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争鸣为何屡屡卷入政治漩涡?】万一被漩涡卷入水下

          

  互联网上传言,北大清华教授钱理群和秦晖被开除,并非属实,但他们确实受到压力,引起解聘疑虑,而他们的观点也惊扰了利益集团。

  

  最近,中国互联网上「世纪沙龙论坛」传出「保卫北大」的呼吁,称月前北大校党委和中文系党委,在新任党委书记王德炳主持下召开特别会议,讨论对中文系钱理群教授的处理。在此之前,互联网上又有传闻称,清华大学有意像「打发弱智小童」那般地「请走」历史系教授秦晖。有网民称,这是继刘军宁、何清涟之后的中国又一「反右」事件。

  

  亚洲周刊获悉,钱理群和秦晖,目前都仍在他们所任教的北大清华。但是,北京高官也确实在一次高校工作会议上点了钱理群的名,说「这样的人还能当博士生导师吗?」据了解,北大方面受到了来自有关方面的巨大压力,但目前尚未就如何处埋钱理群作出决定,钱表示在校方未作出正式处理前,他不准备表示任何意见。据了解,目前钱理群的生活和工作一切照常,校方也安排他下学期教授现代文学基础课。

  

  但钱理群受到压力也不是空穴来风。事情可追溯到一九九九年四月由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审视中学语文教育》,该书由三位年轻学者孔庆东、摩罗、余杰编选,以他们对钱理群的访谈作为代序。钱理群将自己历来的思考概括为四点:

  

  一是对历史与现实的「国民性弱点」的批判,二是对知识分子 首先是对自我弱点的反思,三是对本世纪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四是对鲁迅式的「精神界战士」的寻踪。钱理群对教育问题提出总结性思考,「我觉得一九四九年以来许多大的失误是比较容易弥补的,但有两个大的失误是很难解决的。一个大的失误就是人口问题……其次就是教育问题」。

  

  就《审视中学语文教育》所编选的文章,《中流》、《教育报》、《文艺报》等报章展开了辩驳。今年三月十一日《文艺报》发表凡夫的文章《拯救还是戕害》,指责钱理群「打着批左的旗号批判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钱理群还有一篇探讨鲁迅思想的文章《说「食人」》,是对历史与现实的「国民性弱点」、知识分子弱点的反省与批判。对中学课本选择毛泽东的「老三篇」之一《纪念白求恩》作了一些精神实质性的哲学探讨,凡夫认为钱理群是在「丑化毛泽东同志的著作,极其放肆,实为近期文坛罕见。」

  

  极左妖风卷土重来?

  

  在文学领域,钱理群曾与同仁本着实事是求的态度,最早提出「重写文学史」。凡夫认为这是「打着「客观」、「公正」的旗号,贬低左翼文学、贬低延安文学和解放区文学、贬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学。」凡夫同时将《审视中学语文教育》中其它论者的言论也归在钱的名下。

  

  譬如,有人就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几十年来一直作为保留篇目存于中学语文教材,讲述方式也一成不变,提出改革意见,希望让学生了解历史的真实。

  

  被凡夫指责为「美化美国的霸权主义和侵略行径,丑化自己的祖国。有些改革意见被认为是与教育大法唱反调,否定爱国主义等等,最后得出结论,他是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掘墓人。」

  

  众所周知,在中国目前的出版物中,比《审视中学语文教育》更具批判性的书籍不知有多少,但它们并没有受到某些人的关注,揪住《审视》一书不放的,正是多年来垄断语文教材经营的既得利益者,他们不为外间知情的财源受到了威胁。有学者认为,这些经营者也是知识分子,如果说各方理论资源不同,思考基点各异,产生分化也是自然。但在分化途中,因利益之争,而偏离了理念的争鸣,结果重蹈「中国文人的恶习」,即「向皇帝、将军求援,把笔战变成真枪实弹的杀人」,这岂不可悲?

  

  这种「偏离理念、注重实利」的争鸣,在秦晖事件中就更加明显。主要从事经济——社会史、农民问题及改革与现代化问题研究的秦晖,一九九五年应聘到清华大学任历史系教授。按三年合同制,一九九八年他与校方续签了首期合同,

  

  届满后又续签了一九九八年至二零零一年的合同。但在今年三月底,有关方面却让他重签一份合同,工作时限无故缩短一年至今年七月止,而一九九八年签定的合同被校方单方面撕毁。因此,八月初秦晖教授没有把握当月清华是否会开出他的工资单,不知道清华会否续约。

  

  在中国,两袖清风的学者,唯一能做的是「静待」,没有地方可以咨询,没有人会向他解释理由。清华大学这种直接牵涉到秦晖基本生存的行政决定,也不付诸文字,都是口头传达,显得诡奇难测,这已不是第一次了。清华搞「定岗改革」,去年高校评定级教授,秦晖就没有获得校级任命,后清华文学院聘为院级教授,获得相当于副教授的待遇。

  

  秦晖是中国知名的勤奋学者,主编《农民学丛书》,著有《田圆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再认识》、《天平集》、《耕耘者言:一个农民学研究者的心路》、《市场的昨天与今天:商品经济、市场理性、社会公正》、《江浙乡镇企业转制案例研究》、《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西公益事业史比较研究》等,并与人合着《农村公社、改革与革命》、《学问中国》和《五四新论》等。

  

  这样一个著作等身的勤奋学者,清华大学校方为何要撕毁协议、缩短他的合同时限?秦晖问题上的迷雾来自何方?原来秦晖的一些学术言论引起一些人不满,并导致目前的境遇。在近年大陆的问题主义之争中,秦以关注真问题,摒除伪问题,而引人瞩目。

  

  从秦晖文集《问题与主义》可看出他思考关注的是「为公正的改革道路而探索公平分家」这一重大课题。秦晖赞成改革,也不反对经济自由主义,认为人们通常称为「私有化」过程也是必须的,这就引起许多左派人士的不满,这也是秦晖目前的压力所在。

  

  改革起点和原则须公正但是,秦晖更认为私有化过程必须是「公正」的,所谓「公正」即是通过起点平等和规则平等来解决产权配置问题。秦晖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民主,这是经济过渡所必须的。

  

  事实上,秦晖的言论得罪两种人,一是中国老左派,秦晖称其为「大家长」。秦晖认为如果「大家长」不能再给家庭成员提供保障也就不应再束缚他们。老左派认为秦晖的言论想要瓦解大家庭,实属「大逆不道」。另一种人是企图在分家过程中利用权势掠夺家产,秦晖要求「公正」当然也被看作是对他们利益的冒犯。

  

  秦晖认为,从逻辑上来说,这两种人是不同的,一种是反对分家的「大家长]保守派,另一种是不想维护旧体制、极力主张改革的人,看似不错,但他们也是最急于掠夺国有资产的人。

  

  秦认为,从理论上说这两种人不是同一派别,但是中国的问题正好在于人们在很多立场的决定并不是基于甚么信仰,而是现实利益关系。这一点,中国许多人都相信。

  

  秦晖认为,在现实利益关系中这两种人往往就是同一种人,能够利用权力掠夺财产的人也就是原来的「大家长」,一般的家庭成员是没有这份权力的。所以,秦晖说,在中国理论上显得截然对立的观点,其实背后利益都差不多。「民粹主义」和「寡头主义」虽然讲的理论相反,其实利益都是一样的。

  

  在秦晖和钱理群事件中,中国学界都在担心,学术思想研讨会否触发政治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