大树支撑防止倒塌。据村里老人讲,“以前有戏楼、茶馆,后来有电影院、百货布店和供销社,可惜都在70年代被拆了”。
  
  鱼汛。脚踩红石路高喊号子抬大鱼
  
  黄花涝三面环水,涝家湖与任凯湖盘缠两侧,府河水从古镇门前流淌。王大伯记忆里,村民以捕鱼为生。小时候,黄花涝万家灯火,府河里百舸争流,打渔船、商船在渡口一宇摆开密密匝匝,孩子们从一条船跳上另一条船玩耍。每年鱼汛期。抬鱼的人走成一队、高喊号子,顺着红条石路把成千上万斤的鱼运进鱼行,再由鱼贩销往四乡和市内。
  码头曾是小镇的心脏,无论水产,还是水路运输业、盐行、米行、布帽行等都仰仗它。沿着贯通古镇的石板路前行,路尽头就是古镇渡口。渡口已无人摆渡,只横着一块牌匾。但府河边依旧有许多小木船。它们早改作他用――养虾。这里养的不是小龙虾,而是一种通透虾子,捞出来做“虾?”。
  “虾?”是黄花涝特产,据说制作技艺是明洪武二年从江西筷子街随传人过籍传至黄陂。虾蚱有两种制作方法:腌和蒸。嗅起来醇香,吃起来酥美。20D8年,“虾?”被列入黄陂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尽管村里虾蚱店并立,但生意并不好。老板说:“这东西知道的人少,一天最多卖上十袋。”生意不好时,他就到府河捡贝壳卖。“贝壳很美,捡回卖给做工艺品的,挺赚钱。”
  
  湖北第一武术奇才
  
  黄花涝藏着一段刚烈传奇。
  王亲生于明末,世代居住黄花涝。他幼年习武,外号“金燕子”,是湖北第一武术奇才,与其师兄并称“北猫(金猫子)南燕(金燕子)”。
  康熙十七年,皇宫九龙玉杯被盗,多方寻访未果。皇帝下旨要王亲破案,否则满门抄斩,株连九族,祸及乡邻。王亲无奈接旨,认为盗贼定是金猫子。然而,金猫子是他同门师兄,捉拿归案有悖江湖仁义。为了避免殃及无辜村民,王亲终于在洞庭湖边将金猫子捉拿归案。
  康熙皇帝大喜,要亲自召见嘉赏。破案后,王亲立即返回黄花涝,与妻子反锁门楼,茶饭不进,双双绝食而亡。次年,黄花涝乡民感念王亲夫妻恩德,自愿捐资建造了一座三层九米高的木亭,起名“思亲亭”。思亲亭几毁几建,2007年,村委会再次筹资修建5米高水泥亭廊,改名“沧浪亭”,迎接王亲子孙归来。
  沧浪亭的亭记是村书记王三清写的,他还给每栋老宅写了诗,“抗日秘密交通站,临河古宅靠南湾,迎来送往人无数,伟绩名扬夸华珊。”村委会办公室桂满黄花涝的各种规划图。这些年,他和村民修渡口、建廊亭、设路标期盼着古镇能再次被人记起。
  黄花涝,或许就像眼前流淌千年的府河水,没有波澜,只有淡淡涟漪,等待读懂的人-洞悉安详中的桀骜、恬淡中的坚韧、沧桑中的鲜活。
  去黄花涝,开车可由金桥大道上岱黄高速,在巨龙大道路口下高速后,沿巨龙大道西行,10公里后左拐进入黄花涝路,沿黄花涝路直行到尽头即到。
  没有公交车直达黄花涝古镇。可到武胜路公交站乘291路到徐家田下车,然后换乘当地麻木或摩托(4元)到黄花涝古镇。也可沿“巨龙大道――黄花涝路”步行约5公里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