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上的埃里森]拉里埃里森

  谁能白手起家,从对计算机一无所知到亲手打造出世界上最成功的数据库软件公司?谁会剑拔弩张地“代表全人类向比尔?盖茨宣战”?又有谁如此热衷于炫耀自己的成功?他就是拉里?埃里森,他缔造了“甲骨文帝国”
  
  没人会想到,2010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公布的“全美富豪慈善榜单”中,“臭名昭著”的甲骨文公司创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会列在第一位。他们公开提出“捐献承诺”(Giving Pledge)的倡议后,埃里森是福布斯榜单前十名中第一个响应的人,他书面承诺捐出自己95%的个人财富。此前,埃里森已经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向医学研究和教育领域捐献了数亿美元。
  在经历了无数奚落、嘲讽和追求金钱的跌宕,在走完“从一个没有教养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没有教养的亿万富翁”的道路后,拉里?埃里森终于找到了证明自己的方式。
  
  “干技术我永远富不了”
  
  安佩克斯公司(Ampex)的办公室里,鲍勃?迈纳(Bob Miner)和爱德华?奥茨(Edward Oates)正扎在程序堆里干活,这家生产影音设备的小公司刚刚接手了一个项目,为中央情报局编写一个数据库软件。项目负责人埃里森靠在一旁,时不时地发表着如何致富、如何成名的演讲。他在硅谷不停地更换着工作,大多数时候只是一个普通的系统程序员,整天围着 IBM主机转,加载磁带、备份数据、维护机器的正常运行,这个职业对他来说过于单调乏味。
  中央情报局的项目最后勉强完成,埃里森也受够了苦行僧般的编程生活。终于,在一次聚会上,他告诉迈纳和奥茨:“我不能再干技术了,靠它我永远富不了,我要当老板,开创自己的事业。”俩人看了看这个一直做着发财梦的可怜男人,一笑了之。
  这件事情发生在1974年,两年后,IBM研究人员埃德加?科德(Edgar Codd)发表了《R系统:数据库关系理论》的研究论文,详细介绍了关系数据库理论。6年前的1970年,他就已经发表了一篇题为“大型共享数据库的关系数据模型”的文章。科德的这些研究成果颠覆了已有的分层数据库理论,使数据库技术有了质的飞跃。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就连他所在的IBM公司,也没有迅速将关系型数据库继续发展下去。像IBM这样的大公司,推出一种颠覆性的新产品,从研发、测试、成熟到推广,旷日持久,更何况,旧的数据库产品才刚刚投入市场,还没有赚到足够多的钱。
  蓝色巨人扔掉了这个价值亿万的产品,被埃里森无意间看到,捡了起来。两年来,他仍然一无所有,渴望发达的念头却越来越浓,这个无人问津的领域正好适合他,尽管那个时候,他对关系型数据库的了解并不比其他人多多少。
  1977年,埃里森与鲍勃?迈纳和爱德华?奥茨在硅谷共同创办了一家名为软件开发实验室(Software Development Laboratories)的公司,三人总共出资2000美元,埃里森占有60%的股份,因为这个想法完全是由他鼓动起来的,这就是甲骨文公司的前身。
  刚刚成立几个月,“甲骨文”就推出了他们的第一个产品,一个商用关系型数据库,他们用三人的首次合作来命名这个产品――Oracle(甲骨文),因为有“神谕、预言”的意思。但Oracle第一版并不神奇,除了简单的关系查询,几乎不能完成任何事情。Oracle二版、三版陆续推出,几年时间,已经推出了第四版产品。这些产品除了版本名称发生改变,几乎没有任何质的变化:功能简单、错误不断,有时根本无法运行。
  当上老板的埃里森正式脱离了对他来说痛苦万分的编程工作,一心干起了销售。Oracle系列之所以还能卖得出去,完全是因为他对客户天花乱坠的许诺。他大肆鼓吹着Oracle产品的新特性,实际上,这些特性有些还在研制中,有些甚至根本没这回事。通常情况是这样的,埃里森在外面向客户许诺各种各样的功能,回来后马上逼迫技术人员将它完成。漏洞百出的产品让公司的投诉电话成为了最繁忙的机器,迈纳一边带领技术人员没日没夜地完善着Oracle产品,一边一次次地安抚着愤怒的客户。
  硅谷当时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如果请各家公司制造面包烤箱,那烤箱会被造成什么样子?轮到甲骨文公司的答案是,“他们会声明,他们的烤箱与各种类型所有型号的面包兼容。但当你把烤箱搬回家以后,你会发现,引擎还在开发之中,扩充部分装置还要3年才能出来,事实上,整套设备还刚刚开始研制。”埃里森在计算机界的坏名声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只要Oracle产品还能换回钱,他才不会在乎这些。当Oracle第三版推出时,为了突出核心产品,埃里森将公司的名称正式改为“甲骨文”。他在硅谷显眼的位置给甲骨文公司找了一个新的办公室。办公室很大,尽管当时总共才只有十几个员工。
  
  金钱的数字游戏
  
  在与自己的第二任妻子离婚后,埃里森用500美元从对方手里换回了自己在甲骨文的一半股份,“甲骨文”很长一段时间还一文不值。
  Oracle第五版的出现,终于让愤怒而无奈的客户们等到了一个能够给他们带来一点点安慰的产品。尽管依然有许多问题,但起码,它可以稳定地运行了。有些人开始赞美起这家公司。
  上市之后,甲骨文公司用更快的速度聚累着自己的财富。埃里森提出了一个目标:每年公司的销售额都要翻一番。从1986年开始,“甲骨文”销售额每年的增长幅度都超过了100%,到1990年,已经达到了9.75亿美元,员工4000人,总部搬到了旧金山南边一幢宏伟的圆柱形玻璃建筑里,人们叫它“拉里园”。
  夏威夷温柔的海滩上,罕见地出现了暴风天气,本来并不适合冲浪,但埃里森要尝试一下,因为有3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在他眼皮底下跳进了水里。结果,一个大浪将他卷入了海中,压力差点扭断了他的脖子,一根断裂的肋骨插进了他的肺部。那些小伙子救了他,埃里森捡回一条命。只在医院休息了几天,他便回到了公司,“拉里园”更需要他去拯救。
  很难让人相信,这样一个不稳定的产品为什么会一直受到青睐?原因是“甲骨文”庞大的销售数字背后,暗藏着数不清的坏账。埃里森为了扩大销售额,在公司里出台了一个叫做“放权白皮书”(Decentralization White Paper)的文件,规定销售部门享有高度自主权,可以在未经法律部门审定的情况下自行与客户签订协议。许多销售员为了拿到佣金,在对方无法付款的情况下就将销售额入账,甚至与买方达成私下协议并进行贿赂。
  查出的坏账数额越来越庞大,一些投机的股票持有者也趁机起诉甲骨文公司。1990年9月6日,甲骨文公司公布的财政数据多年来第一次由增长缓慢变成了亏损。埃里森在一个小会议室里向外界公布了这一消息:6个月前,甲骨文公司的股票还是每股价值28美元以上,现在只剩下6美元左右。“拉里园”里配有豪华的健身房,一向注重外型保养的埃里森体格健壮、皮肤很好,但那一天,他的脸色“就像参加葬礼的亲戚一样难看”。
  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埃里森的公司迅速成为人们同情和奚落的对象,素不相识的人向他提起了法律诉讼,投资商和金融分析家对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差不多失去了数十亿美元的财产,几乎破产。1991财政年度,Oracle公司出现了1200万美元的亏损,这是多年来最大的一笔年度赤字。埃里森再一次感觉到了背叛,他给自己放了个长假。
  为了制止“甲骨文”的衰败,埃里森尝试过一切办法:更换高层、裁员、减少开支,甚至破天荒地亲自精心打造出Oracle第七版。但无论如何,他始终不愿意出售自己的股份用来换取资金,他不想和为数不多的圈中好友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一样,再被自己的公司抛弃。
  直到聘请了管理能力卓越的雷?莱恩(Lay Lane)出任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后,公司才又重新开始盈利。不过,埃里森仍然是最大的股东,他只是心甘情愿地交出权力,主动不再过问公司的日常事务而已。对埃里森来说,“甲骨文”是唯一他可以把握住的东西。
  “甲骨文”内外交困的时候,为了公司已经心力交瘁的迈纳因为癌症去世,生命中又一个重要的人离开了他。埃里森之后沉默了很久,这个疾病也曾夺走了他的养母。淡出公司的他将精力全部放在了帆船比赛上,还成为了一名飞行爱好者,在一次帆船比赛中,他得了冠军并再次险些丧命。因为驾驶自己的改装版战斗机违反飞行条例,他差点坐牢。埃里森为自己购买的一艘长达23.8米的豪华游艇,取了一个日本风味的名字――sayonala,再见。
  
  敌人与朋友 成功与失败
  
  在个人财富上,盖茨一直让埃里森感到压抑。当20世纪90年代,埃里森不惜一切地组织起“反微软联盟”的时候,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他与比尔?盖茨的私人恩怨。埃里森有一句名言:罗马帝国都会垮掉,凭什么微软不会?我要代表全人类向盖茨宣战。
  1986年,甲骨文公司的股票公开上市,公司市值2.7亿美元,埃里森持有34%的股票,价值9300万美元。仅仅过去了十几个小时,微软公司股票同样上市,公司市值达到7亿美元,盖茨的个人身价更是达到了3亿美元,风头远远盖过了埃里森。从那时起,埃里森把盖茨看成了最大的敌人。
  实际上,甲骨文公司和微软公司并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一个开发商用数据库软件,一个研究PC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埃里森却硬是提出了一个“网络计算机”的概念,他认为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互联网的出现已经让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本身失去了价值,只有连接上网络,一切才会有意义。
  他到处鼓吹,与其购买几千美元的PC机,不如创造一种没有软盘和硬盘、没有庞大操作系统和复杂应用程序的配置简单的低价电脑,只需要连接上网络,一个统一的处理器设备将代替它们完成这些工作。最令他得意的是,这种电脑在当时只需要500美元,比普通PC机便宜好几倍。
  显然,矛头直指微软。在埃里森的极力鼓动下,甲骨文和微软的许多直接竞争对手先后加入了“反微软联盟”,其中就包括了苹果和IBM公司。这些公司各尽所能,迅速组装出了一台“网络计算机”。
  埃里森兴奋地扛着它在全世界巡回展示,还向一所学校捐赠了几十台这种机器,为此,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接见了他。但“网络计算机”究竟是什么呢?与甲骨文公司的产品一样,这台机器问题不断,从来没有顺畅运行过。埃里森的想法从来就超前于他的产品,更何况,这只是一台由一群各怀鬼胎的公司临时攒成的“玩具”。
  “战争”的重点不在这里,埃里森已经感到十分满足,他在推销“网络计算机”的概念时,已经抢走了盖茨的许多风头。
  2000年4月28日,一个多么美妙的日子,埃里森刚刚在耶鲁大学毕业生典礼上因为发表“读书无用论”的演讲被保安中途拖下讲台。由于垄断官司缠身,这天股市收市时,微软的股价跌至每股69.75美元,盖茨持有的7.4亿股微软股份总市值缩水为517亿美元;同时,甲骨文公司的股价上涨至79.94美元,埃里森持有的6.6亿股微软股份总市值变为530亿美元。
  那天晚上,他亲吻了庆功晚宴上的每一个人,歇斯底里地大笑着,几乎疯狂地起舞,他声嘶力竭地大喊:“我成功了,我终于打败了比尔?盖茨,我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开心和最享受的一天。以后,世界首富的位置会被一个叫做拉里的人所占领,比尔已经成为过去时,埃里森才是现在最强大的人。”
  这个夜晚只属于埃里森,他终于战胜了盖茨,成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但几天后,一切都变了。盖茨找到了微软垄断案的始作俑者:甲骨文公司雇佣微软的一个清洁工在垃圾桶中收集对微软的不利证据,然后提交给法庭。
  连一向温文尔雅的微软总裁也忍不住在媒体面前破口大骂起来:“请看看那些道貌岸然的公司,他们竟然对竞争对手做出如此卑鄙下流的勾当!”“垃圾门”迅速扭转了局面,盖茨重新夺回了世界首富,埃里森再也没能超越。
  就这样,他给自己的前妻打了前面提到的那个电话。终于,这位从未走进过儿子生活的父亲开始教自己的独生子如何驾驶飞机,父子俩一起在蓝天翱翔;他重拾了医学,投入大量资金研究如何治疗癌症――这个夺走自己养母和最亲密伙伴的真正敌人;他不再通过渲染童年的悲惨来增添自己成功的分量,而是尝试去原谅自己的生母和养父。
  在一次电视节目中,已过60的埃里森表达了渴望寻找第四段婚姻的愿望,一段可以永远继续下去的婚姻。
  在2010年3月《福布斯》公布的最新一期富豪排行榜上,埃里森以净资产280亿美元排在第六位,盖茨以530亿美元排名第二;在科技产业富豪排行榜上,埃里森仅次于盖茨排在第二位。
  但这个时候,福布斯榜单对他们来说都已经变得苍白无力,埃里森正在选择用一种新的方式被人们接纳。
  
  (主要参考资料:《上帝与埃里森的不同》、《硅谷顽童埃里森》、《惟我独赢――埃里森和他的甲骨文帝国》。同时,感谢潘媛、石钟旭对本文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