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的历史

无为的历史篇一:老子无为思想现实意义

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而是在不受强制力量控制和顺应自然的状态下,以“无为”求其无不为,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目的。初汉和初唐的统治者运用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治理国家使得民富国强、天下大治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有人认为“无为”就是毫无作为、 消极等待,只是听从命运的摆布,这实在是误解了老子的本意。老子说过:“无为而无不为”意思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作不成了。”这里,“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无为,而无不为”的意思是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人生,一切事情没有不上轨道的。万事万物均有自身的规律,我们只能顺应规律,顺应时代的潮流,促其前进。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是“有为”一一乱为、妄为。人类社会争端的根源, 就在于人人扩张一己的私欲。因而,老子又叫人不要妄为、不要贪、不要争 夺、不要占有、不违背规律。

数千年来,老子的"无为"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性格行为和人生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思想是否还有价值呢?我们是否还需要“无为”呢?答案是不容置疑的。我认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包含着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深刻理解,包含着对社会的有益启示,它要求人们树立一种超脱的忘我的思想境界,无私无欲,利于他人。因而,老子的“无为”思想不仅有存在 的价值,而且需要继续发扬。

无为思想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请

老子的无为思想就是要人效法自然,人存在于自然之中.时时与自然发生各种错综复杂的联系,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当今社会鱼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特别在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人类只有重新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对自然界应该持无为的态度,在改造自然过程中遵从自然发展规律,尊重宇宙万物的自然本性,不可以人的功利价值随意改变一切。只有反对人类无节制掠夺自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所以如何正确对待自然,老子的“无为思想”就显出它的重要性了。

无为思想有利于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谙

人生活在社会之中。人与社会每天都会发生联系,如何保持人与社会的和谐是人们关心的重要问题。老子主张人应效法道而生活,认为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如果人人都能“谦下不争”,矛盾就能得到有效缓解,才能维持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他的“小国寡民”思想表现出人民本来是“同性、同德”的平等思想,这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社会

问题上,老子提出“无为而治”思想,认为治理国家的人,不需要过多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一切问题都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这些对于改变当今政府管理机关滥用权力,提高执政者执政水平,加强人民群众民主监督力度,激发社会各界参政议政积极性,都具有较强的现实启发性。

无为的历史篇二:论老子的无为思想

论老子的无为思想

杨集(20090897) 外国语学院09级英语

关键字:“do nothing”philosophy historical background meanings applications in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摘要: “Do nothing” philosophy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deas put forward by Lao Tzu.

It,however, is misunderstood and even distorted by many people. First, we should know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where it came into being, and then grasp the accurate and clear picture of it. Nowadays, it still makes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harmony of our society. It is a crystal of wisdom on life philosophy and a valuable guide of running the state and practicing management.

“无为”是整个老子哲学体系的精髓。老子所说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它要求人们无私无欲,以淡泊平和之心去对待世间万物,客观地看待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与之和谐共处。这一思想不仅在春秋战国时期为救世提供了方案,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修身养性、治国安邦等方面仍然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一、无为思想历史探源

先秦道家学派的开山鼻祖老子所处的时期是一个动荡不息、战乱不止的时代,社会面临重大变革:长期的战争使得民众流离失所、痛苦不堪,诸侯互相攻伐,灭国破家者不计其数。社会渐渐形成了贫富极不平均的状况,除了少数几国政治较为清明,其余的王朝统治都很黑暗、腐败。西周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逐渐转变为“礼乐征伐自诸候出”,各诸候国之间展开了激烈 的战争,出现了小国林立的局面。这意味着西周以来礼乐制度的崩溃,社会呈现出无序和混乱的状况。

当权者无限扩张个人贪欲,加重了民众的负担。第一、 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失去土地的农民不得不依附于新兴地主,忍受沉重剥削。第二、 战争不断。当权者为了个人一己私欲,不惜牺牲大量民众而发动以掠夺土地为目的的兼并战争: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 人盈城。第三、 各诸侯国横征暴敛,国君生活奢华,对民众加以残酷盘剥,以供自己享乐。以齐景公为例,据《左传》记载,此人“征敛无度,宫室日更,淫乐不违。内宠之妾,肆夺于市。私欲养求,不给则应。民苦病之。”

隐士阶层中的有心人目睹这种现状,要想寻一个补救的方法,老子是其中的代表。隐

者群体看似出世,实则心怀救世安民之志。他们拥有深厚的学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并怀有济世安民之志,但他们采取不同于以儒家为代表的诸学派的入世方式,而是时刻对当权者提出忠告,但又坚决不与当权者合作。对当时的黑暗一方面深有洞察,另一方面又觉得无力改变现实。他们不愿降志屈节,便隐姓埋名。在春秋战国那种时局下,反而是站在局外影响政治的隐者群体显得更为重要。政治中权术往往会混扰人的视听,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而隐者正是那些旁观者,他们冷眼看待社会的一切,但又时时发出与主流话语不同的声音。他们身处局外,故能冷静分析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他们坚决对抗当权者,故能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大胆批判社会的一切不合理现象。“隐士文化”提倡的清静、退让,对老子无为思想的产生无疑起着很大的作用。

二、无为思想的意蕴

“无为”是老子思想中一个重要的理念,正确解读这一理念对领会老子以及整个道家学说至关重要。 “无”在《老子?德道经》中,不是表示不存在,而是指无具体形象的物质和状态,这种物质和状态只是看不见,听不清,摸不着。它是既表无具体形状的物质,又表抽象思维的属性概念。因此,老子的“无为”思想并非“无所为”,而是“无为而治”。

在很多人心目中,无为是一种无所作为、消极遁世的状态,就像一个隐居深山的老者,不问人间的生活。这或许是对无为的一种误解,无为是一种在生活中最贴近心灵自由的状态。 无为并不是在逃避现实中所为的一切,而是知其所为而无为。无为是一种常态、是一种达观,他对自己要做的事情很了解,并且能以一颗平常心面对,他不会刻意在乎人生的得失,而是寻求心灵在整个人生历程之中的愉悦。由此,老子的“无为”思想包括以下几种含义:

首先,它是指自然而然、不加人为造作,让万物各顺其性命而达到一种自然状态,“因物之性,不以形制物也”(十七章),从而达到有效治理社会的目的。“道之尊,德之贵,莫之命而常自然”。(五十一章)

其次,指不妄为、不过度而为,不能超过事物自身生存发展的必要限度,“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橹。功成身退,天之道。”(九章)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四十六章)

再次,指不为私欲、无心而为,去掉私欲蒙蔽,才能真正令万物各顺其性命。清静无为。“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i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老子真正的目的是通过无为来达到无不为的结果。以“无为”的态度去面对社会,去面对人生,一切事情没有不上轨道的。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我们只能找寻到它的规律,沿着规律来顺应事物的发展。譬如老子的无为思想在中国政治上的影响表现为几乎历朝历代都有的休养生息、无为而治,但施行这种政策的朝廷决不是什么都不做,他们必须做好军队和儒家的宗法理论这些部分。当然,“无为”不仅是对于统治阶层治理国家而言的,对于任何人做任何事,对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亦是如此,找寻事物发展的规律,依照道和规律来办事,不要妄为,不要乱为,自然没有为不了的事情。

三、无为思想的古今应用

老子的无为思想贯穿于老子整个思想的始末,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完善的思想体系。无为思想在后代得到历代开过统治阶级的重视和提升,尤其是在汉代经历过秦的暴戾统治后百姓急需休养生息之时,无为思想对于复兴汉代的凋敝的国情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及至后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老子的“无为“思想依然为历代所延续,并未彻底的离弃。

几千年来,无为思想影响并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刘邦平天下而立汉室,治天下就用无为思想,轻法刑,薄徭役,让人民休养生息,从而才缓解了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战乱给人民和社会造成的创伤,大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之后,文帝、景帝继续采用高祖之略,历史上出现了有名的“文景之治”,中国出现了第一个封建社会的繁荣盛世。

老子的无为思想在现代的现实生活中也得到应用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教育方面:英语教学改革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就是无为思想的体现。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制度顽固的统治着课堂,这严重违背了我国传统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优秀教学思想。教学无为,就是不主动教学,让学生处于积极求学的“有为”状态。教师的“无为”,不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而是通过创造语言环境、淡化语法教学、精心设计课堂、因势利导,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也就是要通过教师的“无为”导学,学生达到“无所不为”的学习目的,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生命力。

在修身养性方面:很多老人在晚年的闲适自得都体现了老子的“无为”思想。当我们看到一些老人在锻炼身体或是在逗鸟,对那些忙于事业的人来说这是无为的状态,是无用之举,是衰老的象征。但当他们因为超负荷的工作而生命垂危之时,他又会想起这种无为生活,更

希望在剩下的日子里过上这种安静舒适的生活。也许只有当一个人的生命所剩无几之时,他才真正懂得无心灵沟通,因为物质的生活匆忙的不容自己过多的反省。但可以说明一点,真正的无为来自于对生命的认可,它是在让自己所有的感官达到最舒适安宁的状态。

在做人处事方面,无为是一种做人的标准。无论它体现出的是一种博爱,是对一切生灵的崇敬之心。所以当东郭子向庄子问道在何处时,庄子说到无处不在,甚至连蚂蚁、草木、屎尿之中也有道。无为也是这样,是一种以万物为对象的道德标准,以博爱来获取心灵的自由,它是一种在自我理解与宽恕之中达到生活的一种安宁。

在政治方面,孔子认为,“天”是自然的天,可以化育万物。帝王的统治要学习“天”的不扰民。在具体实施中《论语·阳货》有:“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里孔子要求统治者不要随便根据个人意志来号领天下应怎样做。而是要尽量让百姓说出自己所需要的,先约定俗成,可以先是“试行条例”等到民间风俗已定,才把这种平民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另一方面,孔子认为“德”也是“无为”得以实现的前提。统治者要懂得用智慧管理国家,并且施行一套“礼法”使奴隶和奴隶主之间达成短暂的和谐关系。

四、结论

无为思想体现了老子对世间万事万物的各种错综复杂的深刻透视和分析,对中华民族的性格和人生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乃至人们的一般的观念及行为均有着深刻的影响。

当然。老子的思想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是不可否认的。他所提出的尊崇周朝礼制,实质是维护等级制度,具有历史局限性。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老子所在的特定背景对其思想的影响。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仅仅因为老子哲学中某些消极思想而全盘否定他是违背历史发展之自然规律的。任何人的思想,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然存在着历史发展的局限性,如果否定了这一点,也就否定了辩证思想及其规律。所以,如果我们仅仅从字面上理解“无为”。并以此夸大其中存在的消极思想而对“无为”持否定态度,或不求甚解地消极效仿,这无疑是以偏概全了。所以,理解老子,理解“无为”,应从“道”人手,只有深刻地理解了 “法自然”的真正内涵.才能真正理解老子那饱含思辨的 “无为”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使“无为”思想积极地服务于我们的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当中。

无为的历史篇三:老子自然无为思想及其现代社会启示

老子自然无为思想及其现代社会启示

摘 要:“自然无为”思想是老子哲学体系的核心观念。它的提出,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背景。“自然无为”思想并不是什么也不去做的不作为,而是指顺任事物的天然状态去作为以及排除不必要的行为或反对强作妄为。“自然无为”的思想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如政治价值、人生价值、生态价值等。它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进行学习和研究的宝贵财富。

关键词:自然无为道价值

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是他哲学思想的全部精髓之所在,自然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尊重规律而为、不做有私欲之为和适度而为。这一哲学思想对当时的治国治世产生了重要影响。虽然距今已有2000多年,但对今天的政治、生态和做人方面仍有借鉴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就从这三个方面出发来阐述“自然无为”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老子自然无为思想的内涵

“自然无为”思想是老子哲学体系的核心,他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都可以用“自然无为”来概括。“自然无为”是达到老子眼中理想社会的途径和方法。“自然无为”中的“自然”不是指自然界,“自”是指“自己”,“然”是指“这样”,“自然”的意思是本来这样、本来如此,它是一种状态和效果。“无为”是一种行为,是实现“自然”的途径和方法。“自然”的状态和效果要求“无为”的行为,相应地,“无为”的行为也必然体现着“自然”的理念。“自然”与“无为”看似是一对矛盾,但二者并非绝对排斥和对立,关键在于人们“为”的性质和程度,当人们在一定的范围和强度“为”时,就不会破坏事物的“自然”状态,只要不是强力和勉强行为,事物就可以保持和谐、统一的状态,因此“自然无为”有三种涵义:

1.自然无为是顺应自然、尊重规律的为。正如《老子》第二十七章说:“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不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虽智大谜,是谓要妙”[1],意思是说人们“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遇事尊重客观规律,就会少走弯路,顺利做好事情,如果能像圣人那样因循自然,不偏爱任何人,就能拯救所有生灵,这样的行为显然是尊重自然规律而为。

2.自然无为是不做有私欲之为、不做有害之为。《老子》第七章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

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邪,故能成其私”[2]意思说天地在时空上是天长地久的,天地为什么能够长久的存在呢?那是因为它们的包容与豁达,它们的存在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要与万物共存,因此它能够长久,以此为标准,圣人在利益面前,是先他人后自己的,尤其在危难时候,能够不顾自己的生命成全他人,正是因为圣人没有私心邪念,才能实现为民谋利。以此为基础,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因此我们的“为”必须考虑他人的利益和要求,不要只为自己着想,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破坏他人的利益,我们应该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上满足自己的利益。

3.自然无为是适度而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限度,超过这个限度,事物就会反向发展,因此我们为人处世要把握一定的度,做事不能太过,要适可而止。《老子》第九章说:“持而盈之,不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3],意思是一味聚积财富,不会理财,不断扩充武器装备以取天下,这种行为不可能长久,富贵后骄奢跋扈,必然会自招灾祸。功成名就后另谋事业为人民造福,这才是顺应自然的道理。《老子》第四十四章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唯知足,方能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常久”[4]因此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要为而有度。

二、 自然无为思想的现代价值

(一) 政治价值

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在政治上的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府管理,另一方面是统治者治理国家。从政府管理方面来讲,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对其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过去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政府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下,包办一切却又办的不尽人意。因此政府的“无为”可以理解为不要扮演全能政府,要使政府权力下放,由管制型转向服务型政府,由无限政府转为有限政府,减少不必要的控制和干涉。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一个事事包办的全能政府,必然会超出其能力范围,导致人民生产积极性下降,经济发展迟缓,因此政府必须实现职能转变。

从统治者治理国家方面来说,统治者治理国家得当与否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发展。统治者治国要使民安,民安要依赖君贤。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先使百姓安宁,如何使百姓安宁呢?首先统治者就要做到“自然无为”,即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不要将一些东西强加于民众,不要干扰民众,尤其不要使用兵刑、法令来压制民众,而是以“无为”的方式引导、教化民众,使其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正如《老子》第三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

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统治者还要以民为本和体察民情,正如《老子》第六十六章所说:“江海之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为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5]

(二)人生价值

老子“自然无为”思想对个人成长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从两方面来讲其对个人的价值,即个人及个人与他人关系方面。从个人自身来讲,“无为”就是要求人无过多的私心贪念,要以淡泊宁静的心态面对世界,为人宽容厚道,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老子》第三十八章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6],意思是说真正有道德的人不会到处宣扬自己有道德,而没有德的人时刻都在标榜自己有德,《老子》第二十四章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7],意思是说想要站得高靠踮脚是不行的,想要走得快靠大跨步是行不远的,自我表现的人看不通透,自以为是的人不分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会有功德,不夸耀自己的,才干才能长久。

其次,“自然无为”思想的价值还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人具有社会性,每个人都处于与他人的联系中,离群索居的人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在为人处世中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要得饶人处且饶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时候不要伤害他人。《老子》第四十九章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言,信者吾信之;不言者,吾亦信之,德善”[8],意思是说对善良的人,我要善待他,对不善良的人我也要善待他,对于相信诚信话语的人,我相信他,对于不相信它的人,我也信任他,因为德是向善的,没有分别。由此可见“自然无为”思想就是告诉我们在对待人与人关系上要无私心、无贪欲、有德行,善待每一个人。

(三)生态价值

老子“自然无为”思想对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也有重要意义。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人类无时无刻不在与自然界发生着联系。我们生于斯,长于斯,自然界对我们如此重要,必须认真保护大自然。但是,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贪欲心膨胀,急功近利,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导致了大自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打破了自然的生态平衡。例如,人类过度砍伐森林,导致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严重,沙尘暴、洪涝更加频繁,尤其近期出现的雾霾天气已经说明了大自然对人类肆意破坏生态平衡的报复。正如日本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汤川秀树的评论:“生活在科技(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摘:无为的历史)文明中,我们在原始自然前不感到无能为力,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担心人类会不会沉没到科学文明这种人类制造的第二自然中去,老子的‘天地不仁,万物如刍狗’的声明获得了新的威胁

性意义”[9]。面对这种状况,人类必须考虑应该如何解决,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就是告诫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顺物之则才能再次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如果人类的有为违背了自然规律,日后必然遭到自然界的惩罚,正如《老子》第十六章说:“复命曰常,知常不明,不知常,妄作凶”[10],意思是说回归自然本性叫常道,认识自然本性是明智,不知道自然本性而轻举妄动必然会导致灾祸。因此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达到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2] 陈鼓应 著 《老子注评及评介》[M] ,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第174页 陈鼓应 著 《老子注评及评介》[M] ,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第87页

[3] 陈鼓应 著 《老子注评及评介》[M] ,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第93页

[4] 陈鼓应 著 《老子注评及评介》[M] ,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第239页

[5] 陈鼓应 著 《老子注评及评介》[M] ,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第316页

[6] 陈鼓应 著 《老子注评及评介》[M] ,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第212页

[7] 陈鼓应 著 《老子注评及评介》[M] ,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第161页

[8] 陈鼓应 著 《老子注评及评介》[M] ,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第253页

[9] 汤川秀树 著 《创造力和直觉---一个物理学家对中东方的考察》 [M],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版,第46页

[10] 陈鼓应 著 《老子注评及评介》[M] ,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第1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