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还原历史

让历史还原历史篇一:还原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冷兵器时代一场脍炙人口的战争。因为它几乎包涵了所有戏剧性的元素,比如强弱对比鲜明的军队,意志力坚强的统帅,反败为胜的曲折历程,还有气贯长虹的英雄故事。这场被后人认定为意义重大的战争,是否真如人们传统认识的那样传奇多姿?是否算得上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历史上的赤壁之战究竟是怎样的?

双方兵力悬殊不大

赤壁之战,曹操究竟有多少兵力?没有现成的数据,只能根据史料推敲分析。曹操自己说八十万,那是虚数。古今史学界无一认同此数。

曹操南征荆州时,从十五六万北方军人中抽调出步兵八万人、骑兵一万余人,但调集来南征的军队没有全部都参战。旱路运输限制了出战的兵力。在一条线上,上限兵力只能是五六万,超过此数,后勤无法保障。不仅道路拥塞,夫役本身也要消耗粮食及其他物资,牲畜也要消耗粮草。从现有的史料来看,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将所统大约三万五千兵力没有从征至赤壁。南进到达江汉间的北兵数量应当是不满六万人。

至于荆州兵,总数或许可达七八万,但长沙、桂阳、零陵、武陵等南四郡仅仅被抚定,曹军从来没到过那里,所能动用的就是集结在襄阳等地的二万余人。这样,江汉间的曹操水、步、骑诸军,包括北兵和新附的荆州兵在内,共约八万人。

随后,曹操又留徐晃驻扎樊城,令曹仁镇守江陵。襄、樊新附,留徐晃驻此是绝对必要的。江陵南连长沙等郡,西与刘璋为邻,派曹仁坐镇是不可或缺的部署。如此算来,东征进抵赤壁的曹军总兵力约七万人。由于长江水运仰仗舟楫之便,更兼江陵军需储备丰富,后勤没问题,所以曹军东进兵力不受限制。

对于孙权方面,基本一致按照《三国志》的明确记载,是孙权给了周瑜三万人马参战,这个没有争议。而对于刘备方面,则多数以诸葛亮自己说刘备一万加刘琦一万合计二万为准。大致上均认为是孙刘联军五万人参战。

以五万抵抗七万兵力,人们普遍认为赤壁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例属实,但双方兵力对比并不十分悬殊。

赤壁之战应为“赤壁—乌林之战”

曹操的兵,大部分是从北方带来的陆军;小部分才是刘表次子刘琮送来的水军(极小部分,是曹操在许县凿了人工湖训练出来的水军)。曹操的水军分为两路,沿江两边顺流而下,陆军也分成两路,沿着长江两岸,在陆地上行进,逼近赤壁。

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一月的一天,沿着长江南岸行进的曹军,与周瑜指挥的前锋部队刚一接触,便受到挫折。这个接触地,叫做“赤壁”,不叫“乌林”。乌林在长江北岸,赤壁则在南岸,两地隔水相对。

南路的曹军,在赤壁吃了亏。曹操立即下令,南岸的陆军全部上船,驶向北岸,与原来沿着北岸而行的船靠在一起,上岸扎营。

曹军退过长江后,全军龟缩在北岸,固守陆口上游斜对岸的乌林,安顿伤病员。从赤壁到乌林,单就战场形势而言,曹操由进攻转为防御,周瑜由防御转为进攻。因此可以这样认为,第一仗比第二仗更具决定意义。

这个历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赤壁之战”,应该称为“赤壁—乌林之战”。在赤壁的两军相遇,只是一个序战;在乌林的大烧大杀,才是决战。曹军的船与军营是在北岸,黄盖的大火烧的是长江北岸的乌林,不是长江南岸的赤壁。

后世的说书家未加深考,把赤壁的“赤”字与“火烧”两字联想在一起,以为赤壁之所以赤,由于火烧,其实,赤壁由于土质的关系,本来就是赤的。

“草船借箭”是借来的故事

诸葛亮不曾有过“草船借箭”的事,倘若孙刘联军连箭都很缺乏,还谈什么抗曹?“草船借箭”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线索可查。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有关记载,建安十八年(213年),即赤壁之战五年后,曹操平定关中,率大军南下进攻孙吴。孙权领兵迎战,两军战于长江水入巢湖的濡须口。曹操受挫,坚守营垒以待战机。一天,孙权借江面有薄雾,乘轻便战船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营部署。曹操生性多疑,见江面水雾缭绕,孙军整肃威严,恐怕有诈不敢出战,下令弓弩齐发,箭射吴船。孙权的船很快便落满了箭,船因一面受箭偏重,渐渐倾斜即将翻沉。孙权命令掉转船头,让另一面受箭,等受重平均,船身平稳后,孙权指挥战船列队,缓缓离去,曹操才明白上了当。这只是发生在孙权身上的一个故事,起初他没料到船身会中这么多箭,使得船要倾覆,仅仅是急中生智之举罢了。他并没有计划“借箭”,史书中也没说是草船。

自从有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后,人们就以它作为衡量、品评三国人物的标准,多数人只知道有《三国演义》,是故“草船借箭”的主角便成了诸葛亮。

“周瑜打黄盖”子虚乌有

人们通常认为,曹军将战船用铁链相连,使得黄盖的火攻奏效,实际上,曹军的战船之间并没有用铁链相连,只是首尾相连、衔接紧密,看上去好像连成一串。实际上,曹军的船舰是用木板两两钉在一起,这样船身晃动幅度大大减小,北方兵在船上可保持战斗力。同时,两大船一体,可以即时进行接舷战的步兵数量增多,特别令江东军头疼。江东水军历来以接舷战制胜,如今接舷战的难度变大,就不得不为此发愁了。

据《三国志·周瑜传》记载,武锋校尉黄盖向周瑜建议:“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在孙刘联军无计可施的情况下,黄盖提出的火攻的确是上佳的方案。三国历史上并没有黄盖使用苦肉计,但诈降确有其事。黄盖为保证无武装的火船不被截击而能够顺利地接近曹军水寨,便向曹操投书诈降。《江表传》记载了黄盖的诈降书,他在诈降书里认为以江东地区六个郡的兵力,不能够抵挡中原的一百多万兵力,但是孙权、周瑜执迷不悟,妄想抵抗,所以,他为了避免与孙权、周瑜一起被消灭,情愿向曹操投降。

曹操告诉黄盖的代表,接受他的投降,叫他于指定的日期带自己的部队与兵器粮草,乘船由南岸到北岸来。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为了使得曹操深信黄盖不是诈降,而是真降,特地行了一番“苦肉计”,先叫黄盖在举行军事会议的时候,公然冒犯周瑜。于是周瑜大怒,叫左右把黄盖拖下去斩首,众将领纷纷求情,黄盖才幸免一死,改打了五十下“脊杖”,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

事实是,黄盖不曾吃这个苦,也不需要吃这个苦。曹操很容易相信黄盖的投降是真的,不是假的。第一,他的兵力比孙刘联军的兵力多。黄盖这样的人之所以不愿与周瑜同归于尽,是很合乎常理的。第二,曹操所能知道的关于黄盖的情形是:黄盖曾经做过孙坚的部下,资格比周瑜老,屈居在周瑜之下,很可能心有未甘。第三,十几年来各方的将领背弃原主而投降曹操的太多。曹操受降成习惯,因此对于黄盖之降,没有存太多怀疑之心。再说,黄盖降了之后,落入自己的手心,想处置随时即可,因此,曹操接受黄盖投降。

没有东风,火攻依然可实施

一直以来人们均认定,黄盖要火攻曹军沿江停靠的船队,必须借助东南风。如果没有东南风,则黄盖火攻绝不能成功,得出这个结论是很片面的。

黄盖在建议长途火攻突袭时,并没有提及风向问题,而只提到曹军船只首尾相连,就可以进行火攻。根据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理事席龙飞的《中国造船史》一书分析,中国风帆技术出现在战国时期,而到汉代则已经很成熟了。其中以三国东吴万震所撰写的《南州异物志》中对帆船技术的记载最为宝贵(《太平御览·卷七七一》),这里面就详细记载了可利用侧向风力的用卢头木叶制成的帆,这种帆可以“其四帆不正前向”。因此,当时东吴水军战船装备有可利用侧风的帆是可以确定的。所以,黄盖的火攻船,并不是必须正好沿风向开进,而可以利用侧向风。加之周瑜、黄盖多次在长江流域进行水战,周瑜方面已经确认这个季节的风向均可以进行火攻。

退一步说,没有风力的作用,火攻的计划依然可以实施。黄盖完全可以把装满了干草的船,由南岸的上游之处,斜对着北岸的下游之处行驶,倚仗水力,而不是风力。

蔡瑁、张允没有卷入“反间计”

历史中的蒋干确系周瑜的同郡,也确实被曹操派去说服周瑜。但并非在赤壁之战中,裴松之注《三国志》时把它记在赤壁之战后,并且只有蒋干劝降,没有中周瑜的反间计。

让历史还原历史

蒋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纵然是这样灵巧的辩士却无法撼动周瑜的意志,归来见曹操时蒋干还赞誉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这一段情节旨在为周瑜“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的胸怀作佐证,但却成为小说家为赤壁之战添油加醋的作料。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利用蒋干传递了伪造的降书,使得曹操对水军都督蔡瑁、张允产生了怀疑,并最终处死了二人,从而为周瑜去掉了一个大隐患,成为赤壁之战周瑜取胜的关键。

事实上,史书上的蔡瑁、张允并没有被卷入“反间计”之中,他们甚至压根就不是曹操的水军都督。《三国志·董二袁刘传》谈及蔡瑁、张允的时候,只论及二人是刘表的次子刘琮的党羽,在刘表临终时阻止刘表长子刘琦进见,而极力扶持刘琮上台。随即曹操南征大军将至,第一个跳出来劝刘

琮投降的却不是蔡、张二人,而是蒯越、傅巽、韩嵩等一班刘表旧臣。这几个人共同的特征都是躲避战乱、客居荆州的中原人士,相比起蔡瑁、张允等荆州本土人来说,荆州的利益对于他们毫无意义,他们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更有好感,更愿意纳土归降以求得一官半爵。因此曹操在得荆州后也大施恩惠,给蒯越等十五人封了侯。但点名的名单里并未出现蔡瑁、张允,可见二人虽然也位列归降众臣中,也得到了封赏,却实属才智平平,未能得到重用。

至于曹操的水军都督是谁?史书上没有记载,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以曹操用人的习惯而言,不可能用外人指挥这支庞大的水师。而曹操早在年初就在邺城掘玄武湖操练水师,相信都督水师的人选在那时就已经选定。后来的文学作品出于塑造周瑜角色的需要,虚构了蔡瑁、张允统领水师又被冤杀的情节,也使曹操水军一击即溃在理论上趋于合理化。

从读史的角度看,有关赤壁之战的诸多细节与人们的传统认识大有不同。当今学者对1800多年前战争真相的探寻能有多大程度的相合,已经无从考证,就算是更为客观纪实的《三国志》所谈及的赤壁之战,可能也与真实战役过程大相径庭。今天留在人们印象中的赤壁之战,更多的只是扬刘贬曹后一个失真的历史故事。

让历史还原历史篇二: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

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

一、了解亚历山大

看《亚历山大铜像》,让学生去感悟铜像本身的象征意义,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东征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补充资料:马其顿国家国王腓力二世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趁希腊各城邦混乱不堪、无力外御的时候,先后夺取了一个个衰落的希腊城邦。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军队大败希腊联军于喀罗尼亚城下,确立了在全希腊的霸主地位。腓力二世的下一个侵略目标,便是东方的波斯及其他文明世界。然而,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遇刺身亡,没有完成自己的宏图大业。腓力二世的儿子亚历山大受军队的拥戴登上王位,时年20岁。他决心继承父业,实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亚历山大注定要威震东西方。显示《亚历山大帝国疆域》图,帮助学生识记亚历山大帝国疆域的大致范围。

二、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马其顿国的强大、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和建立起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1、学生识图:《世界历史地图册》P14,亚历山大帝国起源于何处?2、它怎样扩充疆界?3、亚历山大东征的主观动机是什么?

4、亚历山大东征的效果如何?

补充材料:亚历山大曾经拜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为师,学习了哲学、医学、科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他酷爱希腊文化,梦想不仅要征服世界,而且要使世界希腊化。亚历山大最喜欢的书是《伊利亚特》,他一心想向阿喀琉斯学习,创下辉煌的伟绩。亚历山大I6岁起,就跟随父亲参加军事征战,学到不少作战技术和军事知识。在著名的喀罗尼亚战役中,18岁的亚历山大曾指挥马其顿军队的左翼取得辉煌的战果。亚历山大继承王位之后,即着手仿效希腊人的制度,实行政治、军事改革,削弱氏族贵族的势力,加强君主的权力。他还改革货币,奖励发展工商业。最重要的是军事改革,亚历山大创立了包括步兵、骑兵和海军在内的马其顿常备军,将步兵组成密集、纵深的作战队形,号称马其顿方阵,中间是重装步兵,两侧为轻装步兵,每个方阵还配有由贵族子弟组成的重装骑兵,作为方阵的前锋和护翼。亚历山大通过这些改革,使马其顿迅速成为军事强国。腓力二世被害后,希腊被征服的城邦认为这是摆脱马其顿帝国控制与奴役的天赐良机,纷纷起义暴动,但年轻的亚历山大在短短的两年里就平息了骚乱。为了维持庞大的军队以镇压希腊各城邦的反马其顿运动,为了实现自己征服世界的野心,亚历山大把目光投向了领土辽阔、资料丰富、财富滚滚的波斯。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率领马其顿和希腊各邦的联军,包括步兵3万人,骑兵5000人和160艘战舰,渡过达达尼尔海峡,向波斯进军。行前,他把自己的所有地产收入、奴隶和畜群分赠属下。一位大将迷惑地问道:“请问陛下,您把财产分光,给自己留下什么?”“希望。”亚历山大说:“我把希望留给自己,它将给我无穷的财富!”

将士们被亚历山大的雄心所激励,他们决心随他到东方去掠夺更多的财富。 在战斗中,亚历山大军队掳掠金银和其他战利品无数。据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的记载,亚利山大动用了骡子大约有2万头,骆驼约5000只驮运财宝。公元前330年春,亚历山大引兵北上追击大流士,大流士被其部将谋杀,古波斯帝国及阿契美尼德王朝灭亡了。马其顿军队征服了波斯的全部领土,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建立起来了。

但是,亚历山大并没有就此止步,他的目的是整个世界。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率军由里海以南地区继续东进,经安息(帕提亚)、阿里亚、德兰古亚那,北上翻越兴都库什山脉,到达巴克特里亚(大夏)和粟特。公元前325年侵入印度,占领印度河流域。他还企图征服恒河流域,但是经过多年远途苦战,兵士疲惫不堪。由于印度人民的顽强抵抗,加之疟疾的传染、毒蛇的伤害,兵士拒绝继续前进,要求回家。亚历山大不得不放弃东进计划,公元前325年7月从印度撤兵。

亚历山大的部队分两路撤回。一路在海军将领涅阿霍斯的率领下取海道由伊朗海湾入波斯湾;一路由亚历山大亲自率领,从陆路经卡曼尼亚沙漠而归。公元前324年初,两路大军在巴比伦境内的奥皮斯城会师。由于长途跋涉,亚历山大的部队损伤极大。将近10年的亚历山大远征,终于结束了。亚历山大将巴比伦作为首都,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它的版图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多瑙河。

“把战争带给亚洲,把财富带回希腊”亚历山大东征是一场掠夺性战争。 学生阅读材料和教材后讨论

小组展示,最后找一名同学总结:

问题一:亚历山大帝国起源于希腊北方的马其顿王国。

问题二:亚历山大成为马其顿国王后,先征服希腊,然后以马其顿、希腊联军最高统率的身份,组织东侵。据说在远征中,他命令一切人“把世界当做自己的家乡”。亚历山大率军侵入小亚细亚,在伊苏斯大败波斯,接着占领埃及,在埃及建立了著名的亚历山大港,紧接着回师亚洲,攻占巴比伦等城市,灭了波斯。后来,亚历山大进军中亚细亚时,遭到当地游牧部落的反抗,无功而返;进军印度河流域,又遭土著居民的顽强抵抗,加上气候不适,士兵普遍厌战,被迫退兵,返回巴比伦。此后,亚历山大就以巴比伦为都城,在东起印度河西至尼罗河和巴尔干半岛的领域内,建立了横跨亚、非、欧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问题三:完成父亲的遗志;为了领土的辽阔、资源的丰富和滚滚的财富。 问题四:亚历山大死后,庞大的帝国很快土崩瓦解。

三、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学生阅读教材同时结合亚历山大东征的路线图,分组学习讨论,回答问题:

1、从帝国的疆域来看,亚历山大帝国几乎包括了当时人类的哪些文明? 希腊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以及从两河流域文明派生出来的犹太文明、波斯文明等。

2、这些文明同属于亚历山大帝国管辖,有什么好处?

整个亚欧大陆的交通被打通。因此,伴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希腊文化传播到了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到希腊文化。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东西方文化得到交流和发展。

3、阅读材料后,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亚历山大东征影响如何?

材料一:正是从这时起,希腊人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才更为丰富地发展起来,使希腊文化与科学几乎在各个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如今天人们都非常熟知的欧几里德发明的几何学,阿基米德的力学、数学和物理学,埃拉托斯特尼的天文学和数学,提奥弗拉斯的农学、植物学,受到马克思高度评价的伊壁鸠鲁唯物主义哲学,还有医学、力学、建筑学、地理学和解剖学等,都有很高成就。这些文化成就带来的就是一系列科学发明,如当时用于战争中的许多机械性武器,用于生产上的抽水机、水磨、洗涤器等,用于建筑工程方面的起重机等。这些发明创造

又在东西方各国得到了运用,推动了物质文明发展。这些科学的发明和运用,不能完全归功于亚历山大的东征,但却是与这次东征有一定关系的。这当然是一种客观后果。亚历山大的征服给后人以梦想以及军事经验,启发了后继的皮洛士等一批军事名人,推动了军事的进步。

材料二:亚历山大远征,洗劫和烧毁了亚洲一些古老的城市,将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掠为奴隶,以野蛮、残忍、落后的手段毁灭了许多东方文明。在战斗中,亚历山大军队掳掠金银和其他战利品无数。据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的记载,亚利山大动用了骡子大约有2万头,骆驼约5000只驮运财宝。

小组活动后展示:亚历山大东征给当地人民造成深重灾难,但客观上也促进了希腊与亚非诸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在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

四、评价亚历山大东征

活动探究:分小组讨论你如何评价亚历山大东征

伴随着东征的过程,亚历山大东征给当地人民造成深重灾难,客观上是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渗入到希腊文化的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东西方文化得到交流和发展。

让历史还原历史篇三:还原一些历史的真相2

还原一些历史(二)

125卜式是放羊大富豪,爱好就是给国家捐钱。抗击匈奴他把家财捐出了一半,一年多后又捐出二十万钱给政府。汉武帝认出卜式就是捐钱支援抗匈战争的那个人,封他为中郎,卜式坚辞不受。武帝说:“我上林苑中养着羊,想让你去喂养。”卜式这才接受了这个官职,但他每天仍然穿着粗布衣服,拿着羊鞭去放羊。

126汉武帝时最危险的职业——丞相,死亡率史上最高。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共用了十三位丞相,除田符、公孙弘、石庆和田千秋四人外:其余卫绾、许昌、薛泽都被撤职查办;李蔡、庄青翟和赵周畏罪自杀;窦婴、公孙贺和刘屈牦被斩。公孙贺被任命为丞相时,泪流满面,不肯接受,最后无奈说:“我要完蛋了。”

127汉朝的若干女强人当政,让汉武帝心里留下了深刻阴影,比如他高祖母吕后、祖母窦太后、老妈王太后。他一直宠爱钩弋夫人,立他们的儿子刘弗陵为太子,却把钩弋夫人关押到掖庭监狱处死。别人问为什么,武帝说:“你们这些笨蛋不懂,自古国家混乱,因为主少母壮。女主骄横Y乱,无法禁止,没听说吕后吗?”

128最浪漫的诏书——故剑情深。刘病已即位后,即为汉宣帝,他封妻子许平君为婕妤,大臣们让他早定皇后,心中都属意霍光的女儿霍成君。这时,汉宣帝却下了一道莫名其妙的诏书:“我在贫微之时曾经有一把旧剑,现在我十分的想念它啊,众位爱卿能否为我将其找回来。”大臣们懂了他的意思,就推举许平君为皇后。

129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在穿越历史小说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出自一次维和行动:陈汤用多国部队进行斩首行动,击杀北匈奴郅支单于。陈汤时为西域都护府副校尉,与校尉甘延寿奉命出使西域,带着一支护卫部队。甘延寿生病后,陈汤代理校尉,他假传圣旨,召集汉朝屯田兵以及十五个西域国家的军队,胡汉夹杂四万人,一战歼灭北匈奴。他给汉元帝的诏书有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130写到名言顺便插播一条:成吉思汗曾说过:“人生最大的幸福在胜利之中:征服你的敌人,追逐他们,夺取他们的财产,使他们的爱人流泪,骑他们的马,拥抱他们的妻子和女儿。”(赤裸裸的写出了男宁们的心声~ ~)

侵略者内心血淋淋几近变态的独白,令人不寒而栗,最恐怖的是他的确做到了.

131 因为女人争桑叶引发吴楚大战。吴国边城卑梁与楚国边城钟离接壤,两国有两位女子争抢桑叶打起来了,接着她们两家人大打出手,两国边邑的官。/员听说后,一怒之下互相进攻,吴国的卑梁被攻占。吴国大怒,大举进攻楚国,攻取居巢、钟离二城而还。后来因小事而引起大的冲突被称为“卑梁之衅”。

132吴王阖闾有个女儿叫胜玉,从小娇生惯养,就一个问题少女。一天,吴王和夫人商量着灭楚的事,把一盘蒸鱼吃了一半,另一半给女儿吃。哪知道胜玉大怒,竟然回到卧室自杀了(难道认为剩鱼是胜玉?)。吴王悲痛不已,举行盛大葬礼,很多百姓都跟着进了墓室,不料墓室突然关闭,让他们给胜玉公主当了殉葬。好霸道的吴王

133 赵括虽然纸上谈兵,但也是一革命烈士,后世人称“骷髅王”。长平之战是春秋战国第一大战,赵军四十多万,秦军一百多万,赵括被白起围困后,亲自突围被射杀,四十万赵军投降,全部被杀。到了唐朝,李隆基作潞王时路过长平,看到白骨遍野,便立骷髅庙,民间称赵括为“骷髅王”。

134 息妫三年不说话,桃花艳名满天下。息妫本为息侯夫人,被楚文王抢占,文王因她灭掉蔡、息两国。因为她艳若桃花,被称为“桃花夫人”。楚文王对息妫无比宠爱,她却始终笑颜不展,三年不发一言,文王问她原因。息妫说:“我一个女子,从事二夫,不能守节而死,还有什么脸对人说话呢?”文王听后无言以对。ps:战国时期有这种忠贞思想的女子很少 135 刘邦和项羽都是见到秦始皇后起萌芽起 /义 。秦始皇喜欢巡游天下,千车万骑,黑衣

黑甲,浩浩荡荡,好不威风,羡煞了不少大秦青年。到达会稽郡,正在和叔父项梁学兵法的项籍说:“我可以取而代之。”途经沛县,负责治安的泗水亭长刘季说:“大丈夫就该这样!”唐人有诗:“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做人果然不能太招摇。。。。

136刘邦的两位智囊,张良和陈平都是美男子,偶像派外加实力派。司马迁说开始以为张良高大魁伟,看了画像才知道他貌如美妇人。陈平也是型男,因为家里穷,很久都没找媳妇。有个叫张负的富人打算把孙女嫁给他,张负的儿子张仲很疑惑,张负说:“哪有仪表堂堂像陈平这样的人会长久贫贱呢?”(古代果然以貌取人)

137 匈奴冒顿单于乘刘邦之死,下书羞辱吕后,说﹕“你死了丈夫,我死了妻子,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吕后采纳季布的主张,压住怒火,平心静气复书说﹕“我已年老弃衰,发齿也堕落了,步行也不方便。”然后赠与车马,婉言谢绝.

138儿子拖欠民工工资害死老爸

周亚夫的儿子给父亲买了五百件皇家殉葬用的铠甲、盾牌,因没有给搬运的人付钱,引起怨恨,于是对方上书告发亚夫的儿子。这事牵连到周亚夫。有关部门把罪行书之于册,一条条按问,周亚夫拒不答话。景帝听了骂道:“我不任用他了。”下诏令把条侯交给廷尉治罪。廷尉责问亚夫为何造反,周亚夫说:“我所买的兵器都是殉葬品,怎么可以说造反呢?”审问的官吏说:“你即使不在地上造反,也要到地下造反哩!”当初官吏逮捕条侯时,亚夫本想自杀,后因夫人劝阻,因此没死,进了廷尉的监狱后,他因而绝食五天,吐血而死,他的封国被撤除。

139 死神来了——李广一家。汉武帝元狩四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李广有三个儿子,长子李当户与次子李椒都早死,幼子李敢因为父亲的事打伤卫青,在一次武帝狩猎中被霍去病射死。李当户的儿子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全家被杀。李敢的儿子李禹被江充诬陷与匈奴有勾结被杀。

140傅介子是汉朝第一刺客,千里斩杀楼兰王,成为汉青好榜样。楼兰王安规是匈奴扶植的,脚踏两只船,经常劫杀汉使。傅介子出使楼兰,与安规同坐饮酒。酒喝醉了,傅介子对安规说:“天子有话让我单独对你说。”安规跟着傅介子进入帐中,两个壮士从背后突袭,剑刃穿出胸前,安规立刻死去,傅介子因功封侯。

141汉成帝刘骜精尽人亡而死。他后宫有赵飞燕与赵合德两姐妹,前者骨感,后者丰腴。他称赵合德的怀抱为温柔乡,还说:“我要老死在你这温柔乡,不学武皇帝求白云乡。”他使用方士给他献上的春药“慎恤胶”,夜夜寻欢作乐,一夜突然暴毙。他的名字是他爷爷汉宣帝给起的,意思是希望他做刘汉王朝的千里马。我用的鼠标是双飞燕^_^

142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 &^阴&^丽华。”——在长安读书的大学生刘秀的人生理想。执金吾是秦汉时率禁兵#$#4保#$#4卫$#$京城和宫城的官员,也就是京城^&6卫^&67戍^&^&司^&^7令。有一次,刘秀在长安街头,他看见执金吾出巡,皇家骑%^$^警^&^&左右簇拥,威风八面,又想起自己在家乡暗恋的美女圌$%$阴%$5丽华,便热血上涌,不禁发出这样一句豪言。

143刘秀与功臣的命运狂想曲。有一次刘秀宴请功臣,喝得很High,他说:“朕要是不起兵,可能就一辈子做学问了。”邓禹说:“我可能就是一个五经博士了。”马武说:“我一定是去做县里捕盗的差役了。”刘秀说:“你不做强盗就万幸了,还能去抓吗?你不被抓住,能当上一个亭长就不错了。”大家都哄堂大笑。

144 落魄文艺青年司马相如与富家美才女卓文君一见钟情,两人私奔到成都。卓文君当垆卖酒,司马相如穿着大裤衩帮忙,老丈人富豪卓王孙嫌丢人,还是送来了钱,这段佳话被千古宅男传颂。司马相如小时候叫犬子,后来叫长卿,他仰慕战国时候的蔺相如,就改名叫相如,后来人们就把“犬子”作为自家儿子的代称。话说最后司马相如发达了司马相如一度迷上了某才女,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这样的句子“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心人,白

头不相离。”

终使相如回心转意。

145 窦宪毁灭了罗马帝国?窦宪率军歼灭北匈奴,在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立下石碑记功,这一战对汉朝固然重要,对欧洲更是重要。经过这次痛击,北匈奴残余部落向西方迁移,三百年后匈奴人侵黑海北岸,征服了日尔曼民族,日尔曼人向西逃亡,攻灭罗马帝国。横扫欧洲的匈奴铁骑被欧洲人称为“上帝之鞭”。

146《白虎通义》中有中国最早的官方///性////教育课程。汉章帝建初四年,他召集各地著名儒生于洛阳白虎观,亲自主持召开五经学术研讨大会。班固将讨论结果编纂成《白虎通德论》,又称《白虎通义》。其中一节讲到贵族子弟要掌握的各种技艺、比如音乐、舞蹈、射箭、驾车等,还有////性/////教育,甚至讨论到了老年人的/////性///生活问题。

147死于家庭暴力的郦邑公主。刘秀的女儿郦邑公主刘绶嫁给了表哥阴丰,阴丰是皇后阴丽华的弟弟新阳侯阴就的儿子。刘绶傲气十足,阴丰性格火爆,一次吵架,阴丰气急攻心,捅了刘绶一刀,公主立刻歇菜。刘绶的哥哥汉明帝刘庄,盛怒之下,当着母亲阴太后的面,下令将阴丰处斩,国舅阴就教子无方,在家自尽。

148.

149 一边听课一边有美女歌舞——马融的特殊讲课方法。马融是汉末大儒,姿容俊美,他的住房和服饰非常考究,讲课时常坐在高处的绛纱帐中,帐前面是众多听课的学生,后面则是美女歌舞。他学生中知名的有郑玄与卢植,卢植听课多年,都是目不转睛,从来不乱看美女,很被马融喜欢。卢植后来是刘备的老师。(就像是苍井空老师的教学一样的深入浅处,寓教育乐.wahah )

150汉灵帝盖了一个“裸游馆”,夏天时与众多姬妾在其中裸体游玩。他选择肌肤洁白的宫娥执篙划船,又把她们推下水为乐。水中种有特殊品种的高大荷花,荷叶夜舒昼卷,一?茎?有四莲,名叫“夜舒荷”。灵帝经常与美女们在凉殿中裸体喝酒,一喝就是一夜,他感叹说:“假如一万年都如此,就是天上的神仙了。”

在汉灵帝后宫中,宫女都是必须穿开裆裤的,为了OOXX起来方便。当时的大儒郑玄在《周礼》注中精心制作了一份皇帝?做??爱日程表:“女御八十一人,当九夕。世妇二十七人,当三夕。九嫔九人,当一夕。三夫人,当一夕。后,当一夕。十五日而偏。”也就是说,皇帝要在半个月里搞完一百二十一个女子。 (这生活)古代皇帝能不早死么)

151 朝鲜半岛曾经有汉朝的四郡。汉高祖时,燕王卢绾出逃匈奴,其部将卫满率旧部“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推翻了朝鲜半岛上的箕子政权自立为王。到了卫满的孙子卫右渠为朝鲜王时,汉武帝派军队进攻朝鲜,使得卫氏朝鲜灭亡。武帝在朝鲜半岛设立乐浪郡,真番郡,临屯郡,玄菟郡,合称为汉四郡。

153 董卓一头牛换来了一千多头牲圌畜。他年少时候在凉州老家,与不少羌族豪杰交好。他回到中原,种地为生,很多羌族老朋友还大老远跑来看望他。董卓带他们回家吃饭,把正在干活的耕牛shā了款待。这些羌族哥们很感动,回到老家后,第二次带来了一千多头的牲圌畜送给董卓,因为豪shuǎng重义,董卓被称为“健侠”。

154 汉末最时尚有型的军队——白马义从。公孙瓒任辽东属国长史,他擅使双头铁矛,喜欢骑白马,作战勇猛,经常击败鲜卑、乌桓军队。敌人都相互说:“看见白马长史,要避一避。”后来公孙瓒选三千精锐士兵,全部骑白马,号称“白马义从”,赵云就是其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