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作为文学史叙述对象的中国现代翻译文学
内容摘要: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逐渐融入世界这个大家庭中,中国文化以文学为载体,向世界各地传播开来,使世界得以了解中国,其中中国现代文学作为迎合社会发展新时期,在我国原有文化基础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得来的文学形式,因可代表中国风貌,所以受到文学界的瞩目,尤其是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中国文学又掀起翻译热潮,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翻译作为文学传播纽带,翻译成果直接关乎文化传播成效,一旦翻译出现差池,将出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消极现象,使中国现代翻译文学的丧失风采,影响世界更好了解中国,在久远的文学翻译历程中,积累许多翻译文学,翻译文本已经成为一种历史事实,形成一种翻译文学,成为中国了解世界的路径之一。本文通过对以文学史叙述对象的中国现代翻译文学进行探究,以期为提升文学翻译成效,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文学史 中国 现代翻译文学
翻译作为中外文化有效交融路径,对文化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我国翻译历史久远,从古代就致力于了解国外文化,相较于本土文化,翻译文学或文学翻译作品属于模仿性、派生、第二位文学,受关注程度相对较低,在众多翻译文学中,那些置于文化交融边界、民俗文学、民族文学的翻译内容,更容易受到文学研究人员的忽视。然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文学交融在“地球村”中已属于常态,越来越多的国外翻译文学涌入我国,为我国打开一扇认识世界的窗户,透过这扇窗,人们可追溯文学的起源,在优秀的文学作用中,感悟先贤先进的思想觉悟,供养当代人的灵魂,填补灵魂成长的饥渴,使文学的芬芳永伴人们身边,为此现代翻译文学正以一种世人瞩目的姿态融入人们的文学知识体系中,其对推动文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积极作用。基于此,为使我国文学研究更富成效,思考作为文学史叙述对象的中国现代翻译文学相关内容进行探析显得尤为重要。
一.作为文学史叙述对象的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地位
我国文学翻译历史久远,早在古代就有翻译他国文学的行为,例如翻译佛家经典著作,这位中国现代文学翻译的繁荣埋下伏笔,介于“五四运动”为新文化运动,从该历史事件为节点的翻译文学称之为现代翻译文学,他们在学习中国文化基础上,不断扩展文学视野,不断践行翻译事业,在《中国新闻学研究纲要》(朱自清)、《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陈子展)、《中国新文学运动史》(王哲甫)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学家孜孜不倦的研究下,中国现代翻译文学数量越来也多,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形成一股强劲力量,涌入文学史中使翻译文学成为文学史一部分的势头越发明显,然而翻译文学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还未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在文学类别中仍属少数派。
文学史中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地位崛起是在改革开放后期,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贸易、文化交融越来越紧密,为有效了解外国文化,翻译成为掌握多元文化的重要路径,随着世界交融态势的繁荣,文学翻译内容也逐渐增多,这些从东方人视角落实国外文学翻译的成果,逐渐在文学史中扩展自己的影响力,并在发展过程中变得更加系统,这个系统表现在,除关注外国文学本身,依据外国文化背景、语言习惯、思想价值客观翻译文学外,人们也在文学史叙述中越发注重中国文化及背景,对国外文学的再创造能力,继而形成中国现代翻译文学。虽然,在当今文学是中,仍有许多人将翻译文学视为外国文学,将其视为代表外国文化的符号,但是其与本土文学相互交融且难以割舍的现象却极为明显,以满足我国阅读习惯为前提,展开的文学翻译越来越多,成为充实现代文学史重要内容。作为下现代翻译文学与现代文学同步得以发展,并在文学史中不断累积,提升自身文化影响力,逐渐成为中国现代翻译文学中不可小觑的文学力量,显现出中国文化与国外文化相互交融,所激发的文学包容力与发展活力。同时,作为展开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工作的学者,也在改革开放后不断吸纳先进文学,提高翻译能力,使翻译内容与文学原著内容相差无几,使人们越发认可翻译文学,并成为吸纳国外先进理念重要途径之一,此外中国文学也通过翻译流向国际,实现文学交互目标[1]。
二.论作为文学史叙述对象的中国现代翻译文学权属观念
伴随时代发展,文学翻译作为人们了解世界重要路径之一,其翻译成果不断累积,成为一股强劲力量冲击文学史,从新文化运动时期,人们对国外文学自发关注的文学觉醒,到改革开放后期人们了解世界的自主探究,现代翻译文学始终在文学权属观念层面较为模糊,并在翻译文学数量与日俱增态势下,推动相关文学权属观念的发展,作为文学史叙述对象的中国现代翻译文学权属观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文本形式。我国以汉语为基准进行名著翻译,这表明翻译事实依托为汉语言文学,以中国语言文本为基础落实文学翻译;二是翻译文学流通场所。以汉语言为基础的文学翻译,其流通场所仍在中国,用以满足中国人汲取国外文学养分的需求,因此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始终在中国以汉字形式向国人传播,与我国文学协同发展并发挥自身文学价值,为人们了解外国文化奠定基础;三是是否属于原语文学。介于我国现代翻译文学所产生的文化氛围、文学翻译需求、翻译文学价值均在汉语翻译基础上产生,其与原语文学存在一定差异,旨在满足我国读者阅读需求,因此会在国外著作基础上,依据我国对翻译文学的需求展开具有针对性与个性化的翻译,使中国现代翻译文学与原语文学形成差异,已经不属于原语文学[2]。
通过对文学史叙述对象的中国现代是翻译文学进行权属观念进行分析可知,以汉语言为载体,以中国文学发展需求为核心,以国人对翻译文学需求为出发点,中国现代翻译文学越发具有“非外即中”发展势头,介于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已经跳脱原语文学形式,与中国文化深切交融,并在文学史发展进程中不断累积,使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已经向中国文化文学一方靠拢,然而在中国现代翻译文学中,存在一大部分极具民族风情与宗教特色的翻译文学,针对这部分文学产生中国现代翻译文学权属盲区,需依据客观实际,对文学内容进行考量,对其所属程度进行系統分析[3]。基于此,中外文化在改革开放后期出现极为繁复的交融状态,在交融过程中成为文学实体,为此人们需在明晰文化权属基础上,进行中国现代翻译文学是否属于文学史叙述整体,在此基础上,有关所属权的分析与论证需具有针对性与深入性,使其得以经得住重重考验与种种质疑,能以最佳姿态解答一切疑虑,使其得以成为中国文学史中重要组成部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