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在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考核中的应用策略
摘 要:本文以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课程考核体系改革为出发点,针对形成性评价目标设计,多样性评价内容的确定及实施,以及如何建立科学的考核结果分析及反馈制度等三方面,对形成性评价在课程考核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论述,其结果能为医学院校《微生物学》教学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课程考核;微生物学
一、引言
国内大部分理工类和医学类高校均开设生物技术专业,其专业课程内容多,更新快,并辅以实验技能的相关内容。以《微生物学》为例,该课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开设目的在于一是让学生掌握该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二是辅以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1]。而现在课程考核体系侧重于课堂讲授和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不能满足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科技论文写作和实验设计能力的要求,体现不出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以潍坊医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微生物学》为例,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方面内容,考核模式是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80%,实验课成绩占20%,平时成绩不计。实验成绩占总成绩比重较小,沦为了给学生加分的工具,因此有很多学生认为实验课不重要,没有认识到实验操作是微生物学科的必须掌握的技能。实验课程的考核通常以评价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为主,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只看重实验报告而忽视实验操作,因而在实验课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不认真、实验报告抄袭等现象[2]。平时成绩不计,不布置作业,结果不仅导致学生旷课,还造成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等问题,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这种典型的终结性评价课程考核模式,并未突出《微生物学》实践性强、应用广、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其他专业课程也或多或少的存在同样的问题。显然,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已不能很好地适应专业课程教学特点的要求。
因此,本文就加强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核,构建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为有效利用形成性评价来促进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补充和完善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为出发点,阐述形成性评价在高校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考核中的应用对策。
二、课程形成性评价考核体系的设计
(一)形成性评价目标的制定。形成性教学评价注重对过程的测试。“评价目标”是指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制定科学客观的标准,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考核,是整个考核工作的第一步,它是用来解决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3]。它的制定依据是以课程教学大纲为出发点,命题目标的制定不能离开课程教学大纲,例如原核生物的讲授中,细菌的构造是教学重点和难点之一,那么在随堂测验或期末考试时,这一部分内容也必定是命题的重点。目标的制定可采用学科组或教研室集体讨论的方法,统一标准,将实验成绩的比重适当增加,突出《微生物学》实践性强的特点,学生学习评价的最终结果以多项考核为基础进行综合评定。
(二)多样性评价内容的确定。对于理论课程考核,摒弃以往只有期末考试的终结性评价,在授课时针对不同的单元设定课程论文、展板活动、随堂测验等环节,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信息收集,并及时反馈;实验课程考核,不仅要求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撰写实验报告等,另开设综合性实验或创新性实验等内容,整体把握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学习和掌握情况。考核结果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反馈,指导学生利用反馈结果促进学习。
(三)考核结果分析及反馈制度的形成。课程的考核评价是对一个教学过程终结,若能及时对所获得的教学信息进行分析和反馈,则考核更是下一个教学过程的开始,因此行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对于整个课程教学和管理过程的意义是重大的。建立科学客观的信息反馈机制,不仅有利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指导学生正确有效的学习,同时对提高教学质量、改进考试方式和提高命题质量都大有裨益[4]。
三、课程形成性评价考核体系的实施
(一)形成性评价目标的确定。考试是教育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掌握教学情况,检验学生的学习水平,以便更好地制定随后的教学或学习方略,改进教学方法。改革现有的考试模式,首先需要教师明确考试目标,更新观念。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召开教学改革讨论会、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等形式,参加教育培训等方法,组织师生深入分析、探讨,总结和归纳总结性考核和形成性考核的特点,形成能有效解决学生学习问题的正确的考试理念、考试目标和考试制度,并将新的考核评价模式确立为指导性和常规性的意见和制度去执行。
学科组或教研室全体教师进行集体讨论,统一考核方式和标准,将实验成绩的比重适当增加,突出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积极采用和重视形成性考核评价模式,用多种考核形式,如开卷、闭卷、实验、实践、平时成绩等全面地去评价学生的成绩。
(二)多样性评价内容的确定。形成性评价体系项目及比例分配。学生的《微生物学》课程成绩为总成绩,包括三部分,分别为期末考试成绩(占50%)、平时成绩(占20%)和实验课成绩(占30%)。
1.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包括两部分,其一为课程论文或展板演示。以我校2014级生物技术专业为例,共2个班,将每个班分为3-4个小组,每组布置课程小论文至少一次,内容可以是自主调查报告、文献综述等形式,方向为微生物学相关内容。在课程中段或末段要求每组出1-2名代表,做好ppt,在课堂上讲解,并由教师进行点评。此部分占总成绩的10%。其二为阶段性测验,例如将《微生物学》按授课内容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微生物的种类,第二阶段为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第三阶段为微生物的遗传、生态及其他。在每个授课阶段结束后进行随堂测验,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所考内容不再作为下次阶段随堂测验和期末考试的内容,并由教师在下次课上点评。测验在期末考试之前,要求全员参与,时间为0.5-1个学时,计入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占10%。
2.实验课成绩。实验课成绩由课程实验报告(占总成绩5%)、实验操作(占总成绩5%)和综合实验(占总成绩20%)三部分组成。