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一、县域经济的概念及县域监测 (一)县域经济的概念 县域是一个行政区划概念,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公共服务、社会服务等综合能力,其活动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和一、二、三产业各部门。

 (二)县域监测范围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是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评价,县市和城区分别进行,全省共 107 个县市区,**年为24 区 83 县市,我市为 1 区(**区,高新区和经开区包含在**区)10 县市(**、**、**、**、**、**、**、**、**、**,**包含在**);**年为 25 区 82 县市,我市仍为 1 区 10 县市;**年为27 区 80 县市,我市为 2 区 9 县市,**撤县设区成华州区,列入城区监测范围。

 (三)县域监测指标体系 监测指标体系分经济发展指标、经济结构指标、民生发展指标、生态环境指标、社会和谐指标五大类,其中县市 93 项基础指标 33 项考核指标,城区 71 项基础指标 28 项考核指标。指标涉及市卫计局、市教育局、市文广新局、市综治办、市水务局、

 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市安监局、市农发办、市统计局、人民银行渭南支行 14 个部门或单位。

 二、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一)“**”县域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期间,全市县域经济稳步发展,**年 10 个县市生产总值达到 1145.62 亿元,是**年的 1.83 倍,其中工业增加值 538.78 亿元,是**年的 1.92 倍,占生产总值的47.0%,较**年提高了 2.3 个百分点。**年**区生产总值 306.81亿元,是**的 1.77 倍,其中工业增加值 83.64 亿元,是**年的1.46 倍,占生产总值的 27.3%,较**年下降 5.7 个百分点。

 2、投资规模再创新高。五年来,在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支柱产业及重点项目的带动下,县域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投资总量持续扩张,经济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期间,10 个县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5246.97 亿元,是“**”的 4.39 倍;**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603.71 亿元,是“**”的 3.59 倍。

 3、消费市场日趋活跃。“**”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加速,各县市区紧紧围绕一系列惠民促消政策,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着力激活农村市场,挖掘消费潜力,居民消费持续升温,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期间,全市 10个县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431.79 亿元,是“**”的 2.24倍;**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20.14 亿元,是“**”的 2.38

 倍。

 4、民营经济蓬勃发展。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各县市区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迅猛发展,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加快发展,活力显现,结构趋优的发展态势。“**”期间,全市 10 个县市非公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年的 43.6%提高到**年的 48.6%,提高了 5 个百分点;**区非公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年的 44%提高到**年的 49.4%,提高了 5.4 个百分点。

 5、城乡居民收入提高。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各项惠民政策的逐步落实,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年 11 个县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不足**0 元,**年县市区均超过23000 元,**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 1 个县市区超过 5000 元,为5854 元,**年 11 个县市区均超过 7000 元。

 6、财政收入继续增加。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加上价格和政策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县域财政收入持续增加。“**”期间,全市 10 个县市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收入 215 亿元,是“**”的 2.95倍;**区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收入 27.94 亿元,是“**”的 3.39 倍。

 (二)“**”县域监测综合排位情况 1、综合排位偏后,且呈后退之势。从下表可以看出,**年外,其它各年排在 40 位以后的县市均在 5 个及以上,县市在全省综合排位整体偏后,且呈后退之势,**年,我市 10 个县市在

 全省 82 个县市中排在 60 位以后的有 6 个(**、**、**、**、**、**),**年仅**排 60 位后。**区**年在全省排 19 位,**年上升到 13 位,之后连续下降,**年又降到 19 位(表一)。

 2、个别县市退位幅度大。**年,**县在全省排 70 位,较**年后退 17 位,退位幅度居全省第 2,**县排 64 位,较**年后退15 位,退位幅度居全省第 4(表二)。

 (三)**年县域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年 9 个县市实现生产总值 1064.16 亿元,同比增长 8%,其中工业增加值 423.74 亿元,增长 7.1%,非公增加值 552.14 亿元,占生产总值的 51.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492.74 亿元,增长 1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47.22 亿元,增长 1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 25000 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 8000 元以上。2 个区实现生产总值 420.9 亿元,同比增长 8.4%,其中工业增加值 139.04 亿元,增长 6.3%,非公增加值188.05 亿元,占生产总值的 44.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740.82 亿元,增长1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6亿元,增长1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 26000 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 9000 元以上。

 三、县域经济发展及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1、县市差异较大,发展两极分化严重。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经济基础以及改革开放力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县市发展差异较大。一是从综合排位来看,**年我市排位最好的**在全省

 排第 2 位,排位最差的**排第 74 位。和**年比较,渭南进位最多的是**,前进了 3 位,进退位居全省第 21 位,退位最多的是**,后退了 17 位,其次是**,后退了 15 位,退位幅度分别居全省第 2 位和第 4 位,按进退位分别居全省 81 位和 79 位。二是从经济总量来看,**年生产总值最高的县市达 311.29 亿元,而最低的仅为 36.55 亿元,二者相差 274.74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最高的县市超过 18 亿元,最低的刚过 2 亿元,相差 16 亿元以上。三是从发展速度来看,**年生产总值增速最快的县市增长 10.5%,最低的县市仅为 6.0%,相差 4.5 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最高的县市增长 13.3%,最低的县市下降 12.5%,相差悬殊。四是从**年主要数据来看,GDP 增长最快的**增长 11.7%,最慢的**仅增长 0.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最快的**增长 31.6%,最慢的**下降 30.9%,**下降 3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达 29784 元,**最低,仅 25495 元,相差 4289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达 12400 元,**最低,仅 8302 元,相差4098 元。

 2、发展思路不清,特色经济未成规模。一些县市对特色产业的发展没有做出规划,缺乏具体的产业政策导向,忽视区域特色经济的基础,目前各县市发展特色不明显,生产经营的基本方式仍然是以“初加工—销售”为主的粗放式经营,传统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仍占渭南县域经济的主导地位,新的特色产品、优势产业不多,产品单一,产业结构趋同,产业链条短,高附加值产

 品少,具有县域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和品牌少且规模小,经济发展缺乏特色。

 3、产业结构不优,转型升级步伐缓慢。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原始积累较少,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较强,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资源在逐步减少,经济发展将面临资源枯竭的现实。一方面,服务业占比偏低。**年全市县域三次产业结构比为 15.6:50.6:33.8,一产占比偏高,三产占比较全市平均水平低 1.5 个百分点,县域服务业发展明显不足。另一方面,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滞后。第一产业中,设施农业起步较晚,附加值偏低的种植业占比较高,工业中以资源为主的重工业占比较大,工业对资源的依赖性过强,产业链短,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传统服务业占比较多,现代服务业占比偏少。

 4、产业类重大项目少,发展资金保障不力。项目方面,一是特大项目少,特别是影响当地生产力布局、提升核心竞争力、投资额在 10 亿以上的特大型项目不多,产业类的大项目就更少;二是科技项目少,普遍存在创新力度不够、科技含量不高、自主开发不强的问题,表现为自主品牌不多、终端产品不多、产品附加值不高,高新技术企业少。资金方面,一是县域经济发展滞后,财力不足,投入主要依赖于国家政策性投资项目和招商引资,自身造血功能严重不足,县乡两级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的压力较大,用于发展的投入不足,资金缺口大,保障程度不高;二是县域企

 业“贷款难”和“难贷款”现象依然普遍,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县域企业很难得到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而农村信用社又难以满足县域中小企业和农民的贷款需求。

 5、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导致城镇化水平整体偏低。城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工业化,没有工业化发展,城镇化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工业化又影响第三产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的缓慢发展,使城镇化发展任务十分艰巨。虽然城市扩容及撤乡并镇使城镇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从整体来看,渭南的城镇化水平依然较低。一方面,渭南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较弱,属典型的大市弱中心,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另一方面,小城镇建设尚处于初期阶段,镇区规模偏小,基础服务设施相对落后,对农村人口城市化的拉力与推力不足,城镇对农村的辐射、集聚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年全市县市城镇化率为 40.8%,较全市水平低 1 个百分点,10 个县市中,城镇化率最高的为 60.16%,其次为 54.67%,其它 8 个县市均在 40%左右,城镇化整体水平偏低。

 6、**年度部分指标完成情况很不乐观。近两年,我市部分县市县域监测综合排位靠后,个别县市排位大幅度下降,而且从**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来看,部分指标不理想,如,**年全市 6个县市区生产总值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7.5%),其中**仅增长 1.4%,**仅增长 0.1%;3 个县市区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其中**、**降幅超过 10%;7 个县市区地方财政收入较上年下降,

 其中 6 个降幅超过 20%,**降幅超过 50%;3 个县市区污染物排放未减反增,等等,这些都将影响**年监测排位,受其影响,部分县市排位可能下滑,应引起高度重视。

 7、一些县市和部门对县域监测工作重视不够。一些县市领导对县域监测工作不够重视,心中无数,在县域经济发展上思路不清,放任自流。一些部门的领导对县域监测工作认识不到位,认为县域监测工作是统计部门的事,和本部门没有关系,不重视监测工作;个别部门指派一些不懂业务的人员来应付,业务人员业务不精通,报表差错多;有的业务人员缺乏责任心,对数据查询不理不睬,直接影响监测工作。

 四、抓好县域监测考评工作、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夯实责任。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县域监测工作,相关部门要明确负责县域监测工作的领导和具体报表人员,并严格执行县域监测报表制度,认真填写监测报表,准确及时地上报监测报表。各县市区要认真分析本县市区在全省县域监测考评中的排位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同时要积极督促本县市区相关部门,认真完成县域监测报表,确保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2、建立完善制度,推进监测工作。一是建立全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协调解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搞好县域监测考评工作,推进我市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建议建立全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

 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二是尽快出台加强全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工作的意见。为了进一步搞好县域监测考评工作,实现追赶超越,建议尽快出台加强县域监测考评工作的意见,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切实加强县域监测考评工作。

 3、立足县域实际,发挥各自优势。特色是品牌、是市场、是竞争力。发展县域经济要立足县情,在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少我多、人多我特上下功夫,整合利用县域内资源优势,做好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从资源利用到产业发展、从城镇开发到民生改善等完整的规划体系,突出特色,放大优势,培植强势,做到“一县一业”、“一乡一产”、“一村一品”,走出一条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做亮特色经济。

 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狠抓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开展区域联合,努力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全力以赴抓招商、抓项目,吸引更多优势资源和资金投入,招大引强,以强带弱,以大促小,引进更多的外部资金和产业类重点项目。二是狠抓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改善银企关系,规范担保行为,夯实融资平台,激活民间资本,充分发挥金融、担保、城投及民间资本的潜能,突破资金瓶颈。加快重点项目进度,对于已开工的项目,协调好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加快建设进度;对处于报批审批阶段的项目,要加快完善手续;对年内应开工而未开工的项目,要加强督查,促使其尽快开工,确保项目建设进度。

 6、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牢固树立科学

 发展观,正确处理速度与质量、效益,发展与民生、环境的关系,按照根本在特色、做大在规模、做强在品牌、关键在提升的发展思路,抓住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一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围绕农民增收,以一村一品为抓手,积极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集群化水平,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二是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县域工业的发展,要以农业为基础,依托其资源优势兼顾自身的条件与特点,发展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新型产业基地,彻底改变矿产资源依赖型工业发展模式。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现代交通物流、金融保险、服务外包、研发会展、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发展,重视发展文化休闲、职业培训、健身娱乐、社会养老、中介服务等生活服务业,提升城市品位,推进城镇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