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历史篇一:中国工业化路径转换的历史分析
内容提要:新中国工业化的历程表现出它经历了三次道路选择,即:20世纪50年代选择的以“单一公有制”为基础的“优先发展重工业”道路;80年代选择的以“改革开放”为基础的“外延型全面发展”道路;世纪之交选择的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种历史性的选择,既是特定环境和经济发展阶段的产物,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在工业化问题上已经成熟起来。但是,由于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匮乏、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人口大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转换仍将是一个艰难的调整和较长的过程。 关键词:工业化发展战略新型工业化 1949年以来中国的工业化及其道路选择经历了两个时期和三次重大选择:(1)1949—1978年,为建立独立工业体系和国家安全,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战略,并为此实行了高积累、高投入、以追求数量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型工业化道路。(2)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为第二个时期。其中又可分为两个阶段:1978年至1996年为第一阶段,在改革唤起巨大经济活力和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市场的背景下,在农轻重产业均衡发展和卖方市场的双重推动下,仍然实行了以高投入和追求数量为特征的外延型工业化道路。1997年至今为第二阶段。这个阶段在国内买方市场基本形成、国内资源有限和国际竞争加剧的条件下,开始走上以追求效益、提高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条曲折的道路,以及这条道路的绩效到底如何,学术界一直是见仁见智,说法不一。这里想就这个问题,谈一些自己不成熟的想法,以就教于同行。 一、传统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形成和绩效(1949—1978)1949—1978为新中国工业化的第一个时期:即单纯依靠国家力量,实行计划经济和优先发展重工业时期。20世纪50年代工业化道路的形成可以“一五”计划为标志。这个经济发展战略,可简单概括为:主要依靠国内积累建设资金,从建立和优先发展重工业人手,高速度地发展国民经济;实施“进口替代”政策,通过出口一部分农产品、矿产品等初级产品和轻工业品换回发展重工业所需的生产资料,并用国内生产的生产资料逐步代替它们的进口;改善旧中国留下的工业生产布局极端不合理和区域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畸形状态;随着重工业的建立和优先发展,用重工业生产的生产资料逐步装备农业、轻工业和其它产业部门,随着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以及其它产业部门的发展,逐步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逐步改善人民生活。这种工业化道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高速度发展为首要目标。(2)优先发展重工业。(3)以外延型的经济发展为主。外延型的发展是指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是靠增加生产要素。(4)从备战和效益出发,加快内地发展,改善生产力布局。(5)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目标,实行进口替代。 研究上述工业化道路的形成,不能不研究作为新中国缔造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对工业化问题的认识,因为这对1949年以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选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中国工业历史篇二:《中国工业史话》读书报告
关于《中国工业史话》之读书报告
这几天把《中国工业史话》这本书基本都看完了,之前也有看过里面的内容,所以也大致了解了里面的内容,这本书以朝代更替的时间顺序来进行讲述的,从原始社会的工业发展一直到解放前夕中国的工业全貌,虽然我个人不认为原始生活的那些手工业制作算是中国工业的开端。
这本书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大部分: 第一.中国古代工业的发端
中国古代工业开始于原始社会,当人类刚学会有目的、有意识地制造工具为方便自己的生活所用时,就在工业之路上迈出了第一步。它具备了采掘自然物质资源制造生产生活资料的工业的因素,只是由于多为手工操作,因此称为原始工业或原始手工业。分别包括了石器、陶器、纺织业、酿酒业、商周的青铜器制造工业、春秋的冶铁工业等等。
第二.从秦汉到隋唐的中国工业
秦汉和隋唐都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经历长期的分裂动荡走向统一,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很重要的事。具体到对工业发展的影响作用则更为显著。和平稳定的大一统环境为工业发展首先提供了前提条件,在这个时期冶炼、陶瓷、还有纺织工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还有更值得一说的就是汉代出现的造纸术,使得大量知识得以保存记录下来。炼丹术盛行的同时也是中国化学工业大发展的时期,而隋唐时期则把当时的中国工业推到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三.各具特色的辽宋夏金元工业
辽宋夏金元是我国历史上的又一个大分裂时期,虽不像以往的历史上分裂时期那样出现诸侯割据的局面,然而由于相互攻伐所造成的国家动荡、民众涂炭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其间的形势可谓颠簸起伏,既有北宋鼎盛时期的繁华,也有人民流徙的南渡之痛。但中国的工业仍在顽强地向前发展,在各方面取得显著进步,同时又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所以说,那段时期的工业具有独特的特点。首先是应战争频发时所需的兵器工业宋代的印刷术、各有千秋的制瓷工业、棉纺织业在宋元时期因为棉花种植的推广以及棉纺织技术的改进而突飞猛进。
第四.明清工业的大发展
明、清是我国封建帝王时代最后两个王朝,随着专制统治秩序的日趋巩固,明清的政治统治可以说达到了中国封建统治的顶峰。统治阶级为维护自己的地位,对社会发展的桎梏性越发显露无遗。明清工业发展也因此屡遭挫折,但仍艰难地向前发展,而且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中,已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却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与世界相比,中国的工业已无可奈何的落后于世界潮流。在这段时期官府工业开始走向衰落而民间工业却逐渐成长,虽说明清工业的发展受到阶级统治所束缚,但也在矿冶、制瓷、造船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这一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也开始出现却无法占据主要地位。
第五.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工业
1840年爆发的中英之间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战后中国丧失了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中国社会的性质由封建专制主义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同农民的矛盾变为中华民族与外来侵略者的矛盾,中国社会由此进入了现代,而鸦片战争的失败其根本原因则是由两国工业差距导致,从战前中英两国工业实力的对比就已经悬殊,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对中国传统工业造成了很大冲击,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工业也由此产生,一系列的事件也促进中国近代工业的缓慢发展。
第六.清朝末年的中国工业
甲午战争战败后外国列强在中国取得了合法开厂的权力,也就是对中国民族工业的直接压迫,甲午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的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不过也因此迎来契机,清政府对民间资本的束缚有所放松,使得民族工业发展迎来了高潮,中国资产阶级开始觉醒。
第七.从“一战”到“二战”的中国工业
从19世纪70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诞生到1911年辛亥革命为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开办资本在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个,资本总额有1.3亿元。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民族工业发展是十分缓慢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统治,在发展民族工业方面,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工商业的规章,废除了大量苛捐杂税,一定程度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新的发展,而由于二战的爆发使得“二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状况元气大伤,而且由于抗日战争爆发民族工业开始了大迁徙。抗战结束后直到解放前夕的中国工业都陷入了空前崩溃的绝境,直到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工业才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这本书把中国工业的发展基本介绍了一遍,中间也出现了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了中国工业发展得到阻碍或者促进,让我也了解到了我国工业的辉煌成就以及近代工业发展的艰难,最终也造就了中国工业发展的今天。
中国工业历史篇三:揭秘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
揭秘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
2015-02-14 国科环宇 国科环宇
国科环宇
微信号 UCAS2004
功能介绍 国科环宇——军工行业最受欢迎的公众平台!
新中国航空工业从1951年创立,历经60年,成功研制生产了上万架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歼击轰炸机、直升机、侦察机、教练机、无人驾驶飞机、支线客机和通用飞机,为国防和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初创阶段
1950年3月,重工业部设立了航空工业筹备组。
1951年1月1日,周恩来授命前往莫斯科的三人代表团启程,与苏联谈判。
谈判的分歧主要有:中方提出由修理到制造,一开始就要从布局、土建、设备安装等方面考虑向制造过渡。苏方提出这次只谈修理,制造是以后的事。苏方坚持在莫斯科设计工厂,将图纸送到中国施工。中方强调这难以符合中国国情。工厂的基建非常复杂,涉及选址、水文、地质勘探等众多因素,最后苏联放弃了他们的意见,派20名专家到中国进行工厂设计。 1951年4月18日,重工业部设立航空工业管理局。
1952年8月,第二机械工业部即国防工业部成立。
(沈阳厂成立后,完善了设计队伍,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室。图为沈飞设计室旧址)
全面铺开
1954年7月,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初教5试制成功。1956年喷气式歼5试制成功。1959年超音速喷气式歼击机歼6试制成功。
中国航空工业从修理到制造,再到自行设计,由生产活塞式发动机飞机到掌握制造技术,仅用了7~8年的时间。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成批生产喷气飞机的国家之一。 中国航空工业在1953-1957年间新建、改建和扩建了20个企业,制造了3种飞机、4种发动机和146项辅机产品,生产飞机438架,发动机954台,修理飞机2476架,发动机9665台。
(1954年8月1日,毛泽东主席写给南昌飞机厂,祝贺第一架雅克-18型飞机试制成功)
(1958年,毛主席视察沈阳发动机厂,观看涡喷5型发动机)
苏联毁约与大跃进时期
50年代末,中苏关系彻底破裂,苏联断绝了对中国的援助。1958年全国掀起“大跃进”群
众运动,使刚刚发展的航空工业遭到严重挫折。
三机部于1962年6月在沈阳召开了东北地区军工干部会议。紧接着,国防工委又于7月在北戴河召开了工作会议。这两次会议后,航空工业系统开展了大规模企业整风运动和质量整顿工作,使航空工业走上正轨。
(1950年3月,重工业部设立航空工业筹备组,组员包括吴大观。图为吴大观(左)和苏联专家合影)
走上健康发展道路
1963年9月23日,歼6型歼击机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已进入独立自主仿制超音速歼击机的新阶段,走上了独立自主、自行研发的道路,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能生产超音速作战飞机的国家之一。
1963年9月,航空工业部成立。
1965年6月,强5飞机首飞。这是中国喷气式战机自行研制的开端,1969年7月,歼8飞机首飞成功,标志着中国的航空工业已从仿制走上了自行设计的道路。
(歼-6生产车间)
(中国空军地勤人员维护歼-6型战斗机)
(首飞后返回地面的强5飞机)
改革开放初期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航空产品多以无偿军援方式出口到其他国家。1979年1月,成立“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开始探索一条出口创汇之路。
中航技拿下出口埃及歼6的第一个大合同,淘到了第一桶金。随后确定从英国引进技术,为歼7飞机改装。合同签订后,遇上中央削减军费,合同面临毁约危机。航空工业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在国外找到买主,签下了几十架飞机合同。但买主急着要飞机,为满足国际客户的需求,歼7B和歼7M短时间内顺利研制成功,在引进技术同时还出口军机创汇,创造了航空工业史上的奇迹。
(出口埃及军机为航空工业赚到第一桶金)
(西飞集团厂房内正在组装的轰-6型轰炸机)
向现代企业的转变
1982年5月25日,第三机械工业部改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部。
1988年4月,航空航天工业部成立。
1993年,航空航天部撤销,分别组建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和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
1999年,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一分为二,分别组建了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
2008年11月6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航工业)正式成立。
附: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在各个时期名称变更如下:
--------------------------------------------------------------------------------
国科环宇——军工行业最受欢迎的微信公众平台!
若发现涉密或敏感信息请拨打举报电话:4006405800
输入日期查看精彩内容(10月份之后)
查看“航空航天科研院所汇总”输入208
查看“中国2015大阅兵将亮相的新型武器”输入127
查看“盘点近年(转 载 于:wWW.ZHaoqT.nEt 蒲 公英文 摘:中国工业历史)来中国超级项目”输入130
查看“中国20年来唯一用武力收回的领土”输入201
查看“潜伏在中国高层的8大间谍”输入1228
查看“中国导弹部队为何叫二炮?”输入113
查看“详述中航工业集团公司”输入105
查看“神秘的8341部队,揭秘中央警卫团”输入202
查看“中国陆海空最先进武器简介”输入205
查看“惨遭下马的中国尖端军工项目”输入1214
其他更多精彩的文章
↓请点击下面“阅读原文↓
阅读原文 阅读 举报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