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专项项目研究选题 一、推进 PPP 模式在公共基础设施中的应用 委托单位:省政协经济委员会 研究重点: 我省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运用 PPP 模式的基本情况;市县政府在推广 PPP 模式的出发点,以及推出的 PPP 项目落地情况;社会资本对我省推广运用PPP 模式的关注重点;在落地的 PPP 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中,发挥社会资本方优势,提高项目的产出效率,实现与政府合作共赢;推进 PPP 项目落地的保障措施,包括建立项目联批联审机制,简化审批程序,规范管理和监督等;加快 PPP 立法,合理界定政府边界,明确利益分配机制、调整机制和激励机制,防范和控制项目风险,建立退出机制和法律救助机制等;通过对 PPP 项目的实证性研究(剖析总结一些典型案例),树立一些典型示范项目;有针对性地提出推动 PPP 模式有效运用的有关建议。
成果要求:政府在推进 PPP 模式在公共基础设施应用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如何借鉴外国、外省先进经验和做法;政府、私营企业如何进行风险防范;就 XX 如何推进PPP 模式在公共基础设施中的应用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前瞻性的意见建议(主要围绕研究重点提出意见建议)。
时间要求:2016年7月底前完成。
二、加强行政性债务监督管理 委托单位:省政协经济委员会
研究重点: 行政性债务的风险控制;行政性债务的使用管理;行政性债务的监督;行政性债务的审计。
成果要求:对我省行政性债务的风险、使用、审计、监督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
时间要求:2016年8月底前完成。
三、小流域水质监测与治理 委托单位: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研究重点: 分析我省小流域水质监测与治理的现状,包括采取的政策措施、取得的
成效、主要经验和做法等;我省在小流域水质监测与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小流域水质监测与治理工作的思路和举措;剖析国内外在小流域水质监测与治理方面的典型案例。
成果要求:提高小流域水质监测水平,提出科学合理确定监测点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如完善水源地、流域支流与干流交界断面、县际交界断面的水质监测);应用监测结果,提出因地制宜,加强小流域污染治理的对策措施;提出优化水质考核机制的对策建议,强化对优质水的考核与奖励;提出加强小流域水环境监管,完善社会监督机制的对策建议;预测工作力度和措施到位后水质在一定阶段的变化情况。
时间要求:2016年4月中旬完成。
四、构建 XX 市海绵城市 委托单位: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研究重点:分析 XX 市的雨洪管理、排水防涝现状;目前 XX 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建设海绵城市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研究 XX 市如何建设海绵城市。
成果要求:提出完善 XX 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对策建议;提出 XX 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和保障措施;提出加强 XX 市海绵城市管理的对策建议。
时间要求:2016年7月上旬完成 五、实施生物科技产业创新驱动助力工程 委托单位: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 研究重点: 我省生物科技产业发展现状,产业集中区域,生物科技产业的产值和税收,生物科技龙头企业的发展情况、技术水平、人才队伍和研发投入情况,生物科技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 XX 生物科技产业发展需求,如何因地制宜选择生物医药、生物保健品、生物制品等产业突破口,注重引进全国院士专家及海外科技专家人才和高端项目成果,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完善帮扶政策体制机制,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物科技产业创新驱动体系,助力生物科技产业创新发展。
成果要求:研究如何选择我省生物科技产业切入点和产业升级突破口,推动与海外台湾企业项目合作,完善生物科技产业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技术研发平台、科研成果及人才引进等政策措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时间要求:2016年6月底前完成。
六、打造文化与生态相融合的大武夷旅游圈 委托单位: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 研究重点:大武夷旅游圈文化、生态资源情况,发展优势和机遇分析(重要性和必要性),大武夷旅游业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如何破解区域旅游发展定位不清晰、旅游发展不平衡;区域和部门分割,各自为政;旅游产品同质化、粗放化、老化;旅游要素配置不完善不平衡,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旅游品牌不统一,营销缺乏合力;旅游发展融资难、政策不配套等一系列难题。
成果要求:构建以武夷山为核心、周边地区多线联动发展的旅游产业集群的路径及可行性对策:大武夷旅游圈及各区域的旅游发展定位、发展重点与发展措施;构建发展协调、利益共享的大武夷旅游圈一体化运作机制和运营模式;构建各具特色、丰富多样、极具市场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体系;如何完善旅游要素配置,加强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如何构建大武夷旅游品牌体系,建立行之有效的联合营销机制;如何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主体的投融资机制,以及有效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时间要求:2016年6月底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