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由斯诺命题谈新文化建设
主讲:刘钝,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
时间:2002-12-12(星期四)晚7:00
地点:北京大学图书馆北配楼报告厅
主办:中数信·北大讲坛
网址:http://www.bdjt.com
主讲人简介:
刘钝,男,1947年7月生于湖北武汉,1977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数学系,1978年考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科学史,专业方向中国古代数学史。1981年毕业至今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工作,现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3-1997年任该所副所长,1997年起任所长,同时担任《自然科学史研究》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兼职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社会科学部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技大学科学史与科技考古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史与科技管理系兼职教授。曾为英国李约瑟研究所、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台湾中研院数学所、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等海外机构访问学者。国际任职有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1993-),国际数学史委员会执行委员(1993-2001)和多家国外学术期刊的编委。在2001年7月于墨西哥城举行的第21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上被选为国际科学史与科学哲学联合会科学史分部第二副主席和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2005,北京)组织委员会主席。较熟悉的领域是中国古代数学的明清部分,个人对科学社会史和科学文化有一些兴趣,出版有《大哉言数》(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等论著。
论著目录:
论文
1、 郭守敬的《授时历草》和天球投影二视图,《自然科学史研究》,1卷(1982)4期,327-332页。
2、 别具一格的图解法弹道学 —— 介绍李善兰的《火器真诀》,《力学与实践》,1984年第3期,60-63页。
3、 彼得堡数学学派的奠基人 —— 纪念П.Л.切比雪夫逝世九十周年(合作者苏淳),《自然辩证法通讯》,6卷(1984)6期,62-74页。
4、 阿基米得、刘徽关于圆的工作之比较, 《自然辩证法通讯》,7卷(1985)1期,51-60页。
5、 托勒密的“曷捺楞马”和梅文鼎的“三极通机”,《自然科学史研究》,5卷(1986)1期,68-75页。
6、 清初历算大师梅文鼎,《自然辩证法通讯》,8卷(1986)1期,52-64页。
7、 彼得堡数学学派的中坚 —— 纪念A. A. 马尔科夫诞生一百三十周年(合作者苏淳),《自然辩证法通讯》,8卷(1986)4期,46-58页。
8、 欧几里得《原本》的传入和对我国明清数学的的影响(合作者梅荣照、王渝生),席泽宗等主编《徐光启研究论文集》,上海:学林出版社,1986年,49-63页;
互见梅荣照主编《明清数学史论文集》,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53-83页;
又见莫德等编《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研究论文集》,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5年,114-144页。
9、 彼得堡数学学派的健将 —— 纪念A. M. 李雅普诺夫诞生一百三十周年(合作者苏淳),《自然辩证法通讯》,9卷(1987)2期,58-68页。
10、 李锐、顾观光调日法工作述评,《自然科学史研究》,6卷(1987)2期,147-156页。
11、 梅文鼎故里考察散记(合作者川原秀成),[日]《数学史研究》,通卷116号,1988年,48-52页。
12、 博学的绅士 —— 弗朗西斯· 高尔顿(合作者苏淳),《自然辩证法通讯》,10卷(1988)6期,57-70页。
13、 古人笔记中的抽屉原则,《数学通报》,1989年第2期,封底。
14、 李锐与笛卡儿符号法则,《自然科学史研究》,8卷(1989)2期,127-137页;
互见洪万生主编《谈天三友》,台北:明文书局,1993年,363-283页。
15、 从徐光启到李善兰 —— 以《几何原本》之完璧透视明清文化,《自然辩证法通讯》,11卷(1989)3期,55-63页;
互见[台湾]《第二届科学史研讨会汇刊》,台北,1991年,177-186页;
又见莫德等编《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研究论文集》,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5年,145-164页。
16、 若干明清笔记中的数学史料,《中国科技史料》,10卷(1989)4期,49-56页。
17、 夏鸾翔对圆锥曲线的综合研究, 杜石然主编《第三届国际中国科学史讨论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年,12-18页。
18、 梅文鼎在几何学领域中的若干贡献,梅荣照主编《明清数学史论文集》,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82-218页。
19、 马尔科夫(合作者苏淳),吴文俊主编《世界著名科学家传记·数学家I》,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年,123-132页。
20、 清初民族思潮的嬗变及其对清代天文数学的影响,《自然辩证法通讯》,13卷(1991)3期,42-52页。
21、 《数理精蕴》中《几何原本》的底本问题,《中国科技史料》,12卷(1991)3期,88-96页;
互见莫德等编《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研究论文集》,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5年,165-182页。
22、 介绍台湾三位科学史研究者(合作者江晓原),《自然辩证法通讯》,13卷(1991)6期,68-74页。
23、 一类不定方程的秦九韶解法及其推广, 薄树人主编《中国传统科技文化探胜》,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年,155-160页。
24、 切比雪夫(合作者苏淳),吴文俊主编《世界著名科学传记·数学家III》,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年,33-43页。
25、 欧几里得原本的流传,吴之静主编《科学:中国与世界》,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2年,20-33页。
26、 汪莱李锐与乾嘉学派(合作者洪万生),[台]《汉学研究》, 10卷(1992)1期,85-103页;
互见洪万生主编《谈天三友》,台北:明文书局,1993年,9-35页。
27、 略论李锐的数学研究方法 —— 以方程正根个数的判定为例,洪万生主编《谈天三友》,台北:明文书局,1993年,255-262页。
28、 略论汪莱的个性与学术风格,同上,185-193页。
29、 赵友钦,杜石然主编《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下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年,690-694页。
30、 梅文鼎,同上,1030-1040页。
31、 梅珏成,同上,1070-1076页。
32、 汪莱,同上,1131-1140页。
33、 李锐,同上,1145-1153页。
34、 关于李淳风斜面重差术的几个问题,《自然科学史研究》,12卷(1993)2期,101-111页。
35、 中国古代数学的主要特征及其历史与现实意义,《自然辩证法通讯》,15卷(1993)5期,47-54页。
36、 汪莱,解恩译等编《世界数学家思想方法》,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657-672页。
37、 李锐,同上,673-689页。
38、 Liu Hui —— One of the Greatest Masters of Mathematics in Antique World, [台] Philosophy and the History of Science, Vol. 2 (1993), no.1, 台北:远流出版社,pp.101-103.
39、 谈中国数学史上的正则模型化方法,[台]《科学月刊》,25卷(1994)5期,385-389页。
40、 皇极历中等间距二次插值方法术文释义及其物理意义,《自然科学史研究》,13卷(1994)4期,305-315页。
41、 400 Years of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 in China ——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ajor Historians of Mathematics Since 1592,[日] Historia Scientiarum, Vol. 4(1994), no. 2, pp.103-111.
42、 清代数学家梅文鼎的诗歌,[台]《科学月刊》,26卷(1995)1期,63-66页;
互见[台]《科学史通讯》,第13期,1995年,1-8页。
43、 《数理精蕴·几何原本》的康熙手订稿本,莫德等编《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研究论文集》,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5年,76-82页。
44、 The Triumph of Utilitarian Mathematics, in K. Hashimoto et al. eds. East Asian Science: Tradition and Beyond, Osaka: Kansai University Press, 1995, pp. 457-460.
45、 等差级数与插值法,《自然科学史研究》,14卷(1995)4期,331-336页。
46、 访台所见数学珍籍,《中国科技史料》,16卷(1995)4期,8-21页。
47、 高尔顿 —— 博学的绅士,李醒民主编《科学巨星 —— 世界著名科学家评传》之二,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128-162页。
48、 梅文鼎 —— 积学参微的历算名家,李醒民主编《科学巨星 —— 世界著名科学家评传》之六,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110-163页。
49、 A Comparison of Archimedes’ and Liu Hui’s Studies of Circle, in Fan Dainian & Robert Cohen eds., Chinese Studies in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SPS 179),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6, pp. 279-287.
50、 试论中国古代数学的构造性质,刘钝等主编《科史薪传》,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140-152页。
51、 The Recent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and Their Use in Teaching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China, Manuskripte zur Chemiegeschichte and TeaComNews, Heft 6, 1997, pp. 42-50.
52、 Wang Xichan, H. Selin ed., Encyclopaedia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 Non-Western Cultures,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7, pp.1003-1004.
53、 Nombres, outils de Calcul et expressions Mathematiques en Cjine Ancienne, D. Tournes ed., L’ocean Indien au carrefour des mathematiques arabes, chinoises, europeennes et indiennes, Saint-Denis: IUFM de La Reunion, 1997, pp. 161-177.
54、 梅文鼎,金秋鹏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人物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669-677页。
55、 李锐,同上,702-712页。
56、 理性批判主义的意义,《自然辩证法通讯》,21卷(1999)2期,4-5页。
57、 科学史的文化功能及其建制化 —— 贺中国第一个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诞生,《自然辩证法通讯》,21卷(1999)3期,(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75-76页。
58、 面向21世纪的科学史,《自然科学史研究》,18卷(1999)3期,193-195页。俄译文载俄《科学技术史问题》,2001年第3期,91-96页。
59、 容成知方之术和印度圆方法,[台] 《汉学研究》,17卷(1999)1期,13-32页。
60、 Un Nuevo estudio de la “Cuestion Needham”, QUIPU, Vol.12(1999), num. 3, pp. 261-272.
61、 科学史、科技战略和创新文化,《自然辩证法通讯》,22卷(2000)1期,4-6页。
62、 科学史在中国的再建制化问题之探讨(合作者袁江洋),《自然辩证法研究》,16卷(2000)2、3期,58-62、51-55页。
63、 科普的核心是弘扬科学精神 —— 关于开展科普工作的一些想法,《科学新闻周刊》,2000年16期,6-7页;
互见《新华文摘》,2000年8期,145-147页。
64、 History of Science: Looking Ahead to the 21st Century, 《自然科学史研究》,19卷(2000)1期,1-6页。
65、 梅氏丛书辑要评介(合作者亢宽盈),林德宏主编《中国典籍精本丛书·科技卷》,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165-221页。
66、 A New Survey of the “Needham Question”, 《自然科学史研究》,19卷(2000)4期,293-305页。
67、 梅文鼎与王锡阐,陈美东等主编《王锡阐研究文集》,石家庄:河北科技出版社,2000年,110-133页。
68、 剪不断的“李约瑟情节”,(台)《中华科技史同好会会刊》,2卷(2001)1期,63-66页。
69、 李约瑟的世界和世界的李约瑟,(台)《中国科学史通讯》,第20期,2001年,13-37页。
70、 从“老子化胡”到“西学中源”――“夷夏之辨”背景下外来文化在中国的奇特经历,《法国汉学》,第6辑,2002年, 。
编撰著作
1、 大哉言数,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国学丛书,1993年第一版。
2、 科史薪传(同韩琦共同主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
3、 李俨钱宝琮科学史文集(同郭书春共任执行主编),辽宁教育出版社,共10卷,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