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祈祷与爱情

美食祈祷与爱情篇一:美食,祈祷和恋爱影评

《美食、祈祷和恋爱》:偶尔失衡,或许才能真正平衡

姓名:陆雪琳 专业: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0901班 学号:1011090214

引言:『我需要改变,十五岁起,我不是在恋爱就是在分手,我从没为自己活过两个星期,只和自己相处。 』

这是剧中女主角,好莱坞著名大嘴美女朱莉亚.罗伯茨在电影中的台词。

就像剧中的女主角一样,很多人都不明了自己存在的意义,不知道是在为谁而活,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知道自己现在做的事情有什么意义,生活失去了方向,没有了前进的动力。

电影中的女主角,她是个自由的旅游作家,收藏了满满一大箱的地理杂志专栏,可以满世界的去旅游,赏遍天下美景。她还拥有爱她的丈夫,在纽约有自己的住宅,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表面上看来不予匮乏,但实际上她却从来不曾想过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因为她不曾孤独的面对自己的心,只是在空虚的时候不停填补。以爱情的甜蜜填补,以爱情的破碎填补。她的心总是五颜六色,多彩多姿,从来没有只为自己空白的一刻。

很多人都和女主角一样,很少一个人,总有谈不完的恋爱,最后再从恋爱对象中选择适合结婚的人共度一生,从此过着像童话故事般幸福快乐的生活。

然而,事实的真相并非如此,婚后八年,她想前往意大利,即使她不知道去那里干什么,而他的丈夫想留在纽约会到大学完成自己的学业。她终于意识到两人对未来毫无共同期许。那晚,她看着丈夫酣睡的脸庞而辗转反侧,她茫然了,不知道该怎样做,她在客厅里流着泪向上帝祈祷,祈求上帝给他指一条明路。上帝说:回到床上去!她决定离婚,即使丈夫依然深爱她,在离婚谈判时依然向她表现出车热的情感,然而仍然无法阻止她想离开的心。 只因她的另一半,并非她真正的另一半。

大部分的人婚后不会再追求自我感受,除非对方有出轨的事实,否则大多会选择和平共处,尽管两人已是貌合神离,就算内心深处渴望改变的声音不绝于耳,还是宁愿选择充耳不闻。因为我们都害怕平静的生活被毁灭,害怕已经没有力气承载另一个陌生的开始,害怕不珍惜拥有,幸福就会转瞬即逝。

【毁灭,是转弯之路】

然而,如果眼前的幸福并非真正的幸福,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将它彻底毁灭?

女主角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况下选择勇敢离开,走向未知的空白。她亲手毁灭了别人眼中的美好生活,果决离开的背后,依然背负着至深的愧疚,但这却是她人生第一次带着空白的心为自己而走。

她在以美食和美景闻名的意大利尽情享乐,她毫无节制大吃意大利面和披萨,完全豁出去的将自己交给这个陌生的城市。以往一向习惯以爱情填补空虚,这次换以美食来填补,让身体一直处在饱足的状态下,不在乎肚子上的游泳圈,不在乎穿大号的牛仔裤,她的心似乎也起

了微妙的变化。

虽然还未找到内心深处真正的答案,但至少她开始可以对自己微笑。

“吃”与“爱”似乎是维持身心平衡的重要依据,两者缺一不可。

有人失去所爱,会藉由改变吃的习惯,改变自己。原本极为节制,可能变得肆无忌惮;原本毫无顾忌,也可能因为失恋而自动停止食欲。

我想,这应该是一种自我疗愈的本能,在为自己重新填补或让自己开始匮乏的过程中,放弃一直以来的习惯,放下习以为常的安全感,当我们不再依赖熟悉的感觉而活,才真正开始独立生活。

毁灭,未必是败坏,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反而让你看见转弯之路。

也唯有打破表相的幸福,真正的幸福才会露出一线曙光。

这,就是改变。

【改变,是面对的开始】

改变,不是为了逃避无法解决的困境,而是为了面对心灵深处最惧怕的声音。

她离开宛如人间天堂的意大利,转往物质相对匮乏的印度,想藉由清修的方式,理清混乱的内在,重新与自己对话。赫然发现,认识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开始,她几乎无法静坐冥想,总是才坐了一会儿,就感到烦躁不安,过往的爱与恨如潮水般急速涌向她,她没有离开,只是继续焦虑的以食物填补。

拼命想找解决之道,才知道唯一的解决方法只有:坦然面对。

面对自己曾经的错误是因为无法一个人的恐惧,面对曾经爱过的人再也无法携手共度人生的事实。当她坦然面对了自己最脆弱之处,所有压在心上的重担忽然变得轻盈,同时由内而外产生一股沉静的力量,以柔软的态度包覆过往所有的爱恨悲欢。

于是,她原谅自己的脆弱,开始拥抱一个人也可以美好的时光。

她让我知道:一个人,可以是孤单,也可以是满足。

我喜欢在餐厅看到一个人独自用餐的自在画面,能在人人为伴的地方,一个人也安然自得,这需要极大的自我能量,才能安于他人异样眼光的注视。

又或者,我们总是难以自处,才不断需要他人的陪伴,好填补时感空洞的内在。但这终究是治标不治本的方式,没有根的自我,不管在哪里都找不到归属感。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两个人反而比一个人更寂寞,一个无法和自己相处的人如何能维持两人之间的和谐?

所有失败的关系,挫败的关键都是不敢面对脆弱的自我,因而难以接受两人之间可能不尽完美的真相。

从不曾为自己活过两星期,到开始一个人生活,她试着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试图从中找到一种由内而外,以自我为出发点的平衡感。

【真正的平衡,是从失去平衡开始】

最后,她带着全新的自己飞抵多年前曾启发她改变的巴厘岛。白天潜心修行,夜晚享受大好

人生,维持在一种身心平衡的难得美好状态。

她体会到维持平衡的最好方式就是和一切保持距离:不过度修行,也不享乐过度,她不想再将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处境,只想完整保有好不容易失而复得的自我。

她以为,这就是她千里迢迢追寻自我所得到的最终答案。

直到一段意外来临的爱情,打破了她为自己重新建立的平衡关系。

在她不想恋爱的时候,爱情来了。她感到困惑,甚至有些愤怒,仿佛是上天特意和她开的玩笑,笑她无论如何都逃离不了爱情的诱惑,逃离不了就是不能一个人的魔咒。

于是,她断然拒绝爱情,也拒绝可能幸福的机会。然而,她并没有因为放弃爱情而回到先前拥有自我的安全感,她再度回到离开美国前的混乱状态,她以为自己全部好了,却没想到令她不知所措的循环又开始了。

这似乎是每个人情感受伤之后的必经之路。当自己终于花费一番力气找回自己,终于可以不再为爱情失去平衡,想一个人静静生活的时候,偏偏爱情又来了。我可以理她不愿再彻底陷入的心情,这当中有好不容易找回自我的努力,也有害怕再重蹈覆辙的危险。

心,受了伤,就很难痊愈了,所以很多人在受伤过后,宁愿选择封闭内心,也不再轻易接受另一段感情。但巴厘岛德高望重的智者却告诉她:“有时候,为爱情失去平衡,是平衡心灵的一部分。”这话有如醍醐灌顶,我也跟着恍然大悟。

所谓维持身心平衡,并非为了保持原状刻意拒绝自然来临的感情,如果顺其自然是维持身心平衡的秘诀,那么,此时自然为爱情失去平衡,当然就是平衡心灵的一部分。刻意忽略或排斥,反而才是另一次身心失衡的开始。

明白任何事的一体两面,我们才能看见自己缺失的部分。

《美食、祈祷和恋爱》是一个人的旅行,也是不同层次的自我认识:当我们敢于毁灭原有的生活模式,才能看见转弯之后更宽广的路;当我们改变了对待自己的方式

美食祈祷与爱情

,才能真正面对彼此的问题;当我们不再害怕偶尔失去平衡,或许才能达到真正的平衡。

美食祈祷与爱情篇二:美食,祈祷和恋爱

美食祈祷和恋爱是由瑞恩·墨菲导演,朱莉娅·罗伯茨 哈维尔·巴登 詹姆斯·弗兰科主演的一部爱情片,片长120分钟,2010年08月13日在美国上映。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在小时候曾以为自己长大后会是儿女成群的妈妈。但在结婚后她才发现自己既不想要小孩,也不想要丈夫。到底女人人生的价值在哪里?作者在意大利、印度、印尼三个不同国度之间寻找自己——到意大利品尝美食,尽享感官的满足,在世上最好的比萨与美酒的陪伴下,灵魂就此再生。在印度,与瑜伽士的接触,洗涤了她混乱的身心。巴厘岛上,她寻得了身心的平衡。

今天要和大家聊的电影《美食,祈祷和恋爱》,是由好莱坞当红导演瑞恩?墨菲改编自畅销小说的作品。故事里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在离婚后,踏上了自我发现的旅途。

如果用温婉宁静来形容茱莉亚?罗伯茨的演技,一定会引来一阵笑声。因为经验告诉我们,她一定会用尽全力去诠释每个角色,这次也没有例外。女主角伊丽莎白是一位事业有成的作家,生活在上流社会,物质富足,精神缺失。罗伯茨用自己的演技,一点一滴撑起来这个女人的形象,乃至这部电影的灵魂。在她面前无论是羞涩可爱的詹姆斯?弗兰科还是强健英俊的哈维尔?巴登都只能被笼罩在阴影之下。

这是一部大女子主义的电影,主角伊丽莎白不甘沦为“家庭煮妇”,更不想为丈夫生儿育女,说白了她不是一个在一棵树上吊死的女人。正因为编剧要展示的就是这些自私的性格,我们才会觉得大明星演绎的人物足够真实,就像一位知心大姐。在跟着她游历世界,品尝美食、美景的过程中,我们顺手也可以稍事整理一下凌乱的生活。

伊丽莎白和前夫买了房子,却买不来家的感觉。在经历一段感情的伤痛之后,新的恋情就是最好的良药,如果治不好,说明这剂药不够猛。电影用了几个生活段落,说了很多类似的小道理,不过还好不是很无聊。因为女主角不是在讲台上端庄的说教,而是用自身经历和我们一起去体会。在这里你要学会如何独自旅行,如何享用美食,甚至是如何用手,来说意大利语。

如果有人想要像女主角这么游历一番的话,别忘了要适当考虑一下钱袋子。当然,不食人间烟火的编剧和大明星是不会管这些的。除此之外,电影的取景和配乐都是上乘之作,足不出户,也是享受。

太安逸的生活容易让人心生杂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嘛

我会想看《美食、祈祷和恋爱》,完全是因为预告中女主角的一段话:“我需要改变,十五岁起,我不是在恋爱就是在分手,我从没为自己活过两个星期,只和自己相处。 ”

这话听起来相当可怕,却是许多人都曾有过的真实处境。

无论如何,这都是一部好看的电影~这是我看过之后最想说的一句话,不但是因为对茱莉亚.罗伯茨的喜爱,另外,看过书之后再看这部电影会有更深的感触。女人,一生到底要以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来面对生活,想必这是每个女人都要面临的困惑之一。不想生孩子,单纯就这一点来说,多么不可理喻的事实~我会在心里提醒自己,做个母亲吧,这样你才会完整~爱情,总归是要有凉下来的那天,那么,孩子便是爱情的延续~人生的这一场旅行中,愿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优雅地快乐地走完这一生~~

无论如何,这都是一部好看的电影~这是我看过之后最想说的一句话,不但是因为对茱莉亚.罗伯茨的喜爱,另外,看过书之后再看这部电影会有更深的感触。女人,一生到底要以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来面对生活,想必这是每个女人都要面临的困惑之一。不想生孩子,单纯就这一点来说,多么不可理喻的事实~我会在心里提醒自己,做个母亲吧,这样你才会完整~爱情,总归是要有凉下来的那天,那么,孩子便是爱情的延续~人生的这一场旅行中,愿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优雅地快乐地走完这一生~~

其实有很多话想说,我对这部电影特别有感觉,昨天没注册,简单表达几句,再看一遍,还想来写点。无论如何,这都是一部好看的电影~这是我看过之后最想说的一句话,不仅仅是因为对茱莉亚.罗伯茨的喜爱,

另外,看过书之后再看这部电影会有更深的感触。女人,一生到底要以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来面对生活,想必这是每个女人都要面临的困惑之一。离婚之后的伊丽莎白选择了旅行来寻找平衡,这并不是偶然的选择,从另一种角度来看,旅行是一种必然。因她内心里对于爱情的恐惧使她选择这条出口来释放,有美景、美食、还有随时可碰到的艳遇。于是,她义无反顾就此走向广阔天地。

意大利、巴厘岛、印度,一站站走下去,在每个地方短暂生活,最终用掉了一年时间。意大利的重点,是美食,面对侍者端上来的一盘意大利面,她仿佛突然顿悟似的,开始卷动面条,大口吞咽,她享受意大利的各种美食,不再害怕发胖,与善良的人们游离在美食和美景中,感恩并享受那里的一切。感恩节,她感恩他们每一个人,感恩她们带给她的每一次的美好。然后,她离开转去印度。在印度,她学习身心平衡术,她无私地奉献,她习练瑜伽,她出现在当地人的婚礼上,穿着纱丽,眉心点着一点璀璨的红;经常训她的那个男人,因为酗酒、吸毒而差一点错杀自己的最小的儿子,男人不断地教她,原谅自己。在那一瞬间,她似乎释然了,静谧的夕阳下,她与前夫共舞。在巴厘岛,她帮助赖爷抄写古老的经书,舞会上,俊俏的男人对她说:来巴厘岛,没有艳遇,岂不可惜。面对脱了精光的帅哥,她笑着跑开了。我其实特别喜欢赖爷缓慢地叫她小莉的那种感觉,赖爷仿若是她的一个寄托,她不断的希望自己能够找到身心平衡的那个点,却又不能控制自己对于爱情的恐惧心理,直到最后,赖爷的一番话,使她重新找到自己,决定顺其自然,勇敢的跟着那个男人开始他们崭新的人生旅程。

当生活中出现不如意的事儿的时候,大多数的人都会选择逃避,我就是这样子,拼命的想要出去旅行,在路上来寻找真正的自己,耗费时间的同时,会给自己重新找到一条“出路”。爱情之于我,很重要,我甚至会这样想,为了爱情我会放弃一切,也会在心里提醒自己,做个母亲吧,这样你才会完整。电影里所表达的女主角的爱情,在我看来不是太可取的,爱一个人,就要勇敢的爱下去,多为对方考虑,或许这个结局会更美好,当然,她最后选择了与那个男人开始旅程,我想,会走完这一生。会的。

在人生的这一场旅行中,愿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优雅地快乐地走完这一生~~

喜欢女主角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每个人都会经历很多挫折,也许我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没有经历爱情的挣扎和迷茫但每个人都需要好好的思考自己的定位,我的名片究竟是什么,爱情不是一切但没有爱情的人生只是一团废纸。友情亲情还有很多生活的乐趣都会让我们很温暖。每个女生都要勇敢的追求自己的幸福

其实开头就让我感到很疑惑,这部电影真的是在讲宗教麽?一开始弗兰科出来的时候我还是满怀希望的,标准的一见钟情式的浪漫爱情片啊,可这位仁兄带领女主角认识那个宗教出现后就让我很郁闷了,什么嘛,太坑爹了讲信仰的吗?于是我和伊丽莎白一样受不了了,可还是佩服女主角放弃一切的勇气。

于是她去了意大利,感觉这一部分算是全篇最轻松的了,什么都不用管,生活似乎本来就该这样,享受美食、享受爱情、享受一切美好的东西,伊丽莎白说自己这三个月什么都没干,只是享受美食和学习意大利语~可她觉得还不够,内心似乎还是缺点儿什么,只因为她放不下的东西太多,还爱着自己的男友,还觉得对自己的前夫愧疚。

于是她去了印度,寻找问题的答案去了,是救赎之旅麽,我想不是,也许答案早就在心里了。。。就这样本来我不看好的一段成为了最震撼我的一段,失去家庭的老人流着泪讲述那不堪的往事只是想告诉伊丽莎白,forgave yourself.这里出现了我最喜欢部分,女主角和前夫的共舞,当然,是出现在伊丽莎白的想象中的,她们的对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stop thinking "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thinking"会带来一种更为可怕的事情,感觉自己被生活困住了---正如困兽一般,于是选择逃离,拼命转移注意力,只是希望重燃对生活的热情。而生活本身充满了太多未知,太多的意料之外,我们必须选择,要么逃避,要么勇敢的活着。

"stop thinking "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thinking"会带来一种更为可怕的事情,感觉自己被生活困住了---正如困兽一般,于是选择逃离,拼命转移注意力,只是希望重燃对生活的热情。而生活本身充满了太多未知,太多的意料之外,我们必须选择,要么逃避,要么勇敢的活着。

《EAT PRAY LOVE》这部电影的名字很平淡,但是又息息相关。想象着应该是美女游历世界最后收获爱情的故事,看似简单,但是无论哪个人,要品尝了多少美食后再来回味各自味道才更有味道;相信了多少祈祷才会真正祈祷;经历了多少爱才会去爱和被爱。也许简单并不简单。故事本身就是一道甜品,让观众从中尝到甜美的滋味,也是一个美好愿望,现实世界给不了的,不用身临其境,用感觉去体会,更是让人对爱憧憬万分。

每次看关于爱的电影心中总是澎湃,为人物的每一丝喜悦而激动,看到拥抱的画面也不禁想落泪,对于美好的结局也是许久了还在回味,让我笑着看周围的一切,似乎也随之变的美好起来,这正是我希望的,也祈祷每个人都拥有自己那一份美食和永无止境的爱。

电影名称是我现状的描写,喜欢美食,祈祷恋爱,哈哈。这又是一部物质生活富足,精神生活缺失的上流社会女性的生活故事,典型大女人啊。

电影的取景和配乐可以说是视觉和听觉的享受

假如没有读过书的话,这部电影看起来该有点苍白无力吧。当无比丰富的一年被压缩成两个小时,呈现的只是走马观花,意大利那段算是最赏心悦目的。看到了冰淇淋,红酒,也看到了pasta 。也许就像采访时,朱莉娅罗伯茨所说的,这是一部写给曾经heart broke过的人的作品。 在这个世界上,又有谁没有heart broke过呢。我们心碎,是因为曾经真心过。是谁说,那个让你笑的最甜的人,也会是伤你伤的最深的人。 一次旅行,享受美食,获得爱情。这是好多女孩的梦想。我周围有几个为这样的梦想默默准备的姑娘。我们努力工作,勇敢面对挑战,业余时学学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目的是有一天,可以一起去欧洲自助旅行。电影总是离现实有些距离,不过却是一个很好的范本。真希望有一天我们也可以坐在意大利路边的小店里,享受美好的生活。

一次旅行,享受美食,获得爱情。这是好多女孩的梦想。我周围有几个为这样的梦想默默准备的姑娘。我们努力工作,勇敢面对挑战,业余时学学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目的是有一天,可以一起去欧洲自助旅行。电影总是离现实有些距离,不过却是一个很好的范本。真希望有一天我们也可以坐在意大利路边的小店里,享受美好的生活。

这真的是一部十分美的电影,不论是影片中令人心旷神怡的异域美景。还是女主人公周游列国时所品尝的各类美食,冰激凌,红酒,意大利面……还有她在不同国家中所遇到的知己朋友。

年轻干练的伊丽莎白-吉尔伯特(朱莉娅-罗伯茨 Julia Roberts饰)是《纽约时报》的一名人气作家,她经常周游世界,撰写相关的旅游文章。她的生活同样令人欣羡,身为律师的丈夫史蒂芬(比利-克鲁德普 Billy Crudup饰)帅气潇洒、气质不凡;饮食无忧、优哉安乐。然而伊丽莎白却渐渐感到空虚和恐慌,似乎着周遭的一切都不是她真正追求的。于是她决定走出变质的婚姻,再次寻找自我。在漫长的离婚拉锯战后,她踏上了周游世界的旅途,在美食、祈祷和恋爱中,认真地思考人生的种种……

在周游各国的过程中她也体会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味道,学会思考,对人生有了新的领悟和感受,从而使失衡的人生得到了新的平衡,也重新的认识了自己。

影片中,罗马人说:“我们是世界上最懂得享受无所事事的快乐的人群。”巴厘人说:“我们就站在世界的中心,我们就是世界的中心。”这话语都让女主角有了另一番领悟。

女孩终究会变成女人,婚姻家庭似乎天生和女人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有人曾说过:“女人的

一生中最重要的是和自己的关系”其实女人更需要的便是自由和自身价值的体现,我们要学会和自己相处,让自己又有一颗柔软美好的心,一个人的旅行也许会孤单,因为没有会告诉你怎么做,怎么体会人生,但正因如此,我们才能以自己的感受去温柔的拥抱和不同层次的认识自己,也许不害怕失衡的人才会得到人生真正的平衡。谁又规定不能一辈子做女孩呢?

我会想看《美食、祈祷和恋爱》,完全是因为预告中女主角的一段话:“我需要改变,十五岁起,我不是在恋爱就是在分手,我从没为自己活过两个星期,只和自己相处。”这话听起来相当可怕,却是许多人都曾有过的真实处境。就像电影中的女主角,她既是自由的旅游作家,也拥有爱她的丈夫,过着人人称羡的生活。表面上看来不予匮乏,但实际上她却从来不曾想过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因为她不曾和自己独处超过两星期,只是在空虚的时候不停填补。以爱情的甜蜜填补,以爱情的破碎填补。她的心总是五颜六色,多彩多姿,从来没有只为自己空白的一刻。很多人都和女主角一样,很少一个人,总有谈不完的恋爱,最后再从恋爱对象中选择适合结婚的人共度一生,从此过着像童话故事般幸福快乐的生活。然而,事实的真相并非如此,当她在婚后八年终于意识到两人对未来毫无共同期许,即使丈夫依然深爱她,她仍然无法阻止自己想离开的心

?

2011-06-28 16:49

寻找自己,寻找爱。

纽约是个有魅力的城市,也是个无比吸引人的城市。同时,也是个压抑让人失去自我的地方。记得马瑞和马克思哪部让人笑又让人哭的忧伤动画。澳大利亚的场景用的颜色是浓烈而又不干净的土色,纽约则永远是灰蒙蒙的。

她是一个极有魅力的女人(不是演员是茱莉亚的缘故,作者本身也很漂亮),作家,有自己的婚姻和朋友圈子。她的脸上挂的绝不是生活缺乏刺激的麻木,也不是不知足的忧郁,而是迷茫,同时带着寻找的渴望。

在带着深深的愧疚和自责离开了深爱自己的丈夫后,她跳进一段与演绎自己剧本中角色的英俊舞台剧男演员的恋情中,并且受到他的影响对印度的一种灵修方式开始感兴趣。静默,打坐,参与敬拜,用梵语吟唱祈祷词。这算是重新的开始吗?她的朋友一针见血:记得你之前怎么将你的厨房装饰一新,想要好好扮演好妻子的角色吗?现在不过是换汤不换药。

不幸的是她朋友说对了。终于又一次,她在夜里无法入睡,抱着枕头在地上唾弃。她是个迷失的灵魂。但同时又是一个极其敏感的灵魂,对生活充满着热情和想象的女人,她只是需要再一次找回对生活的“胃口”。

于是她终于下定决心,离开一年, 离开这熟悉且束缚的地方一年。第一站是意大利。说着异国的语言(国际语言学会因发音规则的原因将意大利语评为第二动听的语言),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让她感觉到很新鲜。她是个善良而又可爱的人,很快交到了朋友。本地的朋友们教她意大利语,不仅要用嘴说,还要加上动情的手势来表达自己。意大利美食世界闻名,她和朋友品尝各种食物,不介意多长了几斤,然后去买大号的牛仔裤。她从十五岁开始交往男朋友,从未给自己一些时间来面对自己。在意大利如此美丽多情的城市(几乎每个外景场景都有人在接吻亲热),她没有和任何男人约会,但最后还是给自己买美丽的睡衣,在充满阳光的早上,给自己做了新鲜的食物,坐在地上体会着意大利人教给她的“the sweetness of nothing”。 对于一切都要“get it done”快节奏的纽约人,的确是一节应该好好学一学的必修课。

在离开意大利之前,一群好朋友聚在一起过了一个感恩节。Neil Young 的“Heart of Gold” 适时的出现。是离开的时候了,她依然还在“寻找”的过程中。

第二站是印度。她来到了一个灵修的地方。初来乍到的几天她完全静不下心来。无论是早上祷文的咏唱还是打坐,她都无法专心。而且另外一个白人大叔似乎从开始就下定决心找她的茬儿。不过正是从这个人身上,她学会了要如何宽恕自己,面对自己的过失。在这里,她认识了一个印度的年轻女孩,两个人在打扫卫生的时候认识,女孩问她说:有没有过“我怎么会生在这样的家庭里?”的念头,她回答到:那还用问。另个人似乎有着某种相同之处。印度女孩的家人已经把刚17岁的女孩的婚事安排好,这女孩没有选择,虽然这女孩自己想去大学读书。在参加女孩的婚礼时,周围的喧闹和人群让她想起了自己的婚礼,想起了两个人应该跳的第一支舞,想起了当天的一切。嘴上不饶人的大叔带她到屋顶上,白人大叔先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泪流满面。人非圣贤,我们都会犯错。不要先等人来宽恕你,而是来宽恕自己。大叔离开留她一个人在屋顶上,那个穿着婚礼礼服的人出现了,两个人一起跳了那支当天没有机会跳的舞。夕阳照在屋顶上,她开始慢慢面对自己的内心,慢慢学会宽恕自己,不再去控制。

人人都说,在巴厘岛上,一定要有场罗曼史。巴厘岛是她的最后一站。这并不是她第一次来巴厘岛,一年以前她曾经来过,见过这个神秘的能读懂手相的老人。这次她出现,她险些没被老人认出来。老人用破碎的英语说,上次我见你,你有太多忧虑和烦恼。这次,你看起来很好,很美。她和看手相的老人聊天,做灵修咨询,偷偷复印祷文的手稿。在一个僻静的角落有了一个小小的屋子,连着打坐的地方。地方幽静而又优美,被水和植物包围着。一天她骑着自行车在路上,在转角的地方被一辆车撞倒,把腿划伤了。这也许是爱情巧妙的安排,当然当时她却对自己生活即将发生的改变一无所知。腿划伤让她认识了一个会帮人治疗的女

美食祈祷与爱情篇三:从文学言语层面看《美食、祈祷、爱》

从文学言语层面看《美食、祈祷、爱》

《美食、祈祷、爱》是美国作家伊丽莎白·吉尔伯特的畅销作品,是作者的旅行实录,讲述了作者一路追求心灵自由和平衡的历程。其语言不乏文学性和启发性,对复杂心理的刻画尤其细致入微而形象生动。我惊叹于其语言运用的娴熟精准,被文学言语的艺术魅力所折服。所以我选择就文学言语层面的三个特点对《美食、祈祷、爱》一书做分析,即内指性、心理蕴含性和阻拒性。

一、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

文学言语不同于普通言语,它是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的,有时候不必遵循现实生活的逻辑,只要与整个艺术世界的氛围相统一就可以了。例如,书中有一段描写作者为摆脱内心的痛苦而向神灵祈祷,“在我喘息的呜咽中,我和神的对话类似这样:‘哈罗,神啊。您好吗?我是小莉。很高兴认识您。’没错——我和造物主打招呼,就好像在鸡尾酒派对上刚刚由人介绍认识。”这在现实生活中不符合逻辑,但在文本世界里却是成立的。因为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即指向文本中的特定情境。作者的婚姻疲倦给她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她左右为难,内心冲突剧烈,痛苦不堪。而这个痛苦并不是外界加诸于她的,是她内心过不了自己那关。她是一个感性动物,对知觉和情感极重视,极敏感。她感觉到自己不愿待在婚姻中,但又不知如何面对丈夫和两人的爱。“不离开比离开更难以想象,离开比不离开更不可能。”正是这样复杂无解的心理困境使作者必须逃离现实世界,尝试以一种虚无的、想象的姿态进行指向内心的对话,从而达到心灵的暂时解脱。而

这与整部小说营造的心灵信仰和修炼的神秘而真实的艺术氛围是一致的,也符合诗意逻辑中显现的人类反应和体验的真实,所以没有必要受到现实世界唯物主义逻辑的局限。

二、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含性。

文学言语侧重于语言的表现功能,蕴涵了作者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而比普通言语更富于心理蕴涵性。例如:作者描写她们游览威尼斯这座古城的时候,有如下表达:“某个雾蒙蒙的夜晚,我们经过一栋痛苦呻吟的老建筑”。作者深感于威尼斯这座古老城市因时间腐蚀和环境恶化而产生弥漫的抑郁衰退的气息,这里的“老建筑”,已浸染上了作者悲戚、同情、惋惜的心理情绪,仿佛也在黑夜中痛苦不堪,苟延残喘于浑浊黑暗的海水中。又比如,作者经过在印度的修行达到心灵治愈后,在巴厘岛重新唤醒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向往,其中一段描述她在度假小屋的生活,“夜晚时分有蟋蟀乐团,由青蛙提供低音。深夜时分,狗儿嚎叫自己多么被误解。黎明之前,公鸡从数公里外宣告当公鸡有多么酷。每天清晨日出时分,有一场热带鸟类的歌唱竞赛,总有十个不分胜负的冠军选手。”这里的动物“蟋蟀”、“青蛙”、“狗儿”、“公鸡”、“鸟”表面上与普通言语一样,但实际上已被赋予了不同寻常的心理内涵。它们浸染了作者内心勃发的生机和积极乐观的情绪。

三、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

与“阻拒性”言语相对的是“自动化”言语。有些“自动化”言语虽然看起来形象生动,但已经是司空见惯过分熟悉得不再能引起人

的注意。所以,文学言语要力避这种语言的“自动化”现象。作家们总会设法把普通言语加工成陌生的、扭曲的、对人具有阻拒性的言语,这样的言语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获得较强的审美效果。该书中有一句:“痛苦的呜咽使得一汪眼泪、鼻涕在我眼前的浴室地板上蔓延开来,形成一小摊羞愧、恐惧、困惑与哀伤的湖水。”作者明明可以直接写“我因为痛苦而呜咽,眼泪滴到地板上汇聚成一摊水渍。”可她没有这样做。因为这样做,这句话就失去了可以反复体味的空间。“一汪眼泪、鼻涕在我眼前的浴室地板蔓延开来,形成一小摊羞愧、恐惧、困惑与哀伤的湖水。”这些文字增加了我们感知的难度,使我们思维受阻。我们必须停留在上面,反复品味。为什么是“蔓延开来”?为什么说“一小摊羞愧、恐惧、困惑与哀伤的湖水”?这时,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因为痛苦,孤单一人躲在浴室里,双手捂脸,抑制不住地呜咽,泪水顺着指缝流下。我们通过前文知道,作者躲在浴室里长达几个小时,她只能孤独无助地感受自己的巨大痛苦。所以,在孤独和狭小中,作者会对痛苦的分泌物——泪水和鼻涕产生不同寻常的观感。作者在时断时续的呜咽声中看见这些莫名的液体在地上伸展触角,慢慢大得像湖泊一样,装满了羞愧、恐惧、困惑与哀伤的情感。而当我们品味到这一点时,我们就对作者当时的处境和心绪有了达到内心深处的理解,而不是让文字简单地从我们眼前拂过。所以适当地使用阻拒性的文学言语能增强文本的审美效果。再举一个例子,作者本来是想表达在意大利休养的一个傍晚,她突然又情不自禁地陷入对离婚和失爱的痛苦情绪中去,备感抑郁和寂寞。但独具匠心的她

采用了具有阻拒性的文学言语来表达,“‘你们到这里来,这不公平,’我告诉‘抑郁’,‘我欠你们的已经付清。我已经在纽约服了刑。’但它只是朝我阴险地笑,在我最喜欢的椅子上坐下,双脚搁在我的桌上,点了一根雪茄,可怕的烟雾弥漫了整个房间。‘寂寞’看着这一切,叹了口气,而后爬上我的床,盖上被单,穿带整齐,鞋也没脱。今晚它又要逼我和它一起睡,我就晓得。”这一段的表达妙不可言。读者需要想象,才能真正体会到作者的心绪变化以及其间与负面情绪的猛烈斗争和最终的妥协。正是由于把“抑郁”和“寂寞”两种情绪拟人化,使得文字给人“陌生”、“阻拒”的感觉,延长了感知时间,也引发了读者细细品味的欲望和兴趣,大大增强了审美效果,使文学言语无愧为审美性的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