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能谱CT血管造影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血管造影在下肢深静脉(DVT)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7年4月48例经笔者所在医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为下肢DVT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MSCTA)及临床资料,观察下肢DVT患者MSCTA的检出结果,以DSA结果为“金标准”比较检出率。结果:48例患者MSCTA中有1例髂静脉陈旧血栓及2例股深静脉血栓未能准确显示,诊断符合率为93.75%(45/48)。结论:宝石能谱CT血管造影技术对下肢DVT的诊断准确度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宝石能谱CT; 血管造影; 深静脉血栓; 下肢
doi:10.14033/j.cnki.cfmr.2018.5.0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5-0082-03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患者由于血管内皮受损、血液流速缓慢和/或血液内促凝因子增加导致血液异常凝结,从而导致下肢静脉血回流受阻进而形成血栓[1]。下肢DVT多发生于手术后、肿瘤切除后或因外伤导致,患者临床表现为下肢出现肿胀且疼痛,进行活动后相应表现加重,若未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极易造成肺栓塞或发展为血栓后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下肢DVT准确,但因诊断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创伤性,造影剂用量较大且副作用较多,故不作为首选的诊断方法[3]。近年来影像学快速发展,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MSCTA)逐渐应用于血管疾病诊断。本研究采用美国通用公司(GE)64排宝石能谱CT对下肢DVT进行诊断,并与DSA结果进行对比,探讨MSCTA技术在下肢DV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7年4月48例经笔者所在医院DSA检查证实为下肢DVT患者的MSCTA及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2版)中下肢DVT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经超声检查显示肺动脉平均压高于35 mm Hg者;血浆D-二聚体测定结果为阳性者[4]。排除标准:心功能不全者;入院后未在48 h内完成DSA及MSCTA等相关检查者。纳入患者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45~84岁,平均(63.85±5.69)岁;26例为急性期血栓患者,22例为慢性期血栓急性发作者;临床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静脉血栓部位压之有痛感,软组织张力增高,乏力等。
1.2 方法
患者均接受DSA及MSCTA检查。(1)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Innova 3100数字化平板血管造影机行DSA检查。患者取仰卧位,用医用乳胶管分别结扎于患肢踝关节及膝关节上方,用于阻断浅静脉血回流。透视定位,穿刺患肢足背静脉,采用高压注射器在100 kPa的压力下,以2.0 ml/s的速度快速注入非离子型优维显。跟踪下肢深静脉显影,并逐步向近端推进。依据显影结果,指引患肢行强力闭呼动作,留意患肢瓣膜及血液逆流情况。跟踪并记录造影剂位置,当其位于膝关节上方10 cm处时,松开医用乳胶管,避免对造影结果产生影响。DSA检查后,经静脉滴注浓度4~5 U/ml为肝素盐水50~60 ml,以降低造影剂对静脉血管的刺激,防止血栓的形成。(2)采用美国GE公司64排宝石能谱CT进行MSCTA检查,电压为120 kV,造影剂为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生理盐水稀释液(浓度为1.8 mgI/ml优维显20 ml+80 ml生理盐水)。患者取仰卧位,足部先进入扫描仪,患者完全进入后以由头到脚的顺序进行扫描。用束缚带将患者双下肢固定,用医用乳胶管分别结扎于患肢踝关节及膝关节上方,用于阻断浅静脉血回流;用美德瑞达有限公司生产的C16R高压注射器从足背静脉以2.5 ml/s的速度注射造影剂。注射30 s后进行一期扫描,扫描范围从患者第4腰椎上缘水平到踝部,图像做多平面、曲面重建、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灯处理。再经5 s后进行二期扫描,扫描范围为患者股骨大转子到第4腰椎上缘,圖像做平面及曲面重建。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下肢DVT患者MSCTA的检出结果,以DSA结果为“金标准”比较检出率。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所得原始数据选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
2 结果
比较MSCTA与DSA额检验结果,以DSA检验结果为“金标准”,48例患者MSCTA中有1例髂静脉陈旧血栓及2例股深静脉血栓未能准确显示,诊断符合率为93.75%(45/48),见表1。
3 讨论
下肢DVT形成的部位包括小腿深静脉、股总静脉、腘静脉、髂静脉及股深、浅静脉,有研究显示,下肢DVT占周围血管病的40%左右,并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呈上升趋势[5]。心血管疾病、长期卧床、恶性肿瘤及手术创伤有关与下肢DVT的形成存在一定联系[6]。创伤后对患者软组织进行手术修复所造成的血管损伤,会导致体内凝血因子的生理状态发生改变,术后患者卧床及患者制动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等均会导致血栓的形成[7]。栓子脱落经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的主干及分支,继而引发肺栓塞,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8]。除疾病、治疗方式外,年龄、遗传、肥胖等也是诱发下肢DVT发生的独立因素。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老年患者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降低,血管壁的老化、凝血功能异常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增加了下肢DVT的发生率。肥胖、高血脂等均会对人们的心功能造成一定影响,致使左心室舒张功能降低,静脉血回流速度减慢,易导致下肢DVT的发生,且有研究表明,具有遗传史的患者发生下肢DVT的风险是普通人的3倍左右[9]。
DSA检查通过数字化处理技术,将与下肢DVT检查不相关的组织影像删除,仅保留深静脉血管影像,继而清楚的显示形成血栓的部分、范围及侧支建立情况,是既往被公认为诊断下肢DVT的“金标准”[10]。但由于DSA对于下肢小静脉、股深静脉等部位因造影剂被稀释使血管造影图像显示较淡,易出现漏诊的现象。同时此检查方法需行穿刺,部分患者需要多次重复检查方能确诊,对患者损伤较大,且易因检查过程中压迫股静脉引发栓子的脱落,对检查技师与患者的配合程度要求较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