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心理学篇一:心理学历史中外名家
5 4楼
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德勒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阿德勒的观点对后来心理学的发展影响颇大。许多著名心理学家如阿尔伯特、勒温、马斯洛都对他与他的观点表示了好感。1970年,马斯洛曾说:“在我看来,阿德勒一年比一年显得正确。随着事实的积累,这些事实对他关于人的形象的看法给以越来越强有力的支持。”事实上,阿德勒被认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者之一。 阿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于1870年出生于维也纳郊区一个中产阶级犹太人家庭,但富裕的家庭条件并没有给他带来快乐的童年。在他的记忆中,他的童年生活是不幸与多灾多难的。他自己曾说他的童年生活笼罩着对死的恐惧和对自己的虚弱而感到的愤怒。他在弟兄中排行第二,长相既矮又丑,幼年时患软骨病,身体活动不便。他四岁才会走路;又患佝偻病,无法进行体育活动。在身体健康的哥哥面前他总感到自惭形秽,觉得自己又小有丑,样样不如别人。他还被汽车轧伤过两次。5岁时,他患了严重的肺炎,甚至连他的家庭医生也对他绝望了。然而,几天后病情却意外地好转。从此他想当一名医生。在后来的回忆中,他曾说自己的生活目标就是要克服儿童时期对死亡的恐惧。进学校读书以后,开始他的成绩很差,以至老师觉得他明显不具备从事其他工作的能力,因而向他的父母建议及早训练他做个鞋匠才是明智之举。不过在一些小事上,我们还是能看到他的不甘人后的一面。他曾自述过一件小事:“我记得走往学校的小路上要经过一座公墓。每次走过公墓我都很惊恐,每走一步都觉得心惊胆颤,然而看到别的孩子走过公墓却毫不在意,自己感到十分困惑不解。我常因自己比别人胆小而苦恼。一天,我决心要克服这种怕死的恐惧,采用了一种使自己坚强起来的办法。我在放学时故意落在别的同学后面而间隔了一段距离,把书包
放在公墓墙壁附近的草地上,然后多次地来回穿过公墓,直到我感到克服了恐惧为止。”另外,阿德勒一直是一个合群的孩子,与同伴玩时被人所接受的感觉使他感到高兴和满足。
1895年,阿德勒获得维也纳大学医学学位,成为眼科和内科医生。1900年,弗洛伊德的《释梦》出版后,他读到了此书,并对其深有好感。他认为此书对于了解人性有很大的贡献。于是他在维也纳一本著名的刊物上著文为弗洛伊德的观点做辩护。或许正是这一缘故,当1902年弗洛伊德着手建立小组织——“星期三心理学会”后不久,阿德勒就被邀请加入,成为弗洛伊德最早的同事之一。鉴于阿德勒在这个小群体中智力最为出众,弗洛伊德对阿德勒倍加赞誉,也非常信任。1910年,在弗洛伊德的推荐下,他成为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第一任主席,并负责该协会会刊的编务。但是,两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在一开始就潜伏着有朝一日会裂隙的危机。阿德勒从一开始就不是弗洛伊德的忠实信徒,两人之间也从未建立亲密的个人关系。正如著名心理学史家墨菲所指出的那样,阿德勒显然一开始就认为自己是弗洛伊德这位大师的年轻同事而不是弟子,而弗洛伊德则把阿德勒看作自己的信徒和门生,他不能容忍他心目中的弟子对他的学说有任何怀疑和偏离。1907年,阿德勒发表了一篇论述由身体缺陷引起的自卑感及其补偿的论文并获得了很大的声誉,此时弗洛伊德还认为阿德勒的观点为对精神分析学的一大贡献。但是,当阿德勒进一步发展自己的观点并认为补偿作用是理论的中心思想时,弗洛伊德便不能容忍了。两人在理论方面分歧越来越大。1911年,阿德勒连续发表三篇文章,阐述他对精神分析性倾向的反对。两人的矛盾激化,最后阿德勒辞去协会主席之职,率领他的几个追随者退出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另组了“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鉴于“精神分析”一词已为弗洛伊德使用了,1912年,他又把组织名字改为“个体心理学学会”。从那时起,阿德勒便致力于发展和完善他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体系。
阿德勒曾在奥国军队当军医。以后,他又曾在维也纳的教育机构中从事儿童辅导工作。到2丅0年代,阿德勒已是声名远播的人物了。1926年,阿德勒应邀访美,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1927年,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32年出任纽约长岛医学院教授;1934年他决定在美国定居,1937年,他应聘赴欧洲讲学,过度劳累的结果终于使得他的心脏病突发而死在苏格兰阿伯登市的街道上。
主要著作有:
《神经症的性格》、《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理解人类本性》、《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生活的科学》、《生活对你应有的意义》、《神经症问题》等。
010-10-26 21:10 回复
名侦探之最 760
位粉丝
正式会员
5
5楼 教育心理学大师:皮亚杰
日内瓦学派创始人,瑞士儿童心理学、发生认识论的开创者,被誉为心理学史上除了弗洛伊德以外的一位“巨人”,其提出的发生认识论不仅是日内瓦学派的理论基础,也是欧洲机能主义的重大发展。它开辟了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途径,对当代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影响。皮亚杰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主要研究人类的认识(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的发生和结构)。他认为,人类的知识不管多么高深、复杂;都可以追溯到人的童年时期。甚至可以追溯到胚胎时期。儿童出生以后,认识是怎样形成的,智力思维是怎样发展的,它是受哪些因素所制约的,它的内在结构是什么,各种不同水平的智力、思维结构是如何先后出现的,等等。所有这些,就是皮亚杰心理研究所企图探讨和解答的问题。皮亚杰解答这些问题的主要科学依据是生物学、逻辑学和心理学。他认为,生物学可以解释儿童智力的起源和发展,而逻辑学则可以解释思维的起源和发展。生物学、逻辑学和心理学一道,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和智力(思维)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皮亚杰(Jean Piaget),瑞士心理学家。1896年8月9日生于瑞士的纳沙特尔,卒于1980年12月16日。父亲亚瑟·皮亚杰是大学中世纪文学
教授,母亲丽贝卡.杰克逊。皮亚杰是家中的长子。
在纳沙特尔大学读书期间,对哲学、生物学心理学和逻辑学富有兴趣。他认为,生物学和哲学的融合是通向认识论的捷径。19<0>18年在纳沙特尔大学得科学博士学位,当年去苏黎世,在烈勃斯和雷舒纳的心理实验室工作,井在布鲁勒精神病诊疗所学习精神分桥学说。他听荣格的讲课,并阅读弗洛伊德的书籍。1919年去巴黎大学,听过皮龙的讲课,学习病理心理学,并学习科学的逻辑学和哲学。1921年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继在巴黎任西蒙助手,在一所小学的比纳实验室研究儿童心理,受西蒙委托应用勃德的推理测验测量巴黎儿童,并进行标准化。他从儿童对测验题的正确和错误答丅案中得到启示,引导他通过与儿童的对话并从儿童的正确答丅案特别是错误答丅案的推理过程中研究儿童的思维活丅动。他还受到格式塔心理学派关于部分与整体关系理论的影响,在自传中曾说过:“如果我在1913——1915年问早就接触到魏特里和苛勒的著作,我可能成为一个格式塔心理学者。”
他早年接受生物学的训练,继而对认识论和逻辑学具有浓厚兴趣,以后他又长期从事儿童心理学的研究。1921年,经日内瓦大学克拉巴莱德的邀请,皮亚杰由巴黎回到日内瓦,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研究主任”。从三十年代开始,把研究成果写成他早期的五本儿童心理学著作。
1925年和1927年,他的两个女儿先后出生,1931年生一男孩。他在妻子协助下,以大量时间观察儿童动作并进行各种实验。他对自己三个孩子的研究,提供了他创立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重要基础。根据研究结果,写成三本专著,主要论述儿童智慧行为的发生、儿童因果概念和儿童象征行为(模仿和游戏)的开始等问题。他在离开纳沙特尔前,曾从多年关于软体动物的研究经验总结出一个根本问题,即遗传结构和环境的关系问题。他认为,这个问题不仅是有机体发生学上分类的中心问题,而且也是心理学上学习理论(成熟和学习的关系)和认识论的中心问题。
1929年在日内瓦大学任科学思想史教授,兼卢梭学院助理院长。1929——1939年的十年期间,坚持研究数学、物理和生物学中主要概念的形成和历史,并在卢梭学院以较大规模从事儿童的动作和思维活丅动的研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心理学会议上,他提出了关于儿童的具体运算和运算的整体结构的论文。1924——1954年他连任日内瓦大学教授,1940年起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现改称教育学院)院长兼实验心理学讲座和心理实验室主任。瑞士成立心理学会,他连任学会主席三年。1939——1945年问,从事两方面研究:第一方面,研究儿童到成年期的知觉发展,企图探索知觉与
21:12
名侦探之最 760
位粉丝 正式会员 5
智慧的关系,借以验证格式塔心理学派的论点。第二方面,利用具体的实验技术和分析方法,开始研究儿童的时间、运动和速度概念以及与这些概念有关的行为的发展。 1954年在加拿大举行的第十四届国际心理学会议,被选为国际心理学会主席。1953——1956年在日内瓦先后举行四届儿童发展问题国际讨论会,到会的有英、美、西德、瑞典、瑞土等国的代表,皮亚杰和英海尔德(B.Inhelder)应邀参加会议,并提出了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论文。1955年起,任日内瓦“发生认识论国际研究中心”(Intemational Center of Genetic Epistemoligy)主任。他创立的“发生认识论”主要研究作为知识形成基础的心理结构(即认识结构)和探讨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的机制。该中心集丅合各国著名学者共同研究儿童认识的发生与发展问题,据1970年报道,已出版22卷专著。1972年退休。 主要著作有: 《儿童的语言与思维》、《儿童的判断和推理》、《儿童关于世界的概念》、《儿童的智力的起源》、《智慧心理学》、《成功与理解》等。 6楼 动物心理学的鼻祖,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桑代克
010-10-26 回复
历史心理学篇二:浅论心理史学对历史学的影响
浅论心理史学对历史学的影响摘 要:由于与心智史学、心态史学、历史心理学存在着概念界定不清的问题,并且在已有的相关着作中,暴露出理论基础不牢固,对史料地运用不够科学,分析问题过于简单化、片面化等缺陷,心理史学一度处于较为混乱的发展状态,但不可否认的是,心理史学在增强历史生动性,扩大历史研究领域,加深对历史地理解及丰富史学理论和方法等方面,对历史学做出了杰出贡献。对心理史学地完善,需要做到:加强研究者的心理学理论学习;注意搜集充分的有关历史人物个体心理的材料,并要保证这些材料的客观真实性;处理好个性心理的稳定性和变化性之间的关系;坚持唯物史观指导;研究者还要注意自身心理对研究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心理史学;精神分析;历史学
1910年,弗洛伊德(S.Freud)出版了《列昂纳多·达·芬奇及其对童年的一个记忆》,这是现代心理史学的开山之作,此后,经过几代学人的努力,现如今心理史学已经发展成为历史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在这一过程中,以美国学者埃里克森(Erik.H.Erikson)为首的新一代心理史学家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心理史学对历史学的贡献
要探寻心理史学对历史学的贡献,首先需要对心理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有清晰的认识。胡波对此有专文探究,在他看来,历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历史上的个体与群体的心理活动”;研究目的和任务是“研究历史主体的心理活动以及对探索历史或撰写历史所必然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从而使研究之范围获得了一定的规范化。”研究方法的实质与特征,“即运用心理学知识来研究过去时代人们的心理及其对于社会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并且进一步指明它是心理学与历史学内在的有机结合,而不是某些外加的标志[1]。笔者认为心理史学的研究对象中还应包括两个重要方面即民族心理和变态心理,这两种心理在历史变动期和部分地区对人们行为的影响非常显著,如二战时期纳粹青年对希特勒的崇拜、五四时期民众民族情绪的高涨、“文革”时期全民批斗现象,都是值得详细研究的课题,近年来也有一些相关作品出现(如彼得·洛温伯格的心理史学代表作《纳粹青年追随者的心理历史渊源》)。
心理史学作为历史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对历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增强了历史研究的生动性,融合了史学的学术性和通俗性,扩大了史学的传播范围,使史学的社会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历史是由成千上万的事件构成的,每件事情又是由
气质性格各异的人物怀着不同的愿望和心态来进行的,历史本来是一幅绚丽多姿的美好画卷,这些历史的原本面貌在传统的历史研究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一定程度上甚至受到了压抑。心理史学深入人物内心深处,注重对其心理动机和愿望心态的探究,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和个性特征。此外,通过对剖析、比较、描述不同群体的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便于人们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它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第二,在广度上扩大了历史研究领域,有助于深化丰富历史研究。传统的历史研究集中于政治、经济、文化这三大方面,而心理史学从心理学的角度关注人的情绪、性格、意志及其对历史行为产生的影响。开创了史学研究的新领域,有助于建立一种全面的历史,也加强了历史研究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间的整合性,弥补了传统史学的不足。
第三,在深度上加深了对历史的理解。心理史学方法为历史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和新的解释,它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心理分析,能够进入到历史主体深层结构中去,挖掘历史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对心理动因的把握,在某种意义上,不仅可以更深刻地说明“是什么”,而且能够回答“为什么”。心理史学对历史个体心理的研究,可以揭示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从而避免了研究的简单化和脸谱
化。此外,心理史对史学中的宗教史、文化史、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等专门史的深入研究亦不乏益处。
第四,心理史学对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也做出了突出贡献,有助于史学理论的丰富和史学方法的充实完善。历史心理学以它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把视角转向历史主体心理深层,这不仅使我们对历史主体心理变化规律、结构特征、功能作用等有了更进一步了解,而且以其特殊的研究方法(其中的一些具体方法如作品分析法、投射法、社会测量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传统史学那种注重抽象概括、逻辑论证方法所带来的主观性色彩)对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偶然因素、个人作用等等的研究,为我们认识历史上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个人与群体各自在社会变革中的地位与作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等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认识法则。
除此之外,还有论者提出“心理史学的开创者和实践者的想象力和开创精神,是历史研究,也是一切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值得我们学习”[2]。
二、心理史学的缺陷及其应对措施
弗洛伊德发表《列昂纳多·达·芬奇及其对童年的一个记忆》后,震惊了学界,由最初的广受赞扬到后来的饱受诟病历史,心理史学的命运也同它的逐步开山之作一样,历经坎坷,一直以来学界对它的质疑之声都未曾间断。大卫·斯坦纳德在
集中批判心理史学的《退缩的历史》一书中将困扰心理史学的问题归纳为四种:理论的难以检验、论据不足、逻辑倒错和忽视文化背景[3]。学者们,特别是历史学家们对心理史学的怀疑主要是认为多数心理史学家和心理史学著作都片面地抬高精神心理因素的历史作用,而往往忽视历史发展中的经济关系这个决定性
的因素,这一点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直接矛盾的。事实上,在美国学者埃里克森(Erik.H.Erikson)出版《青年路德》一书后,这一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解决。当然,心理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确实暴露了一些不足和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其理论基础不牢固,这一点造成了心理史学在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时缺少融合,有生搬硬套之嫌。心理学领域自身的混乱局面是形成这一问题的直接原因,虽然精神分析理论在心理历史学中比较成熟,各派心理史学家也用其各自的理论对某一特定时期的历史进行了研究,在众多的理论中没有一种理论能得到公认,这样他们对历史的研究在理论上是各取所需。另一方面,许多研究者没有受过系统的心理学专业训练,对心理学不够了解也是形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
第二,史料不足,说服力不强,缺乏对历史人物的全方位立体研究。心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历史研究却不能实验,而且往往一个人十岁以前的资料是极少的,史料的
历史心理学篇三:心理学历史脉络图资料
流派的相互关系:
1. 西方心理学三大势力:第一是行为主义,第二精神分析,第三是人本主义。
2. 内容心理学与意动心理学存在明显的对立和冲突。
3. 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心理学存在明显的对立和冲突。
4. 构造主义心理学在基本理念和方法上深受冯特的实验心理学的影响。
5. 机能主义不仅为早期行为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研究对象、方法上的启示,又对行为主义的变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6. 阿德勒的理论对霍妮、弗洛姆都有影响。
7. 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虽然是反对行为主义的,但它的一些观点对新行为主义有较大的影响。
8. 弗洛伊德之后的精神分析的演变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是从精神分析内部进行的修正和发展,早期是荣格、阿德勒等人进行的。后期是哈特曼等人的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
学和克莱因等人的精神分析对象关系理论;二是从精神分析外部进行的突破和发展,结合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和哲学等的成果,出现了像霍妮、弗洛姆等的神经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等。
9. 对早期行为主义进行改造,因而出现了所谓的“新行为主义”。
10. 铁钦纳的构造主义不光受到美国本土机能主义心理学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攻击,同时也受到来自实验心理学发源地----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流派的
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