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情感教学心理学在研究生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教学的质量关系到我国高等人才培养的成败。本文从教学心理学入手,详细探讨了如何在研究生教学中实现情感教学,提出了在研究生教学中运用情感教学心理学的具体策略,为改善研究生师生关系及提高研究生科研水平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情感教学;研究生;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153-02
  情感教学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以后,我国学者也开始重视对情感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并努力以之指导各种教学实践活动。然而,当前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情感教学心理学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而在高等学校教学尤其是研究生教学中,关于情感教学心理学运用的研究还寥寥无几。目前,我国每年有逾百万的在校研究生,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如何对研究生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进行教学,是一个关系到国家未来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情感教学心理学的研究目的就在于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望,最终达到全面有效提高教学成绩。因此,注重在研究生教学中运用情感教学心理学,将对我国培养素质全面的高级人才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研究生这一特殊群体,在年龄、认知水平、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均与中小学生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对研究生进行情感教学,在策略以及方法上将有其自身的独特之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情感教学心理学在研究生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一、以情施教,发挥教师感染力
  以情施教,主要用以指导师生间伴随着认知信息传递而形成的情感回路。这种情感回路主要包括:伴随教学中认知信息传递,师生间交流蕴含在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所形成的回路;伴随教学中认知信息传递,师生主导情绪状态的交流回路;伴随教学中认知信息传递,师生对教学内容、对学科的情感回路,以及教师情感的自控回路。以情施教的基本内涵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自觉地在传授知识、技能,传播思想、观点的同时,伴以积极的情感,达到以情促教、情知交融的教学效果。
  研究生阶段的学生,虽然在性格、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方面均已成熟,但依旧会受到教师在讲课时所流露出来的个人情感所影响。这种影响正是通过情感回路来实现的。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之中发挥个人的情感积极因素,陶冶学生的情操,就必须做到:(1)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良好主导情绪状态;(2)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自己的高尚情操积极地去影响学生,以陶冶学生的相应情感;(3)教师要善于情感性地处理教学内容,使之知情并茂,以情促知。
  二、谦虚治教,营造良好的研讨氛围
  研究生教学与中小学教学以及本科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学生这个教育主体是人格、观念均已成熟的人。研究生有着各自的一套完整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且在知识领域的造诣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有些领域的能力甚至已经超过了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时刻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不能随意否定学生的见解。在与学生探讨时,应该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在评论学生的见解时,尽量少用“错误”、“不对”之类的词,而应该用“我认为”、“我的意见是”、“我觉得”之类的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主要可以起到以下作用:(1)树立教师平易近人的形象,使教师从“良师”的角色转向“益友”的角色。只有当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的朋友,学生才能大胆地发挥自己的见解,并且言无不尽。学生在表达自己内心想法并且这种想法得到承认时,能够获得愉悦感、成就感、高峰体验这样的正性情感。这就在无形中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让学生带着感情、怀着激情投入学习之中。(2)创造讨论的学习氛围。研究生的授课内容,大部分涉及到一些科研的前沿,这些科研前沿本身就存在着较大的争论和较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鼓励学生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仅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科研水平。(3)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点燃学生的科研热情。当教师无法对一个学术问题给出满意的回答,而学生能够做出好的解答,这无疑会让学生品尝到一种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树立科研的信心。我们国家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这种能够不畏困难、不迷信权威的科研人员。
  三、以讨论式教学取代讲授式教学
  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授课绝大部分还是以讲授式为主。教师在讲台,学生在台下;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昏昏沉沉地听。一节课下来,教师累,学生烦。授课质量非常之低。一个讲台将学生与教师严格地锁定在了不同的世界,这种授课方式已经很难适应当今时代对研究生素质培养的要求。虽然多媒体教学已经得到了普及,但是很多教师依旧无法打破这种传统的授课气氛,可以说是在用最先进的教学设备,重复着我国最古老的教学方法。
  在研究生阶段,学生的专业水平以及知识面已经和教师相差不远,这就为讨论式教学提供了可能。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提出问题,大家各抒己见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或者老师学生进行角色互换,由学生讲课老师听,进而就学生所讲内容进行探讨。这些方法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例如,教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互动的教学方式比较可取。每堂课都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课前可以让学生查阅关于这个主题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及相关资料,然后在课上让学生就这个主题下可以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和疑点展开讨论,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思考提出他的质疑和评判,学生亦可如此,总之师生之间无顾忌,无隔阂,无障碍,以共同商讨问题为出发点,目的是锻炼学生合作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弹性化的成绩考核方式让学生无压力学习
  不管是处于什么阶段的学生,成绩始终是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准,学生老师都很看重成绩。当前我国的研究生成绩考核体系出现了一些灵活变通的方法,例如:提高平时出勤所占最终成绩的比例,成绩考核方式多样化等。这些方法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然而,不足之处依然明显,很多教师在考察出勤时,只是单纯通过点名方式来实现,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听课兴趣,学生只是由于教师点名的压力而来上课,上课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人在心不在。这种人“出勤”思想没有“出勤”的现象在研究生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的出勤是应该考察,但这种对出勤的考察不能机械地局限于点名,而应该灵活变通。教师应以课堂提问和讨论进行考勤的方式代替单纯的课堂点名。授课过程中随时请学生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并记录为平时成绩。这一考核方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还能在保证多数学生出勤的情况下,克服课堂单纯点名浪费时间的弊端。另外,应该打破传统的期终考试成绩或期终课程论文决定一切的观念,增加学生综合成绩考核项目。比如,将学生最终成绩划分为出勤分、课堂表现分、课程论文分以及期终考试分。这样学生就不会只看重期终考试或论文的成绩,而会注重整个学习的过程,从而达到既使学生增长了学术知识,也提高了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