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材料一

历史:材料一篇一:山西省太原市2016届高三模拟检测(一)文综历史试题

山西省太原市2016届高三模拟检测(一)文综历史试题

24.战国时期除道、儒、墨、法四大学派之外,还有一些有影响的学派。其中主要有讨论合纵、连横的纵横家,提倡重农政策和探究农业技术的农家,研究军事理论的兵家,以及综合各派学说的杂家等。这表明当时

A.社会分化加剧 B.礼崩乐坏统治失序 C.民本思想盛行 D.诸子学说注重实用

25.秦代始创传国玉玺。东汉学者蔡邕说:“玺者,印也。印者,信也。”东晋皇帝南渡时,几代皇帝没有传国玉玺,被嘲讽为“白板天子”。这反映出

A.秦代传国玉玺的价值贵重B.君权神授的观念深入人心

C.宗法观念强调嫡长子继承D.儒家的正统观念影响深远

26.《唐律疏议·户婚律》规定:“诸应分田宅及财物者,兄弟均分。”此后宋元明清几代法律都承袭了这一规定。这一规定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形成B.反映了平等平均观念盛行

C.导致土地经营日益细碎化D.表明了古代法律不断健全

27.在科举制度下,考中进士或举人,就有机会进入宫廷或地方衙门为官作吏;考中秀才,也可在乡村里当教书先生,当一名乡绅。这反映出科举制

A.造成了官员队伍的分化 B.有利于社会阶层合理流动

C.进一步固化了社会等级 D.使儒学统治地位得到巩固

28.宋代学者研究儒家经典,往往撇开旧注,自抒新意,有很大胆的见解,虽经典本身,也有人怀疑。这一现象表明

A.商品经济勃兴带动文化繁荣 B.私学教育发展培养思辨精神

C.民族矛盾尖锐影响学术风气 D.程朱理学推动儒学实现复兴

29.明朝规定,佃农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仅亲戚间例外;但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还常有佃户“刁悍成风”、地主“吞声茹苦”一类记载。这一现象说明

A.佃农逐步获得独立地位 B.人地矛盾影响租佃关系

C.政府决策脱离地方实际 D.租佃关系改变社会结构

30.“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原有的幻梦破灭了,现实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进步,“中国又一天一天沉入黑暗里”,“传统与反传统之争”、“问题与主义之争”迭次兴起。材料所述的历史时期是

A.甲午战争后的维新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前的思想论战时期

C.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时期 D.国民革命失败后的探索时期

31.淞沪会战开始后,国民政府调集黄埔系中央军力量投入战场,蒋介石主动改善与地方实力派的关系,川军、桂军、粤军及东北军、西北军等部队,纷纷奔赴战场。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B.全面抗战局面开始逐渐形成

C.地方军阀开始服从中央领导D.国民政府坚持正面战场抗战

32.198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在兴办社队企业的同时,鼓励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但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这反映出

A.私营经济获得法律认可 B.农村改革仍未取得突破

C.国企改革目标逐步明确 D.传统观念困扰体制转型

33.伯利克里改革将国家所有公职向全体公民开放,但一贫如洗的平民,即便幸运的被选上了,也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公务。这说明

A.雅典民主政治徒有其表 B.公民群体政治素养有限

C.民主运行机制脱离实际 D.贵族阶层操纵民主政治

34.德意志帝国1871年宪法规定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由各邦代

表58人组成,表决时如有14票反对,即可否决议案,而普鲁士拥有17名代表。据此可知

A.帝国政体不具有民主特征 B.普鲁士拥有超然地位

C.德国保留了军国主义残余 D.皇帝具备了绝对权威

35.自然主义文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他们提出“实验小说”的口号,认为写小说就像在实验室里做试验,要忠实客观地记载历史,而不作政治和道德的评价。这一流派的出现表明

A.工业革命决定文学状况 B.文学应独立于政治之外

C.科技革命影响广泛深刻 D.批判现实主义占据主流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謇(1853~1926年)出身于江苏海门农家,青年时忙于科举,经过26年努力,于1894年状元及第。甲午战争后,张謇向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提出实业救国的主张,被委派创办通州实业公司。张謇主张依靠棉纺织业和冶铁业发展国民经济。他兴办纱厂,开办垦牧公司、冶铁厂、纸厂、火柴厂、盐业公司等。他用企业利润兴办公益事业,在江苏南通开办370所小学、6所中学和3所高等学校,还设立了育婴堂、养老院、济贫院、女红传习所……甚至还修了700余里的马路。由于逐年亏损和负担过重,张謇于一战后破产。他晚年叹息:“幸哉一隅地,假息得苟全。太平在何时?今年待明年。呜呼,覆巢之下无完卵,野老洒泪江风前。”

——摘编自章开沅《张謇传》 材料二 亨利〃福特(1863~1947年)出身于美国密歇根州农民家庭,自幼对机械兴趣浓厚,视爱迪生为偶像。16岁离家出走,到底特律追寻理想。恰逢美国19世纪末的大发展时期,经过12年努力,1891年进入爱迪生公司,并成为发电机总工程师。他逐渐认识到汽油机才是未来主要动力,辞职创办汽车公司,走大众化、重视速度和效率的路线。但此时汽车还只是上流社会的奢侈品,福特以失败告终。1903年,第二家亨利〃福特公司开业,他驾驶的福特汽车能在40秒内跑完1英里,但投资人抛弃了他,并将公司名字改成凯迪拉克。第三家福特公司,以流水线作业大幅降低生产成本,适应了一战后美国平民消费需求,T型车一举成功,亨利〃福特由此成为美国企业家的代表,也成为“从贫民到富翁”的美国梦的代表。

——根据《亨利〃福特自传》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张謇和亨利·福特创办实业的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的事业发展之路一成一败的原因。(13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发展进程

——摘编自杜岗《论中国和平发展中的军事力量需求》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图11内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图中一组或多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图中内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看法,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世纪50年代,清王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又遭到太平天国运动冲击,赔款及军费导致了严重的财政危机。清廷办捐输(卖官)、运饷盐、拨丁漕、征地丁、提关税、收杂捐、铸大钱、发票银等手段并用,仍无法弥补庞大的军需开支。要求增开新税源的呼声日高。咸丰三年,清廷在北京试行向商铺征税,导致商人不满,试行不到五天即告失败。随后,清军将领在江苏扬州开设厘金局,向米行“劝谕”助饷。咸丰帝批准地方督抚自行“就地筹饷”,在苏、湘、川等省试办,各地纷纷效仿,至1862年已基本推行于全国。太平天国被镇压后,厘金又变为正式税收、新商税,成为晚清和北洋军阀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支柱之一。但地方各自为政,厘金征课标准不一,到处设卡抽厘,给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带来种种弊害,至1931年才被裁撤。

——摘编自田志明《略论厘金制度的创行及其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厘金制度的主要特征。(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行厘金制度的影响。(7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从最初在兴中会盟书中提出 “创立合众政府”, 到去世前一年连续六次发表关于“民权主义” 的演讲, 孙中山一生中对民权问题持续不断地做了许多理论上的探究。1897 年,他在谈及革命宗旨时,就表示要在共和主义之下,“国皆自主,人尽独立”,民皆“自治之民”,由专制之民而一变为“共和之民”。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以民权主义作为政治革命的纲领,指出“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国家政治权力只能掌握在人民手里。民国建立后,他签署了全面体现 “主权在民” 思想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面对军阀复辟与独裁,他为恢复共和国人民主权的载体——《临时约法》和国会而战。受到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孙中山提出了以“直接民权”和“地方自治”作为建设民国的新“理想” 和“新法”,使民权制度真正能够代表全体“平民”的利益。

——摘编自宋德华《孙中山“主权在民”思想的演变及其价值》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孙中山“民权思想”发生的变化。(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民权思想”变化的原因及影响。(10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19年巴黎和会所建立的凡尔赛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在西方的相互关系。但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它们之间的矛盾仍很尖锐。日本积极在该地区进一步扩展势力。美国一方面对巴黎和会的结果不满,另一方面对日本扩张不安,美日矛盾迅速发展。同时,各国海军军备竞赛加剧。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了一次会议,参加国有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葡萄牙和中国。会议有两个主要议题,一是限制海军军备问题,二是远东和太平洋问题。会议实际上是在美、英、日三国操纵下进行的。会议期间和结束时,与会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协定和决议案,其中主要有:《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1919到1922年和平条约的失败相关。考虑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激情和仇恨,那些条约是可以理解的,但它们制造出的问题与所解决的问题几乎一样多。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国】罗伯特·E·勒纳,爱德华·伯恩斯《世界文明史》(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的观点。(9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906年初,梁启超发表《开明专制论》一文,批驳革命派的共和论。他认为,民智低下、土地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应加强中央集权,以开明专制为过渡而进入到君主立宪。袁世凯复辟帝制前夕,梁启超撰写了《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旗帜鲜明地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宪政体制。在此前后,他还写下了《国民浅训》、《国体问题与外交》、《国体问题与五国警告》等文章,进一步抨击帝制,提倡共和制。

材料二 康有为和梁启超二人是维新变法运动中患难与共的政治盟友。但是由于康有为坚持君主立宪的立场,特别是二人对张勋复辟的不同政治立场,最终导致梁启超与康有为这对政治盟友走向决裂。由此可见梁启超主张政治变革、维护民主共和的决心和态度。梁启超曾避居日本,日本对梁启超有救命之恩,而清政府曾屡次欲致其于死地,但梁启超并没有因为自己受到过日本的长期保护就卖国哈日,而是表现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气节。

——摘编自丁洁琳《梁启超与中国近代宪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思想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的可贵品质。(6分)

参考答案

题号24252627 28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A D C B B B C B D C BC

40.(25分)

(1)张謇:弃官从商,以实业救国为己任;依靠官府支持;产业种类丰富;热心公益事业。(6分)

福特:少年理想;依靠自主创业;执着于汽车产业;以大众化、平民化为目标;注重技术创新。(6分)

(2)张謇失败原因:中国处于半殖民地社会(遭受双重压迫);小农经济仍占主体;缺乏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张謇个人投资过大,经营不善。(6分)

福特成功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注重创新;美国社会稳定,政策适宜;社会消费的迅猛发展;福特个人对市场把握准确。(7分)

41.(12分)评分说明:

45.(15分)

(1)初为筹措军饷的临时措施,后成为固定税种;征收范围由局部到全国;课税对象以商人为主;征收程序混乱(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监管。(8分)

(2)满足军事需要,一定时期内维护了清朝统治;地方实力上升,削弱中央集权;导致腐败;加重人民负担,阻碍了商品的流通,抑制了生产的发展。(7分)

46.(15分)

(1)从反对专制、实现民主共和到依法维护民主共和,再到聚焦“直接民权” 以真正实现人民掌权的理想。(5分)

(2)原因:革命形势的变化;对西方民主认识的加深,借鉴外国经验;对本国具体国情认识的深化。(6分)

影响:推动了革命不断发展;丰富了民主思想。(4分)

47.(15分)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凡尔赛体系建立;列强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矛盾尖锐;各国海军军备竞赛加剧;美国希望扩大影响力。(6分)

(2)观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维护了世界和平,但是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隐患。(3分)

论证: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严重灾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力图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缔结条约等和平手段来消弭战争危险,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列强从本国利益出发,各怀鬼胎,对战败国处置严厉,以践踏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维持暂时稳定,反而激化了各种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6分)

48.(15分)

(1)变化:从提倡开明专制到主张君主立宪,再到维护民主共和。(3分)

原因:政治环境的变化;西方文化的影响;梁启超个人经历。(6分)

(2)坚持原则,追求理想;追求民主;有爱国情怀。(6分)

历史:材料一篇二:2015届惠州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历史试题和参考答案

惠州市2015届高三三调历史试题和参考答案

12. “它形成了下层社会到上层社会的通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官僚队伍的知识化,有利于陶冶官吏的操守品行,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作用明显。”文中的“它”是指

A.太学B. 书院 C. 察举制D.科举制

13.范仲淹(989-1052)在《四民诗·商》中写道:“尝闻商者云,转货赖斯民。远近日中合,有无天下均。上以利吾国,下以藩吾身。周官(即周礼)有常籍,岂云逐末人。”该诗反映了

A.宋朝商品经济繁荣 B. 宋朝工商业阶层兴起

C.诗人重本抑末的主张 D. 诗人重视商业发展的思想

14.“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辩浊清。久奈世儒横臆说,竞搜物理外人情。”这首诗反映了

A.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外无理”B.朱熹的 “格物致知”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15.晚清载泽说: “我国道光以前,财权操自户部,各省不得滥请丝毫。咸丰以后,各省用兵,大吏率多自筹,从未仰给京部!”这反映了晚清

A.民族危机加剧B.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C.土地兼并严重D.中央集权受到冲击

16.右图是1919年一位学者的一则日记由此可见当时

A.该学者反对新文化运动

B.该学者支持五四运动

C.《新潮》杂志深受国人喜欢

D.出现一股尊孔复古逆流

17.1925 年 10 月中共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

会议指出:“现时已经要使一般工人农民知道: 到了建设国民革命政府的时候,没收土地的问题是革命中的重要问题。假使土地不没收交给农民,假使几万万中国农民因而不能参加革命,政府必定不能巩固政权。”这反映出当时

A.中共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总方针 B. 中共开始主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中共对农民问题重要性认识加深D. 中共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18.1961年8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决定“通过法国转口,从世界第一粮食出口商——美国进口粮食。”这说明当时

A.中美关系走向缓和 B.国家经济困难粮食短缺

C.社会主义工业取得初步成果 D.人民公社化运动成效显著

19.16世纪,莫尔在《乌托邦》中描述了一位虚构的航海家在乌托邦的见闻,文中记载有美洲等地土人的生活,并首次用“羊吃人”来揭露罪恶的“圈地运动”。从该材料推导不出来的结论是

A.莫尔具有人文主义思想B.该书受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C.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D.宗教改革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

20.马克思在其一部书稿中这样写到某事件:“首都的无产者,目睹统治阶级的无能和叛卖,己经懂得,由他们自己亲手掌握公共事务的领导以挽救时局的时刻已经到来。”该事件是指

A.法国大革命 B. 巴黎公社C.二月革命D.十月革命

21.“一些革命前的富农重新获得发展,革命后被戏称为“小富农”的那些人也较快地发展为富农,一些中农和个别贫农也发展为富农,富农的人数及其影响由此逐渐扩大。”这段话描述的是哪一政策的影响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2.“美国二战后的巨额贸易顺差以及由此导致的国外清偿力不足可能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而该政策正是要通过增强西欧的出口能力使之获得美元从而增加从美国进口商品的能力。”为此, 美国实施(或建立)了

A.关贸总协定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马歇尔计划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3.奥地利作家卡夫卡曾谈到他的创作时说:“目的虽有,却无路可循;我们称为路的东西不过是彷徨而已。”其创作风格属于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理性主义D.现代主义

38.(28分)体育与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希腊奥运会为了保证竞争的公平与公正,以神灵的名义建立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一旦运动员有违反规则、行为不检点或行贿行为,就会被驱逐出赛场,并交罚款建造宙斯铜像立于赛场入口处,以警示后人。

——据于克勤、章惠青:《古代奥运会史话》

材料二:18世纪古兹穆茨运用医学知识为当时的体育手段进行分类,为形成近代体育学科和近代学校体育奠定了基础。以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为中心成为近代西方体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据张晓军:《近代国人对西方体育认识的嬗变》 材料三:现在的学生对于体育浪漫成性,而施教者亦无训练目标。故不但学生浪漫自由

成性,即体育教师的精神,也有多半颓唐,不振的……所以我们要挽回这个颓风,整顿体育,改革过去的浪漫行为,则必需体育军事化。

——据程登科:《体育!军训!童子军三者在中学课程中之相互关系》(此文发表于1936年)

材料四:1980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抵制莫斯科奥运会,1984年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抵制洛杉矶奥运会,然而广大非洲国家既未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也没有抵制洛杉机奥运会。

——据李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冷战研究》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体育竞技意识兴盛的因素。(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体育的重要特征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种特征形成的历史背景。(8分)

(3)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分析材料三中作者当时强调中国“必需体育军事化”的原因(8分)

(4)材料四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的角度分析1984年中国参加洛杉机奥运会的原因?(8分)

39.(24分)婚恋观的嬗变折射出社会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婚嫁之身,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缔眷华胄者。”

——据李竞艳《明代中后期社会文化探析》 材料二:在民国时期人们婚恋观的变革中,一个重要的进步就是,青年人对于婚姻的目的已经由以前完全的传宗接代向追求两情相悦和两性的自然结合转变。

——据刘超《青年婚恋观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研究》 材料三: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成立以来的婚恋观发生三个阶段的变化:

第一阶段:1949~1978 年:以政治出身为主导的择偶标准

第二阶段:1978~20 世纪90 年代初期:以文化资本为导向的择偶标准

第三阶段:20 世纪90 年代中期至今:以经济地位为重心的择偶标准

——据王英侠 徐晓军《择偶标准变迁与阶层间的封闭性》

(1)指出材料一中婚恋观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6分)

(2)民国时期开始于哪一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婚恋观变革的原因。(8分)

(3)材料三中把1978年作为婚恋观第一、二阶段变化的分水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三阶段婚恋观出现的原因(8分)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认为影响婚恋观的因素有哪些?(2分)

惠州市

2015届高三三调文综历史参考答案

38.(1)因素:古希腊多山少地港湾多的地理环境;商业活动特别是海外贸易繁荣;公民社会或者民主政治的发展;古希腊人的规则意识或者法律观念;古希腊各个城邦长期战乱的环境(4分,每点2分,任答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特征:以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为中心(2分)

背景:近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的推动;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的确立;近代科学特别是近代医学的发展,(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国际:经济大危机造成经济持续萧条;国际关系紧张,法西斯势力猖獗;日本加紧侵华,发动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等。

国内:国共内战(或者对峙);军阀混战;内忧外患,民族危机深重;有识之士的忧患意识。(8分,国际、国内各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4)格局:美苏两级对峙格局。(2分)

原因:中美建交,两国关系正常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外交政策;中国走向世界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要(6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9.(1)变化:由重门第转向重财富(2分)

原因: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人实力雄厚,市民阶层队伍壮大;拜金逐利之风兴起;传统婚恋观念受到冲击;早期启蒙思想(李贽等人反正统意识)出现。(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1912年(2分)原因:民国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队伍壮大;辛亥革命移风易俗;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中共提倡男女平等、妇女解放;革命思潮影响;新式教育的兴办以及出国留学人员的增加;西方婚恋观传入。(6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原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4分) 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对外开放;炫富等拜金主义社会风气的影响。(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4)因素:所处的时代,政治、经济因素,立场,价值观,社会风气等(2分,答1点给1分,2点以上给2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历史:材料一篇三:山西省晋中市2016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山西省晋中市2016届高三摸底考试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内容。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分析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这反映出

A.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 B.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

C.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 D.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

2.南宋杭州富阳县“重于粪桑,轻于壅田”,称“备田不耕,一枝桑必争护”。粮食生产“仅支半岁,半岁所食,悉仰商贩”。由此可知

A.南宋杭州不适于农业生产B. 土地集中导致缺粮问题

C.当地的市场意识相对浓厚D.工商业阻碍种植业发展

3.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丧家命僧道诵经设齐(通“斋”),用酒祭祀作佛事,以为资冥福,出葬用以导行。这种风气政府禁而不止。这主要反映出

A.外来文化渗透到民间各个方面 B.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表现

C.北宋儒家思想丧失了传统地位 D.北宋统治迷信色彩浓厚

4.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A. 对社会动乱的感伤 B.爱国忧民的情怀

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 D.热爱和平的态度

5.《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这一评价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

A.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顺应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

C.与《资政新篇》的主张异曲同工 D.实现了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6.晚清苏州的糖食公所公开阐明以“联络商情,亲爱同业”为宗旨。广货业唯勤公所也是以“联合团体,讲求保护自治”“开拓风气,集思广益”“振兴商业,保全捐数”为宗旨和目的。这些现 象反映出近代行会的作用之一是

A.维持商业制度和封建秩序 B.联合同业,共同发展

C.推动国家经济振兴和发展 D.维护行业的垄断利益

7.有文章指出,在历史上曾起过抗拒西方入侵作用的“传统的民族主义”到戊戌前后已成为挽救民族危亡的障碍。而当时出现的一种重要思想理论则起到了“打破传统民族主义障碍,使近代民族主义观念得以重新确定”的作用。下列符合材料中的“重要思想理论”的是

A.扶清灭洋B.进化论C.中体西用 D.民主和科学

8.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以1931年9月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是科学的,这一看法基本上成为主流认识。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两者上限是截然不同的。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史学家学术争论难有定论 B. “抗日战争”更强调了反侵略的长期性

C.主流认识往往最具科学性 D. “七七事变”才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

9.右面滑稽画载于民国元年上海《时事新报》附送品《时事新画报》上。它是

为配合“耳闻”但未“目睹”文字叙述的应景之 作,是“画”出来的,反映

了生活百态。该画

A.直接反映出上海受到革命思想影响

B.说明民国初年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车

C.是民国初年社会生活质变的有力证据

D.从侧面反映了中国交通事业的转型

10.利用漫画来描述课程知识显得更直观、生动。右列民国初期的相关漫画说

A.当时人们不关心自身利益

B.近代中国无土地革命纲领

C.近代中国民主建设的艰难

D.民主与农民阶级没有关系

11.195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或户口登记机关准予迁入的证明”,这改变了“五四宪法”关于居民“自由居住 和迁徙”的规定,形成了城市和农村户口的“二元结构”模式。这一变化

A.适应了当时经济体制变革的要求B.旨在用法律限制城市人口规模

C.旨在减少农村人口,保障农民就业 D.说明“二元结构”模式适合中国

12.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说:“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比如外资到上海去,当然不是整个上海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下列改革措施直接得益于此讲话精神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在川粵等省创设经济特区

C.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D.国企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13.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停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在“必须走出去”方针的指导下,新中国相继提出了解决与邻国边界问题的政策、不干预亚洲非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事务的政策等。新中国外交政策上的这一转变

A.体现了革命性、内向性的特点B.反映出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

C.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D.坚持了传统外交的深层次连续性

14.公元3世纪初,罗马各行省的社会关系日益接近首都的社会关系。居民逐渐分裂为三个由极 复杂的成分凑成的阶级(或集团):富人、没有财产的自由人、广大的群众——奴隶。“前两个阶级对于国家即对于皇帝来说,几乎同奴隶对于奴隶主一样没有权利。”从法律角度看,这反映出

A.罗马法不能有效维护富人利益B.罗马法是专制统治工具的本质

C.公民法的适用地域得到了扩展D.罗马法消弭了帝国内部的矛盾

15.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提出:对每一样东西都可以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说法。”这一思想的积极意义是

A.为虚无主义开辟了道路B.开启了不可知论的探讨

C.有利于摆脱神学观念的束缚 D.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持

16.彼特拉克说:“我恨自己,因为我仍然赞赏尘世之物。我早该从非基督教哲学家目卩里了解到, 除了灵魂以外没有任何东西值得赞赏。对伟大的灵魂来说,没有任何东西是伟大的。”据此 可以得出

A.彼特拉克强调重视人本身 B.彼特拉克否定了人以外的事物

C.人文主义者感到人的渺小D.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存在冲突

17. 观察右图。下列对作者在书名中所用“海上囚徒”的解释,合理的是

A.这种贸易中的奴隶都是各国的犯人

B.海上航行时不服从者被囚禁在船舱

C.奴隶贸易是解决非洲犯罪的主要措施

D贸易中被贩卖的黑人缺乏基本人权

18.在宪法形式上,英国“有宪制而无单一的成文宪法”,其宪法“成分复 杂,

包括法律文件、判例、习惯法和惯例等,可以使统治阶级根据形势 变化增删修改、

解释和运用起来反倒得心应手”。这主要体现了英国民主政治制度的

A.繁杂性 B.权威性 C.随意性 D.灵活性

19.巴黎公社能够赶跑卖国的反动政府,但没能抵抗住被赶跑政府的反攻。其根本原因是

A.巴黎公社革命的措施存在着重大缺陷 B.无产阶级缺乏经验,无法取得胜利

C.当时不具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 D.工业革命进程受阻,经济发展缓慢

20.“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的心理素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种怀疑、反思批判意识和以具体的经验事实与严谨的逻辑推理代替似是而非的经院思辨,以明晰的自然定律代替神秘的宗教启示的理性主义精神产生了。”此处“科学”的典型代表是

A.经典力学B.蒸汽机 C.量子论D.相对论

21.由下表可推知

(注:农庄农户当时分得一块供自己支配的宅旁地。个人经济主要指宅旁地经济)

—据《俄罗斯研究》

A.社会环境有力地推动了个人经济发展 B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断削弱

C.个人经济是农民赖以维持生计的依靠 D. 二战的爆发深刻改变了苏联的经济结构 22. 20世纪30年代,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是经济计划工作的杰作,尤其是它在所制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新型的国家所有制,使“国 家具有经济基础属性和组织经济生活的职能”。这表明此类措施的深远意义在于

A.使国家开始具备经济管理职能 B.促进了所有制结构的剧变

A.西欧国家主导了全球化 B.多极化的趋势日益增强

C.全球化使贫富分化加快 D.世界经济收益两极分化

24.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的白领工人人数已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一半以上,从事体力劳 动的工人人数正在日益减少’而从事技术性、信息性和智力性工作的非生产性知识型人员的 队伍却在

不断地扩大。因此,可以推断美国

A.知识型阶层将成为社会的主体 B..卩生产人数占劳动力的大多数

C.人们逐渐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 D.产业结构已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25.有学者指出,继20世纪某个年代相信社会主义未来的那些人而来的是这么一群人,他们唯一的避难是艺术、酒精或毒品;在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社会中,这些作家的主要题材是孤独和“老死不相往来”。这一评论

A.描绘了作家对浪漫主义的向往

B.揭示了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

C.揭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

D.反映了作家对社会主义的否定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50分。其中第26题?第28题为必考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1分,共35分;第29题?第32题为选考题,每小题15分,考生可根据要求选做其中一道,共15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加深对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理解,某同学尝试列出了下面的公式:

决策的出台=三省会商+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批+尚书省执行+皇帝批示

这个公式表明三省六部制下的决策是由多个部门和皇帝共同参与的。

运用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决策的出台与公式中一个或者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 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近代第一次留学潮形成于20世纪初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出现了“留日热”,1905年留日学生猛增到8000多人,1906年又上升到1万多人。在“留日热”的影响下,也有少量的留美生、留欧生出国深造。

材料二 第二次留学潮和第一次留学潮间隔仅10年左右,就在五四运动时期出现了。这次留学潮以留美、留法、留苏为中心,当然留英、留德、留日等也有较大的发展。1925年,美国的外来留学生约7500多人,中国留学生则多达2500多人,占1/3。五四前后,留法勤 工俭学运动兴起,许多青年试图寻求一种“劳工神圣”式的具有共产主义色彩的社会蓝图,午多青年认为法兰西

历史:材料一

是自由民主的发祥地,梦想到法兰西去实际体验一下。1926年前后,在苏联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有1600多名。他们基本上是学习革命理论和军事知识,旨在为中国。

——据李喜所《中国留学通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前两次留学潮出现的社会背景。)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两次留学教育的不同影响。)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在历史上曾经长期奉行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工业革命使得英国成为世界制造品生产中心,大量廉价的工业品需要更为广阔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然而,大约从19世纪末开始,英国开始反省实行了100多 年的自由贸易政策,并最终在20世纪30年代,正式放弃自由贸易原则,开始转向贸易保护。

材料二 《航海条例》和《谷物法》的先后实行,造成欧洲各国频繁的关税战,严重影响了 英国的对外贸易。1846年《谷物法》的最后废除,使英国彻底实现了自由贸易。1832年的议会改革使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开始参与政权。至19世纪五六十年代,工业资产阶级成了英国政治舞台上的主导力量。从20世纪大萧条时期西方国家之间频繁发生的贸易摩擦中,总结些应对当代国际社会各国间贸易冲

突具有借鉴意义的方法,可以为将来如何应对提供启示。 (比如:政府应具备驾驭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整体协调能力,学会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协作 中求保护)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雍婷婷《浅论英国历史上两次重大贸易政策变革》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历史上贸易政策的两次重大调整及其原因。 (8 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英国贸易政策调整的认识。)分)

29.(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大蒙古国时期,推行成吉思汗确立的分封采邑制。这种“裂土分民”的分封采邑制,使大蒙古国内部,实际上存在着许多国中之国,彼此各自为政,设官分职,大汗不予干涉。 随着蒙古势力的南下,中原地区也被分封得七零八落。1236年秋,窝阔台汗“诏以真定民户 奉太后汤沐,中原诸州民户分赐诸王、贵戚”。投降蒙古的一批金朝将领,也纷纷据地称雄。 这使中原出现“自一社一民,各有所主,不相统属”的局面。“凡事干其城者,各遣断事官自 司。”他们不仅“擅自征敛”,而且“私置牢狱)广大人民怨声载道,哭诉无门。

忽必烈即位后重用史天泽,“置之相府,授以政柄)“内立省部,以杜绝政出多门、斜封墨勒之权。外设六道宣抚司,以削夺郡县官吏世袭专擅之弊。给百官俸禄,使在官者有以自赡,而得保清廉之节。”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下令实行一种州县官调动的政策,即所谓 “迁转之制”。至元二年,“罢州县官世袭”,并任命了一批有远见的官吏,如以张德辉为河东南北路宣抚使,“击豪强,黜脏吏,均赋役”。

(1)根据材料,概括分封采邑制带来的主要问题及忽必烈的调整措施。(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蒙古族政权实行的分封采邑制。(分)

30.(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民约论》又译《社会契约论》,是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1712—1778)的代表 作。该书认为国家是人民协商的结果,人民有权掌握国家政权,法律是共同意志的表现,人 民的主权是不能出卖、让渡和分割的;指出人民的意志是主权者,政府是共同意志的执行者, 为了防止行政权以私人的意志篡夺人民的意志,人民必须定期召集大会进行监督。《民约论》思想宣示了一个原则:人是生而自由平等的,这是天赋的权利。国家则是自由的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

——摘编自《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一百种译作》

材料二 1762年《民约论》一出版即遭禁止,卢梭被迫逃往瑞士。但他的民主理论很快风靡世界。一个多世纪后,《社会契约论》来到了近代中国,国人从卢梭著作中得到的最大启迪是,自由是人的天赋权利。如果罪恶政府限制人民的天赋自由,人民应以革命的手段推翻这样的政府,恢复其天赋自由。

——据《〈社会契约论〉对后世的影响及历史地位》等整理

⑴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梭“协议”所指代的内容,并对其作简要分析。)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梭《民约论》的影响。)分)

31.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5年,原子弹在广岛爆炸。二战结束以后,美国的这种国力已经很明显,立即使欧洲(以及世界)的领导权问题的争斗宣告结束。过去,欧洲几乎一直划分为两大敌对 营,其构成依来自这个或那个有约国家的危险或威胁性的国力而变化。今天较之往日,领导权更增加了强国的意义,提出一种抉择:不是华盛顿,就是莫斯科。第三世界的中立国,以及这些超级大国的盟友或卫星国,只不过是他们所经受的这部历史的目击者;它们的作用不过是在天平的各方添加极其有分寸的重量,故而问题在于,同控制它们一样,超级大国也是在诱惑它41,吸引它41,让它们保持忠诚。

——摘编自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认为二战结束后“欧洲(以及世界)的领导权问题的争斗宣告结束”的依据。)分)

(2)根据材料概括超级大国确立世界领导权的根本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史上世界领 导权的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