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训练的3年里,丁俊晖说得最多的是“开灯、关灯、摆球”。回国后,他的表达能力直线下降,一句简单的叙述也要吭哧好久 零下6摄氏度,大望路上,华贸中心的三幢楼像刚出炉的巧克力蛋糕排在路北,华丽,充满诱惑。丁俊晖放下连衣帽,把手从羽绒服袖口中露出来,紧了紧脖颈的拉链,从过街天桥一端走来,念叨了一句:“这里是北京。”
此刻,他没有想着如何走位、用多大的力度才能让白球停在安全地带,不给对手机会,他只想让导演快些喊“停”,这座桥他已经走了4趟了。
自从英国比赛回来,他就不去多想斯诺克。在为一家牛奶制造企业拍摄的公益宣传片中,丁俊晖有不少台词,他要抓紧投入到拍摄的角色中,免得导演一遍一遍让他重复。其实他并不怕重复――发球训练他就重复过上万次。
12月16日,丁俊晖在英国泰尔福德国际会议中心以10比8击败苏格兰“白巫师”、临时世界排名第一的希金斯,“拓荒”成功――他久违排名赛冠军40个月了。有人说“台球神童”时隔4年再次捧杯,标志着他已迎来自己台球生涯的黄金期。丁俊晖还是腼腆地一笑,他的脸上不再是2002年为中国夺取首个亚洲锦标赛冠军、成为最年轻的亚洲冠军时的青春痘,而是刮干净后又冒出来的胡茬,成熟,沉稳。
“沉稳之魅?我看自己还是更冷静,就冷静之魅吧。”
仿佛斯诺克可以定义一切
父亲丁文均现在常常在想,如果时间倒流,他还能坚持下来吗?――当年他带着8岁的丁俊晖背井离乡远赴广东学球,每天球房和宿舍两点一线式的生活,一过就是8年。他只知道自己孩子有这潜力和韧劲,一定能成为职业选手。孩子练出来了,但他并不认为培养丁俊晖的过程适合普及,“太带有功利目的去培养孩子肯定不会有好结果。孩子就像是白纸一张,家长需要有耐心和恒心。”
更多的家长似乎看到了自己孩子日后发达之路,丁俊晖不以为然:“中国孩子打球太有压力,一开始就奔着职业联赛去。在英国,很多人从小就接触高水平的比赛,打球的心态与风格自然就会好很多。英国人家庭条件也都不错。”英国的家长不指望孩子靠打球谋生。
推门进入度假村游戏室的一个房间,光线良好,鼻子中有空调的味道。地毯走上去毫无声息,只听见杆头撞在球上“噌”的声音和球与球之间如撞玉般发出的清脆声响。案上,15个红球和6个彩球被一个白球自如得摆布着。
丁俊晖太熟悉这21个球的脾性了。在英国训练的3年里,丁俊晖说得最多的是“开灯、关灯、摆球”,8小时内没人跟他说话,他也极少跟别人交流。回国后,朋友们发现他的表达能力直线下降,一句简单的叙述也要吭哧好久。他们就陪他说话,但不谈桌球。
父亲丁文均更加痴迷于对儿子耳濡目染地灌输。刚到广东时,只要有高水平的比赛,一定带丁俊晖去看。平时打篮球,丁俊晖投篮不进,丁父嚷嚷:母球不能发点力啊?斯诺克术语。投偏,他又喊:“加点左塞!”还是斯诺克术语。打板进框,他高兴:“可以啊,走库边了。”仿佛斯诺克可以定义身边生活的任何事物。
物极必反。自从2005年丁俊晖拿到中国公开赛冠军后,就陷入了“冠军荒”。2007年温布利大师赛,丁俊晖在决赛中3比10不敌奥沙利文。当比赛进行到第12局时,有点被打蒙了的丁俊晖以为比赛结束了,快步走向奥沙利文,握手道贺。奥沙利文连忙搂住他,“NO,NO,NO,我们的比赛还没结束呢,和我接着打后面的比赛好不好?”有观众一直叫嚷“火箭冠军”,“火箭”奥沙利文背着手朝观众席说:不想看比赛的话,请马上离开。亚军的奖杯颁给丁俊晖时,他忍着泪说:“这是最精彩的13局球。”而奥沙利文勾着他的脖子低声说:“这并非世界末日,让我们去喝杯茶吧。”此后,丁俊晖很长时间里没在排名赛中战胜过世界排名前16的选手。
言论开始“伤仲永”,觉得丁俊晖小时了了,大器难成。
“我对你这些问题不感兴趣”
今年,丁俊晖喜欢上了旅游。到处走走,不再满脑子的“走位、进攻、防守”。每到一个地方,除了例行训练,他不再碰球杆,让自己彻底放松下来。
他和父亲都不认同“身陷低谷”这种说法。丁文均觉得,这是一个运动员成长的必经过程,“斯诺克这项运动一直被外国人垄断,而当年小晖拿到第一个世界级冠军时才18岁,这样的高起点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显然是压力过重了。13亿人的期望都寄托在他一个人身上,只要有他参加的比赛,目标只有冠军。面对这样的压力,不要说一个孩子,就是一个身经百战的老将恐怕也无法承受。”还好,丁俊晖能扛事。两年的调整让他现在越发成熟,不单表现在球技上,更表现在临场的心理状态。
“我叫石青华,我是光爱学校校长,也是103个流浪儿的爸爸……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学校……”中美史克的公益广告让这所距离华贸中心30公里的爱心学校受到关注。这一天,丁俊晖第二次来到这里。
和去年一样,面对着一群十三四岁的孩子,他显得比他们还拘谨,“我在斯诺克这项运动中算是比较年轻的,我也是很努力地去打。遇到挫折,不用太过沮丧,忘掉以后,重新站起来,这个过程你就学到很多东西。这次比赛遇到很多高手,有时候自己处在落后的情况下,一定要坚持,不管输赢。亲身体验是很珍贵的事情。”
孩子问:“你得过几次世界冠军?”
“我?没有,呵呵。”
孩子们在纸飞机上写下自己想要得到的礼物。鲁照翠想要一双新鞋,给弟弟,鞋码是36的;王慧敏想要一件漂亮的新棉衣;未俊俊想要一双皮手套,送给烧锅炉的老爷爷;曹福娟只简单地写了“十包方面(便)面”……
丁俊晖一定想要世界冠军,但他决不明说,只在心里较劲,“这次比赛我战胜了很多世界最顶尖的高手,让我体会到怎样去赢球,也积累了更多的经验。”而希金斯在输给丁俊晖之后说:“一个好的丁俊晖回来了,如果他在职业生涯中不能赢得世界冠军,我会非常惊讶。”
光爱学校自己谱写的歌曲《爱让我回家》旋律很美,听得丁俊晖很感动,“他们唱得跟我的经历很像。我刚去英国时也是一个人,没人关心我,没人理我,完全是出于一个人的孤单,只能练球,练球。”
除了慈善活动,丁俊晖还是更想跟媒体聊比赛。有记者问:“你觉得自己身上的打扮哪些最具明星气质?”他撇过头去。“你为什么选择这种比较鲜艳的鞋子呢?”他少有表情的脸上有些难受和不快。“你知道自己周围有很多青少年粉丝吗?”丁俊晖终于忍不住了:“请你不要一直问这种问题,好吗?我对这些问题不感兴趣!”
和“台球皇帝”亨德利一样,刚转为职业选手的时候,每天只想安安静静地打球,其他任何事情都让丁俊晖心烦。被问及“女朋友”、“明星范”、“粉丝团”的问题,22岁的丁俊晖已经有了自己成长的烦恼。
1989年英国公开赛上,戴维斯与约翰•帕洛特相遇决赛。在最关键的一局中,戴维斯一击失误把红球留在袋口,帕洛特获得一个“机会球”,戴维斯一耸肩,悄悄地对老对手说了句“生日快乐”。帕洛特接连几杆,将黑球缓缓送进袋中,仰面望天口中喃喃,这时,观众才看着他笑起来,更把掌声送给明知“大势已去”却依旧体面地欣赏对手每一杆击打的戴维斯。
丁俊晖更想掌握这种内心的镇定。他现在只能表面上做到。
“不用再一个人战斗了”
人物周刊:过去两年多,你的状态并不是太好,你是如何找回状态的?
丁俊晖:我当时的状态差极了,有时候把简单球复杂化,打起球来十分困难。在低谷时就想尽快走出,结果在假期里也很累。今年夏天除了在中国旅游我就什么都没做。英锦赛前我一周7天从没有休息过,每天都练球至少7个小时。第一场感觉一般,但之后注意力集中了不少,越打越好。
人物周刊:上赛季你的压力很大吧?世界排名差点跌出前16强。
丁俊晖:的确压力很大,但这个赛季开始后,上海大师杯和格拉斯哥大奖赛都发挥得相当不错,我对自己的表现也感到非常吃惊。
人物周刊:6比4击败肖恩•墨菲时,英国媒体一致认为后者“过早离开”?难道就是因为他是世界排名第3,你是第11?
丁俊晖:第一次击败墨菲,这样的结果很不错,要知道他刚夺得英锦赛冠军。和墨菲的比赛从没轻松过,比赛过程一定是艰难的。比赛(的胜负)说不定,也有可能他会翻盘,所以说胜利也有点运气在内。
人物周刊:在英国的训练你得到了什么?世界斯诺克协会对你有何帮助和支持?
丁俊晖:除了训练,世界斯诺克协会也给过我很多比赛的机会。像之前我的排名不够,他们额外给了张外卡打大师赛,让我能提前接触到高水准的比赛。还有联盟杯,也是一个切磋锻炼的好机会。在这边和他们打得多了,自己也就慢慢地在不知不觉之中取得进步,可能有时候这个提高的过程自己一时半会儿还意识不到而已。
人物周刊:斯诺克在英国跟在中国的定义有什么不一样?
丁俊晖:英国人更加了解这项运动,中国人接触它也就二三十年。他们对待这项运动的职业精神跟中国选手是完全不一样的。即便年龄大了,打得不好,仍然很坚持。这完全是个人的一种信念。
人物周刊:亨德利说,傅家俊、梁文博等更多中国球手的上升,给了你更多时间和空间,来琢磨自己的未来。你会有压力吗?
丁俊晖:这是他们应得的,他们训练很刻苦。不过我感觉棒极了,不用再一个人战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