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北京的编剧开了个会,大意是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能让制片方剥削,会后发了个宣言书,但能取得什么效果我深表怀疑。 我周围有一大帮朋友,都是文学青年,原来写小说写专栏,后来都逐渐走上编剧的道路。前些日子,北京台播出一个电视剧,名叫《结婚进行曲》,说的是一上海青年和一北京姑娘结婚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作者赵赵,典型的北京姑娘,电视剧男主演是上海人,剧本是为他定制的,于是乎,男主角叫“姚翔”,也就是姚明加刘翔,可整个戏还是北京人说话的路子。与此剧同时播出的,还有个《好好过日子》,故事地点是成都,可里面还是能听到北京腔,这个戏讲贫苦生活中人们找对象过日子的故事,结局总是光明的,下岗女工最后成了“老总”。普通生活中的普通百姓,哪那么容易就发财了,那种困顿的生活,是不是只能以发财赚钱为唯一的救赎之路呢?
这些天,北京的编剧开了个会,大意是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能让制片方剥削,会后发了个宣言书,但能取得什么效果我深表怀疑。美国编剧可以罢工,他们有工会,但北京的编剧要是有一个不干了,立刻有10个文学青年扑上去。去年,一家时尚杂志,要拍一部中国版本的“穿PRADA的时尚魔头”,消息一传出,一共有8个时尚记者写来了10个故事大纲,从中筛选了3个记者开策划会,我有一朋友参与其中,参加了好几次会,每次回来就偷偷问我:“怎么他们不提报酬的事呀。”当时,这杂志宣称,花30万请人写剧本,我这朋友想,即便最后用了她一点故事梗概,也能挣3万块钱。她买了一大堆编剧理论书看,其中有一本《电影编剧疑难问题解决指南》,有一位职业编剧是这么评价此书的:“最重大的疑难问题没给出解决方案:写完了不给钱怎么办?”半年多过去之后,这电影拍完了,给了她几千块稿费,剧本一共找了三个编剧,其中一个是导演指定的。
还是去年8月间,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几个编剧一碰面,就开小会,主讲人是石康,他一再念叨,我就看这回《奋斗》怎么样了,我现在4万一集,这《奋斗》要是火了,我以后就吼到8万一集。电视剧编剧看来是个层次分明的行当,有人拿一万多一集,有人拿两三万,比较了不起的能拿到4万。当天石康带了几张《奋斗》的光盘,很快被抢光,现在这电视剧在全国播了一圈,算是很红火了,石康的价码也上去了,号称要做挣到1000万的编剧。
如今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要好好地经营自己,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然后为此奋斗。美国电视剧《黑道家族》,制片人就是编剧,他辛辛苦苦写了多年剧本,然后凭借自己的好剧本,拍了一个了不起的电视剧,赚了大钱。石康的思路也奔着制片人的利益范围扎过去了,比如他要写的电视剧里出现房地产企业,兴许就会有企业家愿意出钱,在里面出个名。最近他高调宣布,一家著名的家装品牌已经给了他300万。不过,也有几个编剧和导演说,这小子现在走火入魔了,没法儿合作。
我当然希望编剧能多挣些钱,一个好电视剧,各个电视台轮流放,网站上能在线观看,制片方能有多种渠道收好多份钱,一个大牌演员,演一集就30万,凭什么给编剧的钱就那么少呢?但我疑心,内嵌入电视剧的那些商品,未必是编剧说了算,也未必是导演说了算。前些日子,我和一影视公司老板吃饭,他介绍他们公司刚出产的一个影视作品,然后问我:“你们想不想宣传自己?我可以让我们电视剧里的人物都看你们杂志或者《新民周刊》,或者你有没有小情人,想在电视上露一面的,我给她安排个角色。”从剧中人物安排,到他开什么车用什么电话穿什么衣服看什么杂志,这电视剧就是一个巨大的广告载体,当然,这方法在古装戏里未必行得通。
其实,赵赵石康都没放弃小说,电视剧播出之后,《结婚进行曲》和《奋斗》两本小说也上市了,我看《结婚进行曲》的小说要比电视剧好看。可惜,即便王朔这样的大腕,也不能靠写小说赚钱,闲来还是要策划电影电视,朔爷当年开工作室,找一帮年轻人写剧本,然后改吧改吧署上自己的名字去叫卖。现在石康也牛了,挤兑另一位编剧:“署上我的名字,你这剧本就能卖更高的价钱。”可惜,干这行还是讲究名利双收,谁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署名权,现在的编剧要利益要不来什么,但编剧能获得和导演差不多的名声之后,那情景可能就会发生一些变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