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一点

历史的一点篇一:历史单选题的一点解题思路

1、概念考察辨语义 有些题是考的关于概念的,这类题还挺多,尤其是在全国卷中,因为历史概念能让人把握事物的本质。

eg.1.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

A.家国同构观念 B.宗法血缘关系C.中央集权意识 D.安土重迁理念 解析:答案为A,有相当的学生会误选 B。宗法血缘是学生很熟悉的一个概念,而其中“家”又是其基本语意所在。所以有的学生没有细致思考,就误选了熟悉的答案。“家国一体”、“家国同构”是“宗法血缘”含义里面的一个分支概念,二者算是一种附生关系,其语意在家族、宗族方面有重合之处,但区别也很明显,“家国同构”强调的是一种关系,而“宗法血缘”强调的是一种联系。与此相关的还有一些很明显的,诸如:“天人感应”与“君权神授”,“君主立宪”与“责任内阁”等。只要做题的时候能抓住不同概念之间语义的区别,就能轻松破题!

2、时间前后扣特征 历史问题离不开时间概念,尤其是在许多的选择题中,经常出现时间。试题中的时间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显性的,即给出一个明确的时间,或者是具体的时间点,或者是一个笼统的时间段,又或者是一个文字表述的时间概念。一种是隐形的,一个历史人物,一个历史事物等都可能代表一个特殊的时间。对于题目中的时间概念,必须充分利用起来。我们做题的时候,看到时间,需要联系的就是这个时间(点、段等)代表的时代特征或典型特征等。或者是跟此时间相关的前后进程等问题。比如常出现的“19世纪中期”这一概念,一般在题目中就代表了工业革命的概念,这就为我们做题思考提供了一种思路。再如1949年这一时间,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新中国的建立这一划时代的事件,而如果给出的不是1949而是1948或者1950呢?那我们需要联系思考的就是找跟题目时间相近的大事件或典型特征等,比如1948可以理解为指向新中国建立的背景问题,而1950则可以从新中国建立的影响来理解。

eg.2.“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叶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郭沫若的这一说法( )

A.正确评价了百家争鸣的影响 B.批判了文化专制主义政策

C.揭示了独尊儒术的消极后果 D.本末倒置,没有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解析:从题目中“春秋末叶”以来这一概念出发,结合文意就很容易得出题目讲的是焚书坑儒而非汉代的独尊儒术,从而选出答案。

3、干支角色要一致 有这么一类题,题支的四个答案在单一的逻辑上看,都是对的。给学生筛选带来了迷惑,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分析题干与题支关系的话,就会发现里面有很明显的逻辑问题,进而能很快的将正确答案筛选出来。往往这种题,在题支的四个答案表述中,会有三个都是扣着题干中的角色(主语)来表达的,而另一个虽则意思看起来对,但与题干的意思表达的并不吻合,由此选出答案。

eg.3.有人说,罗马法是一把双刃剑,它在造就罗马帝国辉煌的同时,又设置了埋葬罗马帝国的陷阱.下面对这句话的理解与评价不正确的是

A.适应了罗马帝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

B.有助于巩固政权并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

C.对后世近代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产生深远影响

D.是一部维护与巩固奴隶制的法典,保护的是罗马奴隶主的利益

解析:题干中说的是罗马法对于罗马帝国的影响,我们观察答案项可以看出,A\B\D都是论述的对罗马帝国的不同影响,而B项则是论述的对后世的影响。因此答案是 B。 有的时候,

题干中会出现两个角色,无论考察二者关系,还是一主对一辅的影响,这种情况下,一般也是要区分开主语为谁,找准干支的对应,答案就轻而易举了。

4、题支关系找不同 有些题,看起来挺复杂,但是题支的四个选项之间,有三项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或者表述的是同一事物(问题等),或者三个选项在属性,地位上等是一致的,要么都选,要么都不选,这样的逻辑关系,对于我们单纯的筛选出答案来,是一种捷径。eg.4.在对世界观的认识上,以下四句中有一句与其他三句明显不同。这一句是( ) 、

A.“心者身之主,意者心之发,知者意之体,物者意之用”

B.“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

C.“吾性之理,本之于天,具之于心”

D.“天之与我者,即此心也。人皆有是心,心皆有是理,心即理也”

解析:这个例子不是很典型,但是也能说明问题。题支中A/C/D/三项,强调的都是“心”,即“心学”,而B项强调的是“理”。即“理学”,因此答案选B。

5、阶级分析抓本质 阶级分析法,在历史选择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谓阶级分析,其实也就是利益分析,一般是用着题干中出现历史人物的时候。我们既要从题目给出的材料出发进行分析,也要透视题目中的历史人物的阶级性与其利益所在,透视历史人物语言背后的本质是什么?

eg.5.1941年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这表明当时美国( )

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

C.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D.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解析:以该题为例,题目中出现了罗斯福这个名字及其代表,出现了中美关系等要素。更为重要的是有个题眼就是1941年这个时间,我们需要考虑的是,美国人说话的意图何在?有何利益要求?而1941这个时间会提示我们,这一阶段在国际上,美国与日本的利益冲突正在加剧!美国在当时最大的利益期望就是自己不至于很快卷入战争,他需要借助中国来牵制日本力量。印证题支,能很轻松的选出答案D。

eg.6.在古代,没有用“专制”或“专制XX”定义中国政制。用“专制”定义中国源于孟德斯鸠,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在中国流行,逐渐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的“规范认识”,直至今天。这一“规范认识”源于( )

A.“西方中心论” B.“西学中源说” C.“中体西用说” D.“全球史观念” 解析:这一题目的中心是在19、20世纪之交,“专制”这一西方的叫法在中国流行。我们要思考的是为何是在这一时间,西方人称呼中国为专制?这一称呼背后隐藏这西方人的什么目的?结合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国际形势与命运,我们能看出西方人这一称呼有为侵略辩护的用意。故此答案选A。当然,这一题目也要用到时间概念抓特征这一规律。

附:“潘老师的自留地”博客还有相关的文章可以参考。

历史的一点篇二:中国近代史的一点感想

中国近代史,让我想到了中国的屈辱,想到了中国的艰难历史和种种不平等的条约,更想到了中国人民因此而遭受的苦难和屈辱。然而,中国在苦难和屈辱中挺过来了,中国人民也在历史变迁、战火纷飞的一百年中挺过来了。

自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由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再到1949年成立的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历史经历了一个复杂而又(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 摘:历史的一点)充满变数的时代,由满清的固步自封到任由帝国主义国家宰割,随意他们签订种种不平等条约的国家,再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新中国。每每想到这里,我都情不自禁。我们现在的国家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我们今天的生活来自不易,为了今天真美好的生活,我们的先祖付出了一条又一条的宝贵生命我们都应该珍惜,而不应该去毁坏。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这100年间,这是一部屈辱史。因为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签订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试想,但这些官员在签字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自己会遗臭万年,有没有想到是什么是自己的国家做上这等屈辱之事,有没有想到人民会作何感想。就像著名诗人臧天佑的一首诗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最终一步步的自己推向了死亡的边缘。紧接着,英国尝到这种条约的美妙滋味后,其他帝国主义列强也紧随而至。又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最终的《辛丑条约》是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大量的条约是中国的领土完整受到了破坏,一块又一块的国土变为他国的领土,成为国中之国。并且,大量的战争赔款政府又无力赔偿,只能把它强加于处于水深火热的人民头上。一次又一次的加重他们的负担。

还有孙中三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成立了中华民国,还有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去抵抗一次次的侵略战争,在不断地内战和康侵略战争中胜利了,因此,这是一部抗争史。邓小平说过: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是的,我们从战争的历史中获得了和平,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我们的这个世界不要战争,要和平。 毛泽东讲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我们的经验是从不断的探索中获得的,只有那些经过千锤百炼的历史经验才能被我们所掌握和利用。

了解中国近代史,才能不断的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历史的一点篇三:相对比较好一点的历史剧

个人推荐几部现相对比较好一点的历史剧:

《孔子》

《孙子》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屈原》

《东周列国》

《大秦帝国》(2008版)

《秦始皇》(亚视1986版)

《汉刘邦》

《汉武帝》(1997版)

《汉武大帝》

《司马迁》

《王昭君》(1987版)

《汉宫飞燕》

《三国演义》

《隋唐演义》(1996版)

《贞观之治》

《武则天》

《唐明皇》

《赵匡胤》

《杨家将》(1991版)

《包公》(1986版)

《贺兰雪》

《苏东坡》(1995版)

《成吉思汗》

《魂断钓鱼城》

《马可波罗》

《海瑞》

《大明王朝1566》

《明宫三大案》

《袁崇焕》

《努尔哈赤》

《秦淮八艳》

《郑成功》

清代戏,多杂泛滥,但精品极少。除了《康熙》《雍正》外,《风流皇后》(讲述孝庄的,名字虽然有点像野史,但内容绝非恶搞)《嘉庆皇帝》《鸦片战争》《垂帘听政》《火烧圆明园》《北洋水师》《末代皇帝》《走向共和》等还是值得一看的。特别推荐

《走向共和》。但精品极少。除了《康熙》《雍正》外,《嘉庆皇帝》《鸦片战争》《垂帘听政》《火烧圆明园》《北洋水师》《末代皇帝》《走向共和》等还是值得一看的。特别推荐《走向共和》。 《楚汉风云》 满意回答 检举| 2008-07-17 20:26 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 《卧薪尝胆》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 有电影《秦始皇》《寻秦记》。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有电影《楚汉骄雄》和《楚汉骄雄》。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汉高祖(刘邦) 有电影《楚汉风云》和《楚汉骄雄》《东周列国》。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 有电影《大汉天子》。

三国--公元220-280 年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有电影《三国演义》。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东晋

南北朝--公元386-581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 有电影《隋唐英雄传》。

唐朝--公元618-907年 有电影《隋唐英雄传》。五代--公元907-960年后 宋朝--公元960-1279 年

元朝--1271年-1368年, 《成吉思汗》《蒙古王》(电影)

明朝--公元1368-1644年, 《大明宫祀》

清朝--公元1644-1911年《末代皇帝——溥仪》《鹿鼎记》《康熙微服私

访》太多了不一一列举 学历史只要是兴趣 其实现在很多电视剧都没有的书是正统 都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或改编 个人经历我有的时候看书看闷了 就玩玩和历史有关的游戏我也是学文科的喜欢历史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