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爱情篇一:传奇爱情--张学良与赵四
张学良与赵四小姐传奇 爱就爱他个死去活来
(图)
《北洋画报》上刊登的赵四小姐玉照
张学良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无法规避的一个名人,而赵四小姐则是张学良
百年人生中一个不可规避的女人。
她16岁与风流倜傥的张学良一见钟情,18岁不顾家庭的阻挠孑然一身
来到有妻有子的张学良身边。
两人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守可谓是一波三折,颇具传奇色彩。
《北洋画报》的封面女郎
赵四小姐祖籍浙江兰溪市灵洞乡洞源村。其父赵庆华,号燧山,曾任清
邮传部主事,津浦、沪宁、沪杭甬、广九等铁路局局长。在梁士诒任国务总
理时,赵庆华又官至交通部次长,并曾任交通银行经理、东三省外交顾问等
职。一生为官清廉,名声颇佳。
赵四小姐1912年出生于香港,为此,母亲给她取名香笙。据说在其出
生时,东方海天交接处出现了一道瑰丽的彩霞,望着织锦般绚丽的景色,父
亲赵庆华由之动情,遂给女儿取名为绮霞。“绮霞”其意虽美,却不如“赵
四”更为世人所知。“赵四”源于排行,赵庆华膝下六男四女,绮霞在姐妺
中排行老四,便被家里人称为四小姐,外人则称她为赵四小姐,后来人们简
而化之,又称她为“赵四”。
在香港度过童年生活后,赵四随父亲来到了天津,就读于天津浙江小学
和中西女子中学,取英文名字Edith,一荻是译音,因此,又名赵一荻。除
此之外,她还有两个名字:赵媞和赵多加。赵多加是她晚年笃信基督教后取
的教名。在她晚年所写的证道小册子中所使用的都是赵多加之名。
赵四闻名遐迩,自然与张学良有关。如果不是因为她与张学良那段缠绵
悱恻的爱情故事,恐怕没有多少人会知道赵四小姐是何许人也。赵四曾就读
的天津中西女子中学是当时一所著名的贵族学校,很多达官显贵家的小姐都
在这个学校读书。在这些粉红黛绿的名门闺秀中,赵四学习认真,每次考试
总是名列前茅。加之性情温和,从不与别人争吵,颇受同学、老师喜欢。她
兴趣广泛,爱好骑马、打网球、游泳、开车、跳舞等等,而她最大的嗜好就
是读书,尤其对新文学作品特别偏爱。
然而,赵四并非如人们传言中的那样美貌绝伦、倾国倾城,在女郎中论
长相只能属于中上等。但她身材颀长,体态婀娜,再加上气质和风度绝佳,
爱打扮也会打扮,因而能在众多的佳丽中脱颖而出,为人所瞩。因此,天津
的《北洋画报》还曾把她的玉照上了封面。
蔡公馆一舞倾心
1927年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一个传说了半个多世纪的动人爱情故事在
天津蔡公馆拉开了序幕。
20世纪20年代的天津,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城市。这里有英、
法、德、日等外国列强的租界,有五座外国教堂,七个洋人俱乐部,八个网
球俱乐部和一个宽大的跑马场。当然,天津还有一个赫赫有名的蔡公馆。蔡
公馆的主人叫蔡少基,也就是后来张家三公子张学曾的岳丈。此人在清末民
初曾担任过北洋大学总办、天津海关道台,家资富有,又属洋派,常常在家
中举办舞会,放映电影,使蔡公馆成为当时天津颇有名气的上流社会交际场
所。天性风流、喜好玩乐的张学良自然不会错过这样一个好去处,很快就成
为蔡公馆的常客。
对于这样一处社交场所,喜爱跳舞的赵四小姐也是神往已久。但对于只
有16岁的她来说,还未到正式进入社交圈的年龄,故一直未能如愿。这天晚
上,当得知姐姐们又要前往蔡公馆,赵四软磨硬泡,一定要去凑凑热闹,无
奈,姐姐们只好带她同行。
在那些着意修饰、浓妆艳抹、花枝招展的太太小姐们中间,正值豆蔻、
不施粉黛的赵四小姐显得格外超凡脱俗,吸引了诸多青年才俊的目光,争先
恐后邀其共舞。但赵四却一反常态,先后婉拒了多次邀请,只是静静地坐在
大厅的一角,一边品茶,一边观看舞者,仿佛在刻意等待着谁的到来。
突然,舞池中荡起一阵轻轻的骚动,一英俊潇洒的青年在一群副官、侍
卫的簇拥下,神采奕奕地走了进来。人群中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赵四马
上意识到这一定就是她仰慕已久的少帅张学良。在中西女校的课堂上,在家
人的口中,在闺密的私谈中,她早就知晓张学良在两次直奉战争中指挥千军
万马、驰骋疆场的事迹,早就听闻过他抬棺上战场、在枪林弹雨中亲督战事
的美谈,张学良那英勇无畏、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在赵四心中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如今得以见到本人,果然名不虚传!
而张学良也渐渐注意到了角落里独处的赵四。多年往来于京津之间,见
过了无数名门闺秀,看惯了痴妇艳女,却难得见到这样不施粉黛、如清水芙
蓉般超凡脱俗的女子。
鬼使神差般,张学良不由自主地走过去邀赵四共舞。赵四好似沉睡已久
的白雪公主,终于等来了她盼望已久的王子,随即在张学良的带领下飘入舞
池。在舞步翩跹之中,他们都从对方眼中发现了一种微妙感情的流露。两颗
心在不知不觉中紧紧贴近了!
一曲未终,张学良因公务匆匆离去。临别时,他与赵四两人紧握双手,
都有依依不舍的感觉。这是张学良与赵四初次相识,两人就因舞会上的一面
之缘,竟一见钟情,互为对方倾倒。也正是这一面之缘,开始了两人七十二
载情路风雨!
关于两人相识的时间,史界、文学界都有几种说法,有说1924年,有
说1926年。但据张学良晚年回忆:“我跟太太(赵四)认识的时候,她才16
岁。”北方人习惯上说的都是虚岁,赵四出生于1912年,在她与张学良相识
的1927年,虚岁正好16岁。
缘分来时挡都挡不住
蔡公馆一别,很长一段时间两人竟无缘再见,徒留倩影英姿在彼此心底。
或许是机缘注定,或许是天公作美,不忍再苦苦折磨他们,两人竟意外地再
度相逢于北戴河。
那个年代,每到盛夏,京津一带的达官贵人常携家眷到北戴河避暑。老
话讲,缘分来的时候,真是挡都挡不住。就在张学良忙里偷闲,来到北戴河
时,赵四小姐也随家人来到这里。
意外相逢让一直对张学良魂牵梦萦的赵四喜出望外,张学良也是欣喜至
极。在北戴河的那些日子里,他们几乎每天都见面,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
在两人的最初交往中,虽是两情相悦,但无疑,情窦初开的赵四投入的感情
更多,陷得更深。一次,张学良来找赵四,直入卧室,碰巧赵四外出。张学
良顺手翻了一下她放在床头的日记,见日记中写有“非常爱慕张少帅,可惜
他已有妻室,命何之苦也”等语后,不由心潮起伏,好一阵不能自已。
又有一次,在宴会上,赵四与张学良并坐在一起。赵四胸前垂着一颗鸡
心饰物,张学良伸手拿过饰物,打开盖,发现鸡心里面嵌着的竟是自己的小
照,而且还写着“真爱我者是他”的字样,使张学良对赵四的爱情更入肺腑。
从此,两人常常相携出入于京津之间的各大娱乐场所,花前月下,卿卿我我,
热恋到了昏天黑地、死去活来的地步。
很快,两人夜夜起舞、秘密幽会的事传入了赵庆华的耳中,赵庆华大为
光火。其实,从个人条件、家世背景来讲,赵庆华倒是乐得结此姻缘。但张
学良这时早已有了妻室,哪一个父母愿意让自己的女儿去给人家做小?何况
赵四小姐的个人条件也相当优越,完全可以明媒正娶地嫁一个有为好青年。
为了彻底斩断这段不伦不类的情缘,赵庆华做主,迅速给赵四小姐物色
了一桩门当户对的婚事。赵四小姐百般不愿,可赵庆华横眉立目,这事就这
么定了!
出走沈阳,赵父断女儿后路
事情的发展往往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这时,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爆发,张学良化装返奉、接掌大权。百废待兴、百事待理,张学良每日忙于公务,但稍有闲暇,赵四的倩影便不自觉地闯入脑海。而远在津门的赵四更是夜夜独对孤灯,辗转难眠,饱受相思之苦。
也许是日夜的操劳,也许是同样的相思,张学良生了病。得知此消息的赵四心急如焚,她知道多日来的紧张局势让张学良压力甚巨,满腹的担心,满心的思念,让她恨不得生出双翅马上飞到沈阳??于是,1929年9月的一天,赵四给家里留下一张字条,便以探望生病的张学良为由,一个人来到了沈阳。
赵四小姐私奔的消息很快就在天津传播开来。一些小报得此爆料,立刻刊登出“赵四小姐诡谲失踪”的悬疑新闻,弄得天津满城风雨。
赵庆华得知此事后,暴跳如雷。赵庆华一生耿介清廉,颇注重个人名声。自己的女儿居然私奔沈阳,投入有妻有子的张学良怀抱。这在赵庆华看来简直就是伤风败俗,有辱门庭。盛怒之下,赵庆华在报上连续五天(1929年9月25日—9月29日)公开发出启事,将赵四从赵氏宗祠开除出去,断绝一切往来,并引咎从此不再为官。耿直的赵庆华直到1952年病逝于北京时,都不肯原谅这个他最钟爱的小女儿,这也成为赵四心中永远的痛。
据张学良晚年回忆,赵四小姐当年来沈阳“只是来看看”他,然后“还是要回去”。可赵庆华一登报,断了她的后路,反倒回不去了。
赵庆华此举,稍事品评,却也不难体察内中的深思熟虑。其实,这应该是赵庆华一箭三雕的谋略。第一,这样做可以使他的家庭避免受到军阀间争斗的牵连;第二,赵四当时与别人已经订了婚,他无法悔婚,登报声明也算是对儿女亲家的一个交代;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样做摆明是断了女儿的后路,寄希望于张学良永远不要辜负赵四。可怜天下父母心,赵庆华“清理门户”,绝非盛怒下的单纯之举。
有情人隔窗相望
赵家父女成了陌路,沈阳大帅府内也是严阵以待,摆出架势准备“御敌于府门之外”。一向极有涵养,对张学良偶尔出轨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态度的于凤至,这次却一反常态极力阻挠。最后,张学良表明了态度:赵四是不可能回天津了,她现在只有一个家,那就是沈阳。于凤至迫于无奈,默认了赵四的存在,但却提出了两个条件:一、赵四小姐不能进帅府;二、赵四小姐不能有正式的名分。按于凤至最初的想法,赵四这样一个受过正规教育的大家闺秀,年龄又小张学良十几岁,面对这样的苛刻条件,肯定不会接受,说不定一气之下,就会离张学良而去。可是出乎于凤至的意料,一心只想与心上人相守的赵四小姐对这些条件全盘接受,毫无怨言。于是,赵四小姐住进了张学良的北陵别墅。
苦苦相思后的久别重逢,而且再也不用偷偷摸摸,再也不用顾忌飞短流长,张学良与赵四在这里开始了他们之间最热烈、最疯狂的一段生活。张学良白天去帅府办公,晚上回到别墅。每天早晨分手,两人都是难舍难分的样子,而每天晚上再见,又都有阔别多年的感觉。两人恨不得分分秒秒都相守在一起,一时也不分离,一刻也不分离。于凤至很快就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当初不让赵四入帅府,是希望她知难而退,主动斩断与张学良的情丝。可现在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不仅“情敌”没有赶走,自己的丈夫也因此终日有家不回。这让于凤至很是发愁。
思前想后,于凤至做出了一个决定:将位于帅府东墙外王永江那栋二层小楼买下来,让赵四居住。这样,既将其置于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起到约束作用,又没有违反当初不让赵四进入帅府的要求,还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大度成全”而博得张赵二人的感激之情。
于凤至没有同张学良商量,拿出自己的私房钱将小楼买了下来,待装修完成后,亲自去北陵别墅将赵四小姐接了过来。此后,赵四小姐便在小楼里住了下来,人们也因此称这座小楼为“赵四小姐楼”。
很多来过帅府的人都感到疑惑,赵四小姐为什么舍弃阳光明媚的南屋,而是选择位于东北角、终年阴冷潮湿的房间为自己的卧室呢?答案其实很简单,仅仅是因为站在这里,她能隔窗看到位于大青楼二楼张学良办公室里的灯光。在这座小楼里,赵四小姐度过了她人生中最为幸福的一段时光。更让她为之兴奋的是,在这里,她与张学良的爱情终于开花结果——她怀孕了。
赵四小姐的命运似乎注定是多波多折。怀孕不久,她生了一种怪病,背上长了一个险恶的痈疽,睡觉时只能向一方侧卧。疾病折磨得她苦不堪言,为病心焦的她,也更加思念父母家人。于是,于凤至与张学良商量,将她送至天津一家德国人开的医院里,以便能见到家人,缓解病痛。为了有利于治疗,医生多次劝赵四堕胎。但赵四怎忍心放弃她与张学良的爱情结晶呢,柔弱的她咬紧牙关,忍常人所不能忍,一直坚持到怀孕7个月,终于生下了她和张学良唯一的儿子——张闾琳。
传奇爱情篇二: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
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
——以《霍小玉传》为例
摘要:唐代是我说小说的成熟期,在这一时期,小说题材丰富,从爱情小说到讽古类小说,成就都很高,特别是一些一妓女的爱情故事为题材的小说,对底层妇女的悲惨遭遇给予了深厚的同情,批判了那个时代的封建礼教的弊病和门阀制度的严苛,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意蕴。其中《霍小玉传》尤为精彩动人。 关键字:唐传奇 霍小玉 悲剧
一、唐传奇中的爱情
我国小说发展到唐代步入成熟期,这一时期的小说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成就很高,这些作品大都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残酷,抨击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对妇女的迫害,同情下层妇女的悲惨境遇,歌颂她们为争取爱情幸福而进行的反抗和斗争,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反抗精神、个性鲜明独特的女性形象,尤其是一些妓女的形象,比较突出的作品有白行简的《李娃传》,蒋防的《霍小玉传》等。 爱情从古至今都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题材,在古代文学中尤为如此,美好的爱情让人向往,以悲剧而告终的爱情则能给人带来很大的心灵震撼,给人启发,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悲剧是把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①,这样才能引起人们的“恻隐之心”。在古代,爱情发生的条件首先通常以“貌”为基础,即常有的“才子佳人”模式,“以色售爱,色衰而爱迟”,从一开始就就有悲剧性。其次,其社会功能就是传宗接代的工具,最后,为了满足利益需求,爱情和婚姻往往成了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交易”。并且,普通女性从出生开始就受到很严苛的礼教束缚,都很难获得真正的爱情,文学中所表现的较为自由的恋爱,大抵是在婚姻以外,而社会地位低下的妓女,没有人身自由,只能任人摆布,也不能获得的完满的爱情,因此,她们的不满和反抗注定了要失败。
唐传奇中多写知识分子与妓女的关系,这与唐代社会的特点有关:在当时繁华都市中,青楼兴盛,士人常流连于此,因而产生许多故事。唐末翰林学士孙棨所著《北里志》中,详细记载了她们与士人的交往情况。妓女生活在社会的底层,遭受种种不公平待遇,她们美貌,善良,向往美满的爱情的婚姻,渴望脱离苦海,她们的爱情过程是女性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充分展示,可正是她们的这种“不切实际”的愿望导致了她们的悲剧,残酷的现实总是惊醒她们的美梦。《北里志·王团儿》中记载,妓女宜之才貌双全,她以诗探所爱之人孙棨——“只问仙郎有意无?”孙棨答诗中“泥中莲子虽无染,移入家园未得无”之句,明确表示尽管对方是出污泥而不染的莲子,也不能娶回家中。这说明谈爱情尚可,要婚姻则不可。可美满的爱情也是遇而不可求的,可怜的霍小玉连八年的爱情也不能拥有。
二、《霍小玉传》
明代胡应麟说,“唐人小说纪闺阁事,绰有情致,此篇尤为唐人最精彩动人之传奇,故传诵弗衰”,其中“此篇”指的就是《霍小玉传》。
《霍小玉传》,作者蒋防,字子徵,一作子微,义兴(今江苏宜兴)人,长庆初官翰林学士,后贬汀州、连州刺史,大和年间卒。小说是根据唐太宗大历年间盛传的“李益疾”演化渲染而来的。小说写出身名门贵族而沦落倡门的女子霍小玉,经介绍与士子李益相爱,自知不能与之相伴始终,只求李益与自己共度八年幸福生活,而后才另选高门,自己则甘愿出家为尼。然而李益起初立下山盟海誓,“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在与小玉分别时更是说““皎
日之誓,死生以之。与卿偕老,犹恐未惬素志,岂敢辄有二三。固请不疑,但端居相待。至八月,必当却到华州,寻使奉迎,相见非远。”可后来却违背誓言,改取高门卢氏女,避而不见霍小玉。小玉百般设法,求一见而不可得,以至寝食俱废,卧床不起。最后一黄衫豪侠强挟李益来见,小玉怒斥其负心无情,愤然死去。死后阴魂不散,嫌隙李益妻妾,使李益终生不得安宁。
霍小玉是一个温婉美丽,坚强执着,为了爱情付出一切的女性,她最突出的性格特点是“痴情”,爱上李益,至死不渝,最后竟牺牲了自己的性命。其实,霍小玉对她和李益的感情一直有着清醒的认识,第一次见面时李益就说“小娘子爱才,鄙夫重色”,她知道李益是爱她的美貌,一旦“美人迟暮”,她就会面临被抛弃的命运,所以才有这段描写: “中宵之夜,玉忽流涕观生曰:“妾本倡家,自知非匹。今以色爱,托其仁贤。但虑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萝无托,秋扇见捐。极欢之际,不觉悲至。”李益的承诺只是暂时的安慰,所以在李益离去时,小玉说,“以君才地名声,人多景慕,愿结婚媾,固亦众矣。况堂有严亲,室无冢妇,君之此去,必就佳姻。盟约之言,徒虚语耳”,她知道李益的许诺是不可能实现的,二人之间还有礼法的横亘,在门阀森严的当时,门第出身的差异是不能忽视的。所以霍小玉只能企求李益给她八年的爱情:“妾年始十八,君才二十有二,迨君壮士之秋,犹有八岁。一生欢爱,愿毕此期。然后□选高门,以谐秦晋,亦未为晚。妾便舍弃人事,剪发披缁,夙昔之愿,于此足矣。”然而,就是这短短的八年的爱情她也无法得到,最后落得个饮恨而终。
霍小玉的悲剧是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也是主要原因,应该是社会层面的,在唐代,婚恋观念和门第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门第观深深地影响着婚恋观,婚姻攀高门成为普遍的社会风气,这不仅为满足世人的虚荣心理,而且也和功名利禄的追求相辅相成。当时,陇西李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这五姓是第一流高门世族,连唐代的宰相薛元超都曾对身边亲近的人说:“我虽然不才,但富贵过人。平生有三恨:做官之始未能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唐人对门第的过分计较遭到今人的一致诟病。霍小玉和李益良贱不同,李益不可能抛弃自己的前程和她在一起。其次,是霍小玉命运的悲剧,本为霍王备受宠爱的小女儿,因为母亲是婢女,在霍王死后和母亲一起被赶了出来,生活所迫,沦为娼妓。可怜她“资质秾艳,一生未见,高情逸态,事事过人,音乐诗书,无不通解”,拥有原本高贵的出身,良好的修养,却要无可奈何的忍受屈辱的生活,这是她命运的悲剧。然后,就是她个人性格原因了。霍小玉太单纯善良,又过于执着和刚烈。她太单纯,明知二人关系不长,却还是向李益陈述她的“短愿”,对这个贵公子寄予了不该有的期望,然而现实比想象还冷酷,连她那希望欢爱八年之后,即永遁空门的最低要求也终归破灭。这点和《李娃传》中李娃不同,李娃久经欢场,深知世事艰难,所以,她对郑生不抱任何“非分之想”,同时,她也有着一般妓女的狡诈,在郑生财尽后,和李姥一起设计抛弃了他。而霍小玉则善良单纯得多,她在李益一去无消息之后,尽心尽力打听,资财用完时,也是“私令侍婢潜卖箧中服玩之物”。她所做的种种努力,也体现了她执着、忠贞、坚强的性格,而后的一病不起,直至后来香消命殒,则是她的刚烈。小玉爱和恨都极端强烈的性格,给人以震撼。小说中写霍小玉与李益最后相见的一节说: “玉沉绵日久,转侧须人,忽闻生来,欻然自起,更衣而出,恍若有神。遂与生相见,含怒凝视,不复有言,羸质娇姿,如不胜致,时复掩袂,返顾李生。感物
伤人,坐皆欷歔。……因遂陈设,相就而坐。玉乃侧身转面,斜视生良久,遂举杯酒酬地,曰:“我为女子,薄命如斯;
君是丈夫,负心若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慈母在堂,不能供养;绮罗弦管,从此永休。征痛黄泉,皆君所致。
李君李君,今当永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乃引左手握生臂,掷杯于地,长恸号哭数声而绝。” 爱之深,恨之切也。同时,霍小玉的悲剧同时也是李益所致,他身上也有着纨绔子弟的恶习,最初托鲍十一娘的目的就是“博求名妓”,但也不能把他简单的归为“负心汉”,起初,李益对她是有着深厚的感情的,否则也不会三番两次的许下誓言,甚至定下生死之盟,只是他性格中有着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软弱,所以在回到家中面对素严毅的太夫人时,“逡巡不敢辞让,遂就礼谢”,在爱情和前程的两难选择前,李益选择了前程,他不可能牺牲一切和霍小玉在一起。:“?重色?与?负心?,是蒋防所精心刻画的李益的两个过失。”②
三、悲剧爱情小说
同样是写妓女与士子的爱情,同样是表现对理想人生的追求,《李娃传》是通过幻想的“大团圆”来给人以虚假满足,这在现实生活中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霍小玉传》则以悲剧的结局来激发人们的渴望,也更有感染力,在反映生活的深刻性和表达感情的强度上,要超过《李娃传》许多。沦落风尘的霍小玉热烈地爱上李益,与他立下八年相守之誓,是在不幸的命运中想要抓住自己的生命的一种苦苦挣扎,然而这一点希望也被自己所爱的人破坏,使她坠入黑暗的深渊,这会令人感受到社会是何等不合理和无情。“她的悲剧,是对封建社会的血泪控诉”。③
唐人小说的爱情小说多写女性的婚姻爱情悲剧,这些小说中的女性都有着争取自由的意识,反映了那个年代进步的妇女观和爱情观,凸现着觉醒与追求的时代精神 。
参考文献:
①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②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③《唐传奇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
④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注释:
①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92页。 ②卞孝萱《唐人小说与政治》,第303页
③《唐传奇鉴赏集》,第56页,季光《饱蘸血泪写平康——读<霍小玉传>》
传奇爱情篇三:见证传奇爱情的无价珠宝
见证传奇爱情的无价珠宝 莎士比亚曾说“珠宝沉默不语,却比任何语言更能打动女人心”,珠宝与爱情对任何女人来说都难以取舍,事实上大多时候它们却是纠缠牵绊,无法独存的。看看那些见证传奇爱情的无价珠宝,经历珠宝与爱情如何羁绊女人的一生。
1、奥地利大公Maximilian和玛利公主
据记载,戒指作为定情信物始于15 世纪的欧洲,奥地利大公Maximilian一世爱上了法国勃艮第公爵独女玛利公主,于是命令宫廷匠人赶制精巧的钻石戒指。就因为这枚戒指,Maximilian一世以独特的求婚方式拥有了玛莉公主的爱情由此可见,珠宝天生就和爱情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厚厚的珠宝首饰史,同时也是精彩纷呈的爱情史。
2、温莎公爵夫妇
说起温莎公爵爱德华八世,他的奇闻轶事真是数不胜数,就如同他的情人数量一样。一生风流倜傥的温莎公爵对其夫人辛普森夫人Wallis Simpson却算得上至真至情,温莎公爵每年都会请珠宝商为夫人定制独一无二的珠宝作品,作为他们爱情的见证。1949年,他邀请卡地亚(Cartier)为夫人设计了4款首饰,后来,其中之一的“站在蓝宝石上的美洲豹”胸针甚至成为了Cartier的经典珠宝系列的蓝图。
3、格蕾丝·凯丽与摩纳哥瑞尼尔王子
1956年,格蕾丝·凯丽(Grace Kelly)与摩纳哥瑞尼尔(Rainier)王子梦幻般的婚礼成为那一年一场风靡全球的视觉盛宴。王子想寻找一种完美宝石来搭配自己美丽的未婚妻,于是摩纳哥皇室请来梵克雅宝(Van Clee(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 摘:传奇爱情)f &Arpels)为格蕾丝王妃的婚礼量身打造多件珠宝,其中包括一条钻石项链、一只手镯、一对耳环与一只戒指。
4、伊丽莎白·泰勒与理查德·伯顿
伊丽莎白·泰勒与理查德·伯顿(Richard Burton)的爱情令世人动容,据说第一次进入宝格丽(Bvlgari)珠宝店,伯顿就购买了一只昂贵的戒指赠予她,而后来泰勒更是将Bvlgari为她特别定制的祖母绿胸针搭配在嫩黄色的长裙上与伯顿完婚。伊丽莎白·泰勒荣获第40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佩戴的Bvlgari铂金镶钻祖母绿珠宝项链,也是伯顿赠予她的爱情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