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6月24日报道,曾被曝光担任“湖北省襄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宜城市市长周森锋的妻子霍焰,据该市权威部门确证,并非担任市人大常委会的副主任,而是担任市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而这一新闻调查,只是众多关于市长周森锋家世背景调查中的一则。
日前,29岁的周森锋以全票当选宜城市新一任人民政府市长,被媒体封为“中国最年轻市长”,自此,他就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有人视其为干部年轻化的“标杆”,也有人开始怀疑他有“强大的靠山”。基于此,有关他的家庭“出身”的消息备受社会关注,先是襄樊市委组织部澄清,周森锋来自农村,父母是地道的农民,没有任何家庭背景,后是襄樊市权威部门证实,他的岳父、岳母也是来自农村。
事实上,民众对破格提拔年轻干部及其“出身”表现出格外关注,周森锋并非首例。2008年4月,28岁的张辉被任命为共青团山东省委副书记,作为“中国最年轻的副厅级干部”,其“家底背景”同样引发多方热议。颇为引人瞩目的是,在这些案例中,民众并没有质疑干部年轻化政策,而只是对他们为何能被破格提拔进行了“合理的怀疑”。
民众的“怀疑”,目的十分单纯,无非是想知道,在众多的年轻干部中,为什么是周森锋而不是李森锋,是张辉而不是孙辉,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市长”、“中国最年轻的副厅级干部”。这,实际上涉及到我国干部选拔制度特别是年轻干部破格提拔机制的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如何确保选拔程序的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使民众不对此类现象作过度的“解读”和对家底“出身”产生过多的“联想”。
深化改革、开创各项事业崭新局面,需要有经验的领导干部掌舵,也需要大批年轻干部“敢想敢干”,基于此,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发现培养选拔任用年轻干部。今年2月,党中央制定了《2009—2020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对新一轮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进行部署。4月初,另一份重要文件——《关于加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意见》也得到进一步完善。这进一步说明,探索建立科学的制度,完善年轻干部的选拔机制,开辟优秀年轻干部成长的“快车道”,已成为国家战略。
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为年轻人打造脱颖而出的平台,我们的任务仍很重。从已经披露的一些买官卖官的腐败案件来看,个别掌管选拔任用大权的领导干部,仍然能“合理”利用现有的选拔任用规则徇私舞弊、任人唯亲,这种现象不根除,民众仍会对那些被破格提拔年轻干部的“出身”产生“联想”,舆论就仍然会对其“家底背景”打破砂锅问到底。
因此,要让民众对最年轻市长的“出身”不再关注,唯有建立更加公平、更加公开、更加民主、更加透明的官员选拔任用机制。只有杜绝权力循私的机制漏洞,民众的苛责和怀疑才会停止,最年轻市长的“信任难题”才能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