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西青免费求职公寓] 天津市西青区医院官网

  如果告诉你,有免费的午餐,你会信吗?要是再加上早、晚餐也免费,你信吗?再加上提供住宿,还帮你找工作,你敢相信吗?天津市西青区有一个24小时求职公寓,在这里,你不得不信,因为上面说的这些这里都“可以有”。近日,本刊记者走访了这个全国首家24小时免费求职的公寓。
  
  尝试,摸着石头过河
  早在去年,天津市西青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人保局”)就专门成立调研小组到全国各地的劳务输出大省,与当地人保部门洽谈用工意向。“刚好今年用工荒形势又比较严峻,我们‘带着感情抓就业’,2011年春节(正月初四)开始,在西青区就业培训中心成立了求职公寓。” 人保局刘瑞珍副局长告诉本刊记者,“刚开始,我们发现晚上总有人在院门外转悠,也不进来,最初还怀疑是坏人呢,后来一询问原来是晚上到天津的求职者。”人保局领导班子经过考虑,求职者抵达天津的时间不一样,很多人到达的时候已经是晚上甚至是半夜,暂时无处安置。于是,他们决定把大门敞开,24小时免费求职公寓就这样成立了。
  如何去做?没有模式,他们就把免费的措施全部推出来。公寓全天24小时对外免费服务,职业介绍、就业指导、职业培训、食宿安排等都免费。有多大资金投入,政府能够投入多少,一切都是未知数。但是他们很清楚,外来务工人员来了以后,如果对当地不了解就容易找黑中介,就容易上当受骗。如果有这样一个地方是政府投入,就有公信力,求职者来到这里落脚就比较放心。此举还方便了当地企业走正常渠道用工。
  免费食宿会不会出现“寄生虫”现象呢?刘瑞珍副局长确切地告诉记者:“目前为止没有遇到过,原先考虑过会不会有这种现象出现,也做了相应的预案,一旦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会进行一些心理辅导、干预。比如说我们有规定,我们提供3―5家企业,尽量满足他的个人需求,如果他的个人欲望太高,我们就会进行教育,进行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只是人保局在岗前培训中的一项,采访中某电子有限公司的管理部部长蒙延禄告诉记者,岗前培训,他听了一节课。内容包括农村人到城市以后,仪表、观念都要改变,从行为举止细节方面进行了培训;对企业介绍得也很详细,如果求职者听了不喜欢这个企业,就可以随时从这里调换工作。这样的培训就使企业琐碎的成本、浪费的时间大大减少。天津一家公司的人事担当宁松龙说:“我们企业需要的主要是焊接技术工种人员,这里对求职者都进行了培训,符合专业需求,也不收任何费用,感觉挺好。我这是第一批共招了16人,厂里现在还缺100多人,接下来还要长期合作。”
  
  双肩,力担求职者与企业
  采访中,记者碰上了来自河北张家口当地职教中心的学生李全森和马小博。两个人正要上企业来接他们的大巴车, “我们已经被企业录用,这里不仅一日三餐都管,住宿也很好,都是新的被褥,暖气也挺热,环境挺好,还有课堂培训,告诉我们如何工作,如何计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感觉就是挺好的。”
  来自河北省肥乡县20岁的女孩石亚辉告诉记者:“之前在苏州打工,到当地首先得找住宿的地方,再找中介,每个中介都收费用200多元。在这里住了3天,一分钱不用花,参加的课堂培训还讲了很多注意事项,提前对企业就有了了解。现在我已经被企业录用。以前没遇到过这样好的事,非常感谢这里。”
  这些年轻人现在被称为“新生代”打工人员,他们不同于他们的父辈,仅仅是为了赚钱、养家、回家盖房结婚等。这些新生代工人尊重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在某些时候甚至高于工资待遇需求。这就是体面劳动,这些都需要引起关注。
  人保局办公室主任黄文胜告诉记者,劳动力最不稳定的时间就是前10天,大部分是生产一线的管理者不会管理或者存在歧视性语言造成的。他们就要求企业对一线管理者严格管理,同时对日常的工作称呼,如“农民工”、“外地工”等这些他们一般都不用,要求企业也不这样用。由于刚来,对大城市都不熟悉,比如说进门敲门、上卫生间等小细节,都需要引导,要求企业职工不能耍态度、歧视人。
  跟企业建立更加密切的招工关系,这是西青区人保局一直努力的方向。对企业劳动监察巡视,则是他们迈出的一个步伐。“我们直接深入到企业搞宣传,企业出现劳动仲裁纠纷,我们不管事情是以调解解决的还是以什么形式解决的,都会给企业发建议书,对企业需要规范的地方,从法律法规的角度进行规范。从这方面来看,劳动纠纷量在逐年递减,侵犯职工权益的案件也是在减少的。”刘瑞珍副局长讲到。“现在最主要的就是建立工资增长机制,这也是劳动部门的专项工作。国家在制定工资最低标准的时候,它有工资增长机制,而且两会代表也都在提,咱们的经济发展速度,远远要超过工资增长,这样就造成了内需减少。而且现在民工荒的一个大问题,还是工资问题,他的付出和所得,没有达到他的期望。但是工资增长只能解决局部问题,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雇佣总量的问题。”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据西青区人保局统计,自24小时求职公寓开办以来,每天就业率能达到92%,快速就业的同时,出现的问题也让他们始料未及。有一个极端的例子,西青区一家企业,这一段招工到企业后流动率达到40%。“这是流动性的问题,特点就是,人来得快走的也快,”西青区人保局办公室主任黄文胜给记者分析道。人保局在他们的追踪服务中发现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的是刚从家里出来想家;有的是朋友之间说这个单位或那个单位不错,跳槽;还有的就是人生地不熟,想跟同乡同学在一起。
  出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人保局决定要加大培训力度,转变求职者就业观念。首先,延长培训时间。人保局从原先的半天培训,增加到3―5天;其次,增加培训内容:一是就业观念培训,二是企业的介绍,三是职业生涯的规划。黄文胜说:“以往职业生涯规划习惯用在大专以上学生身上,觉得他们需要,现在看来,普通工、中专或者学历不高的也需要,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告诉他今天跳这,明天跳那,不会有提升机会。你到哪都干不长,而且下个企业用你的时候,也担心你呆几天就走了,怎么能让你当线长、班长甚至管理层人员?”
  截至记者采访当天,24小时免费求职公寓已经安排7362人上岗就业。记者发现,求职公寓帮助的大多都是外来求职者,如何促进本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这成为西青区人保局下一步工作的重点。西青区人保局经过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企业坐落在本地区,感觉存在本地势力、本地职工不好管理;本地劳动力也存在重活不愿意做,钱少了不愿意做的问题。 “这就需要把本地劳动力组织起来进行职业教育、心理辅导,另外通过各村、镇,建立劳动协会,以集体派工的形式到企业就业,那么企业顾虑就消除了,有什么事由政府或者协会来进行处理就可以了。”黄文胜对记者详说了如何破解本地富余劳动力就业之道。
  然而谁又可以破解24小时求职公寓之道呢?黄文胜谈到,求职公寓以后长期发展肯定要面临资金的问题,而资金主要源自国家的补贴。我们国家现在的就业补贴主要针对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而国家对城镇职工的就业扶持优惠政策又没有完全延伸到农村富余劳动力;国家没有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相关就业专项政策,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原先有个岗前培训补贴,现在也停了,政策应该延伸。政策的延伸,才是解决民生问题最好的办法。
  采访结束时,在外开会的天津市西青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韩晓华也赶了回来。当记者问到这一段时间的感受时,她用很朴素的话说道:很累,很充实,也很高兴;有压力,要努力,要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