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货币
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及其职能
(1)概念: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职能:货币除了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之外,还有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注:货币的本质决定了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3.纸币的含义、优点及发行规律
(1)含义: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优点: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又可避免铸币的磨损。
(3)纸币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
4.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
(1)利
①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消费者能够买到价格便宜的进口商品。
②人民币升值使企业进口商品可节省费用。
③人民币升值使中国老百姓购买外国商品或出国的成本下降。
(2)弊
①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商品价格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出口贸易更加困难,增大国内就业压力。
②人民币升值使外商在中国市场的实际购买力受到损失,影响外来投资。
5.汇率与币值的变化比较
外币
本币
外币币值
本币币值
外汇汇率
本币汇率
不变
更多
升值
贬值
升高
跌落
不变
更少
贬值
升值
跌落
升高
更多 不变 贬值 升值 跌落 升高 更少 不变 升值 贬值 升高 跌落
6.树立准确金钱观
对待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二、价格
1.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
(1)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大于求,价格降低,处于买方市场。供小于求,价格上涨,处于卖方市场。
注:供求关系不能决定价格,只能影响价格。
(2)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一般来说,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3)其他因素:国家宏观调控、纸币的发行量、人们的消费心理。
2.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3)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4)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社会劳动生产率无论如何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3.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水准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规模。
②提升劳动生产率。
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4.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三、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1)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因素之一:是居民的收入。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但取决于当前的收入,也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别的大小有密切关系。
(3)主要因素之二:是物价总体水平。
(4)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2.消费类型
(1)按消费对象: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交易方式: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3)按消费目的: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3.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它反映了贫困与富裕的水准。
(2)消费结构:主要受产业结构、居民收入、消费品价格以及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影响。
(3)消费结构的变动,国际上通常引用“恩格尔系数”加以说明。一般地说,这个系数越大,表明消费结构层次越低,而系数越小,表明消费结构层次越高。
4.树立准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易错点 1.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物价下跌就是通货紧缩
提示:只有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才是通货膨胀。同样,通货紧缩表现为物价持续跌落,但物价跌落未必是通货紧缩。
易错点 2.人民币汇率越高越好
提示:人民币汇率升高,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扩大对外投资,但会导致出口产品价格升高,不利于扩大出口。所以必须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易错点 3.物价水平越低,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
提示:影响人们消费水平的因素很多,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只有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条件下,物价水平降低才有利于提升消费水平。
易错点 4.通货紧缩比通货膨胀要好
提示:通货紧缩使物价普遍下降,虽然在一定水准上对消费者有好处,但从长远看,物价总水平持续普遍下降,会使企业利润减少,影响企业正常发展,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通货膨胀引起物价上涨,也会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可见,二者都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政府必须采取适当的政策控制货币市场流通量,使之与市场需要量大体平衡,以防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出现。
易错点 5.恩格尔系数越低表明家庭食品支出总量减少
提示:恩格尔系数表明食品支出在家庭支出中的比重,恩格尔系数降低,意味着家庭食品支出比重降低,但是因为人们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提升,并不意味着用于食品支出的总量减少。
易错点 6.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提示:贷款消费不等于超前消费。在对自己的预期收入作出准确估计,符合自己偿还水平的条件下,贷款消费有利于提升消费质量,不是超前消费。在有效需求不足、买方市场的条件下理应鼓励。
常考点 1.货币及其职能
结合具体材料往往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执行职能的形式(观点中的货币或现实的货币。)
【典例 1】
(2010 年山东基本水平测试,20)小刚领到 2000 元工资后,去书店买了一本标价为 30 元的书,然后补交了 500 元房租。在小刚的活动中得到体现的货币职能是(
)
①价值尺度 ②流通手段 ③贮藏手段 ④支付手段 ⑤世界货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货币职能的分析、判断水平。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区分判定货币的五种职能。小刚领到的 2000 元工资和补交的 500 元房租是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小刚到书店买了一本标价为 30 元的书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①②④符合题意。答案为 B。
常考点 2.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从近三年的高考题可看出,商品的价值量常以计算题形式出现,并且难度较大,对此必须注意解法、增强训练。
【典例 2】
(2010 年新课标卷文综,12)按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议,成员国 90%的贸易商品实行零关税。如果以前一件 10 人民币元的 M 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 N 国的关税为 5%,本外币间的汇率为 1∶8。2010 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 M 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升 25%,其他条件不变,则一件 M 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 N 国的价格用 N 国货币单位表示分别为(
)
A.80,84 B.84,80 C.84,64 D.84,100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税收、汇率和劳动生产率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使用知识的水平,而且对学生的计算水平提出了极大的要求。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教材中的相关基础知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则容易失分。解答此题需分两步完成:(1)实行零关税前,“本外币间的汇率为 1∶8”,价值 10 人民币元的 M 商品就需要 80 个单位 N 国货币;又因为“关税为 5%”,所以,出口到 N 国的价格用 N 国货币单位表示为:80(1+5%)=84。(2)实行零关税后,“中国生产 M 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升 25%”,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所以,原来价值 10
元(人民币)商品的新价值为:10/(1+25%)=8 元;另外,“本外币间的汇率为 1∶8”,不再交关税,所以,出口到 N 国的价格用 N 国货币单位表示为:8×8=64。答案为 C。
常考点 3.外汇与汇率
结合情景材料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汇率的变化、影响及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意义。
【典例 3】
(2010 年江苏单科,7)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牌价显示:2007 年 8 月 24 日,100 美元兑换 756.91 元人民币;2010 年 5 月 4 日,100 美元兑换 682.65 元。这个变化表明(
)
A.人民币汇率跌落,美元贬值
B.人民币汇率升高,美元升值
C.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D.美元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的知识。题干中相同数量的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数量在减少,说明相对人民币来说,美元汇率跌落;相对美元来说,人民币汇率升高。这意味着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据此可知 A 中“人民币汇率跌落”的说法错误;B 中“美元升值”的说法错误;C 说法完全错误。答案为 D。
常考点 4.价格与需求
价格与需求的关系问题考查力度增大,且注重经济学知识与数学知识的有机结合,并多以图表(尤其是坐标图)题的形式出现。
【典例 4】
(2010 年山东文综,19)甲商品价格(P 甲 )与乙商品需求量(Q 乙 )之间存有如下图所示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准确的是(
)
①甲商品的需求量受乙商品价格的影响 ②甲商品价格上升会使乙商品价格下降 ③甲商品价值量降低时,人们对乙商品的需求增加 ④人们的某一特定需要,甲乙两种商品都能够满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图示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水平,题目有一定难度。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从图中判断出甲乙两种商品之间存有替代关系,否则极易错选。从图中所示甲商品价格与乙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能够判断出,甲商品与乙商品互为替代品,所以,甲乙两种商品在一定水准上能够满足消费者同一需要。若乙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乙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甲商品,导致对甲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情况则相反。可见,甲商品的需求量受乙商品价格的影响,①④准确切题。因为甲乙互为替代品,若甲商品价格上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会增加对乙商品的需求量,这并不会使乙商品价格下降,相反,乙商品价格还可能上升,故②不选;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商品价值量降低时,人们对乙商品的需求量应减少,而不是增加,故③不选。答案为 B。
选题表
常考点
题号
难易度
货币的职能
1
易
纸币发行规律
2
中
外汇与汇率
3
中
影响价格的因素
4
易
价格与需求
5
中
消费结构
6
易
影响消费的因素
7
难
1.发改委决定 2010 年 12 月 22 日零时起汽、柴油出厂价格每吨分别上调 310 元与 300 元,调整后汽、柴油供应价格分别为每吨 7 720 元和 6 980 元。此时货币在汽、柴油供应价格中(
)
①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②是观点中的货币 ③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④是现实的货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2.假定某国 2010 年度社会产品的总量为 100 万件,每件售价为 10 元,一年内货币流通次数为 5 次。2011 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为了降低物价,该国少发行了 20 万元货币,那么 2011 年该商品的价格是(
)
A.9 元 B.11 元 C.8.5 元 D.12 元
3.中、日汇率变化情况
2010 年 5 月 12 日
2010 年 11 月 12 日
日元
人民币
日元
人民币
100 元
7.2 元
100 元
8.04 元
下列理解符合这次汇率变动的影响的是(
)
①旅行社:赴日本旅游线路团费报价半年涨近三成②对外劳务输出公司:对去日本务工的人来说,就等于涨工资了 ③留学生:赴日留学成本将减少 ④海关:日本对我国出口将增加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4.读下表,你认为 LED 灯比白炽灯贵的根本原因是(
)
名称
白炽灯
节能灯
LED 灯
单个生产成本
1 元
13 元
33.6 元
平均寿命
1 000 小时
6 000 小时
50 000 小时
5 万小时费用
2 250 元
1 107 元
171.1 元
A.社会劳动生产率高 B.社会劳动生产率低
C.个别劳动生产率高 D.个别劳动生产率低
5.下面是 N 商品的需求量随着 M 商品的价格变动而发生变化的示意图,假定 M 商品是汽油,那么 N 商品最有可能是(
)
A.天然气 B.汽车 C.润滑油 D.电动车
6.2010 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 43.1%,比 2009 年上升 0.1 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 36.3%,比 2008 年上升 0.5%个百分点。2010 年城乡恩格尔系数罕见上升,这说明(
)
A.人民生活水平提升 B.居民消费结构改善
C.食品支出比重增加 D.生存性消费占主导
7.材料一 2010 年 12 月 15 日,央行发布《2010 年第 4 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
表一:物价预期指数
表二:收入预期指数
注:最新调查显示,2010 年三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 104,比二季度下降了 5 点。
材料二 2010 年 10 月 27 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公布,《建议》从十个方面强调了下一步需要认真抓好的工作,其中,扩大内需排在首要位置,而且这也是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第一次在 5 年规划建议中独立成篇。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经济信息?
(2)结合上述材料,请你就“十二五”期间政府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提出自己的建议。
专题二 生产、劳动与经营
一、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升劳动力的质量,提升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注:科学、合理、适度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动生产发展。
2.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有和发展的基础。
(2)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3)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4)意义
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②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别,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③才能持续增强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3.公有制为主体
(1)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
(2)组成
①国有经济(国民经济支柱;起主导作用,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家所有)。
②集体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
③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重要组成部分)。
(3)地位体现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4.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1)含义: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有)的公有制形式。
(2)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水平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5.非公有制经济
(1)存有形式
①个体经济。
②私营经济。
③外资经济。
(2)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在发展商品生产、促动商品流通、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增加劳动者个人收入和国家税收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企业与劳动者
1.公司
(1)含义: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2)特点
①由法定数额的股东出资,以股份形式成立。
②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
(3)主要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4)组织机构
①内容: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
②各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有效地提升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具有充分的活力。
2.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1)制定准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2)提升自主创新水平,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等手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打造品牌。
3.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1)兼并的意义
①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
②增强优势企业实力。
③提升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
④有利于促动国家经济发展。
(2)破产的意义
①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
②通过企业破产,即时淘汰落后的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4.就业
(1)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解决措施
①从党和政府的角度:党和政府要大力发展经济,努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增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②从劳动者角度:劳动者要树立准确的择业、就业观。要努力学习,提升劳动技能和素质,积极主动地适合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5.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2)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3)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可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三、银行与投资
1.储蓄存款
(1)利息: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是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
(2)种类:当前,我国的储蓄主要有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两大类。
2.我国商业银行及其主要业务
(1)含义:商业银行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2)主要业务
①存款业务(基础业务)。
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是营利的主要来源)。
③结算业务。
3.股票
(1)含义: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它代表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这种所有权是一种综合权利。
(2)收入
①股息或红利收入,它来源于企业利润。
②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3)特点:收益高、风险大、流动性强。
(4)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
4.债券
(1)含义: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的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2)组成:期限、面值、利率和偿还方式。
5.投资理财的途径和原则
(1)途径:便捷的投资——储蓄存款;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投资——股票;稳健的投资——债券;规避风险的投资——商业保险。
(2)原则
①注意投资的回报率,风险性。
②注意投资的多样化和流动性。
③投资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
④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做到利国利民,不违反国家法律、政策。
易错点 1.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与勤俭节约是相互矛盾的
提示:扩大内需的实质是拓宽国内市场,培育消费热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勤俭节约的实质是一种艰苦奋斗、克勤克俭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主要把有限的资金、资源用在发展上。二者在本质上并不矛盾。
易错点 2.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完全平等
提示:在所有制结构中,二者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公有制是主体,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竞争中,二者的地位是平等的,有利于实现二者的相互促动、共同发展。
易错点 3.企业兼并能扩大规模,规模越大效益越好。所以只要实行兼并,就能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提示:企业兼并能扩大企业的规模,但是企业兼并应遵循价值规律,以市场运作为基础,以提升经济效益为根本目标。企业的规模与其经济效益并不成正比,企业经营成功与否受很多因素影响,兼并并不是提升其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
易错点 4.订立劳动合同与自主择业相矛盾,会妨碍人才的自由流动
提示:(1)在订立劳动合同之前,用人单位有选择劳动者的权利,劳动者也有选择职业的权利,经过双方的双向选择,才能达成协议。这与劳动者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选择职业并不矛盾。
(2)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不但不会妨碍人才的流动,而且还能够促动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易错点 5.任何保险都是市场行为,要遵循个人意志,体现等价交换
提示:要把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区分开来,商业保险遵循个人意志,体现等价交换原则;社会保险是政府行为,体现国家意志,具有强制性。
易错点 6.存款储蓄越多越好
提示:(1)该观点片面。
(2)在经济过热时,扩大存款储蓄规模,有利于抑制社会总需求,促动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存款储蓄过少,反而对经济降温不利。
(3)在经济下滑时,减小存款储蓄规模,有利于扩大社会总需求,促动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存款储蓄过多,反而不利于拉动消费,不利于经济回暖。
常考点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往往结合材料以选择题的形式实行考查,侧重于辨析二者的关系。
【典例 1】
(2009 年浙江文综卷,25)手机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人们对手机的功能和通信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使得 3G(第三代移动通信)应运而生,随着 3G 时代的到来,一个由设备生产、终端制造、信息服务构成的庞大产业链正在壮大。这表明(
)
①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②消费量的增加带来产品质量的提升 ③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相关产业的成长 ④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的知识,难度适中,需要学生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相关的经济生活知识,并使用这些知识作出必要的判断。消费量的增加与提升产品质量无关,故②说法错误;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故④说法错误。答案为 B。
常考点 2.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结合材料或某一公司经营成功的典型案例,设置情景,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企业经营的相关知识点。
【典例 2】
(2010 年天津文综,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很多企业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机遇摩拳擦掌,却面临资金、技术等困难。发展低碳经济不但成本高、周期长、见效慢,而且少数发达国家还垄断着低碳经济的核心技术,不愿意转让。为推动企业走低碳发展之路,国家强化政策支持,包括增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研发投入抵扣所得税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国际合作等,从而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
结合材料,使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企业面对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应怎样实现自身发展。
解析:本题以企业如何应对低碳经济的挑战切入,重点考查企业经营发展的措施,要注意把《经济生活》企业经营的知识与经济世界化及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实行整合。依据材料可选择企业知识树上的如下知识要点:制定准确的经营战略、抓住机遇,提升自主创新水平,承担社会责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等。回答这个问题时,学生容易遗漏知识要点。
答案:(1)企业要利用国家宏观调控的优惠政策,赢得发展机遇。
(2)企业需制定准确的经营战略,在生产经营中注重节能减排。
(3)企业要增强自主创新,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形成竞争优势。
(4)企业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5)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对应的社会责任。
【思维拓展】企业这个行为主体是高考试题中的高频考点,要对《经济生活》四个单元的知识实行整合,构建出企业完整的知识树:提升劳动生产率,调节生产规模,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制定准确的经营战略,抓住机遇,提升技术、管理与创新水平,诚实守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兼并联合,应对经济世界化的措施,科学发展的要求等知识。立足于《经济生活》课本所有知识,灵活套用企业知识树,结合材料作答。
常考点 3.就业
以选择题的形式结合材料考查就业观的内容以及如何实现就业的知识。
【典例 3】
(2010 年江苏单科,10)2010 年初,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用工荒”加剧,很多企业拥有生产订单却招不满工人。下列有利于解决“用工荒”问题的措施有(
)
①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②政府统筹安排劳动者就业 ③引导劳动者树立准确的就业观 ④增强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以沿海地区“用工荒”为切入点,考查如何解决就业问题这个社会热点。我国现阶段的就业政策是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动就业。②表述错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只能引导劳动者就业而不能统筹安排劳动者就业;“用工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某些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也有某些劳动者就业观点存有偏差、错位的原因,还有有的劳动者自身劳动技能不高、达不到用工要求的原因。①③④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举措。答案为 C。
常考点 4.投资理财的选择
结合生活化情景考查人们对投资方式的理解使用以及利率的计算。
【典例 4】
(2010 年安徽文综,2)风险性是居民投资理财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下列投资理财产品的风险性从低到高排序,准确的是(
)
①金融债劵 ②企业债券 ③国债 ④股票
A.①③②④ B.③①②④
C.④①③② D.②④①③
解析:试题取材学生家庭生活实际,考查学生调动和使用“投资收益与风险”、“股票”、“债券”等知识对家庭理财产品的风险性大小作出准确判断的水平。股票是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投资方式,债券是稳健的投资方式,所以,债券的风险总体上小于股票。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的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其中,国债以中央政府的信誉担保、以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所以风险最小;企业债券以企业自身的经营利润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而企业利润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风险较大;金融债券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与企业债券相比,违约风险较小,但高于国债。故题中理财产品的风险性从低到高的准确排序是③①②④。答案为 B。
【思维拓展】本题考查投资理财方面的知识,难度不大。几种主要的投资理财产品是高考的常考点,学生在复习备考中必须从风险性、收益性、流通性等几个方面对储蓄存款、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国债、商业保险、股票实行全方位的比较,形成关于投资理财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选题表
常考点
题号
难易度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1
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
易
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
3
中
维护劳动者权益
4
易
劳动者的权利
5
中
投资理财的选择
6
易
影响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7
难
1.2010 年 1 至 11 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1640.01 万辆和 1639.54 万辆。继续领跑世界。中国汽车市场的回暖主要得益于国内市场强大的刚性需求,以及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汽车消费鼓励政策。材料说明了(
)
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②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③需求量的变动会引起价格的变动 ④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西部开发十年来,青海省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截至 2010 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占全省经济总量的 30.7%,比 2000 年提升 12.5 个百分点;个体工商户为 11.98 万户,比 1999 年增长 32.4%;私营企业 1.32 万家,注册资金319.22 亿元,分别比 1999 年增长 2.3 倍和 8.1 倍。这反映了我国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
A.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B.与其他所有制经济地位平等
C.是促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D.比公有制经济有优越性
3.因为方向盘气囊以及助力转向油管出现状况,从 2010 年 11 月 8 日起,沃尔沃汽车有限公司、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开始召回 2 万 4 千余辆缺陷汽车。对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之所以要实行召回措施,是因为(
)
①商品生产者生产质量上乘商品有利于实现价值 ②商品的购买者只关心商品的质量 ③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 ④追求社会效益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目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④
4.当前,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下列关于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说法中准确的是(
)
①只有通过法律途径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 ②劳动者上岗必须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③发生劳动纠纷向法院起诉是维权途径 ④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下边漫画反映了因讨薪被打的事件频现报端。如重庆部分农民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因讨薪遭殴打;湖北施恩多名农民工在福建讨薪被打……这警示(
)
①劳动者都要依法履行劳动者的义务 ②要保障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③企业经营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④企业要提升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面对储蓄、股票、基金、国债、保险、黄金等不同方式,投资者手中的财富投向理财产品时,应该注意(
)
①回报率 ②风险性 ③多元化 ④规模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7.2010 年广州亚运会暨第 16 届亚运会于 2010 年 11 月 12 日至 27 日在中国广州实行,中国代表团一路高歌猛进。与体育比赛同时实行的,是一场世界名牌之间的以体育营销为武器的激战,赛场内外的广告牌、运动员的装备、电子设备上……世界名牌们见缝插针地布下自己的广告。
结合材料,使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中国的民族品牌如何在世界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
一、个人收入的分配
1.按劳分配及其必然性
(1)按劳分配的内容与要求: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存有于个体经济中。
(2)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
3.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4.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即对立统一
①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升经济效率的保证。
②公平和效率也存有矛盾性,两者强调不同的方面。
(2)如何处理二者关系
①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升效率,又要促动公平。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别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二、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
(2)税收与财政的关系: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3)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最主要原因)和分配政策。
(4)财政支出的构成: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5)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2.我国财政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动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动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动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三、征税与纳税
1.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1)含义: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我国的主要税种: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3)税收的基本特征
①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②三个特征的关系: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2.依法纳税
(1)原因
①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②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③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我们应该自觉诚信纳税。
(2)做法
①增强纳税人义务意识,自觉依法诚信纳税。
②增强纳税人权利意识。
(3)违反税法的表现: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易错点 1.劳动收入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
提示:劳动收入未必都是按劳分配收入。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个体劳动所得与个体经济相联系,是劳动收入,但不是按劳分配收入。根据按劳分配的含义,按劳分配收入一定是劳动收入。
易错点 2.收入分配公平就是坚持平均主义
提示: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平均主义是指在收入分配上搞“平均”“吃大锅饭”,实际上严重挫伤了劳动者劳动的积极性,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且平均主义不问劳动和付出的多少,一味强调报酬的均等,这实际上背离了公平原则。
易错点 3.“共同富裕”就是“同时富裕”
提示:“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也不是“同步富裕”、“同等水准富裕”。想让所有的人同时同等水准地富裕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否则只能导致“共同贫穷”。
易错点 4.国家财政赤字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提示:国家财政赤字意味着当年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财政支出要靠借债来维持。赤字过多可能导致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不平衡,引发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但在市场消费疲软、物价持续下跌、经济发展缓慢的情况下,国家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发行国债,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结构的调整,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则不会引发通货膨胀。相反,它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还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易错点 5.国家财政盈余必然能促动经济的发展
提示:(1)财政收支平衡是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财政赤字是指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2)国家财政如果略有盈余,说明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资金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利用,无疑能促动经济的发展;但如果财政盈余过多,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利用,则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利。
易错点 6.税率能够随意改变
提示:不能够。税收具有固定性。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常考点 1.多种分配方式
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分配方式的辨别。
【典例 1】
(2010 年安徽文综,3)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 36 000 元,奖金 8 000 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 5 000 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 15 000 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 6 000 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
A.44 000 元 26 000 元
B.36 000 元 19 000 元
C.49 000 元 21 000 元
D.44 000 元 11 000 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现阶段分配方式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难度适中。本题做错的主要原因在于误将奖金归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真正理解公有制范围内的工资、奖金、津贴属于按劳分配是准确解答本题的重要环节。按劳分配存有于公有制经济中,本题中李某的工资和奖金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个人专利和出租房屋所得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开杂货店所得属于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故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为:36 000+8 000=44 000(元);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为:5 000+6 000=11 000(元)。答案为 D。
常考点 2.促动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也会采用主观题形式,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考查维护社会公平的措施。
【典例 2】
(2010 年山东文综,18)2010 年 3 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为了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我们应(
)
A.初次分配中解决好效率问题,再分配中解决好公平问题
B.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
C.统筹城乡发展,将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工作上来
D.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作用,合理拉开收入差别
解析:本题实质上考查对实现个人收入分配公平措施的全面理解。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故 A项错误;当前,我国仍然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C 项错误;单纯的市场调节会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平,不利于社会的公正与和谐,故 D 项不合题意;形成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是实现社会公正、和谐的重要措施,故 B 项准确。答案为 B。
常考点 3.财政的作用
多以具体事例特别是中央财政支出的数据比较为载体,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财政的作用。
【典例 3】
(2010 年天津文综,4)下图所示为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的支出状况。
图中曲线的变化,突出体现的财政作用是(
)
①巩固国家政权,维护社会秩序 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 ③调控收支水平,促使经济平稳运行 ④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创建和谐生活环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图表和理解使用知识的水平。难度中等。图表反映的是2006~2009 年中央财政用于社保、就业、教育和医疗卫生的支出逐年增加,突出体现的财政作用就是健全社保体系、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②④当选;①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为 D。
选题表
常考点
题号
难易度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
易
初次分配注重公平
2
中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3
中
税收的基本特征与作用
4
中
财政支出
5
易
财政的作用
6
中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7
中
1.广东某国家控股的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三位博士合办一家新的有限责任公司,原公司注册 300 万元拥有 70%的股份,三位博士以无形资产——知识拥有 30%的股份,既实现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又实现了个人技术与国有资产的结合。这三位博士取得的收入属于(
)
A.按劳分配所得
B.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
C.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D.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2.胡锦涛 2010 年 4 月 27 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称,应该持续增加一线劳动者的报酬,让群众体面劳动,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要想提升一线劳动者的报酬必须(
)
①实行平均主义,大幅增加一线职工工资 ②逐步提升最低工资标准,健全就业保障机制 ③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④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A 市改革开放以来基尼系数变化情况表
年份
1978 年
1990 年
1996 年
2005 年
2010 年
基尼系数
0.19
0.33
0.42
0.44
0.48
注:基尼系数是衡量居民收入差别的一个重要指标。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基尼系数介于 0.3~0.4 属于相对合理区间,大于 0.4 表明收入差别较大。
假如你是 A 市市长,你认为解决上述收入分配存有的问题最适宜的经济措施是(
)
A.完善分配制度,增强市场调节
B.提升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C.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
D.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4.2010 年 11 月 18 日的《华夏时报》报道,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在“三免三减半”政策期满后,有望享受所得税率在 15%的基础上减半征收的优惠,而这个优惠政策也成为 2010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项重要议题。这说明(
)
A.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B.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C.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D.税收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
2011 年财政部门将大力增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持西部大开发,加快城市化进程,通过财政支出、税收、债务、补贴等手段支持和促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据此回答 5~6 题:
5.材料中的财政支出(
)
①是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 ②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 ③代表着国家能够支配的商品 ④会形成货币购买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材料表明(
)
A.财政是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的强制手段
B.国家通过财政能够促动经济的发展
C.财政能够有力地促动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
D.财政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7.某职工用漫画《他敢剪吗?》,描述所在企业存有的某种现象。
注:近几年来,该企业的产值年均增长 11%左右,企业利润年均增长 20%。与此同时,职工工资增长缓慢,年均仅增长 5%。
(1)“他”敢剪吗?请你使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
(2)联系(1)的结论,结合材料(注释),请为该企业的今后发展献计献策。
专题四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调节
(1)资源配置的手段:计划和市场。
(2)市场配置资源的具体运行机制
①价格机制。
②供求机制。
③竞争机制。
(3)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4)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②市场调节存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
③危害。
2.规范市场秩序
(1)建立和完善市场规则。
(2)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