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费杀人 塔沟武校学费

     3月6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谈及“上学贵”问题,有一句话说得很“精彩”:   “北大、清华这些优质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自然比较贵,不是所有人都消费得起的。就好比逛市场买东西,如果有钱,可以去买1万元一套的衣服;如果没钱,就只能去小店,买100元一套的衣服穿。”
  果然,王旭明话音未落,网上即骂声一片。
  作为教育部的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这句话的逻辑漏洞显而易见。
  北大、清华是名副其实的公立高校,全民所有,为“所有人”提供就读深造的机会,而不能在人堆里挑挑拣拣,且只选中富人,这是它们理所应当之举;王先生代表教育部发言,而教育部的最重要职能也正是尽可能公平地向全社会提供教育机会,甭管贫苦孩子还是富家子弟,都应一碗水端平。
  时值两会,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住不起房,一直是会场内外的焦点话题,“焦得不能再焦了”;“教育产业化”,如今也已惹得人神共愤,俨然一只过街老鼠。此情此景,有关人士却如此应对,怎能不让人语塞!
  自1996年并轨招生,当年学费一举突破2000元,至今已整整十年。十年了,“免费的午餐”早已远去,奇怪的当年不可想象的逻辑和怪论也都可以高调放出了。
  人民日报曾经报道,2000年仅安徽一省就有1.8万个农村家庭无力支持子女上大学,考取了却上不起大学的“特困生”约有3000人。有关部门也做过统计,1996年,在校大学生中特困生有几十万人,1999年,这个数字变成100.5万,2000年增至142万;目前,据不完全统计,高校贫困生总数已高达320万,其中连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的特困大学生则有100多万。
  一个贫困生的背后,肯定就是一个一贫如洗的家庭。面对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怎么样才能“联想”到“逛市场买东西”?
  中国青年报曾载文指出,德国的大学一律免费,法国只收少量注册费,而美国和日本的公立大学较便宜,私立大学较贵,幅度由每年数千美元至二、三万美元不等。至于和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印度,在著名的尼赫鲁大学,学生每学期只需交 108卢比(约合 20元人民币)学费和 260卢比(约合 50元人民币)住宿费,合计只相当于人民币70元。
  对于中国教育之积弊,或许,作这些横向比较也是徒劳的,因为类似的甚至远比这些更为刺目的论据与数字,早已为人所列举。我们只是觉得,在恭听有关人士的高论的同时,也不应该忘记那一幕又一幕的“学费杀人”。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本刊所采访的这些家庭,有的是失地,有的是下岗,有的是家有病人。在接到录取通知书之后,他们或者父母自尽,或者孩子轻生。自杀的原因确实并不相同,但是毫无疑问,那一张张录取通知书及其紧随而至的高额学费,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