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嘉梁:读国画说写意

  

  中国画又称国画,用国家的名称命名一个画种,这是一种殊荣,同时也是一种责任。

  国画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国画发展到宋、元已相当成熟,文人画的崛起,使国画的文化内涵得到了极大地充实。中西方由于文化环境的不同,思想观念的不同,观察世界的视角也不相同,所以国画与西画审美理念是截然不同的,西画重视视觉冲击力,而国画重意境、重气韵、重品位,重文化内涵。

  国画的绘画工具是毛笔、宣纸、墨和国画颜料,题材上分人物、山水、花鸟三大门类,绘画技法分工笔、写意两种方法。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国画形成了独特的绘画理念和艺术风貌,是世界画坛上一颗熠熠发光的明珠。

  

  一、国画的内涵

  

  1、中国气派和民族精神

  国画有宏大的民族气派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古今许多作品中体现得十分充分。《江山如此多娇》(作者 当代 傅抱石 关山月)这是一幅著名的国画作品,毛泽东为之题词。画面的近景是苍松翠石的江南山川,远景是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画的上方是一轮普照四方的红日。作者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用富有中国气派和民族风格的绘画技巧,谱写了一首歌唱伟大祖国的颂歌。

  《兰竹图》 郑板桥有一首诗题他的墨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这既是他人格的写照,也体现了国人不畏强暴,不畏艰险,奋发图强,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世世太平》(作者 当代 齐白石)画面上方飞着一只象征和平的鸽子,下面画有两个杮子,中间的篮子里放有两个苹果。齐白石采用谐音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中国人民向往和平,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这幅画用大写意的手法,笔墨简练,色彩鲜明,痛快淋漓。

  2、国画的可读性

  诗、书、画、印完美和谐地统一于一个画面中,这是国画异于其它画种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国画不仅仅是一幅画,它还是一首诗,一篇散文,一则寓言,一部小说,甚至是一篇哲学论文。国画不只满足视觉的观赏,同时它还有很强的可读性。

  徐悲鸿的作品《愚公移山》,是根据《列子•汤问》中的一则寓言故事创作的,他用写实的笔法,生动地塑造了指挥开山的愚公,正在劈山、运石的壮汉和为之助阵的妇女儿童。画面展现了战胜自然,壮志凌云的火热劳动场面。因为创作这幅画的时候,徐悲鸿正在印度,所以模特大多是印度人。他创作这幅画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画家是希望中国军民以愚公移山之志,艰苦奋斗,战胜敌人,开创一个新世界。

  此画不仅生动地描绘了寓言的内容,同时还强烈地表现出画家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其意义远远超出了寓言本身的含义。

  此画高超的写实技巧,精确的人体造型,协调的色彩关系和大胆的画面构图,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墨梅》是元朝王冕的一幅名作,全幅用水墨写成,清雅高洁。画面题有“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表达了他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高尚情操。

  

  二、写意的风格

  

  写意画是相对工笔画而言的一种以概括、夸张、变形等手法,用豪放、凝重、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形神的画种。

  1、深邃的创作理念

  a、意在笔先的创作构思

  写意画表面上看,画家在宣纸上笔墨纵横,恣意挥洒,好似作画很不经意,实际上一幅好的写意作品画家在下笔之前对作品的题意,物象的塑造,色彩的设计,画面的布局都经过周密的思考。

  《墙有耳》(作者 现代 陈师曾)此画创作于袁世凯统治的最黑暗时期,当时暗探遍布京城,人们稍有不平之语,便会大祸临头。画面题有“莫谈国事贴红条,信口开河祸易招。仔细须防门外汉,隔墙有耳探根苗。”墙有耳的大字画题,表现出作者的匠心。

  《蛙声十里出山泉》这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选题,由齐白石创作的一幅脍炙人口的佳作,蛙、声、泉是此画的三个重点,具体物象容易塑造,但声音却难以在画面上反映,画家巧妙地用游出山泉的蝌蚪暗指青蛙,“画无声而诗声之”画面题诗抒写了十里蛙声。意在笔先在这幅画的创作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

  b、似与不似之间的造型观念

  徐青藤题画有“不求形似求生韵”的诗句。齐白石说的更透彻“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泼墨仙人图》(作者 宋 梁楷)其人生平好酒,世称‘梁疯子’。自创‘疏体’,后世称‘减笔’画 。此画用泼墨法画成,人物大胆变形,充分表现出仙人步履蹒跚的醉态。

  《潇湘奇观》(作者 宋 米友仁)作者是米芾之长子,世称‘小米’,‘大米’自创米家点,小米继承家法,作画多用横笔点厾,似山似云,似雨似雾,表现迷离空濛的雨雾景观,别有情致。

  《朱砂竹》(作者 当代 启功)用朱砂画竹,始创于苏轼,苏东坡常以硃砂画竹,有人问他:“竹子有红色的吗?”坡公回答:“竹子有黑色的吗?”

  这三幅画是人物、山水、花鸟画中似而不似,不似而似的似与不似之间的造型方法的典范。

  C、六法俱备的绘画要求

  南齐谢赫在他的《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后世以此为国画的创作准绳。《流民图》(作者 当代 蒋兆和)、《枫鹰图》(作者 现代 高剑父)这两幅画笔墨精练,造型准确,色彩鲜明,构图严谨,画面气韵生动,生机盎然。作者虽然都吸收了光影的造型方法,但两位画家均有坚实的传统功力,作品仍不失国画的特色。尤其是《流民图》,画中人物形象生动,感情深沉,含义深刻,笔精墨妙,是现代绘画史上鲜见之作。

  d、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赏析思维

  宋苏东坡有一首著名的论诗画赏析的诗“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国画家常以物咏志,所以,图解式的解释难以了解国画作品的内涵,苏轼的《古木竹石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画面上一块巨石压住了古木,使古木向斜上方生长,将至树梢处,不知何原因,树又环成一结,可见古木生长之艰难。巨石后有几株刚生出的竹子,幼竹虽小,却生意盎然。表面上这是一幅寻常的画作,实际上反映的是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之新法几遭贬谪,他深感仕途之艰辛,亦叹人情之淡漠。诗人虽然心情抑郁,但仍寄情于新篁,对前途充满信心。正如米芾《画史》所说:“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

  e、画分四品的传统评议准绳

  宋之前,评画著作繁多,唐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提出神、妙、能、逸四品。宋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提出四格,把逸格放在三格之先。后人引伸为四品,画之分品至此已成定论,逸品为首亦成定论。

  倪瓒号云林,元四家之一,是传统绘画中推崇的逸品第一人,他是江南巨富,生有洁癖,晚年散尽财产,游荡于太湖。倪云林善画平远山水,创折带皴法。作画主张‘写胸中逸气’。《六君子图》写江南秋色,是倪云林的代表作之一,近景坡坨上有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木,故称六君子。

  《李白行吟图》宋梁楷作,此画用简练的笔墨生动地勾画出大诗人潇洒自得的体态和神情。此画被喻为天机迥高,思与神合的神品。

  妙品之作,笔精墨妙,曲尽玄微,清任伯年的《沙山春像》,用准确的线条,勾画出沙山春神情沉静,若有所思的形象,用水墨勾染出身后的奇石,表现手法精妙娴熟,可谓妙品之作。

  《封侯图》清沈铨作,这幅画系绢本,生动地画出蜂和猴之间的情趣,此画画法精致,构思奇巧,形象生动。但品味不高,能品而已。

  2、独特的绘画技法

  国画的绘画工具与西画不同,绘画技法也不同,特别是绘画技法的程式方法更是异于其它画种。

  a源于造化的程式方法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国画的创作素材来源于生活,经过归纳提练,创造出许多作画的程式方法。以山水画为例,《踏歌图》(作者 宋 马远)采用的是大斧劈皴,表现北方裸露陡峭的山岩。《丹崖云树图》(元 黄公望)采用的是披麻皴和矾头石,表现土石相混的山石。《林泉图》(作者 清 弘仁)是用折带皴法,而袁江的《松亭纳凉图》则用鬼脸皴的画法。古人作画,一家常用一种皴法,形成了众多的绘画程式和独特的个人风格。

  b、黑中求彩的墨分五色

  墨分五色,即浓、淡、干、湿、焦。石涛云“黑团团中墨团团,黑墨团中天地宽”是之谓也。八大山人的《荷塘》、李复堂的《芍药图》和徐悲鸿的《墨笔山水》即用这种浓、淡、干、湿并用的水墨技巧,生动地塑造了摇曳的荷花,鸣叫的水鸟、多姿的芍药和云中的山川。

  C、矿植物颜料并用的设色技巧

  西画用色主要是化学合成颜料,国画传统用色多是天然颜料。国画颜料分植物色和矿物色两大类。植物类如花青、滕黄等,矿物类如石绿、朱砂等。用石青、石绿等矿物色作画称青绿法,画面效果鲜明沉重。用花青、滕黄等植物色作画,鲜妍静雅。

  清王鉴的《江山如画图》即是用青绿法所作,宋赵黻的《江山万里图》是用水墨先勾画出山岭和江水的形态,后敷以淡彩。齐白石的《花卉四条屏》则是用矿、植物颜料混用的典型画作。

  

  三、得意忘画的思索

  

  1、得意忘画

  ‘得意忘画’这个词是我杜撰的,在国画的创作中,很多人都想营造一种引人入胜的画面效果,把观者引入画图中去欣赏,去品味。所谓‘卧游’,‘可赏、可游、可居’,即是此意。我更推崇另一种创作思维,观众通过画家描绘的形象,能够忘记图画,去思考画面之外的内容,这种创作理念,我称之为‘得意忘画’。

  古今不少绘画大师以物咏志,借画明理,创作了许多不朽之作。元郑思肖画兰不画土,意指元人侵入,疆土已失,无土可种,表现出画家对元统治者的极大愤慨。清八大山人画虫鱼鸟兽白眼看人,用图画对满清官吏极尽嘲讽。牛石慧作画题‘生不拜君’。郑板桥画风雨中的竹子,表达对人间疾苦的同情。国画大师齐白石一生创作了多幅喻世明理的警世之作,《他日相呼》、《小鱼都来》、《不倒翁》等作品,反映了画家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2、我对得意忘画的探索

  我从八十年代开始对得意忘画进行探索,获得了点滴的体会,展示几幅近年来创作的作品,请大家指正。

  《你好》天上飞的鸟,地上爬的虫,它们相遇之后会怎样?是漠然地走开?是激烈地搏斗?还是残忍地吃掉弱者?我更希望它们互相问一声“你好”!这样,天空和地面都会多一份友好,多一份和谐。

  《一春笑百年》三株粗大的老树被齐根锯断,露出了大漠沙纹似的年轮,年轮的边缘站着一只自鸣得意的螳螂,显得十分渺小而可笑,但它毕竟是一只活生生鲜灵灵的生命,到底树桩和螳螂谁该笑谁呢?螳螂还会繁殖,树桩还会吐绿,它们之间的‘笑’是暂时的,共存是永恒的。

  《爱鸟图》因为爱鸟,所以鸟笼旁摆满了花盆,因为爱鸟,所以给鸟营造了舒适的生活环境。但养鸟人决不把鸟儿放出牢笼,让它们到天空中展翅飞翔。这种爱不是常在生活中出现吗?

  《吃掉光明》蜡烛吃掉了,火光自然就没有了,本质与现象的关系就是如此简单。

  《酒色财气图》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惹祸根苗。看来四字无用,可以一笔勾销。酒无难成礼仪,色无路静人稀,财无怎能流通,气无何以言志。看来四字有用,请君适度为之。

  《五世同堂图》余画五世同堂图,友人问之:“何谓五世?”余曰:“蝉儿喊叫一世,蛙儿跳跃一世,蟹儿横行一世,老牛爬行一世。”友人曰:“此方四世。”余笑曰:“莫忘画家糊涂一世也。”爬耶跳耶岂一世?是也非也叹有无。世间万物皆聪慧,唯有画家真糊涂。

  《灯烛同辉图》很多人赞美蜡烛,称赞它的献身精神,但我觉得不论献身与否,只要能为他人发光,都是值得赞扬的。

  《舍得图》舍得,舍得,舍而方得。渔翁舍饵得鱼,鱼舍身得食,同为舍得,异如此乎!

  《八哥语》鸟甲说:“笼子是什么?笼子是监狱,它让你失去自由。”鸟乙说:“不在笼里就自由吗?天上有老鹰,地上有野猫,还是笼里安逸。”鸟丙道:“安逸能展翅高飞吗?安逸能欣赏这如丹的红叶吗?”鸟丁道:“展翅高飞能飞多高?能飞到月球上去吗?”鸟戊说:“你们别吵了,我要睡觉了。”同一环境,八哥的态度却不相同,正常吗?

  《它从一个网走向另一个网》蜘蛛一生都在网中生活,如果想进入新的生活领域,只能走向另一个网。人呢?是否也在网中生活?是否也经常从一个网走向另一个网?

  艺术创作的道路非常象爬山,除了艰险和辛劳,还有寻找顶峰的迷茫。我曾写过一首小诗,是感叹艺途艰辛的, 这首小诗就作为这次谈话的结语吧。

  墨海无衢径,通途即穷途。历冬方知夏,至密始寻疏。歪门出正道,求俗不泥俗。胸蕴天下险,沧浪任桴浮。

  

  丙戌年中秋节于半闲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