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友渔:卢作孚与宜昌大撤退

  

  一部近现代中国史,也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和压迫的历史,中国志士仁人奋斗救国的历史。在救国救民的前辈英雄中,除了人们耳熟能详、铭记于心的革命者、政治家以外,还有不少其他人,比如教育家、科学家、实业家等等,也是应该载诸于史册的。中国现代著名的航运实业家、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就是这样一位为中华民族免于欺凌、实现富强而勉力拼搏、奋斗终生的志士仁人。如果说,历史的尘埃曾经使这位名噪一时、众人敬仰的人物被遗忘,那么,新近出版的王雨、黄济人著长篇小说《长河魂》则把我们带回到那个国破家亡的动荡时代,向我们再现了作为民族英雄的一代船王的风采。

  一般情况下,人们容易认为成功实业家的特征是锲而不舍、精于计算,对商机的敏锐感觉,在竞争和倾轧中纵横捭阖的能力。卢作孚除了这些特征,还具备一般实业家所没有的类似军事指挥人员的才干。我认为,《长河魂》一书最出彩的篇章,就是描写卢作孚在抗日战争最严重、最危急的关头——宜昌大撤退中,带领民生公司广大员工,配合爱国军民成功地实现了战略转移任务。在这场战斗中,卢作孚指挥若定、足智多谋、当机立断,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抗战保存了有生力量,为抗战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作为民营企业家的卢作孚临危受命,担任民国政府交通部常务次长,并兼任设在汉口的军事委员会水陆运输管理委员会主任,负责指挥、调度长江上的全部民用船只抗战。1938年10月25日,武汉失陷,为了坚持长期抗战,大量的军队、人员、武器、设备、物资以及工厂机关必须撤退转移到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问题在于,以民生公司的运力,搬运这些人员和物资需要一年的时间,但枯水断航期40天之后就要来临,更何况,凶残的日军正挥师西进,而他们的轰炸机已经在长江航线上实施轰炸。

  卢作孚和民生公司的船长们、水手们是在频繁响起的、刺耳的防空警报声中,在敌机的狂轰滥炸和疯狂扫射中,像蚂蚁搬骨头一样,把堆积如山的物资和成千上万的人员从长江中下游搬运到上游地区的。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中,他们付出了极大的牺牲和代价:轮船被炸沉,人员伤亡惨重,但他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构建了一条挽救民族危亡的钢铁航线。

  卢作孚和民生人不但有勇气,而且有智慧,使得宜昌大撤退胜利完成的是他们设计出了一种多段航行法。从宜昌到重庆,上水至少走4天,下水至少走2天,依当时的运力,毫无完成撤离计划的希望。他们采取的方法是,除了少数最急需和不易装卸的物资直接运到重庆,其他东西运到万县、巫山或巴东,在尽量使人员、物资脱离险境后,再分期、分批渐次送达目的地。

  宜昌大撤退的艰难在于,卢作孚面对的不仅是日军的轰炸,暗礁密布汹涌翻腾的长江。最高军事当局以战时统一指挥为名,要收缴所有的船只,这即使不是以国难当头为名行兼并之实,也违背航运规律,会造成“战机”的贻误。卢作孚据理力争,在军政部长何应钦和蒋介石面前大施折冲樽俎之才,使当局收回成命。他不但要呕心沥血地指挥、工作,还要忍辱受屈,被未能上船的伤兵责骂,而他不但以巨大的责任心和同情心感化了怒火中烧的伤兵,而且以一句“希望你们像英雄一样撤退”的话使败退的军人同仇敌忾、信心倍增。最让卢作孚为难的是在计划船位之外的上千名难童,在战事危急的时候,是部队、武器、战争物资重要,还是孤儿们的生命重要?有限的吨位和几乎无限的运送需求把他折磨得好苦,但最终还是凭自己的良心、才智圆满地解决了难题。

  民生公司以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为国出力,他们收取的运费只是正常价格的十分之一,问题在于,这不是政府军政部的船队,而是一家民营企业,一切燃料、维修费用和工资都得自己筹措。所以,在任务结束之时,民生公司几近破产,其船队已经千疮百孔。

  卢作孚以一个普通实业家的身份,完成了战地最高司令官才能完成的军事任务,这是一个奇迹。宜昌大撤退堪与二战欧洲战场上一年半之后发生的、彪炳于史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相媲美。卢作孚的坚忍不拔、大智大勇,反映的是中国人民在抗御外敌入侵时决不屈服的伟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